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47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

第七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
第一节 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早在1923-1926年就有初期革命文学倡导,其代表人物是共产党员邓 中夏、恽代英、瞿秋白、肖楚女等人,自从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所谓革命文学就已露出端倪,它的发生自然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结果。 归结起来,其崛起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面我们说过的早期共产党人的倡导。有的共产党人甚至是从政 治革命直接走向了革命文学运动,如茅盾、蒋光赤等。 2. 社会的急剧变革,也使革命的小资产阶级作家“卷进了革命的思潮 之中”,成了无产阶级文化的代表,如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郭沫若、 郁达夫等人。 3.大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有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以领导文艺界的 需要。 4.来自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 5.革命作家相对集中于上海,提供了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队伍的 可能性。 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 1、"以农工大众为我们的对象"。 2、文学的任务就是反映阶级的实践和意欲,无产阶级政治实践活动 是文学反映现实的唯一角度和内容。
作者率先在现代小说中描写了罕为人知的西南边境及异国他乡的社会习俗和人文自然景观通过一个漂泊知识者我的眼光观察并叙述边疆异域特殊的下层生活刻画出各式各样具有特殊命运的流民形象包括偷马贼烟贩子强盗流浪汉等这些人被生活抛出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被迫采取各种各样的谋生手段从而表现出性格上的特异色彩而作者又多以自己的流浪为线索描绘边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如高大而又浓密的原始丛林奔流不息的大盈江克钦山茅草地
(一)、丁玲早期小说的内容: 丁玲早期的创作延续的仍然是五四落潮期"个性解放"幻灭的思绪,关注知识女 性的命运,在创作上承续了五四受郁达夫影响的浪漫抒情小说传统,表述了现代 女性在30年代社会的人生感受。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 文学创作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的 文学创作

三、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1943年的施蛰存 施蛰存 晚年的
《梅雨之夕》摈弃了对小说故事情节 的追求。它仅仅记 叙了一个下班回家 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后的一 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 心理 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 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 读者 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 妙曲折的内心世界。
P147
二、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一)各种文明的冲突与渗透形成“左翼”、“京 派”、“海派”之间的对峙和渗透。 (二)文学创作的题材和表现角度空前开拓。 (三)文学样式呈现从抒情向叙事的转型,小说创作 成就丰厚。 (四)文学创作的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审美特 征几乎同时形成。
P160-164
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想入非非
“我”偷偷地“侧眼看她”,突然“得到了一个
新的发现”:原来她就是“我的初恋的那个少女, 同学,邻居” ! 然而,他又由喜而悲:她今年二 十多岁了,一定已成为他人之妻,这是多么令人 悲哀的事啊 ! 进而,又变得忧心忡忡:我也结了 婚,如果她认出了我,问我是否结了婚,我该怎 样回答呢? 这个女子是他的初恋少女么?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潜意识?
1.“日记体”形式的魅力。
采用日记形式表现主人公对性与爱的所思、所感的心 路历程,就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日记形式的魅力,既逼 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人从这种逼真的展示中, 受到强烈的感染,也就使小说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2.精细而大胆的描写手法。
精细:仔细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次波动; 大胆:不加掩饰地写出人物“自己的情欲,写出自己 怎样玩弄恋爱,怎样卖弄风情”(张天翼语 )。所 以,有人说,丁玲的这篇小说的发表,像在文坛扔了 一颗“炸弹”。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彼岸》:表现“人与人的牵制关系”主题。戏剧提 供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 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 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 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 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 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乐园鸟
飞着,飞着,春,夏,秋,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冬,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还是永恒的苦役?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渴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饥的时候也饮露,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华羽的乐园鸟,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5、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张 一之,生于南京。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和文体作家。 代表作有《速写三篇》、《华威先生》、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包氏父子》、《团圆》、 《春风》、《时代的跳动》,童话《大林和小 林》、《秃秃大王》等。 •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的传统,受到契诃夫、 果戈理小说的影响,以讽刺作为切入生活的利器, 创造了“灰色”人物系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 市民、小官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 的生活,在可笑中寄予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对 下层民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 刺,引人深思。
二、艺术风格
1、湘西秀丽景色和纯朴民俗的诗意描绘。它既构 成了边城人生存的背景,又成为“边城”世界不可 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人物性格单纯。侧重描写人物的纯朴和率真性 格,展示真善美的人物内心世界。 3、诗化的结构与语言。淡化情节,抒情性强,语 言古朴简约,在平淡自然的语调中传达出一种优美、 和谐并跳动着热情与爱的情感内涵。 “诗化小说”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第二个十年文学

