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计算
市政管网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4007-000
支(挡)墩
混凝土强度等级
m3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040504008-000
混凝土工作井
1.断面尺寸、深度 2.混凝土强度等级
座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5001-000
混凝土管道顶进
1.管径 2.土壤类别、深度
m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长度计算
040505002-000
040501003-000
镀锌钢管铺设
1.输送介质 2.管材规格 3.接口形式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管件、阀门、法兰所占的长度
040501004-000
铸铁管铺设
1.输送介质 2.管材材质 3.管材规格 4.接口形式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井、管件、阀门所占的长度
阀门安装
1.阀门类型 2.压力要求 3.规格
个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3002-000
水表安装
1.规格 2.连接形式
个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3003-000
消火栓安装
1.部位 2.规格、型号 3.形式
个
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040504001-000
砌筑检查井
1.砌筑材料 2.形状、断面尺寸 3.定型井名称、定型图号、井径及井深 4.连接井适用管径 5.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或配合比
040501011-000
管道沉管跨越
1.输送介质 2.管材材质 3.管材规格 4.支承形式 5.接口形式
m
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阀门、法兰所占的长度
集中供暖管网流量计算公式

集中供暖管网流量计算公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中供暖系统在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集中供暖系统是一种通过管网将热能从供热站传输到用户处的供热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利用和供热效率的提高。
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管网的流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供热效果和能源的利用率。
因此,准确地计算管网的流量对于保障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管网的流量计算通常采用流量计算公式来进行。
这个公式可以根据管道的特性和流体的性质来进行推导,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集中供暖管网流量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管网的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横截面的流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流量Q来表示,单位是立方米/小时(m³/h)。
另外,管道的流速V是指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管道横截面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流速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Q = A V。
其中,A是管道的横截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计算管网的流量,我们需要先计算出管道的流速,然后再乘以管道的横截面积。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集中供暖管网流量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是根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方程推导出来的,它可以用来计算水在管道中的流速。
这个公式如下:V = (2 g (P1 P2) / (ρ (1 (d2 / d1) ^ 4))) ^ 0.5。
其中,V是流速,单位是米/秒;g是重力加速度,取9.81米/秒²;P1和P2分别是管道两端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ρ是水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d1和d2分别是管道两端的直径,单位是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管道中水的流速,然后再结合管道的横截面积,就可以得到管网的流量了。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摩阻、弯头、分支等因素对流速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流体力学的知识来进行综合考虑。
