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合集下载

PLC的硬件系统组成

PLC的硬件系统组成

PLC的硬件系统组成PLC的构成框图和计算机是一样的,都由中央处理器(CPU)、存贮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

因此,从硬件结构来说,可编程控制器实际上就是计算机,图1是其硬件系统的简化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PLC内部主要部件有:(1)CPU(Central Process Unit)CPU是PLC的核心组成部分,与通用微机的CPU一样,它在PLC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人体的神经中枢,故称为“电脑”。

其功能是:a、按PLC中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b、用扫描方式接收现场输入装置的状态式数据,并存入映象寄存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c、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

d、在PLC进入运行状态后,从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信号,去启闭有关控制门电路。

分时分渠道地去执行数据的存取、传送、组合、比较和变换等操作,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逻辑式算术运算等任务。

根据运算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再由输出映象寄存器的位状态式数据寄存器的有关内容,实现输出控制、制表、打印式数据通讯等。

PLC常用的CPU主要采用通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或双极型位片式微处理器。

通用的微处理器常用的是8位机和16位机,如Z80A、8085、8086、6502、M6800、M6809、M68000等。

单片机常用的有8039、8049、8031、8051等。

双极型位片式微处理器常用的有AMD2900、AMD2903等。

①用通用微处理器作CPU在低档PLC中,用Z80A做CPU较为普遍,Z80A用于PLC有如下长处:Z80(或Z80A)CPU及其配套的芯片廉价、普及、通用,用这套芯片制成的PC,给维修及推广普及带来方便。

Z80有独立的输入/输出指令,而且指令格式较短,•执行时间也较短,这样有利于扫描周期的缩短。

Z80输入/输出指令格式较短,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编码也较短,所以相应的译码硬件器较简单。

PLC硬件结构

PLC硬件结构

PLC硬件结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工业过程中的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PLC硬件结构是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包括基本配置、扩展模块、接口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PLC硬件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配置PLC硬件结构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CPU、电源、输入/输出模块以及编程器等多个方面。

(1)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件,其主要负责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PLC CPU的性能和配置也会有所差别,从单纯的控制应用到复杂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应用都需要采用不同级别的CPU。

(2)电源电源模块是PLC系统的能源来源,主要用于为CPU、输入/输出模块和其他扩展模块提供供电。

电源模块可以是AC电源模块或DC电源模块,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满足不同的电源要求。

(3)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是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与外部现场设备进行交互。

输入/输出模块中的输入模块将现场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到的控制信号转换成PLC中的逻辑信号,而输出模块则将PLC控制信号输出到现场执行器和设备中去。

输入/输出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扩展。

(4)编程器编程器是PLC控制程序的编写和参数设置的重要工具,通常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编程软件。

编程器可以对PLC系统进行程序编写、参数设置、监控和维护等功能,并可将编制好的程序存储到PLC CPU中,以实现实时控制。

二、扩展模块扩展模块是PLC硬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扩展和增强系统的控制能力。

PLC扩展模块通常包括通信模块、转换模块、计数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等。

(1)通信模块通信模块是PLC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的关键部件,其主要用于实现PLC与其他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业以太网、远程网络等进行通信。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系统结构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电源模块:提供系统所需的电能。

2. 中央处理单元(CPU):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和顺序控制等,实现各种数据操作。

3. 输入输出模块:实现外部信号的采集和输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4. 存储器: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5. 通信接口:实现PLC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二、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首先,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设备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开关状态、传感器读数等。

然后,这些信号被送到CPU进行处理。

在CPU中,根据预先编写好的程序,对这些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处理。

处理完成后,输出模块将这些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如马达、灯泡等。

三、控制功能实现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用户程序实现。

用户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写,包括各种逻辑运算、算术运算、顺序控制等。

通过输入模块采集的信号,可以触发用户程序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样,PLC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精确控制。

四、控制性能分析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硬件性能:包括CPU的处理能力、存储器的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的精度等。

