经典急性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题带答案
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题(题+答案)

传染病防治第 1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
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
无发热。
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
体查:心肺未见异常。
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指纹稍皱。
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
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细菌性痢疾B.病毒性胃肠炎C.急性细菌性胃肠炎D.霍乱E.阿米巴痢疾【正确答案】:D第 2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
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
无发热。
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
体查:心肺未见异常。
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指纹稍皱。
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
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在治疗一天后,出现咳血痰,气促,不能平卧,肺部大量水泡音,此时可能是:A.急性肺出血B.并发性细菌性肺炎C.急性左心衰竭D.急性肺栓塞E.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正确答案】:C第 3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男性,22岁,水样便1天入院,起病后无发热和里急后重,大便含少量粪质,每日10余次,无腹痛,4小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为连续性。
拟诊为霍乱。
该患者临床病程属何期( )A.休克期B.恢复期C.脱水期D.吐泻期E.潜伏期【正确答案】:D第 4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患者,23岁,有国外旅游史,一天前出现腹部隐痛不适,排大便35次,每次量均较多,先为水样便,再转为洗肉水样大便,呕吐水样物10次,不伴恶心,无发热,无里急后重。
体查:声音轻度嘶哑,眼窝明显下陷,皮肤褶皱恢复较慢。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3题。
第一天的补液量应是:A.1000~2000mlB.4000~8000mlC.8000~10000mlD.2000~3000mlE.12000ml以上【正确答案】:B第 5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男性,34岁,东北籍,高热。
传染病护理的案例分析

传染病护理的案例分析案例一: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患者男性,40岁,因急性乙型肝炎入院治疗。
患者病情较严重,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向患者提供了详细的病情解释,并给予心理支持。
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确保病室整洁、通风。
同时,我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药物和营养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康复。
案例二:肺结核患者护理患者女性,35岁,患有肺结核。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重点关注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并协助其进行胸部物理疗法。
我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
同时,我加强患者的营养护理,提高其免疫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案例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患者男性,60岁,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者病情较重,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防控指南,做好个人防护,确保病室空气质量。
我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我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康复出院。
案例四:艾滋病患者护理患者女性,28岁,艾滋病患者。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尊重患者的隐私,做好保密工作。
我给予患者全面的卫生护理,指导其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
同时,我加强患者的营养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五:狂犬病患者护理患者男性,45岁,被狗咬伤后出现狂犬病症状。
患者病情凶险,出现恐水、恐风、兴奋等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我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我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并加强其生活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康复。
案例一: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患者男性,40岁,因急性乙型肝炎入院治疗。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

案例1:2009年3月20日-4月5日,某县疾控中心陆续接到疫情报告,该县数所学校中岀现学生甲肝病例,截至4月5日累计报告115例,疾控中心遂展开调査,发现该县自2009 年起某供餐公司开始向全县学校供应早餐。
问题:1.疫情调查开始前,要做哪些调査准备?(3分)2.这次疫情应该采集哪些样品,如何采集和储运?(3分)3.为控制这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4分)参考答案:1.调查准备:(1)组织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案,制泄调査计划;(2)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査表格、让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他所用物品及交通、后勤等。
2.样品的采集:(1)血(血淸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VIgM.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ALT、AST 等):(2)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涂抹等)。
样品采集和储运: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操作,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淸冷藏(短期保存)或冷冻(长期保存)。
3.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淸病因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而,送餐公司等):(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
案例2:2009年5月15 B,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称5月份辖区某托幼机构岀现大呈:胆道蛔虫病患儿,截至15日已累计病例36例,接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安排了疫情调査和处理。
问题:1.本次疫情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分)2.控制本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4分)3.调査报告应包括哪几部分?(3分)参考答案:1.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査方法、调査内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检验方法。
幼儿园流行性感冒案例分析大全题