第二个十年文学

在30年代,左翼作家专指参加无产阶级 文学倡导运动的,参加“左联”的,和赞同 无产阶级文学的作家。 初期左翼创作在题材上和指导思想上,都 表现出新的特点。题材上,多表现在共产党 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描写工农的生活。在创 作中,自觉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其中以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对他们创作影 响最大。作品中人物的阶级属性一般比较鲜 明,阶级斗争成情节的主要框架。
他们认为阿Q的时代已死,表现死去了的 时代的作家,便不具有现代性。他们认为新 兴阶级负有批判旧世界的使命。在批判中他 们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态度,如给鲁迅扣上 了“封建余孽”、“法西斯蒂”、“二重性 的反革命的人物”的大帽子。为此鲁迅发表 了《醉眼中的朦胧》、《我的态度气量和年 纪》、《革命咖啡店》、《文学与革命》等 文章,不客气地批评了创造社、太阳社作家 暴露的种种错误,并对有关革命和文艺的不 少问题提出了中肯的论断。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
第一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前的这一 时期,也称为30年代文学。决定这一 时期文学面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他们构成 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
在这两股文学潮流中,民主主 义、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传承了五 四文学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人的文学”的潮流,而无产阶级 革命文学则是新兴的潮流。
沈雁冰:“无产阶级艺术决非仅仅描 写无产阶级生活就算了事,应以无产阶 级精神为中心而创造一种适应于世界的 艺术”。(《论无产阶级艺术》) 3、要求作家要投身于革命事业,培养 革命感情。 恽代英:“倘若你希望做革命文学家, 你第一件事是要投身于革命事业,培养 你的革命的感情。”“要先有革命的感 情,才会有革命文学”。
鲁迅反对抽象地看待“人”和“人性”, 反对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人的感情,他从唯 物史观出发,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 察,从而确定了人的阶级性。 代表性文章是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文学和出 汗》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 4、柔石(1902-1931)
早期写青年婚恋题材,后期表现知识者的追求, 开掘下层人民的命运。 《二月》 塑造了一个徘徊于大时代下革命潮流岸边的苦闷矛盾的 知识青年典型。小说对人道主义理想和个人奋斗在封建主义习惯势力 前的碰壁的思考,体现着作者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细腻的心理笔 触,抒情风格。
左联和左翼小说
一、准备期普罗小说创作:蒋光 慈、洪灵菲、华汉、胡也频、 柔石 二、成熟期的其他左翼小说家: 张天翼、叶紫、吴组缃、 艾 芜、丁玲、沙汀 三、东北作家群:前期:李辉英 、舒群、白郎、骆宾基等;后 期: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一、 “左联”准备期普罗小说创 作 普罗小说:创作普罗列塔利亚(proletarian)无产
左翼小说家的现实主义追求
• “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930.3 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从幼嫩到相对成熟 形成很大 的影响 (一)文艺的政治化和文艺与工农大众与革命知识 分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二)如果从审美思潮的转变角度来理解的话,五四 时期的阴柔彷徨个体自由的狂飙突进之美,三十 年代则是激烈阳刚,群体解放之路的探寻之美,由 对封建文化思想的破坏的追求到时代阶级斗争的 文化的建立,未来世界的理想化想象和叙事。
三 十 年 代 文 坛 情 况
3、自由主义文学(民主主义) 左翼和右翼之外的一些有进步倾向的一般都划入自由主义作家 巴金、老舍、曹禺、李劼人、沈从文、林语堂、周作人、废名、 朱光潜、 “京派”作家等 成绩比较突出 作品一般和现实保留一定的距离,创作比较个性化,很多作品在 当时不一定贴近现实,但现在能够沉淀下来。
《为奴隶的母亲》罗曼•罗兰高度评价。以朴素平易的内在笔力对 忍辱负重的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小说在开掘深度和表达力度上都超 越了20年代乡土小说“典妻”题材,春宝与秋宝娘的遭遇,是她的贞 操、母爱、人格全部被“典当”的悲剧,而这种“典当”再也无法赎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八讲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八讲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学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主张。 (3)革命文学家必须“获得辩证法的唯物论”,“克
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的根性”,革命文学“以工农大 众”为“对象”。 (4)明确规定了革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理论和行动有明显的错误:
(1)错误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不承认革命处于低潮,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
3、开展文艺大众化讨论和文艺大众化运动 讨论进行了三次: (1)1930年3月——5月,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文 艺的通俗化,“旧形式的利用和新形式的创作”。 (2)1932年,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大众化的任务、 内容和创作方法,大众文艺的语言和形式,大众文 艺的艺术价值,作家生活的大众化等问题。 (3)1934年春天,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 旧形式,大众语、土语、拉丁化问题。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文章 冯乃超的《艺术与生活》 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 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
主要观点包括:
(1)革命文学的产生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 (2)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革命文
1936年7月,鲁迅发表《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 动》,8月又发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 题》,较为科学地阐明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这一口号的内容,并强调它与“国防文学”的口号不 是对立的,是并存的,是为补“国防文学”口号的不 明了性而提出的。两个口号都是进步的,“国防文学” 的口号可作为随时应变的口号,而总口号最好用“民 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第三节 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第八讲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
□多元化是现代文学成熟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