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同济大学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其环境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同济大学为例,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特点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以“绿色、和谐、开放”为特征。
首先是绿色,同济大学的树木、草坪等植物覆盖面积达到了50%以上,并且不断进行绿化工作,弘扬了“绿色校园”理念,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
其次是和谐,同济大学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校园内的建筑物采用现代人文的风格设计,与自然相协调,营造出融洽和睦的校园氛围。
最后是开放,同济大学开放度很高,校园内不仅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机构,还有很多文化、艺术社团等社会组织,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
二、同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势1、学术氛围浓郁。
坐拥两个校区的同济大学,拥有着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学术研究水平,是国内最主要的工科大学之一,校园内每天都会有各种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让学生们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沉浸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
2、设施齐备。
同济大学有着超过1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图书及学术资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全面的学术资料;同时同济大学还有考场、宿舍、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以便于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生活。
3、交通便利。
同济大学总共有3个校区,覆盖面积相当广泛。
同时校园内交通十分便利,除了有地铁、公交站点外,同济大学还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让学生们快速便捷地到达校园内的任何地方。
三、同济大学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1、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
尽管同济大学的校园开放度较高,但的校园内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比较枯燥。
2、用水和用电问题。
同济大学在用水和用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供水质量不佳,供电不稳定等,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3、校园安全问题。
同济大学:诗意的校园,质朴的情怀

同济大学:诗意的校园,质朴的情怀作者:淼淼来源:《高中时代》2016年第09期南北楼的红色砖墙在葱茏的梧桐映衬下,俨然是一副赏心悦目的水粉画,端庄肃穆;瑞安楼的白色墙砖加上并不张扬的玻璃如水波动,但动感中又静若处子……当你身处其中,所有的建筑宛如清新的校园民谣萦绕身旁。
这里有散发着古朴与松香、传达着幽远与典雅的中式建筑,也有拥有现代、后现代美学意蕴的建筑。
我们不得不说,同济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可鉴的诗篇是灵动而低沉的“凝固的音乐”——同济建筑。
来过上海的人都会感叹上海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还有那些踏着时尚与新潮节奏的男男女女们,而来过同济大学的人则会感叹这里宁静幽远,清雅恬淡;了解上海的人都会感叹上海的“海纳百川”和丰富多彩,而了解同济大学的人则会发现这里还有铁骨铮铮和气宇轩昂。
在同济大学的四年时光中,每当我在阳光和煦的西南一草坪上静躺时,在静谧的空中花园俯瞰杨浦区全貌时,在三好坞湖畔斑驳的树影中闲坐时,在樱花大道被樱花拂过面颊时,我多想把这份感受与更多的学子分享,因为我和其他同济人一样,不愿独享同济深厚的文化气韵。
与同济一见钟情穿过那道别致而又庄重的校门,你就实实在在地置身于同济大学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人有如此辩证妙语,然而想要真切地感受、了解和体会同济大学的神韵,你还必须得脚踏实地地身处其中才行。
上海的喧嚣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济人满眼、满心都充斥着岁月的静谧恬淡与历史的古朴厚重。
书法大师舒同前辈题字“同济大学”,他当年的豪气和对教育的无限期冀在这四个字上显露无遗,而同济人也不负前辈殷切的期望。
如今的同济大学已是锦绣遍华夏,桃李满天下,在收获甜蜜的同时,同济人更加清醒地知道,他们仍然要孜孜不倦地不断前行。
中央大道是与同济大学正门正对的一条宽阔的柏油路,迎面是作挥手状的毛主席巨型石雕。
印象中,上海的许多高校都有迎门而立的毛主席石雕,而同济大学的这座石雕在两旁方形的绿色草坪和周边参天的梧桐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肃穆和可敬。
浅析同济大学校园交通_孙建军

学生吃完饭后都选择回寝室休息 , 或去操场运 动 。
2)根据校园 分布 , 可确定 11 个重点停 车区(图书馆 ;文远楼 、
另外从笔者直 观视 觉感 受来看 , 行 人很多 , 自 行车 速度 都很 汇文楼 ;留 学生楼 、建 筑城规 学院 ;瑞安楼 ;行 政北楼 ;逸 夫楼 ;保
慢 , 几乎与行人同速 , 部分骑自行车的人下车推行。 可见在这里的 卫处 ;校医院 、中 德学院 ;环境学院 ;交通运 输学院 ;海洋馆), 设置
机动车辆进入校 园的 数量 迅 速增 长 , 而 校园 停车 设 施规 划的 滞
停车道路条件 不影响各学院、单位进出的道路 , 不靠近交叉口 , 坡度小于 0 .02
后 , 因此停车泊位的紧缺以及停车的 随意性造成 的交通问 题已成
停车环境条件 停车有足够的照明条件 , 卫生和秩序有专人负责
为许多大学校园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
6m
华南理工 大学
1 83
21 000
校 园 内 的 道 路 分为 三
级 :主 干道 、次 干道 、支 路三级 , 但分级较模糊
主干 道 宽 10 m(如 中山东 、西路 , 半山
东 、西路)
次干道 宽