幼儿园流行性感冒案例分析大全题一、幼儿园流行性感冒简介流行性感冒,又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传染性极强,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尤其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学习生活场所容易爆发流感疫情。
幼儿园对于幼儿的关怀和健康尤为重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流感疫情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一:某幼儿园流感疫情1、疫情概况某幼儿园于2020年1月下旬发生流感疫情,共计约60名幼儿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其中,有约30名幼儿确认为流感病毒阳性。
2、疫情原因病毒传播途径:由于幼儿园孩子们活动范围受限,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都发生在幼儿园内,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加之开学初期天气寒冷干燥,孩子们免疫力较弱,轻易受到感染,从而形成流感疫情。
3、应对措施(1)教师关注:幼儿园各班级要关注幼儿身体状况,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幼儿就医。
(2)消毒防护:对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玩具等用品,要加强清洁、消毒;幼儿如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结伴出行:增强孩子体质,如睡前开展有氧运动;保暖防护,如出门穿暖和的衣服、戴口罩等。
三、案例二:幼儿园流感疫情的控制与预防1、疫情概况某幼儿园于2021年1月上旬出现了一起幼儿流感疫情,共9名幼儿病情较为严重,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幼儿园立即通知家长并送幼儿及时就医,同时也采取了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2、防控措施(1)加强卫生防护:对每日消毒的项点进行签到,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避免交叉感染。
幼儿间的床铺、窗户等要每天开窗通风。
对于孩子的衣服、手帕、毛巾等物品进行单独存放,定时清洗消毒。
(2)学校采取隔离措施:幼儿园对于病情较为明显的幼儿进行独立隔离,避免传播。
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家长遵守相应的预防措施。
(3)加强健康干预:幼儿园加强孩子的营养保健,每日发放果蔬等营养素丰富的食品,出现症状的孩子每日定时检测体温,必要时进行病情评估和送医。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

案例1:2009年3月20日-4月5日,某县疾控中心陆续接到疫情报告,该县数所学校中出现学生甲肝病例,截至4月5日累计报告115例,疾控中心遂展开调查,发现该县自2009年起某供餐公司开始向全县学校供应早餐。
问题:1.疫情调查开始前,要做哪些调查准备?(3分)2.这次疫情应该采集哪些样品,如何采集和储运?(3分)3.为控制这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4分)参考答案:1.调查准备:(1)组织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案,制定调查计划;(2)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查表格、计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他所用物品及交通、后勤等。
2.样品的采集:(1)血(血清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 VIgM,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ALT、AST等);(2)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涂抹等)。
样品采集和储运: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操作,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清冷藏(短期保存)或冷冻(长期保存)。
3.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清病因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面,送餐公司等);(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
案例2:2009年5月15日,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称5月份辖区某托幼机构出现大量胆道蛔虫病患儿,截至15日已累计病例36例,接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安排了疫情调查和处理。
问题:1.本次疫情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分)2.控制本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4分)3.调查报告应包括哪几部分?(3分)参考答案:1.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检验方法。
传染病考试题病例分析答案

让知识带有温度。
传染病考试题病例分析答案卷1:一.1.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2.①夏季发病,急性病程,高热,呕吐、腹痛、腹泻、抽搐;①查体:高热,血压低,神志含糊,面色苍白,心率快,四肢发凉,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①试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粪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红细胞;3.①急性阿米巴痢疾;①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①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4.①粪培养+药敏实验;①粪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①血常规+生化,肠道病毒检测;①特异性核酸检测;①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检查;5.①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匹美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并按照药物敏感实验调节;①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抗休克治疗;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适当退热及物理降温;①消化道隔离至粪培养延续两次阴性。
二.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①青年患者,急性病程,无服药史;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食、小便呈浓茶样;①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轻度黄染,肝区叩击痛阳性;①试验室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上升,血HBsAg(+);3.①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①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病);4.①凝血功能、尿常规、粪常规检查;①其他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及CMV、EBV标志物检查;①甲胚蛋白(AFP)监测;①腹部B超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或CT;①须要时肝穿刺活检;5.①注重歇息,清淡饮食,避开应用肝伤害药物;①隔离、降酶、退黄对症治疗;①补充维生素。
卷2:一.1.水痘;2. ①学龄前儿童,急性起病;①发热1天后浮现皮疹;①头颈部及躯干红色斑丘疹及水疱,可见溃破,疹间皮肤正常,咽部可见水疱;①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①麻疹;①风疹;①猩红热;①药物疹或手足口病;4.①疱疹刮片;①病毒分别;①血清学检查;5.①歇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隔离至皮疹所有结痂;①避开皮肤抓伤,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甲紫;①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①退热,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
突发急性传染病竞赛题库及答案解析(案例)

