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课后反思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第【1】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自学能力,积累操作和思考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⒊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渗透育德树人思想。
教学重难点For The Good Times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相关概念。
难点:建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For The Good Times一、谈话引入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板书:平行与垂直。
师:对,其实平行与垂直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贴)。
二、引导探索、感知特征(一)引出新知师:田老师把这两条直线请到了我们的教室,我们可以用这两根竹签,想象他们是可以无限延长的直线,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他们一不小心掉在地上,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师:先静静地思考,然后用你的两个胳膊当直线,我说3、2、1时,请你比划出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准备好了吗?师:好啦,大家稍等,我把大家比划的情况一一请到黑板上。
看看,还有吗?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给它们写上编号。
(贴各种位置关系图)师:大家想象力可真丰富,想出来这么多图,可是这么多,研究起来不太方便,你能按照一定标准,给他们分分类吗?1.先独立思考,先独立想一想,把你的分法写在本子上,再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只写编号。
2.交流汇报。
(1)师:谁来给我们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板书:相交、不相交)师:你太厉害了,这么专业的词都能说出来。
追问:对于她的分法,你有不同意见吗?(遇到有问题的分法)你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吗?生:延长后会相交。
师:会不会相交,你来延长试一试(生延长)师:大家看,他把9号延长后相交了,大家同意她的分法吗?追问:3、6、8、10号可以分到相交这一类里面吗?为什么不可以?在延伸多长也不会相交!老师演示延长,也不会相交,在点子图上,演示: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无论怎么延长?他们都不会相交!(2)你画的两条直线是哪种情况?相交的举手不相交的举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反思(精推2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反思(精推2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反思第【1】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在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把握起点,充分预设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感性的经验:有些线是交叉的,有些线是不交叉的(学生往往会这样分类)。
这节课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相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在实际教学中,的确大部分学生将这么多的直线分为两类:看上去交叉的一类,看上去不交叉的一类。
这样的情况在我的预设之内,所以我从无限延长的角度拓宽学生对“相交的认识视野。
(二)两次分类,自主探索学生借助想象和认知经验,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加深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三)空间想象,提高能力本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一课,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本教学内容与其他内容很大的不同之处。
学生在认识相交和平行时需要充分借助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理解无限延长后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在理解“同一平面时也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发挥想象,在一次次的操作和验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本课教学时,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想象加深理解,部分想象力差的孩子还帮助他们实物演示帮助理解。
(四)自省不足,反思改善纵观整堂课,虽然我有意识地让自己少说话,让学生多参与、多讨论,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但是涉及课堂的关键处,我总是忍不住“插一脚,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也使整个课堂不够开放。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通用20篇)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篇1这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到数学中来?用数学的眼光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围绕这些目标再结合我们数学组的课题《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我在设计时努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课前的一点时间尝试性的在多媒体中出示了一个带有一定数学问题的小故事,让学生边作课前准备边阅读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感觉效果还不错,当时就有学生在纸上画出了自己的结果,课后有学生来找我交流结果。
每节课加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和趣味题还是不错的。
2.创设预习的情境,感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本课在设计导入时,我准备了两根小棒问学生,如果把小棒扔在地上,这两根小棒可能会怎样摆放?让学生在纸上用直线代替小棒画一画可能摆放的位置,并加以展示。
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另外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我在媒体中再把可能出现的摆放情况展示出来并编上号,目的是提高学生分类时的可操作性。
在学生自己确定了想法之后,再在小组中交流。
然后我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小棒变成两条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里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组中进行整理,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分成了两类,即相交和不相交的直线展示到背投上,在这里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和集合的思想。
3.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积极讨论下达成分类的共识,即相交一类、不相交一类。
这样就顺其自然地引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互相平行。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的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垂直与平行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根底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根底。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哪些线是穿插的,哪些线是不穿插的。
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穿插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穿插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
1、在课的开始阶段,我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很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接着,又出现了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怎样?请同学们睁开眼,把你想象到的直线的位置画出来。
这样,以空间想象为切入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无限大的平面内出现两条直线,并要求学生把想象出的两条直线画下来,直接进入纯数学研究的气氛,创设这样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和吸引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展开研究,特别是为较深层的研究和探索打好根底,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
2、让孩子在体验中去感悟知识。
在引出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我紧接着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要加上“互相”两个字?问题一抛出,我就懊悔了,因为孩子们刚刚刚对“平行”有大致的概念,马上让他们去说“为什么”,可想而知,学生被我问得一头雾水,只有很少几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几句。
后来在评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同感。
作为比拟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去感悟,如光用口头解释,只会事倍功半。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1《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的度量以后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教学“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谈谈我的思考与感受。
一、在本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的?这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建构概念:1、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材料的生成过程。
一开课时,我就让学生想象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会形成什么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把想法画下来。
这样让学生一开始对概念形成过程有一个切身的体验。
2、选择有利于学生建构概念的典型材料。
在学生画图时,我巡视选取了五幅作品,作为建构概念的典型材料。
这五幅作品具有呈现出五种不同的想法,涵盖了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具有典型性。
如果过多了,也会影响学生的观察。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来建构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我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分类,并要求把分类结果用编号记录结果。
汇报时,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分类结果,通过比较、观察、交流、辨析、概括动态生成了平行、垂直、相交的图示及概念。
二、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落实这一教学目标的: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类、举例等多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形表象。
如:建构平行与垂直概念时,我选择并呈现了多种不同位置状态的图式以帮助学生准确、丰富的表象。
