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
海洋测绘考试提纲

海洋地形分为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的地带是在波浪潮汐和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
组成海岸、海滩及水下岸坡。
大陆边缘是大陆和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
组成: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及海沟。
大洋底是大陆边缘之间的大洋全部部分。
组成: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海岸就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地带。
海岸线是近似于多面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海洋资源海洋能;海洋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是一门对海洋表面及海底的形状和性质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和描述的科学。
主要内容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水温要素钓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洋专题测量、海区资料调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应用。
海洋测绘的任务①科学任务为了研究地球形状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为研究海底地质的构造运动提供必要的资料为海洋环境研究工作提供测绘保障。
②实用性任务主要指的是对各种不同的海洋开发工程,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海洋测量服务工作。
服务对象:海洋自然资源的勘测和离岸工程;航运;救援与航道;济南工程;渔业捕捞;其他海底工程(海底电缆);海上划界;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测量分为: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水面的测定,大地控制与海底控制测量,定位、测深、海底地形勘测和制图等海洋测量的特点①海洋测量中垂直坐标(即船体之下的深度)是和船体的平面位置同步测定的②海洋控制点设置相当困难,海洋测量中的测量作用距离比陆地长得多③海上测站点是在运动中测定的采取连续观测方式并随时将结果转换成点位精度不如陆上的④在海水中采用声波作为信号源,且此时声波受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的影响⑤海上测定的结果是海底某点低于大地水准面的多少,所测水深受潮汐、海流和温度的影响⑥由于测量工作必须在不断运动中进行,因此就点而言,无法进行重复观测。
为提高精度,常在一条船上采用不同的仪器系统或同一系统的多台仪器进行测量;必须将时间当做另一维坐标来考虑,或用同步观测法消除。
海洋测量

海洋测绘海洋测绘(Hydrographic Survey and Charting)是海洋测量和海洋制图的总称。
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海洋测绘的主要内容有: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水文要素调查、海洋重/磁力测量,海洋专题测量和海区资料调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应用。
海洋测绘特点:1、陆地上所测定点的三维坐标是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仪器设备分别测定的,但在海洋测量中垂直坐标是和船体的平面位置同步测定的。
2、陆上的测站点与在海上的测站点相比,可以说是固定不动的。
但海上的测站点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的。
3、在陆地测量中一般必须使用电磁波信号,而在海水中,则采用声波信号。
4、陆地上测定的是高程,即某点高出大地水准面多少,而在海上测定的是海底某点的深度即其低于大地水准面或水深基准面多少。
5、在陆地的观测点往往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得到一组观测值,经平差后可得该组观测值的最或是值。
但在海上,测量工作必须在不断运动着的海面上进行。
6、陆地地形测量及工程制图大多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而海洋制图还有墨卡托、UTM投影等,尤其海图投影基本采用墨卡托投影。
海洋测量的任务既可以是科学任务,如研究地球的形状、研究海底地质构造的运动、海洋环境等,也可以是一些实用任务,如自然资源的勘探与海洋工程、航运救捞与航道、近岸工程、渔业捕捞划界等等,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海水面的测定、大地控制与海底控制、定位、测深、海底地形勘测、制图与MGIS等等。
海底地形测绘涉及到常用的规范主要有:《海道测量规范》、《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国海图图式》、《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水深测量经历的发展阶段:测绳重锤测量(点测量)——>单频单波束测深(点测量)——>双频单波束测深(点测量)——>多波束测深(面测量)——>机载激光、遥感测深(面测量)。
海洋测绘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海洋测绘/海洋测绘学:研究海洋定位、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海洋环境等自然和社会信息的地理分布,及编制各种海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包围大陆和岛屿的广大连续的含盐水域,是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溶解和悬浮其中的物质、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和海底等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3)海岸带:海陆交互的地带,其外界应在15~20m等深浅一带,这里既是波浪、潮汐对海底作用有明显影响的范围,也是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其内界,海岸部分为特大潮汐(包括风暴潮)影响的范围,河口部分则为盐水入侵的上界。
(4)海岸线:近似于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5)潮上带(海岸):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里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风暴潮时才被淹没,故又称为潮上带。