突发急性传染病竞赛题库及答案解析【案例分析题】例12004年4月,某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某班59名学生参加高考体检,X胸透时发现有6名学生肺部有阴影,初步判断为肺结核。
问题:1、接到以上报告后,你认为最先要着手的工作是什么?2、针对学校的结核病防治你认为应该重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参考答案:答:1、明确诊断。
结合6名学生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痰检,X线胸片等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是结核病爆发疫情。
如果这6名学生被确诊,则应对全校师生进行结核病普查,以发现未知结核病传染源。
同时按照结核病防治相关规定采取对该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如隔离传染源,积极治疗病人。
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2、注重新生的结核病筛查工作,如入学时常规进行结核菌试验。
提高学校医务人员结核病诊治水平,及时发现和治疗首例病人,防治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平时注意加强学生结核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静止随地吐痰,注意教室和宿舍通风,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营养。
案例22007年6月10日以来,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平均每日因发热等症状到校医务室就诊的学生人数达23例,为平均就诊数的3倍;目前累计就诊人数已达到138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畏寒、流涕等。
卫生部门经调查和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3型流感。
问题:1、针对当时的疫情状况你认为应如何开展工作?2、请你制定本次疫情调查的调查方案。
3、你在撰写本次疫情调查报告时,准备报告哪些内容?参考答案:答:1、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控制治疗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对学校场所进行消毒,主义通风,必要时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彻底消毒。
进行学生宣教,勤洗手、防交叉感染。
(3)保护易感染人群:让学校师生注意多饮,多吃清淡食物。
必要时可进行疫苗预防或药物预防。
2、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目的:如核实诊断;掌握本次疫情的流行强度;明确引起本次疫情的因素;采取防治措施,评价措施的效果。
卫生法律案例及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以下简称“某医院”)为一家综合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等多个科室。
2020年,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有义务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2020年3月,某医院接诊了一名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患者,该患者表现出发热、咳嗽等症状。
然而,某医院在接诊过程中,未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也未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COVID-19确诊病例,并导致其家庭成员和医院内部医护人员多人感染。
二、案例经过1. 接诊环节:患者到某医院就诊时,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
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普通感冒,未进行进一步的传染病排查。
2. 隔离观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应当实行隔离治疗。
然而,某医院未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导致患者有机会在医院内部活动,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3. 疫情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某医院在发现患者疑似COVID-19后,未及时报告,延误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
4. 疫情扩散:由于某医院未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患者在其家庭成员和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中传播了病毒,导致多人感染。
三、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传染病防治法》。
根据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应当实行隔离治疗;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 某医院的法律责任:某医院未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 行政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未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许可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食物中毒类案例分析题
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基层报告,甲镇某中学有100多名学生出现以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的胃肠道症状疫情。
问题1:根据病例临床症状,你认为必须考虑哪几类主要疾病?(ABCD)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食物中毒
E.自然疫源性疾病
F.辐射
提示:县疾控中心派出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经调查,临床表现分布主要为腹泻(95%)、呕吐(60%)、恶心(58%)、腹痛(14%)、发热(9%),每日平均排便8-10次,稀水便;粪便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和红细胞。
问题2:根据上述调查,可排除的传染性病原为:(BCEF)
A.霍乱弧菌
B.志贺氏菌
C.阿米巴原虫
D.产毒性大肠杆菌,即旅游者腹泻
E.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样腹泻
F.耶尔森菌,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
G.病毒性腹泻
问题3:采集现症病人的标本,进行病原检测,在送检粪便标本到实验室时还应附上哪些信息?(ABCDF)A.病人姓名或识别码
B.发病日期
C.采样日期
D.症状、体征
E.就诊日期
F.标本名称
提示:经调查,全校所有的班级都有病例,最多15人,最少5人;所有的学生、教师均在学校食堂用餐,饮用水为同一品牌的桶装矿泉水,教师中未发现病例,有同桌患病18.2%(33/181)、暴露于1米内呕吐物/粪便58.0%(105/181)和同室患病58.6%(106/181)。
问题4:本次暴发疫情则主要传播途径可能有哪些?(CD)
A.食物源性
B.水源性
C.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多见
D.气溶胶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
F.虫媒传播
提示:经实验室检测,在采集的15份标本中有10份诺如病毒阳性。
问题5:本次疫情中下列哪些控制措施比较合理?(ACDEF)
