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大寺导游词
宁夏南关清 真大寺导游词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宁夏银川,今天我们要一同参观的是宁夏南关清真大寺。
在正式开始介绍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提到清真寺,您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什么画面呢?也许是庄严的建筑,也许是虔诚的信徒。
而南关清真大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南关清真大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南街,是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清真寺。
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宁夏地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象征。
当您走近南关清真大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宏伟壮观的建筑外观。
它的整体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
寺门高大而庄重,门顶上方刻有精美的伊斯兰经文和图案,让人感受到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进入寺内,宽敞的庭院让人顿感宁静与祥和。
庭院中绿树成荫,花草繁盛,为整个寺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在庭院的一侧,有一座清澈的水池,其水清澈见底,仿佛在默默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寺庙的主体建筑包括礼拜大殿、邦克楼等。
礼拜大殿是整个清真寺的核心建筑,其内部宽敞明亮,装饰精美。
殿内的天花板上绘有绚丽多彩的图案,墙壁上挂着富有伊斯兰特色的挂毯和书法作品。
地面上铺着柔软的地毯,为信徒们提供了舒适的礼拜环境。
邦克楼则高耸挺立,是召唤信徒们前来礼拜的地方。
每当悠扬的唤礼声从邦克楼中传出,整个社区都能感受到宗教的力量和召唤。
南关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阿文化的精髓。
它既保留了传统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如拱形门窗、尖顶塔楼等,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飞檐斗拱、红墙绿瓦。
这种独特的融合,使得南关清真大寺在众多清真寺中独树一帜。
在宗教活动方面,南关清真大寺每天都会迎来众多信徒前来礼拜。
尤其是在重要的宗教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信徒们身着盛装,怀着虔诚的心,共同庆祝节日,祈求平安和幸福。
除了宗教活动,南关清真大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它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的仁爱精神。
精选宁夏南关清 真大寺导游词

精选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宁夏南关清真大寺,我是今天的导游_____。
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座宏伟壮观、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清真大寺。
南关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是一座具有典型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它不仅是回族同胞们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宁夏地区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当我们站在寺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雄伟的门楼。
门楼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色在伊斯兰教中象征着和平与生机。
门楼上精美的图案和线条,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走进大门,我们便能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整个清真大寺的布局严谨合理。
寺内分为多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其中,礼拜大殿是整个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殿宽敞明亮,内部装饰简洁而不失庄重。
殿内的地毯柔软舒适,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礼拜环境。
大殿的屋顶采用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在阳光的照耀下,屋顶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显得格外壮观。
殿内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书法作品和宗教壁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传递着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精神。
在寺院的一侧,有一个专门的讲经堂。
这里是阿訇们向信徒们讲解伊斯兰教经典和教义的地方。