管网计算步骤

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 管段设计流量是确定管段直径的主要依据。
• 求得节点流量后,就可以根据节点流量连 续性方程,进行管网的流量分配,分配到 各管段的流量已经包括了沿线流量和转输 流量。
1、 单水源树状网
树状管网的管段流量具有唯一性,每一管段的计算 流量等于该管段后面各节点流量和大用户集中用水 量之和。 8 5
8 5 27 4 33 6 26 6 2 7 7 5 14 6 6 3 3 5
泵站
77 34
3 12
4
2 2
17
5
4
2、环状网
环状管网满足连续性条件的流量分配方 案可以有无数多种。
134 59 57 33 30 17 58 14 12 13 19 14 11 60 19 24 8 10 18 5 9 12 27 24 12 9 7 6 5 8 10 15
某城镇管网各管段最高日最高时沿线流量
管段编号 水厂-3 1-2 1-4 2-5 4-5 2-3 3-6 5-6 4-7 6-8 7-8 8-9 合计 管段长度(m) 管段计算长度(m) 沿线流量(L/s) 620 490 880 890 520 530 920 540 640 580 710 560 - 490 880 890 520 530 920 540 640 580×0.5 710 560×0.5 6690 - 5.39 9.68 9.79 5.72 5.83 10.13 5.94 7.04 3.19 7.81 3.08 73.60
管径 (mm) D=100~400 D≥400 平均经济流速 (m/s) 0.6~0.9 0.9~1.4
例6.5 某给水管网如图所示,节点设计流量、管段长度、管段 设计流量等数据也标注于图中。 求:设计管段直径; H =12.00
排水管网系数计算公式

排水管网系数计算公式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和污水,保障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排水管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系数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城市的排水需求。
本文将介绍排水管网系数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排水管网系数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管道摩阻系数、管道内径、管道长度、流量系数等。
其中,管道摩阻系数是排水管网系数计算中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
管道摩阻系数是指单位长度内管道对流体的阻力大小,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管道的输水能力和排水效率。
通常情况下,管道摩阻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 0.25 / (log10(ε/3.7D + 5.74/Re^0.9))^2。
其中,f为摩阻系数,ε为管道壁粗糙度,D为管道直径,Re为雷诺数。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管道在不同流速下的摩阻系数,从而为排水管网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管道内径和长度也是排水管网系数计算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管道内径越大,摩阻系数越小,输水能力越强;而管道长度越长,摩阻系数越大,输水能力越弱。
因此,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道的内径和长度,以确保排水管网能够满足城市的排水需求。
此外,流量系数也是排水管网系数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参数。
流量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的水流量,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和排水效率。
一般情况下,流量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 = A V。
其中,Q为流量,A为管道的横截面积,V为水流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管道在不同流速下的流量系数,从而为排水管网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排水管网系数计算公式包括管道摩阻系数、管道内径、管道长度和流量系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和排水效率,因此在排水管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参数数值,以确保排水管网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城市的排水需求。
热力管网管径面积计算公式