4.5 m ~ 6 m (如 珠 江 东、西 路, 黄河路)
支路宽 3 m 左右(如罗 浮山路、西 樵山路)
四平路是上海市快速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了路障 , 保证进出食堂的大量人 流不受机动 车的影响 。 以 上措施
1 道路系统
1 .1 道路网
同济大学的道路网 近似方网格 , 几乎所有的纵向 道路都是南 北向 , 横向道 路 都是 东西 向 , 类 似棋 盘 , 但 并不 很 规整 。 一般 来
基于创业型大学建设视角的“两创”生态环境建设探究-以同济大学为例

第6卷第5期V ol.6No.52015年10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Oct. 2015基于创业型大学建设视角的“两创”生态环境建设探究——以同济大学为例喻娟(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200092)[摘要]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创业浪潮正在我国成燎原之势。
助力社会点燃这一引擎,大学尤其是将教学、科研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创业型大学大有可为。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致力于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同济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与实践。
学校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内众创空间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创业型大学,助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具有一定启迪。
[关键词] 同济大学;“两创”;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5−0097−03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动力转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党中央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并提出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双引擎之一。
助力社会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学尤其是将教学、科研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创业型大学[1],应有所为,也可以大有所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下,探析并推动大学如何为大学生创业者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尤为迫切。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创业浪潮呈现四大特点2014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提到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创”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仅2014年一年,国务院、人社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13个文件,为创新创业助力。
大学校园环境分析论文——以同济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思考——以同济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调研为例1.调研案例思考分析1.1调研思考一:同济世纪樱花大道(图1)樱花所在位置(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2、3)樱花盛开时观赏者人流如潮○1时间(when):2011.04.30○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3调研对象(who):樱花大道○4目的(why):提高环境品质○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樱花性喜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抵抗力均较弱。
不耐盐碱土。
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
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
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
同济的樱花是当初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日本友人送的,位于同济的四平路校区北二门入口处,尽管樱花大道并不在同济大学最重要的中轴线上,但或许纪念性意义的缺席反而为它提供了成为日常的场所的可能。
在夕阳下穿越世纪樱花大道被我认为是最美好的时光。
不容易察觉的是,在这里看天空,还有逆光的樱花树枝干作画框。
每年到了毕业季,在樱花大道总像是有点大赶集,一堆一堆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相机对着一棵棵樱花树开始猛拍,记录这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人山人海,总是人比花多,这里的樱花大概不仅仅是赏花的功能,它更是学生们对于他们生活过的校园的情感的寄托,尤其在这离别的时刻,这大概就是这个环境的意义所在。
我觉得同济的童鞋们会不会很无奈,在他们赶着去教室上课的路上被一堆一堆的路上所挡路==。
不过,今年我去的时候樱花已经落了,但仍有毕业生在那里合影留念,可这条樱花道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花。
“樱花随雨飘零,落英缤纷,总让人为一夜花开而欣喜,为一夜花落而心碎...”可不是,樱花花开时绚丽缤纷,浪漫无比,但花期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约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约16天,所以通常樱花都是一边花开一边花落,樱花凋零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便纷纷飘落,如花瓣雨,美不胜收,让人不由感叹花开花败的无奈、生命的凄美和短暂。
校园生态景观规划