讲经堂内布置得十分温馨,桌椅摆放整齐,为大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清真大寺的庭院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个宁静祥和的精神家园。
说到伊斯兰教,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回族同胞们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饮食方面,回族同胞们遵循清真饮食的规定,禁食猪肉、自死物、血液等不洁食物。
他们擅长烹饪各种美味的清真菜肴,如手抓羊肉、油香、馓子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服饰方面,回族同胞们的传统服饰简洁大方,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的帽子,女子则常戴头巾。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一)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
中间的穹项高22米,顶端悬挂一弯月形灯,四个小穹项分别立于东南西北四角,玲珑别致。
穹顶下二楼是礼拜大殿,五道拱门向东方敞开--中国的清真寺门都向东开,穆斯林进门礼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的方位。
大殿底层是小礼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
回廊相连,宽敞明亮。
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来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台。
月台围绕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节日期间也可供礼拜用,是礼拜殿向室外的延伸。
大殿与月台之间事实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礼拜出人大殿时脱鞋穿鞋的地方。
穿过柱廊进入大殿,宽敞圣洁的大殿一派肃穆的气氛。
殿堂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可容千人礼拜。
大殿中部有四根绿色瓷砖饰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顶。
方柱与穹顶底部衔接的一段圆柱体称鼓座,鼓座上方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来风,四面进光,清爽明亮。
向外张望,视野开阔,仿佛矗立于宽广舒展的绿色原野。
大殿正面的西墙中间,设置米哈拉布窑(礼拜者面向的地方),装饰庄重而精巧,采用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构成多圆心的复叶形壁龛图案,其上镌刻经文,简洁舒畅。
整个大殿的墙面用穆斯林喜爱的绿色涂饰,与汉白玉券柱深浅对比,浓淡映衬,给人以典雅、舒适、和谐、明洁之感。
作为银川城区的一个回民聚居的地区--南关,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915年,解放后于1953年扩建修葺,成为一个大殿63间、占地20余亩的大寺,其规模居当时银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动乱年代被当作四旧涤荡了。
宁夏南关清 真大寺的导游词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宁夏,今天我们要一同参观的是宁夏南关清真大寺。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当您踏入这座清真大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寺门。
寺门高大而庄重,彰显着宗教场所的肃穆与庄严。
门前的广场宽敞开阔,平日里总有信徒在此虔诚地祈祷,也有游客驻足感受这里的宁静与祥和。
走进寺内,建筑布局严谨而有序。
整个建筑群以礼拜大殿为中心,周围环绕着讲堂、沐浴室等附属建筑。
礼拜大殿是整个清真寺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大殿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飞檐斗拱结构,精美的木雕和彩绘装饰使其更显华丽。
而内部的装饰则充满了伊斯兰元素,比如精美的古兰经经文壁刻和伊斯兰风格的吊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神圣的空间。
大殿的前方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地面铺着整齐的石板,周围种满了绿树和花卉,为整个寺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在庭院的一侧,有一座宣礼塔,每当礼拜的时间到来,悠扬的宣礼声便会从塔顶传来,召唤着信徒们前来礼拜。
在寺院的一角,是供信徒们沐浴净身的地方。
这里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体现了对宗教仪式的尊重和重视。
宁夏南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回族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回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说到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每天的五次礼拜,是他们对真主的敬畏和感恩。
而在重大的宗教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清真寺更是热闹非凡,人们身着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分享喜悦。
回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独特之处。
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以牛羊肉、面食为主,著名的美食有手抓羊肉、油香、馓子等。