热力管网管径面积计算公式热力管网是指用于供热、供冷、供水、排水等用途的管道系统,它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和建设热力管网时,管径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管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管网的输送能力和运行效率。
因此,正确地计算管径面积是设计热力管网的关键之一。
管径面积计算公式是设计热力管网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计算管径面积,可以确定管道的截面积,从而确定管道的流体输送能力。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通常会采用标准的管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热力管网管径面积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管径面积的定义。
管径面积是指管道横截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或平方厘米来表示。
在热力管网设计中,管径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基于管道的内径来进行的。
管道的内径是指管道内部的空间直径,通常用毫米或英寸来表示。
管径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管道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对于圆形管道,其管径面积计算公式为:A = π r^2。
其中,A表示管径面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管道的内径。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知道管道的内径就可以计算出管径面积。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确定管道的截面积,从而确定管道的流体输送能力。
除了圆形管道外,热力管网中还常常会遇到矩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的管道。
对于这些不规则形状的管道,其管径面积计算公式会更加复杂。
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管道形状和尺寸来确定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或者专业的工程手册来进行计算。
在热力管网设计中,正确地计算管径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定了管道的截面积,才能准确地确定管道的流体输送能力,从而保证管网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进行管径面积的计算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来进行,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对管径面积的影响。
例如,管道的材质、管道的长度、流体的性质等都会对管径面积的计算产生影响。
供热管网各参数计算常用公式

供热管网各参数常用计算公式1比摩阻R(P/m)——集中供热手册P 196R = 6、25×10-2×52d G ρλ 其中:λ—— 管道摩擦系数(查动力管道手册P345页)λ= 1/(1、14+2×log Kd )2 G —— 介质质量流量(t/h) 或:R=d 22λρν=6、88×10-3×25.525.02dK G ρ ρ—— 流体介质密度(kg/m 3) d —— 管道内径(m)K ——管内壁当量绝对粗糙度(m) 2、管道压力降△P(MPa)△P = 1、15R(L+∑Lg)×10-6其中:L —— 管道长度(m)∑Lg ——管道附件当量长度(m)3、管道单位长度热损q(W/m)q = 其中:T 0 —— 介质温度(℃) λ1 —— 内层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λ2 —— 外层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D 0 —— 管道外径(m)D 1 —— 内保温层外径(m)D 2 —— 外保温层外径(m)α—— 外表面散热系数[α=1、163×(10+6ϖ)]ϖ—— 环境平均风速。
预算时可取α=11、63Ln —— 自然对数底4、末端温度T ed(℃)T ed = T 0 - GC L L q g 310)(-⨯+ 其中:T 0 —— 始端温度(℃)L —— 管道长度(m)Lg —— 管道附件当量长度(m)G —— 介质质量流量(t/h)C —— 介质定容比热(kj / kg 、℃)5、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T s(℃)2122011012121)16(D D D Ln D D Ln T αλλπ++-T s = T a + απ2D q 其中:Ta ——环境温度(南方可取Ta =16℃) 6、管道冷凝水量(仅适用于饱与蒸汽)G C (t/h)G C = γ3106.3-⨯qL 其中:γ——介质汽化潜热(kj / kg)7、保温材料使用温度下的导热系数λt (W/m 、℃)λt =λo +2)(B A T T K + 其中:λo ——保温材料常态导热系数 T A —— 保温层内侧温度(℃)T B —— 保温层外侧温度(℃) K —— 保温材料热变系数超细玻璃棉K=0、00017 硅酸铝纤维K=0、00028、管道直径选择d(mm)按质量流量计算:d = 594、5ωρG按体积流量计算:d = 18、8ωνG按允许单位比摩阻计算:d = 0、0364×52R G ∆νλ其中:G —— 介质质量流量(t/h)G v —— 介质体积流量(m 3/h) ω —— 介质流速(m/s)ρ —— 介质密度(kg/m 3)ΔR —— 允许单位比摩阻(Pa/m)9、管道流速ω(m/s)ω= πρ29.0d G 其中:G —— 介质质量流量(t/h) ρ —— 介质密度(kg/m 3)d —— 管道内径(m)10、安全阀公称通径(喉部直径)选择DN(mm)A = φ133.49010P G 则 DN =πA ⨯20 其中:A —— 安全阀进气口计算面积(cm 2)G ——介质质量流量(t/h)P —— 安全阀排放压力(MPa)φ——过热蒸汽校正系数,取0、8—0、88DN ——安全阀通径计算值(mm)。