⑹潮间带(海滩):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故又称为潮间带。
(7)潮下带(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为潮下带。
(8)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也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
通常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及海沟组成。
(9)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大陆架外缘)为止。
(10)内海:亦称内水,指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
(11)领海:沿海国主权之下的、与其陆地或内海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12)领海基线: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
(13)毗连区:一种毗连国家领海并在领海外划定的一定宽度、供沿海国行使关于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方面管制权的一个特定区域。
(14)大陆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介于领海与公海之间,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国家管辖水域。
(15)绝对精度(点位精度):指确定的点相对于某一参考点或坐标系的可靠性,属于外符合精度。
海洋测绘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 名词解释(1) 海洋测绘/海洋测绘学:研究海洋定位、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海洋环境等自然和社会信息的地理分布,及编制各种海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2)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包围大陆和岛屿的广大连续的含盐水域,是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溶解和悬浮其中的物质、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和海底等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3) 海岸带:海陆交互的地带,其外界应在15~20m等深浅一带,这里既是波浪、潮汐对海底作用有明显影响的范围,也是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其内界,海岸部分为特大潮汐(包括风暴潮)影响的范围,河口部分则为盐水入侵的上界。
(4) 海岸线:近似于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5) 潮上带(海岸):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里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风暴潮时才被淹没,故又称为潮上带。
(6) 潮间带(海滩):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故又称为潮间带。
(7) 潮下带(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为潮下带。
(8)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也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
通常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及海沟组成。
(9)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大陆架外缘)为止。
(10) 内海:亦称内水,指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
(11) 领海:沿海国主权之下的、与其陆地或内海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12) 领海基线: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
(13) 毗连区:一种毗连国家领海并在领海外划定的一定宽度、供沿海国行使关于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方面管制权的一个特定区域。
(14) 大陆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介于领海与公海之间,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国家管辖水域。
海洋测绘知多少

硬核科普Ocean World2019硬核科普Ocean World2019仕么是;®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洋制图的总称。
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海洋测绘的主要内容有: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水文要素调查、海洋重/磁力测量,海洋专题测量和海区资料调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应用。
闲话少说,让我们先看看海洋测量通常有哪些内容吧!4、海港工程测量海港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的测量。
为海港工程建设提供资料,保证工程按设计竣工和进行有效的管理。
2、军事海洋测绘为满足国防建设和军队作战需要,研究对海洋和江河湖泊水域及其沿岸地带进行测量和制图的理论和技术。
其成果主要为作战、训练、航行安全和海洋军事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还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军事海洋测绘主要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海道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和海图制图。
3、海道测量为保证舰队战斗行动和航行安全对海洋和江河湖泊所进行的测量和调查。
包括港湾测量、沿岸测量、近海测量和远海测量。
获得的各种资料主要用于编制航海图。
4、测深仪器测量地球表面水体深度的仪器。