在服饰方面,回族男子通常戴白色的帽子,女子则戴头巾,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
在参观过程中,请大家尊重宗教信仰和习俗,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寺内的物品。
东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东关清真大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的宏伟建筑。
我们现在所处的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最高学府。
它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次修缮、扩建,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规模。
当大家站在大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气势恢宏的大门。
大门高达10余米,宽约20米,采用了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门顶是绿色的穹顶,穹顶之上,一轮弯月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这轮弯月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伊斯兰教对信徒的指引,也让整个大门显得庄严肃穆。
大门的两侧,是高耸的宣礼塔,它们像两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殿堂。
宣礼塔上有着精美的雕花和几何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技艺精湛的工匠们精心雕琢而成,展现出了伊斯兰艺术独特的魅力。
走进大门,我们就来到了大寺的庭院。
庭院十分宽敞,地面用青石板铺就而成,干净整洁。
在庭院的中央,有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喷泉。
喷泉中的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给整个庭院带来了一丝灵动之美。
在伊斯兰教文化中,水有着特殊的含义,它象征着纯净和生命的源泉。
每逢重要的宗教节日,信徒们会在这里进行净身仪式,以洁净的身心来参与宗教活动。
继续向前,我们就来到了礼拜大殿。
礼拜大殿是东关清真大寺的核心建筑,它可以容纳多达3000人同时进行礼拜。
大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大殿的屋顶是重檐歇山顶式,这种屋顶形式在中国古建筑中较为常见,但在细节上又融入了伊斯兰建筑的元素。
大殿的正面,是一排精美的木雕门,门上雕刻着各种花卉、几何图案和阿拉伯经文。
这些木雕工艺精湛,每一刀都倾注了工匠们的心血,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走进大殿,内部的空间非常宏大,高高的穹顶由许多木质的拱券支撑着。
穹顶和墙壁上都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主要是描绘伊斯兰教的教义、历史故事和天堂的美景。
介绍宁夏南关清真大寺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4篇)

介绍宁夏南关清真大寺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4篇)介绍宁夏南关清真大寺的范文篇1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
中间的穹项高22米,顶端悬挂一弯月形灯,四个小穹项分别立于东南西北四角,玲珑别致。
穹顶下二楼是礼拜大殿,五道拱门向东方敞开--中国的清真寺门都向东开,穆斯林进门礼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的方位。
大殿底层是小礼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
回廊相连,宽敞明亮。
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来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台。
月台围绕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节日期间也可供礼拜用,是礼拜殿向室外的延伸。
大殿与月台之间事实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礼拜出人大殿时脱鞋穿鞋的地方。
穿过柱廊进入大殿,宽敞圣洁的大殿一派肃穆的气氛。
殿堂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可容千人礼拜。
大殿中部有四根绿色瓷砖饰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顶。
方柱与穹顶底部衔接的一段圆柱体称鼓座,鼓座上方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来风,四面进光,清爽明亮。
向外张望,视野开阔,仿佛矗立于宽广舒展的绿色原野。
大殿正面的西墙中间,设置"米哈拉布"窑(礼拜者面向的地方),装饰庄重而精巧,采用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构成多圆心的复叶形壁龛图案,其上镌刻经文,简洁舒畅。
整个大殿的墙面用穆斯林喜爱的绿色涂饰,与汉白玉券柱深浅对比,浓淡映衬,给人以典雅、舒适、和谐、明洁之感。
介绍宁夏南关清真大寺的导游词范文篇2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
天津清真大寺导游词(精选5篇)

天津清真大寺导游词(精选5篇)天津清真大寺篇1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天津市清真大寺,又称天津清真寺。
位于天津旧城西北角、红桥区针布街清真巷,是一座古色古香、雄伟壮观的建筑。
天津清真大寺位于回族聚居区中心。