管网节点自然标高计算公式

管网节点自然标高计算公式在管网工程中,管网节点的自然标高是指管网节点地面或管道顶部与海平面的高度差。
计算管网节点自然标高是管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管网的排水和输水能力,因此准确计算管网节点自然标高是管网工程设计的关键之一。
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计算公式是基于地理测量学和水力学原理的,它需要考虑管网节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管道的水力特性。
下面将介绍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一、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计算公式。
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Z = Z0 + H h。
其中,Z表示管网节点的自然标高,Z0表示管网节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H表示管网节点地面或管道顶部到海平面的高度,h表示管网节点地面或管道顶部到地面的高度。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管网节点的自然标高等于管网节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加上地面或管道顶部到海平面的高度减去地面或管道顶部到地面的高度。
二、相关理论知识。
1.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是指地面或管道顶部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差,通常用于表示地点的高度。
在管网工程中,海拔高度是计算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管网节点的排水和输水能力。
海拔高度的测量可以通过GPS定位、地形测量仪等工具进行,得到准确的海拔高度数据。
2. 地面高度。
地面高度是指管网节点所在地面的高度,它是计算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重要参数之一。
地面高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地形测量仪、激光测距仪等工具进行,得到准确的地面高度数据。
3. 水力特性。
管道的水力特性是指管道在输水过程中所具有的水力性能,包括管道的流速、流量、压力损失等参数。
在计算管网节点自然标高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水力特性,以保证管网节点的正常运行。
三、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网节点自然标高的计算方法,下面举一个计算实例:假设某管网节点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地面高度为50米,管道顶部到地面的高度为5米,求该管网节点的自然标高。
根据上面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Z = 100 + 50 5 = 145米。
给水管网计算

一、用水量计算1 最高日用水量1.1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基本数据:由原始资料知该城市位于二分区,在设计年限内人口数6.0万,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可知该城市为中小城市。
最高日综合活用水定额生:150~240 L/(cap•d)。
根据资料显示人口数,选取q=240 L/(cap•d)。
城市的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计算。
=∑qNf/1000根据公式 Q1―—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m³/d;Q1q――城市最高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取240 L/(cap•d);N――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cap);f――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则该城市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240×6.0×104×100%)/1000=14400 m³/d=166.67 L/sQ11.2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沐浴用水量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确定。