广泛应用于海洋测量和海洋考察工作中。
有测深杆、水轮、回声测深仪、多波束测深系统、遥感测深系统和磁测深系统。
5、水声定位系统使用水下声标(应答器)测定舰船或其他目标相对位置的系统。
由固设于海底的水下声标和船上的换能器、接收发射机及其终端所组成。
具有携带方便、独立使用和定位精度较高等优点。
主要用于海洋大地测量和海洋工程测量,也可用于扫布雷和打捞定位。
6、海底地形测量测量海底起伏形态的方法。
是陆地地形测量在海洋上的延伸。
其内容包括获取海底地貌形态信息,探测海底沉积物的分层结构,收集露出水面、悬浮水中或固定于底土的植物等,为编制海底地形图提供基本资料。
海洋测绘

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位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海洋:地球表面包围大陆和岛屿的广大连续的含盐水域。
海岸: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由海岸、海滩、水下岸坡组成大陆专属经济区: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介入领海与公海之间,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国家管辖水域大陆架:沿海国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海洋测量工作:海洋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海水面的测定、大地控制和海底控制测量、定位、测深、海底地形测量及地貌地质探测、海图编制、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大地测量:研究大地控制点网及确定地球形状大小,研究海面形状大小变化的科学海面控制网包括以固定浮标为控制点的控制网、海岸控制网、岛屿控制网以及陆地控制网水文观测:在江河、湖泊、海洋的某一点或断面上观测各种水文要素,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工作。
在江河、湖泊中观测的主要内容:测量水深、水位、流向、流速、流量、冰情、水的比重、含沙量、水色、透明度、水的化学成分;在海洋中主要观测海流、潮流、潮汐、波浪、盐度、密度、温度及气象等潮汐:受月球和太阳吸引力的作用,海水产生一种规律性的升降运动潮差:两个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水位高度差。
大潮在农历初一十五后二三日出现,农历初八、二十二后二三日出现潮汐观测:水尺验潮、井式自记验潮仪验潮、超声波潮汐计验潮、压力式验潮仪验潮、GPS 在航潮位测量、海洋声速P77 平均海水面P109海图深度基准面航海保证率=高于基准面的低潮次数/低潮总次数*100% 我国>95%海底地形测量:测量海底起伏形态和地物的工作,测量区域分为海岸带、大陆架和大洋布设测线,测线:测量仪器及其载体的探测路线,分为计划测线和实际测线、考虑因素有测线间隔和测线方向测线间距的推荐准则: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的测量间距;侧扫声呐的测线间隔;多波束的测线间隔;机载激光测线间隔;检查测深线间隔测深线方向基本原则:有利于完善地显示海底地貌;有利于发现航行障碍物;有利于工作Snell法则:sinA1/C1=sinA2/C2=p,当声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声线向上弯曲并经海面反射;当声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时,声线弯向海底并经海底反射。
测绘学概论(6.2)--海洋测绘

第6讲 习题作业思考题1. 海洋测量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2. 海洋测量中平面和垂直基准是如何确定的?3. 现代海洋定位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列举水下声学定位技术在军事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4. 水下地形和地貌的获取手段有哪些?5. 简述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
参考答案1. 海洋测量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是对整个海洋空间,包括海洋表面、海底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大气水文以及海底地形,地貌,地质,重力,磁力,海底扩张等各种信息和数据,绘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海洋测绘包括海洋测量、各种海图的编绘及海洋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利用。
海洋测量分为物理海洋测量和几何海洋测量。
物理海洋测量包括海洋重力测量、海洋磁力测量和海洋水文测量;几何海洋测量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定位、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图编绘包括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信息管理高空海洋地理信息的管理、分析、处理、以及数字海洋2. 海洋测量中平面和垂直基准是如何确定的?海洋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和测量是海洋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海洋大地测量控制网史陆上大地网向海域的扩展。
海域大地测量控制网主要由海底控制点、海面控制点以及海岸或岛屿上的大地控制点相连而成。
海洋大地控制网是一切海洋活动中所进行的海洋测绘工作的基础,为这些测绘活动提供了基本参考框架。
海洋控制网包括海岸控制网、岛—陆、岛—岛控制网以及海底控制网。
海面控制网的建立与常规的陆上控制网相同,可采用传统的边角网或GPS控制网。
卫星定位技术的出现,实现了陆—岛和岛—岛控制网的联测,也实现了远离大陆水域的水上定位和水下地形测量,并将其测量成果纳入与大陆相同的坐标框架内。
海底控制网是通过声学方法施测的,一般布设为三角形或正方形图形结构;水下控制点为海底中心标石,其标志采用水下应答器,水下应答器的位置通过船载GPS接收机和水声定位系统联合测定,即双三角锥测量。
海洋测绘

HY1660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通道测深仪。整机采用高可靠性嵌入式主板, XP 操作系统,15英寸大屏幕液晶显示,具有多种外部数据输入输出接口,能实现多通道测深 数据实时三维显示,是大范围浅水测深的理想工具。测深通道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 据用户需要,扩展到32个通道。此外,测深仪采用了先进的通道控制、图形显示、水深判 底等先进技术。测深仪软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主机配接通用的计算机鼠标、键盘,使 用十分方便。本机能实现多通道测深数据实时三维显示,是大范围浅水测深、各种挖泥船 浚前浚后测量、监测江河湖海