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十八年曾进行扩建。
嘉庆六年第二次扩建,据礼拜殿前厦悬挂《本原共溯》匾跋文记载“封翁石义广以寺狭且朽宜修,首先捐助,众乡老有余者捐资,不足者出力,兼有人力钱力并出者,莫不鼓舞从事,七年冬工程始竣”。
以后,又进行多次续建工程。
天津清真大寺内悬挂有阿拉伯文和汉文经文匾额、经文抱柱楹联、经文望板、经文石刻匾额、经文转刻匾额、汉字砖刻匾额,汉字抱柱楹联、汉字砖刻匾额、汉字石刻匾额,汉字碑和一组砖刻。
题赠者有清代醇亲王、礼亲王、肃亲王。
此外还有清待御使、总督、举人等回族官员和学者,以及当时的社会贤达。
是全国保存古传匾额楹联非常丰富的清真寺之一。
这些匾额楹联颜、柳、欧、赵各体具备,十分珍贵,被学者赞为清代书法的展览厅,并构成其享誉国内外的一大亮点。
天津清真大寺导游词篇2中国伊斯兰教古寺。
位于天津市旧城西北角回民聚居区。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为一组中国古典式建筑群,宏伟壮观,古色古香。
整体建筑以礼拜殿为主体,东边配有对厅,南北有讲堂和耳房互相映衬。
门楼、大门以铁栅栏围圈,大门两旁有两道院墙。
礼拜殿建筑面积890平方米,前厦110平方米。
可容千人同时礼拜。
大殿建筑采用“勾连搭”式,由4组单体建筑结成一个整体。
前为卷棚式前厦,连接两组四面坡式的庑殿顶大殿。
后殿顶上有5个亭式楼阁,中间为八角式样,其余4个为六角式样。
南边楼阁悬一匾额,书“望月”2字,北边楼阁悬匾书“喧峙”2宇。
5个楼阁顶端各有一宝顶。
殿堂正脊、垂脊皆镶嵌砖雕花饰,殿内梁柱悬挂18块阿文匾额,4幅阿文楹联。
寺内共悬挂清代汉字匾额31块,楹联8幅。
其中康熙年间匾额1块,上书“清真无二”,楹联1幅,上书“上赐真经明先觉后今世后世通解,圣传正教顺主利人天道人道并行”。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青海东关清真大寺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海省西宁市的东关清真大寺,我是今天的导游。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来一次深度了解东关清真大寺的旅游之旅。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市区东关大街上,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时近400年的修建,被誉为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西宁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
现在,我们一起向东关清真大寺进发吧!一、东关清真大寺的历史东关清真大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它最初建于西宁市区的一片平原上,最初的建筑规模有限。
后来,清朝康熙年间,随着当时的三股势力的崛起,东南方国嘎尔布鲁岗附近筑壕筑城,造成了扩张,大寺得以增大。
在后来的乾隆年间,大寺极盛,修建规模也相应增大。
到了20世纪,东关清真大寺被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国家重视。
此后,它进行了多次修复、扩建,现在是西宁市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二、东关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东关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自然融合了众多文化元素,其中包括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及藏族建筑风格。
东关清真大寺主要由大门、钟楼、中殿、房舍组成。
中殿是整座大寺的核心区域,中殿也是大寺的主体建筑,由前殿、中殿和后殿三部分构成,是宗教活动和礼仪聚会的主要场所。
三、东关清真大寺的文化底蕴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之一,也是伊斯兰教文化在青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内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宗教经典、裕固族文笔记、清康熙年间的佛龛等,这些物品展示了青海地区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和民族多元性。
此外,大寺一侧的文化广场,是西宁市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每年都会举办重要宗教节日庆祝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
四、东关清真大寺的参观须知1、进入东关清真大寺时,需按规矩穿着适当,适量化妆,不得穿戴短袖、短裤及高跟鞋等。
2、在大殿内保持安静,注意礼仪,禁止拍照、嬉笑和吸烟。
3、寺内禁止变卖牟利,禁止恶意破坏寺内文物和设施。
4、在游览时尽可能不错过精彩的展览,更不要私自拍照或碰触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觉巷清真大寺导游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化觉巷清真大寺参观游览。
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城内鼓楼西侧的化觉巷内,因规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
化觉巷清真大寺,是我国建筑雄伟、环境清幽、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并驰名世界的伊斯兰寺院之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伊斯兰教与中国提起清真寺,我们得先谈谈伊斯兰教是何时兴起何时传人中国的,回族是何时形成的。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系阿拉伯语音译,意思是“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来世的和平与安宁。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 (约570-632年)所创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