校园生态景观规划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校园景观进行了研究,探讨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规划。
论述了校园规模、功能分区与生态的关系,多样性原则与历史性原则在生态景观中的应用。
标签:校园生态景观设计校园是以聚集师生为主体的生态单元,校园内的师生主体和各类环境因素的总和,称为校园生态系统。
高度人工化是校园生态环境区别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最突出的特征[1],从而使校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工痕迹。
同时,高密度的聚居条件和强烈的人类活动,也形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由于各时期师生对校园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校园景观和面貌,从而能较全面地反映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
同济大学建校百年,具有一定的人文历史气息,有着良好的绿化条件和户外空间。
同济校园内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师生员工的绿色家园,也是上海的“绿肺”之一。
一方面,其绿量能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其高密度的人居环境意味着对城市资源的消耗。
1 校园生态景观的内涵校园生态景观是从生态的角度,对校园景观进行另一个角度的分析。
校园景观是指校园内所有的空间范围,它包括校园区域内各种组成要素的结构组成及外观形态。
目前,校园建设对于生态理念的引入,多数停留在初级层面。
“生态”两个字并不仅仅等于高绿化率和不污染环境,虽然这两点是极具代表性,但校园生态景观还应有更深的内涵,涉及到地域性、如何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如何让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循环共生,以及如何让自然元素在校园中体现等。
2 校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要素2.1 规模校园规模主要包括了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位于城市中心城区,占地约1023亩,在校学生约2万人,教职员工约6千人。
其内部人员密度较高,达到3.9万人/平方公里。
人口集中是校园的主要特征,适当的人口密度可以增加人群之间的协作,节省时间和空间,并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但是,校园的人口承载力也是有限的,过高的人口密度将导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情绪压抑等一系列问题。
案例分析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海真 2010年1月

案例分析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海真2010年1月09年考试大纲•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项目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的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等,给出污染源强,非污染生态影响为主的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的因素和途径;•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分析计算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选用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确定评价重点;•设置评价专题;•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
环境风险评价•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描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制订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可行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判别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核查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及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的情况;•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重点与内容;•判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结论及整改方案建议的正确性。
校园绿地景观POE评价——以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三好坞为例

机动车与 自行车 停车数 量与空 间分布特征 等结论。
2 . 2 行 为 样 本 分 析
以2 0 1 4年 6 月2 6日( 工作 日) 和 6月 2 8日( 休息
日) 作 为工作 日与休 息 日的时间样本 , 分成 8个时间点 ( 每次调查 时问需用 时 2 0 m i n ,起 始时间为 7 : 0 0 、 9 : 0 0 、 1 2 : 0 0 、 1 4 : 0 0 、 1 6 : 0 0 、 1 8 : 0 0 、 2 0 : 0 0 、 2 2 : 0 0 )对全 天不 同时 段进 行调查 记录。 从活动量与活动密度 、 活动的类 型与
3 . 1 动态交通分析 结果
在 汉语 中可解 释为 “ 使用 状况评价 ” , 就是从 使用者 的 角度 出发 ,对经 过设 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进 行系统评 价 的研究【 l I 。它 既可用于评价研究建筑或服务设施 , 也
可针对 户外空间进行探讨 。
三好坞位 于同济大学北 大门入 口处 ,是重要 的入 口景观 , 同时也有多条交通枢纽贯穿 其中。 对道路交通 流量 的数据分析显示 ,场地南北方 向的交 通流量 比东 西方 向的要大 ,但主干道机动车与人 的交通 关系较复 杂, 没有将人群和车辆分流 。
三好坞位于 同济大学校 园北 面入 口处 附近 ,南 面 临近瑞安 楼 , 东 面接文远楼 , 西面靠近学 生宿舍 楼 , 是 重要 的休 闲活动开放绿地空 间。 2 调 查方 法 本次 P O E研 究 主要关 注校 园绿地空 间 的实 际 利