2、重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类时,对②号图形有争议时,展开对这一图形的分析和讨论,就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当时,我并没有直接延长两条直线,而是追问:“你怎么看出两条直线会相交的?”、“如果它们相交会在哪一个位置相交?”3、在练习环节,借助动态演示沟通了相交、垂直、平行之间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建立概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与反思第【1】篇〗平行与垂直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修订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第一课时,本教学设计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
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立足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使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课堂上采用让学生讨论和交流方式,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而且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没有分开,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平行与垂直是学生今后认识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一个很好的载体,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原型,因此在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抽象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的对新知识,特别是抽象的性知识进行形成知识架构,加上本班学生整体水平不平均,学习气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且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一般,学习任务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对于抽象的实物不太能以实际例子来解读。
四、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For The Good Times1.精准教学,孔夫子讲的“因材施教”,其实与现在在说的“精准教学”,这是不谋而合的。
课堂上学生会遇到的问题、疑惑,教师能够及时的捕捉到;学生有不会的,不理解的,教师可以提前知晓这就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对本节课的难点,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⒈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的特点;对两条直线交叉即相交已具有初步表象但都是一些零散的图形;对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现象已有初步的生活表象但不能准确界定。
⒉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没有清晰的结构认识等。
2.化抽象为具体,以两根竹签代替直线,巧妙地呈现出问题情境,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实物演示,使抽象的图形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减轻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在知识点上要上下贯通,垂直与平行是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它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与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课前先让学生复习了直线的特点。
又因这个也是今后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础,更是以后判断图例几何直观的重要依据。
所以,在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为学生展示作品中有不少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上下贯通。
4.在分类中建立脉络,形成概念认知,“想一想: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这一问题贯穿全课,以所收集素材为载体,将分类渗透其中。
引发学生对于不同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区分“相交”与“不相交”,又从相交中寻找最“特别”的那一种情况——垂直,接着在变化的“垂直”中把握其“相交成直角”的本质属性;认识到“不相交”就会互相平行,随机在方向、距离、直线的“长短”变化中把握“永不相交”。
在此过程中,既完成了对知识网络的初步建构,又渗透了分类思想。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1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
假如说数学是装载学问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的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
我们都知道,“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我们数学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今天的《垂直于平行》这一课中有许多概念性的学问,需要学生用简洁、准确、完整、有条理的语言去叙述,能够加强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层的理解。
我对这节课做以下反思:一、思得1、在本节课中,每一个概念我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我通过提示、帮扶、补充、老师的示范性语言,让学生总结出完整的概念,在提升了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互相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描述两条直线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些小组合作的内容,留意给更多的学生“说”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3、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完以后,我们组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的环节,再次放手让学生“说”这样,既熬炼了表达能力,又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总的回顾。
所以我认为学生对本课的学问点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思失1、由于我引导的不到位,使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准确,例如在给两条直线的几种关系分类的时候,学生叙述罗嗦,说不到关键点,所以耽搁了时间,影响了下面的教学环节,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平行与垂直的现象,语言还不够规范,我的指导也没能准时跟上。
2、由于平常训练还不够,所以有些孩子还惧怕发言,因此本课许多学生发言机会少,甚至根本没有当众发言,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值得质疑。
3、在老师示范性语言的表述上,我做的还不到位,对教材、教参的研究理解不够深化,还需要加强业务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垂直》课后反思
《平行与垂直》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重点是认清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
这堂课我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复习导入。
复习直线的特点很必要,特别是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特点为这节课中的引导学生总结出快要相交的两条直线其实就是相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引出这堂课我们来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分类。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这样教学的:课前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然后选取四张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品,主要有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相交成其他度数的、两条直线没有交叉在一起但却是相交的。
通过让学生观察给这些直线进行分类。
这个活动是再学生独立分类后再进行同桌交流分法,学生在汇报时能较好地说清分类的理由。
分类重点放在两条直线没有交叉在一起但却是相交的这类直线上,首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
我能较好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分类,加深了印象。
不过对于学生作品的选取不够多,不够丰富,作品有局限性,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类认识不相交直线时,我的语言不够准确,在教学时我说:“你怎么看出这组直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的。
”学生答:“因为它们是平行线”。
我却问了句:“平行线是什么意思”。
原本一开始想让学生回答直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答案,而说错了话,实际上在学生回答完后虽得到预期回答,也可以之间引入“你课前很好的预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平行线”,直接引入到后面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要加倍注意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认识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本环节,我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①教学互相平行。
我从不相交中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让学生从概念中找关键词、画一画,举生活实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同一平面”“不相交”“两条直线”。
②教学互相垂直。
我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
角中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说到“谁是谁的平行线”时,我能够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说一说,个别说,同桌说,在这样重复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教学“互相平行”这一环节中太过拖沓,一直牵着学生在“同一平面”这个概念中摸索,而且还没能很好地完成这个教学中的难点“同一平面”,教室中原有的教学素材没有很好的利用,导致“互相垂直”这一教学没有完成,很是可惜,没有把握好重点,导致这堂课失色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吸取这样的教训。
(4)练习。
我主要设计了两种题型:图形的判断题和文字的判断题,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题目,但由于时间不够没有进行,这两道题目主要是对这节课的教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进行巩固与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特别在细节的处理和语言的严谨性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虽然我有意识地让自己少说话,让学生多参与、多讨论,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但是涉及课堂的关键处,我总是忍不住“插一脚”,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也使整个课堂不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