20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据《旧唐书·西域传》等史籍记载,公元651年,大食帝国第三任哈利法奥斯曼 (644-656年在位)首次遣使来华。
中、阿两国正式缔交后,大食使节和“贡史”不断来中国访问。
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势力东伸,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各族穆斯林商人、传教士通过海上香料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他们来华后,有的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有的集中在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和犀角等物品的贩卖,并带回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商品。
由于当时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经商为主,中国人称他们为“番客”、“番商”、“胡商”等。
他们中有很多人在中国定居下来并和汉族妇女结了婚,成为回族早期的先民。
唐代“安史之乱”时,大食王曾派3000 (也有说4000)回兵助唐平乱,事后唐王将这批士兵赐居长安,为他们修建清真寺,准许娶中国妇女婚配。
他们谨守伊斯兰教义和礼俗,子孙繁衍,世代相传,成为今日回民族的又一支先民。
而大批穆斯林移居中国则在13世纪初。
元代是回族人不断融合其他种族、壮大自已的时代,也是回族共同体主体形成的时代。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伊斯兰教在我国内地回、东乡、撒拉、保安和边疆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10个民族中,已拥有2000万穆斯林,而且在其他兄弟民族中如蒙古族、藏族、白族、汉族中,也有数量不等的穆斯林,现在西安约有7万穆斯林。
化觉巷清真大寺参观。
游客朋友,您好!现在请您进入化觉巷清真大寺参观游览。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建于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经宋、元,特别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建筑群。
全寺沿东西轴线分为五个进院,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前院紧邻照壁的木牌楼,建于17世纪初,距今己有380余年,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与高大的照壁相映衬,极为壮观。
南北两边的展室,亦为仿古建筑,剔透玲珑,古香古色。
南展室陈列有一些明清红木家具等,尤其是紧靠展室背墙陈列有一件清三代皇宫使用的红木雕刻五爪龙床,极其珍贵。
在左厢房紧靠背墙摆放有一对西洋沙发,该对沙发是外国人送给慈禧太后的。
在北展室收藏有宋、明书法家的拓片等。
第一进院游客朋友,当您进入悬挂有“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便来到第一进院。
在五间楼迎面一字排开摆放有4件圆形的器物。
可能有些朋友会问,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你们可以猜猜。
猜不着?这不奇怪,《正大综艺》有一期节目就是让观众猜清真大寺这4件圆形器物的用途。
结果没人能猜对。
好了,现在让我来告诉大家它们的用途:这4件圆形的器物是灯架,在灯架上沿顺时针方向插有两圈30余个灯座。
这些灯架在化觉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当长的历史,它主要用来庆祝“盖得尔夜”。
盖得尔夜是伊斯兰教对《古兰经》“始将之夜”的敬称。
“盖得尔”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亦译“大赦之夜”,又称“平安之意”,意为“前定”、“高贵”。
“盖得尔夜”是指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二十七 (一说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
相传这夜,真主安拉将世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大体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前定之夜”。
这一夜,安拉通过枷百利天使开始向穆罕默德圣人颁降《古兰经》,众天使和精灵都奉命降临人间。
在这个夜里,做一件善功可获取千月善功的报偿,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高贵之夜”。
《古兰经》第九十七章即以“盖得尔”命名,认为是高贵的夜间,胜过平时一千个月。
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贵之夜,都要依各个民族的方式举行庆祝活动。
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还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西安的穆斯林在纪念日这一天,白天人们要在这些灯座上插上这些菜油灯盏子,然后再添上菜油,等到晚上将油灯点亮,直至通宵。
本寺灯架除了在“盖得尔夜”使用之外,在这些灯架阳面,还刻了四个汉字:“祈求和平”,长年摆放在五间楼对面。
二进院游客朋友,请您现在进入二进院。
游客朋友,您可以看到,二进院内树木成阴,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
这个石刻牌坊为三间四柱式,中楣镌刻“天监在兹”4个大字,这4个字出自《诗经》。
分别在《大雅·大明》和《周颂·敬之》二诗中。