选取如下数据:职工生活用水量:冷车间按每人每班25升计,热车间按每人每班35升计;职工淋浴用水量:均按每人每班50升计。
则企业甲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沐浴用水量为:=(25×3×1200+35×3×900)/1000+(50×600×3)/1000=274.50 m³/d Q21企业乙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沐浴用水量为:=(25×2×1000+35×2×800)/1000+(50×800×2)/1000=239.00 m³/d Q22所以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用水和沐浴用水量为:=274.50+239.00=513.5 m³/d =5.94 L/sQ21.3浇洒道路大面积绿化所需的水量洒道路用水量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1.5L,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1.5-2.0L/(d·m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计算方法 在平差时,虚环和实环看成一个整体,一起计算(如上面讲述的单水源平差一 样),为求出虚管段的水泵压力,要知水泵的特性方程。
Hp——水泵扬程 Hb——水泵流量为零时的扬程 s——水泵摩阻 Q——水泵流量 为了求Hp要求出每种泵的Hb与s,在水泵(实际工作台数)特性曲线上的高效段 内,找两点H1—Q1,H2—Q2,代入。
6.2 环状网平差理论
(二) 水力特管网平差及意义 一 平差——在初分流量,选定管径的基础上,为消除闭合差所进行的流量调整 计算。 也就是如果存在△h,就要对管段流量进行重新分配,这种分配是在初分流量的 基础上进行调整计算,使得h顺=h逆直到△h=0 二 意义(目的):通过管网平差,求出满足能量方程的管段流量进而求出各管 段的水头损失,然后求出扬程和塔高。 平差理论 解环方程,求出每环的矫正流量。 以两个环为例,求出q
19
二 有连接管的输水要求(连接管对安全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可靠性,在平行管线之间用连接管相连。这样做,当管线某处损 坏时,无需整条管线全部停止工作,而只须用阀门关闭损坏的一段进行检修。 设平行管线数n,连接管段数m,则每根管被分成(m+1)段(全部管段直径一样)。 正常工作时:
Q m 1 h s (m 1)( ) 2 ( s 2 )Q 2 sQ 2 n n 一段损坏时: Qa 2 Qa 2 m 1 2 2 hn s( ) m s( ) [s 2 s ]Qa saQa n n 1 n (n 1) 2
对新管网可以直接分配流量,找分界线、平差,求出Hp,Ht,不用虚环。
(HB+ZB)=(HA+ZA)—∑hA-B (HB+ZB)=(HC+ZC)—∑hC-B (HA+ZA)—(HC+ZC)=∑hC-B—∑hA-B
13
(四)等水压线图 等水压线图——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各节点的水压后,即可在管网平面图上用插 值法按比例绘出等水压线。也可从节点水压减去地面标高得出各节点的自由水压, 在管网平面图上绘出等自由水压线。每个节点:水压标高、地面标高、自由水头。 对控制点9:自由水头已知24m(五层),地面标高25m(已知),水压标高: 24+25=49m 对6节点:49+h6-9=水压标高,水压标高—地面标高=自由水头 所以各个节点都可求出这三个数,其中地面标高均为已知数。 然后在两个节点间的管段上找出整数字的点,进行连线,得水压线图。 二 等水压线的意义作用: 1 评价管网设计计算的合理程度 2 反映出管径选择的合理程度 3 反映出控制点的选择是否正确
16
6.4 输水系统计算
(一)概述 输水管渠在整个给水系统中是很重要的。输水管渠的一般特点是距离长,和 河流、高地、交通路线等的交叉较多。输水管渠有多种形式,常用的 有:压力输水管渠,高地水源或水泵供水时采用这种形式;无压输水 管渠(非满流水管或暗渠);明渠。对输水管的最基本要求是保证不间 断输水,因为多数用户特别是工业企业不允许断水,甚至不允许减少 水量。为此须平行敷设两条输水管,如只埋设一条输水管,则应在管 线终端建造贮水池或其它安全供水措施。水池容积应保证供应输水管 检修时间内的管网用水。一般说来,管线长、水压高、地形复杂、检 修力量差、交通不便时,应采用较大的水池容积。只在管网用水可以 暂时中断的情况下,才可只敷设一条输水管。远距离输水时,应慎重 磺待输水管的条数问题。一般,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断水可能性、 管线长度、用水量发展情况、管网内有无调节水池及其容积大小等因 素,确定输水管的条数。
2
6.2 环状网平差理论
(一) 环状网水力特点 环状网的管段流量具有多种分配方案,因此在经济流速确定的条件下,即可求 出管径。
对每个节点来说,满足,对于一个环顺时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水头损失代数和为 零。(实际上)h顺=h逆=h,规定顺+,逆— 但是在计算上由于个别管段流量分配不合理,不能满足要求,也就是顺时针和 逆时针的水头损失不等于,而出现闭合差△h。 h顺—h逆=△h>0,顺时针方向管段的流量分配多了 h顺—h逆=—△h<0,逆时针方向管段的流量分配多了 为此,要进行流量调整,使得h顺=h逆(△h=0),也就是满足每环的能量方程 3 特点:(条件),,只满足这两条件,管段流量才与实际相符。
如在水头损失与流量不是平分关系时
,
这种哈代克罗斯法是求校正流量的近似方法。但工作可以简化不少,不影响精 度要求。目前的管网平差程序仍是基于此方法。