做这一行业需要掌握的东西…
• • • • • 1.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 3.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 论和方法; 4.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 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 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6.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 7.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 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 作能力。
S108 IMU 三维姿态仪
• SMC 以满足海洋各领域的需求为出发,开发出IMU系列 产品。在各种天气情况下,在各种不同的区域,无论是小 型水文测量船还是大型的石油平台,IMU系列产品都可以 在动态环境中进行高精度的姿态测量。 SMC IMU利用固 态的回转仪和加速器。 最新的机体设计,结构 组装让IMU在大多目标海域进行可信度极高的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测量的特点
测量工作的实时性 海底地形地貌的不可视性 测量基准的变化性 测量内容的综合性
任务和分类
任务:通过对海面水体和海底进行全 方位、多要素的综合测量,获取大气、 水文以及海底等信息数据,并绘制成 专题图。 分类:由海道测量开始,包括海洋大 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 量。
重要考点
1.海洋测绘基准
基准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重力基准。
大地基准
海道测量平面基准:CGCS 2000 投影:采用高斯投影和墨卡托投影 垂直基准:分为陆地高程基准和深度基准。 陆地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离陆地远的岛礁-当地平均海面) 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弗拉基米尔斯基理论 最低潮面) 重力基准:2000国家重力基准
海洋面积占全球的70% 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 我国水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 我国岛屿6500个
海洋测绘的定义:
海洋测绘(Hydrographic Survey and Charting)是海洋测量和海洋制图的总称。 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邻近陆地和江河湖泊 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 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 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
2. 深度基准面的确定与传递
深度基准面的计算与传递:几何水准测 量法;潮差比法;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 四个主分潮与L比值法
(三) 重点强化解析
3.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定位、水深测量,并对测深 结果进行必要改正,获得海道和海底地形测量成果。
要点:海洋定位方法
测深方法与改正。
重要考点
1 海洋测量定位
技术设计书编制
(三) 重点强化解析
2. 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控制测量,并进行测区深度 基准面的联测传递。
要点:海洋控制测量
深度基准 基准传递。
重要考点
1.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 海道测量控制点按平面控制精度分为: 海控一级点(以H1表示) 海控二级点(以H 表示) 测图点(以H c表示)
三角高程的起算点需进行水准联测 GPS高程测量,平坦地区:已知水 准点不少于4个,间隔不超过15km; 困难地区:不少于3个。
2. 深度基准面的确定与传递 我国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海图)深度基 准面。 基于深度基准面的海底深度计算公式: D(x,y)=h(x,y,t)-T(x,y,t) 海底深度=瞬时测深-瞬时海面高
资料收集和分析
1、任务来源、性质、技术要求;2、测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原有测量成果采用
初步设计
4、各施工控制点的等级标石类型和数量; 5、水深测量图幅、测深里程、航行障碍物数量; 6、海岸地形测量的图幅、面积和岸线长度; 7、作业所需仪器、器材以及船只的类型和数量;
实地踏勘
8、根据测区地理气象及技术装备条件,计算各种测量作业的工作量和工作天数 9、根据测区特征和作业技术水平,提出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技术要求
测深能力一般都在50米左右,精度在0.3米左右,探测目标2m2。
测线布设
测线分为计划测线和实际测线 测深线分为主测深线和检查线
主测深线方向应垂直等深线的总方向; 对狭窄航道,测深线方向可与等深线成45度角。
单波速主测线间隔为图上10mm 多波速测线一般要求至少有20%的重叠
水深改正和精度要求
2014注册测绘师考试重点难点 强化培训
海洋测绘
邱冬炜
(一) 考试所占比重分析
1.测绘综合能力(120分)
考试年份 2011 2012 2013 单项选择题 (共80题) 分值比 (共80分) 8% 4% 8% 多项选择题 (共20题) 分值比 (共40分) 10% 5% 5%
6(75-80题) 3(10-12题) 6(11-16题)
2.水文观测 水文观测主要内容有3项: 潮汐观测、潮流观测、声速观测
潮汐观测
水尺验潮 井式验潮 超声波验潮 压力式验潮 GPS潮位
验潮井
水尺
32
验潮站类型: 长期验潮站:用于计算平均海面,需有2年以 上连续的水位资料 短期验潮站:弥补长期站的不足,应有30天以 上连续的水位资料 临时验潮站:用于进行水位改正,应有3天以 上连续的同步水位资料 海上定点验潮站:用于推算平均海面、深度基 准、瞬时水位,并提供水位改正 潮汐调和分析目的:计算分潮调和系数 潮流按照流向的变化可分为:往复式潮流、回 转式潮流。
重要考点
1. 海图概念 海图以海洋及其毗邻的陆地为描绘对象 的地图。 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 分类:普通海图、专题海图、航海图。 分幅:自由分幅,陆域面积不宜大于图 幅总面积的1/3 数学基础包括:坐标系、投影、比例尺。 坐标系:我国CGCS2000,国际WGS84 投影:墨卡托,大于1/2万比例尺可使用 高斯投影,制图区域60%的纬度高于75度 时采用日晷投影。
3.