A.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B.对学校的室内室外环境进行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
C.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人,疾病痊愈后72小时内暂时停止上课,留在家里休息。
D.加强健康教育,推广防病防治知识
E.加强学校的晨检制度。
F.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和诊治病人时,必需穿着防护工作衣、帽、鞋,口罩和手套等,工作后及时洗手。
G.及时掩闭覆盖病人的泻吐物,使用含氯等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有关场所和物品。
二、急性传染病类案例分析
1、黄XX,男、10岁,学生,X镇X村人。
200X年X月X日被放养的狗咬伤右臂,伤口宽约1cm,较深,出血,家属立即带患者到县疾控中心狂犬病门诊就诊。
问题1:请问该患者属于几级暴露?(C)
A I级暴露。
B II级暴露。
C III级暴露。
D IV级暴露。
E、V级暴露
F、无法分级
问题2:狂犬病门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哪几项处理?(B)
A 进行伤口冲洗、疫苗接种。
B 进行伤口冲洗、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疫苗接种。
C 进行伤口冲洗、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疫苗接种及伤口缝合。
D 进行伤口冲洗、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E、进行伤口冲洗
F、伤口包扎及疫苗接种
提示: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在患者右臂三角肌部位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1支(1.0ml)。
然后,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约15分钟,彻底冲洗后用3%碘酒涂擦伤口,并对伤口立即进行了2针缝合。
最后,使用人源免疫球蛋白按20IU/kg体重的剂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完毕后用纱布包扎伤口。
问题3:请指出接诊医生对患者处理的不当之处。
(ABCD)
A 疫苗注射应当在清洗伤口和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后进行。
B 疫苗注射部位应在远离伤口的左侧三角肌处,对于危险部位的咬伤,疫苗首剂量应加倍。
C 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
D 应在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后2小时以后缝合。
E 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的时间太长
F 冲洗后没有必要用3%碘酒涂擦伤口
问题4: WHO标准的暴露后5针免疫接种程序是什么?(A)
A 0、3、7、14、28
B 0、2、6、12、24
C 0、3、6、14、28
D 0、3、7、14、21
E 0、2、7、14、28
F 0、7、14、21、28
提示:进行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时,如果伤口面积过大、药液量不足或伤口面积小时
问题5:如何使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BC)
A 伤口过大药液全部浸润注射完为止。
B 伤口过大,可以将药液稀释后注射,做到全面浸润伤口。
C 伤口面积小剩余药液应在远离疫苗注射部位,如臀部肌肉注射。
D 伤口面积小剩余药液应在疫苗注射部位与疫苗同时注射。
E 全部臀部肌肉注射
F 全部三角肌肌肉注射
2、某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某中心幼儿园发生了手、足、口腔见散在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疫情,部分患儿肛门周围也见疱疹,少数病人出疹前后有短暂低热,病人病情多较轻,全园学生268人,发病108例,罹患率达40.29%。
提问1:应让哪些方面的专家参与制定本起疫情的诊断标准?
1.儿科专家
2.社会学专家
3.皮肤病专家
4.传染病专家
5.流行病学专家
6.行政官员
7.检验方面的专家
8.学校教师
正确答案: 1.3.4.5.7
错误答案: 2.6.8
提问2:为查明病因,应采集哪些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1.血
2.大便
3.尿
4.脑脊液
5.腹水
6.疱疹积液
7.玩具物表涂液
正确答案: 1.2.6.7
错误答案: 3.4.5
提示:病例的时间分布呈单峰型,潜伏期约5~7天
提问3:你估计本起疫情可能的疾病是什么?
1.病毒感染
2.细菌感染
3.肠道病毒感染
4.肠道细菌感染
5.呼吸道病毒感染
6.手足口病
7.单纯疱疹
正确答案: 3.6
错误答案: 1.2.4.5.7
提示:病人的大便和玩具物表涂液,经RT-PCR检测呈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提问4:你估计最可能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间接接触
2.气溶胶
3.尘埃
4.直接接触
5.食物
6.水源
7.虫媒
正确答案: 1.4
错误答案:. 2.3.5.6.7
提问5:应采取什么措施及时阻断本起疫情的蔓延?
1.对病人隔离治疗
2.晨检
3.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服药
4.空气消毒
5.玩具及桌椅等物表消毒
6.加强食品管理
7.自来水中加大含氯量
正确答案: 1.2.5
错误答案: 3.4.6.7
3、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是接种乙肝疫苗
提问1 请问以下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1.我国于1992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2.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疫苗种类有:血源性疫苗、酵母基因工程疫苗、CHO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
3.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最低保护性水平是10mIU/ml
4.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5.接种乙肝疫苗除可获得特异性体液免疫外,还可获得细胞免疫
6.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有15%以上的对乙肝疫苗无应答
7.按0、1、6方案接种乙肝后,抗体高峰期出现在接种首针疫苗1年后
8.目前我国生产的乙肝疫苗的抗原成分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S、pre-S1、pre-S2
正确答案:3.5
错误答案:1.2.4.6.7.8
提问2 现有一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女性怀孕1个月,向你咨询如何避免将来的子女感染乙肝病毒。
根据2005年最新《慢性乙肝防制指南》,你将如何回答?
1.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应≥100IU,
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 乙型肝炎疫苗
2.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 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g
重组酵母或20μg CHO 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3.孕妇在孕期7、8、9月应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4.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新生儿可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