6
二应用步骤 哈代克罗斯法可用下列步骤: 1 根据设计流量(最高时平均秒流量,最高时加消的秒流量)进行流量分配 2 根据经济流速确定管径 3 计算各环各管段的最初水头损失,求出闭合差 4 由△h,求各环的△q 5 进行管段流量的初次调整 6 对公共则有两个校正流量(本环、邻环)邻环的△q在本环与邻环符号相反。 7 在初次调整后的管段流量是基础,再求各环的△h,直到小环<0.5m,大环< 1.0m为止。 对电算精度可任取,一般考虑0.01~0.05m 说明P59例
v 支线——水力坡度 充分利用两点压差 i f D
1
6.1 树状网计算
(二) 计算步骤 一 选定干线 以控制为干线末端到起点
最远C点不一定是控制点,而B点是控制点。 控制点:水压标高;地面标高;自由水压 地+自=水, 逆水流:水1+h=水2,水2—地2=自 二 求沿线流量节点流量,按条件分配流量 三 求出干线管径及各节点的水压 从控制点求h 四 根据干线计算结果求支线管径 五 求扬程 六 绘等水压线图
15
(六)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几个问题 一 初分流量产生的每闭合差应小于1.5m 因为△q<△h,而△q增加,越偏离经济流速 二 校正流量对公共管段的影响不允许忽略 特别:简化法平差,如在图上平,先注明 三 虚环平差法的应用 四 哈代克罗斯法的精确度 <0.5 <1 解△q是近似值, 五 1 等水压线图 2 校核计算 3 初分管段流量状况的变化 管段流向反向,供水分界线移动 六 根据平差结果求Hp,Ht 怎么求?控制点? 七 管段摩阻问题 1 s值的人为改变(阀门的开启度) 2 s值的自然改变(通水能力,电耗) 3 扩建管网,实例
14
(五)管网的核算条件 管网的管径和水塔扬程,是按设计年限内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决定,但是用 水量是经常变化的,为了核算所确定的管径和水泵能否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要求(H、 Q),须进行其他用水量条件下的计算,以确保经济合理的供水。核算结果,可能 须将管网中的个别管子管径放大,可能另加水泵,另选水泵。 一 消防时 以最高用水时确定的管径为基础,按最高时加消防时的流量进行计算。过程同 最高时设计计算一样。在控制点加一个集中的消防流量(二处,另一处可加在大用 户附近),其余节点流量不变,这种管段中通过了消防流量,水头损失可增大,求 出H’p 二 转输时 适用对置水塔情况下,以便确定水泵能否将水通过整个管网转输到水塔上去。 这时节点流量应进行折算。 最大转输时的节点流量=(最大转输时用水量×最高用水时该节点的流量)/最高 时用水量 按最大转输时的流量进行分配计算,求H’p 三 事故时 最不利管段断水(首端),流量为设计用水量的70%。
6.3 环状网平差方法
7
6.3 环状网平差方法
(二)简化法 在哈代克罗斯法基础上,简化管网的管段计算(减少环数)
△h外=△hⅠ+△hⅡ
这时,将两环视为一环进行平差,两小环的△h也会随之减小。 简化法——把闭合差方向相同的环合为一环进行平差。两小环可。这种方法可在8 图上进行,直观。
6.3 环状网平差方法
如果是几台泵并联工作时,应求出并联后的特性曲线,求Hb与s。 所以,虚管段的水泵压力Z+Hp Z——吸水井水位 至于水塔高度是个定值,是不可调的,在平差时是不变的。 应注意:二泵站到管网一般为两条输水管,取Q/2计。
12
二多水源平差计算应满足的条件 1 进出节点的流量代数和为零(包括虚节点),连续性方程 2 每环各管段水头损失的代数和为零(包括虚环),能量方程 3 各水源供水至分界线处的水压应相同,就是该从各水源到分界线上控制的水头 损失之差等于水源的水压差。
4
6.2 环状网平差理论
设:每管段第一分配的流量q,每环产生的△h>0,公式h=sq2
所谓平差理论就是通过各管段的流量调整来满足△h=0。如有L个环,就解L个环 方程,求出各环△q,于是管网平差就是求△q(使闭合差为零)。
5
6.3 环状网平差方法
(一)哈代克罗斯法 一 计算特点 1 不计相邻环的影响 2 表现形式 △q不仅与本环的△q有关,还和邻环的(公共管段的)有关。哈代克罗斯提出 不考虑通过邻环传过来的其他各环的校正流量的影响。
如图两个小环闭合差反向相同,只平其中一环,另一环也会增大闭合差。 如Ⅰ环引入校正流量△qⅠ Ⅰ:△h’’Ⅰ=△h0Ⅰ—△h’Ⅰ Ⅱ:△h’’Ⅱ=△hⅡ+h’2-5(△qⅠ) 因此,在平差时,有时该环闭合差减小,另外邻环反而增大。
9
6.3 环状网平差方法
(三)多水源管网平差计算 引:上面讨论的内容都是单水源管网或多水源新管网计算的计算方法。但是 诸多城镇由于用水量的增加,往往会发展多水源给水系统(地面水、地下水、 双水泵、水塔、高位水池等),或原来为多水源给水系统进行扩建,能否满 足自由水压。 提出问题:1 由单水源发展成双(多)水源,设新泵扬程(塔高),各水源应 如何 提供水量,原水泵能力能否满足要求。 2 水源数目不变,管网用水量增大,原水源能力能否满足要求(转 输) 核心——解决各水源的供水量的分配。
第六章 管网计算
6.1 树状网计算
(一) 树状网特点 在不少情况下,是首先进行树状网的计算,有些环状网也连有树状网。 一、管段流量的唯一性 无论从二级泵站起顺水流方向推算或从控制点起向二级泵站方向推算,只能得 出唯一的管段流量,或者可以说树状网只有唯一的流量分配。 二 、干线与支线的区分 干线: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的管线。一般是起点(泵站、水塔)到控制点的管 线,终点水压已定,而起点水压待求。 支线:起点的水压标高已知,而支线终点的水压标高等于终点的地而标高与最 小服务水头之和。 划分干线和支线的目的在于两者确定管径的方法单水源) 1 虚环的概念 所谓虚环就是将各水源于各水源流量的交汇点连接成的环,它包括虚管段和实 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