用状况和功能适用性 。研究方法和 内容如下 :
2 0 1 5年第 4期
场地 中休 闲交流学习活动是主导性 的活动 ,体育活 动 和旅游活动所 占比例较小。 参观 、 拍 照等旅 游活动主要 分布在湖心亭 区域 。交流和学 习活动主要发 生在有 树 木遮蔽 、 人流量较少的私密空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思考——以同济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调研为例1.调研案例思考分析1.1调研思考一:同济世纪樱花大道(图1)樱花所在位置(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图2、3)樱花盛开时观赏者人流如潮○1时间(when):2011.04.30○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3调研对象(who):樱花大道○4目的(why):提高环境品质○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樱花性喜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生长最好,根系浅,对烟尘、有害气体及海潮风的抵抗力均较弱。
不耐盐碱土。
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
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
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
同济的樱花是当初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日本友人送的,位于同济的四平路校区北二门入口处,尽管樱花大道并不在同济大学最重要的中轴线上,但或许纪念性意义的缺席反而为它提供了成为日常的场所的可能。
在夕阳下穿越世纪樱花大道被我认为是最美好的时光。
不容易察觉的是,在这里看天空,还有逆光的樱花树枝干作画框。
每年到了毕业季,在樱花大道总像是有点大赶集,一堆一堆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相机对着一棵棵樱花树开始猛拍,记录这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人山人海,总是人比花多,这里的樱花大概不仅仅是赏花的功能,它更是学生们对于他们生活过的校园的情感的寄托,尤其在这离别的时刻,这大概就是这个环境的意义所在。
我觉得同济的童鞋们会不会很无奈,在他们赶着去教室上课的路上被一堆一堆的路上所挡路==。
不过,今年我去的时候樱花已经落了,但仍有毕业生在那里合影留念,可这条樱花道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花。
“樱花随雨飘零,落英缤纷,总让人为一夜花开而欣喜,为一夜花落而心碎...”可不是,樱花花开时绚丽缤纷,浪漫无比,但花期短暂,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约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约16天,所以通常樱花都是一边花开一边花落,樱花凋零时节,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樱花便纷纷飘落,如花瓣雨,美不胜收,让人不由感叹花开花败的无奈、生命的凄美和短暂。
高校校园环境设计归根结底就是在设计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校园人的各种需求,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与物质条件方面的提高,也开始重视精神需求。
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绿化、贴切的设施等许多审美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充满舒适感以及归属感。
这样的环境重要性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更新学生的观念,改善他们的素质。
情感设计是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载体,满足人们丰富的内心体验的一种设计方式。
它协调了人的情感行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得以具体的体现,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陶冶情操和形成完美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济的樱花大道设计的恰到好处,希望以后在其它一些大学校园里也可以常见到类似的设计。
1.2调研思考二:园林景观植入校园(图4)同济园林景观点(图5)凉亭○1时间(when):2011.04.30○2地点(where):校园内园林景观(位于建筑系西北侧)○3调研对象(who):园林○4目的(why):塑造人文环境、传承文化○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著名设计师路易斯.康的学校建筑理念就认为,“学校是两个人坐在大树下面交流思想”,大学里的草坪、树林、林荫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灵感。
应该说,教育空间不只是在特定的教室中,而是在精彩的校园景观中。
这句话对大学校园设计也是适用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在上海坐地铁的话在国权路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就到了(从同济北侧的校门进入),同济的园林景观位于四平路校区的北端,毗邻国康路,在建筑学院的西北侧。
拿着相机穿梭在教学楼林立的校园里,当眼前突然闯入一片绿树掩映的河流与凉亭时,那种感觉似乎是到了桃花源,远离了繁重的课业与各种杂事,同济的园林点不单单是园林,设计者还嵌入了三叶草咖啡屋,用统一的色调建造的,在这个环境里一点也不显的突兀(就是咖啡屋里的饮品价格高了点==),走在蜿蜒的小桥上面,终于和水面有了近距离接触,仿佛更有一种置身于自然中的悠然情怀。
建议,在高建筑密度的校园里园林景观是很可贵的,如果距离嘈杂的学生活动室以及运动场则破坏了这种静谧,希望规划者在做类似的规划时可以考虑这些细节。
大学是文化的传播原点,在某种意义上,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体现着学校的精神风貌。
中国的一些大学可能没有像同济这样的经济条件造这样的园,但我们可以仿这样的园林,用现代的手法营造僻静的环境园,目的都只有一个,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修身养性的场所,以便用饱满的状态更好地投入繁忙的工作学习当中。