《大明》里有“天监在此,有命既集”的诗句,而《敬之》里有“涉降撅士,日监在兹”的诗句。
“兹”和“此”这两个字以前通用,意思是“此地”。
题额人将两诗中的相关内容,化成一句话,意思是上天正在监视着我们在此时此地的行动。
两侧坊棉分别镌刻“钦翼昭事”和“虚诚省礼”,东西有踏道,约建于明代。
石牌坊西踏道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两座,一座为明万历年间立的《敕赐重修清真寺碑》,文为冯从吾所撰,碑阴镌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 (回族)手书“道法参天地”;一座为1768年立的《敕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1621~1627年间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书“敕赐礼拜寺”。
均为我国书法珍品。
三进院游客朋友,现在请进入第三进院参观。
这个殿叫敕修殿,在1522-1566年间重修时系当时寺院的正门,是这座寺院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殿;殿内藏有两通石碑。
大家看,这通碑叫《长安礼拜无相记碑》,1455年刻。
这通碑叫《月碑》,是1732年寺院教长小西宁用阿拉伯文撰写的。
《月碑》,以穆罕默德《圣训》为理论原则,推出并规定了确定封斋、开斋日期的若干准则。
立此碑以方便回民群众计算斋月日期。
这里是第三进院,院中央建有一座三层八角形的中国式宣礼楼,又名省心楼,巍然挺立,极为壮观。
该楼是“穆安津”(宣礼员)召唤穆斯林来寺礼拜的最高点。
宣礼楼两侧各有厢房10余间,南侧正中5间叫南宫殿,上面写有一副对联:“难解网蛛,兵销呼鸽;信传战马,约复放獐。
”这副对联是叙述穆罕默德圣人的故事。
“难解网蛛”是说穆罕默德圣人遭敌人追杀,逃到骚尔洞避难,蜘蛛随即在洞口结起网。
后来敌兵追到,见到洞口有蜘蛛网,认为无人在洞内。
“兵销呼鸽”的意思是:此时有人怀疑洞内有人,就把石头往洞里投。
这时两只斑鸠从洞里飞出来,于是敌人相信洞内不会有人。
“约复放獐”的意思是:以前一个外道人猎得一头活獐,他对圣人说:“你如果能使獐说人话,我就做你的信徒。
”圣人把獐招到面前问道:“你怎么落到猎人的手里了”,獐流着泪央求说:“请圣人作保,让他们放我。
等我给小獐吃了乳我一定回来。
”圣人答应担保它。
外道人说:“獐是畜类,去了一定不会回来。
”后来獐按时回来。
南宫殿内迎面陈列一张鱼骨镶嵌床,在床的靠背正中镶嵌着一只贝雕雄鹰,神采奕奕,伫立在岩石之上,所以又名“英雄独立床”。
大家看,床的上方悬挂有4幅木板书法作品,分别由宋朝大书法家黄庭坚、苏东坡、米芾 (回族)和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书写。
该作品是木板竹字,即用竹皮刻成汉字,再将字一个个粘贴在木板上。
这样不容易被人拓片复制。
楼北侧是讲经堂,里边珍藏有一幅清代的《麦加图》和一套《古兰经》手抄本及其他一些珍贵字画、瓷花瓶等。
第四进院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是第四进院。
这个院中心的亭子叫“一真亭”,又名“风凰亭”,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形若凤头,两侧亭子为三角形,左右翘翼,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造型特异,独具风格。
亭东瞻下悬有“一真”雕龙小立匣,系1399年兵部尚书铁铉 (回族)手书。
亭西还挂有田中玉所书“包罗宇宙”匣一面。
亭南北两侧各有面阔7间的厢房,原为接待朝廷宣谕皇帝圣旨的文武官员所建,故名官殿。
南厅迎面有副对联:熟羊告毒,烹鲤言机;巨蟒道安,羸驼转健。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副对联的意思。
“熟羊告毒”是一个典故,出自《天方至圣实录》,说的是,昔日圣人与外道人交战,走在路上,饥饿难忍,一人以熟羊献给圣人,羊就说道:“我的肉有毒,不能吃!”试了试,果然如此。
“烹鲤言机”一事见穆罕默德登霄的传说。
有一次,穆圣登霄返宫的第二天早上,到礼拜寺里礼拜,礼拜完了后,他对众人讲述登天宫的事,其中一个叫诛获歹的人怀疑,认为不可相信,自言自语:“哪有在片刻之间游历几层天空,经历无穷路途,见了无数恩典的人呢?”于是他返身回家,在集市上买了一条鲤鱼,叫妻子烹调。
自己则挑着桶到河边汲水。
到河边后,他脱下衣服洗澡。
洗完登岸才发现自己已经变为女人。
再去找衣服,衣服已经无影无踪,他又羞又悔只得躲到树丛中藏身。
不久走来一位男子,心中可怜这位藏身树林的女子就把她 (他)带回家,二人结为夫妻,七年中生下两个孩子她 (他)时时想起当年的情景,既感叹又惊讶。
于是又回到河边,只见衣服、水桶仍放在原地,她 (他)的身体又变成男子。
他急忙换了衣服,挑水回家。
回家后,买来的那条鱼还没有烹熟。
他因而醒悟穆罕默德说的事是真的,登天宫的经历并非虚构。
他又重返身回到礼拜手中,穆罕默德看见他说:“你过来,把你的经历讲给大家听听。
”于是他把自己下河洗澡变成妇人、七年中生下两个孩子、回家后鱼还没熟等一系列经历讲述一遍,并表示从此仟悔,永远做一个顺从真主的人。
篇二: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
中间的穹项高22米,顶端悬挂一弯月形灯,四个小穹项分别立于东南西北四角,玲珑别致。
穹顶下二楼是礼拜大殿,五道拱门向东方敞开--中国的清真寺门都向东开,穆斯林进门礼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的方位。
大殿底层是小礼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
回廊相连,宽敞明亮。
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来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台。
月台围绕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节日期间也可供礼拜用,是礼拜殿向室外的延伸。
大殿与月台之间事实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礼拜出人大殿时脱鞋穿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