4.
5.
GB/T 2676—2006 海图纸 GB 4696—1999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GB 5863—1993 内河助航标志 GB 12319—1998 中国海图图式 GB 12320—1998 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 12327—1998 海道测量规范 GB/T 12763.1—1991 海洋调查规范 总则 GB/T 12763.2—19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19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7—19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GB/T 13474—1992 船用潮汐、潮流图表编制方法 GB/T 14477—1993 海图印刷规范 GB/T 14914—2006 海滨观测规范 GB/T 50138-2010 水位观测标准
吃水改正 姿态改正 声速改正 水位改正
4. 海道和海底地形测量 障碍物探测方法: 侧扫声纳探测 单(多)波速探测 扫海具扫测 磁力仪探测
(三) 重点强化解析
4.根据技术设计,确定海图的类型和投影方式,进行海 图制图综合,并按照海图图饰制作海图。
要点:海图类型 海图投影方式 海图制作流程。
监控器
外部监 测和显 示系统
后处理 GPS 导航监控器
操作和检 测单元
实时数据处理工作站 数据存储
声速断面 Transceiver 罗经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 和处理
绘图仪
声纳影像记录 姿态传感器 换能器 SimradEM950/1000多波束声纳系统组成单元 打印机
参数校正 导航延迟校准测试 特征地物,往返测量,距离、速度,计算延迟 横摇校准测试 平坦地形,往返测量,地形相交,计算交叉角 纵摇校准测试 斜坡海床,往返测量,往返测量同一地物偏移量, 根据偏移量和水深计算偏角。 艏偏校正 选择孤立点,两侧布设平行测线,50%公共覆盖 区,根据两次测量的孤立点位移及孤立点到测线 距离计算艏偏角。
2(99-100题) 1(84题) 1(84题)
(一) 考试所占比重分析
2.测绘案例分析(120分)
年份 2011 题数 0 分值 0 6分 5分 百分比 0% 5% 4%
2012 0.3(第3题第3问) 2013 0.2(第3题第4问)
海洋测绘 测绘航空摄影 房产测绘
大地测量
界线测绘 工程测量 地籍测绘
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 测深数据编辑(对象是水深值) 方法: 投影法 曲面拟合法
xi
xi
换能器
zi
发射波束
θi ri ψR
中央波束 接收波束 波束脚印
ψT
(3)机载激光测深(LIDAR) LIDAR:集激光+GPS+INS+POS, 用于获得数据并生成精确的DEM。 优势在于对大范围、沿岸岛礁海 区、不可进入地区、植被下层、地 面与非地面数据的快速获取。缺陷 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 飞机上向海面发射两种波段的激 光, 一种为红光,波长为1064nm, 海水反射; 另一种为绿光,波长为523nm, 透射;
海洋测绘规范(14项)
海洋测绘备考建议
适应“大测绘”模式,规避知识盲点。 适应“方案”模式,熟悉测绘流程、把 握技术指标。
适应“应试”模式,明确概念、提炼重点。
(三) 重点强化解析
1.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海洋测绘内容,进行技术设计。
要点:海洋测绘内容、基准、方法。
了解
知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摄影测量 与遥感 地图编制
(二) 海洋测绘大纲要求
1. 2.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海洋测绘内容,进行技术设计。 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控制测量,并进行测区深度 基准面的联测传递。 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定位、水深测量,并对测深 结果进行必要改正,获得海道和海底地形测量成果。 根据技术设计,确定海图的类型和投影方式,进行海 图制图综合,并按照海图图饰制作海图。 根据海洋测绘项目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 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2)多波束测深系统(面扫侧系统)
在单波束系统发展起来的全覆盖、面扫侧系统。
多波束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
多波束声学系统(MBES)
换能器为多波束的声学系统,负责波束的发射和接收;
多波束数据采集系统(MCS)
完成 波束的形成 将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反算其测量距离或记录其往返程时间;
3.水深测量
(1)测量方法 (2)水深测量限差 (3)测深线布设 ▲ (4)水深数据的筛选 水深测量方法: 单波束测深(单频、双频)——点测量 多波束测深——面测量 机载激光测深——面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