1.3调研思考三:校园建筑披绿衣(图6)红楼透视图(图7)红楼外墙的爬山虎(图8)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平面图○1时间(when):2011.04.30○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楼○3调研对象(who):爬山虎○4目的(why):防室内过热○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
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中春秋季不是很分明,夏季和冬季感觉上比较长,冬天的冷不同于北方,属于湿冷风比较有穿透力。
不经常下雪,降雪量一般也不大(去年那次是我所见到的历史之最了),以冰霜为主。
夏天的热主要体现在黄梅雨季的闷热,气压比较低,呼吸不畅快;和大伏天的炎热,气温高,风力小,阳光强烈。
午后、傍晚多短时强雷阵雨也是一大特点。
2008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534.7小时,降水量1512.8毫米。
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总体来说,四季以晴天居多。
根据资料介绍,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
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
爬山虎是垂直绿化的优选植物。
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
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
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
春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
同济的爬山虎墙壁主要用于西墙面和南墙面,相应的房间为教师办公室,和接待室,这些房间都需要长时间在里面工作,如果不处理好直射光对房间的负面影响,便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不适。
到了春天爬山虎便长的极其茂密,从图片可以看到,一些窗户已经有被遮蔽的趋势,这样难免影响了建筑的室内采光。
建议在做类似爬山虎墙的设计时可以对爬山虎的长势予以人工控制,防止负面影响。
1.4调研思考四:亲近绿色的室内环境(图9)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平面图((图10)共享空间部分的室内绿化笔者在室内中庭,室内以植物绿化为主○1时间(when):2011.05.01○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调研对象(who):C楼内植树○4目的(why):营造绿树环境○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据资料显示,植物可以调节空气,影响着室内的湿度,改善空气质量,他们会吸收二氧化碳和一些其它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
同时,它们还会吸附灰尘,并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当室外温度高达26摄氏度的时候,种植有很多植物的房子的室内温度一般都在21—22摄氏度。
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含量越高,人就会感到越疲劳。
研究表明:室内植物的绿叶面积越大,所释放的氧气就越多。
干燥空气中的灰尘含量比湿润空气中的含量要多,因为灰尘颗粒在没有水分的时候总是会更轻一些。
同时静电也会吸附住那些浮游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
室内的植物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它们创造了个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
并且使室内环境多姿多彩,装点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可以使人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可以缓解工作压力。
同济在二层的共享空间设计了大约8平方米的空间种植的竹子,通高三层,围绕竹子设立两张茶座,在这里休息时,还会是不是听到楼下飘来的钢琴声,这是我去过好几个大学发现的第一个大学在室内种植这么高的树的建筑,有些学校的室内虽然也设置了一些树,但都不是真树==。
除此以外,这栋建筑的室内没有进过粉刷,全是裸露的混凝土墙面和钢结构,可这并没有影响视觉效果,反而觉得这么做是那么恰到好处,这大概是建筑厉害的地方吧。
整个建筑给我的感觉就是绿色、无污染!我们生活的室内环境大多是经过装饰的,人为的美化元素,这样装修容易带来室内环境污染。
城市居室、办公等室内环境的室内装修使用的大量“人造板”中的有害物质就成了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因此提倡少用这们的“人造板”的“简装修”,而非“过度装修”,有条件尽量使用天然的竹、木、材料的装修观念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然而,只有积极植树造林、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才能保证这一共识成为现实。
室内植花、种草,进行“天然草木”美化。
合理造选用对净化室内空气有好处的花、草、树,并给人以自然“绿色”,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实践已经证明,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让我们过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心理上的影响。
1.5调研思考五:欢乐的建造节(图11、12)建筑系学生在建造“纸房子”○1时间(when):2011.04.29○2地点(where):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如图8)○3调研对象(who):建造活动○4目的(why):提高学生综合能力○5做了什么(what)及场景分析: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每年都会组织一年级学生用纸板(包装箱纸板/瓦楞纸板)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活动,同学们还要在自己建造的纸屋里住一晚,通过真实的感性体验把握建筑最基本的要素。
同学们与教师在学生自己建造的纸板建筑中进行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见过的特别打动人心的活动,同学们在互相合作中学会成长与增进经验,既动手又动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其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