2. 软件设计:包括用户程序的编写、程序结构的合理性、运算速度等。

3.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对PLC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的来说,PLC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

1.基本组成PLC系统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控制程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

-内存模块: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数据和中间结果等信息。

-输入模块:负责接收来自外部的传感器、开关等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处理。

-输出模块:负责将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流、电压等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驱动器等执行设备。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PLC系统、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2.工作原理PL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扫描输入、执行程序、更新输出、循环扫描和通信。

-扫描输入:将输入模块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内存中。

这些外部信号通常来自传感器、开关等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按钮开关等。

-执行程序:CPU根据存储在内存中的控制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控制程序通常由用户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用于实现控制逻辑和算法。

-更新输出:根据CPU执行程序的结果,将输出信号存储在内存中。

输出模块将内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流、电压等输出信号,控制执行设备的执行器、驱动器等,如电机、电磁阀等。

-循环扫描:PLC系统以循环的方式不断扫描输入、执行程序和更新输出的过程,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持续监测和控制。

-通信:PLC系统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PLC系统、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PL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自动灯控系统,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的开关。

传感器将光照强度转换为输入信号,并将其传递给PLC系统的输入模块。

CPU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控制程序,判断光照强度是否低于设定值。

如果低于设定值,则CPU更新内存中的输出信号。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由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PL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获取外部信号,经过CPU的处理后,再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

一、PLC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它接收输入信号,根据程序的逻辑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

2. 存储器:用于存储PLC的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等信息。

存储器包括RAM (随机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部分。

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系统程序。

3.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可识别的信号。

输入模块可以接收各种类型的信号,如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4. 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可用于驱动外部设备的信号。

输出模块可以控制各种类型的设备,如电机、执行器等。

5. 通信模块:用于PLC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通信。

通信模块可以实现PLC与计算机、上位机、其他PLC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输入采集、逻辑处理和输出控制。

1. 输入采集:PLC的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可识别的信号。

输入信号可以是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CPU进行处理。

2. 逻辑处理: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处理。

程序包括了各种逻辑判断、计算和控制命令等。

CPU根据程序的逻辑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计算和判断。

3. 输出控制:CPU根据逻辑处理的结果,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

输出模块将CPU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可用于驱动外部设备的信号,如控制电机的启停、控制执行器的开关等。

PLC的工作原理基于程序控制的思想,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自动化。

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

PLC系统的组成

PLC系统的组成

外部
开关
VD2
R3
至内部
R4 电路
C
交流 电源
R2
外部 开关
+5V
R1 R3 至内部 R4 电路
VD1
VD2
C
干接触
直流输入
交流输入
PLC系统的组成
1、PLC硬件系统组成
PLC的输出接口电路
输出形式有三种: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
内部 电路
VD1
负载
DC/AV 电源
内部 电路
VD2
VD1
1P、LC硬系件统的系组成 统 PLC的输入接口电路
通常有干接触、直流输入、交流输入三种形式。
干接触式由内部的直流电源供电,小型PLC的直流输入电路也由内部的 直流电源供电,交流输入必须外加电源。
外部 开关
+24V +5V
R1 VD1 R2
R3 至内部 R4 电路
VD2
C
+5V
+24V
R1
VD1
R2
PLC系统的组成
PLC系统
硬件系统
CPU
系统存储器
存储器
用户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单元 输出单元
软件系统
系统监控程序 用户程序PLC统的组成1、PLC硬件系统组成
现场输入信号
输入电路
编程器 打印机 计算机
内 部 电 源
外设 接口
EEPROM 总
线
CPU

RAM



输出电路
输出信号
基本单元
现场输入信号 输入电路
负载
DC 电源
内部 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系统组成
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
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3)通过输入接口接收现场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象寄有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4)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解释后执行。

5)根据执行的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通过输出单元实现输出控制。

有些PLC还具有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

2.存储器
存储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读/写操作的随机存储器RAM,另一种是只读存储器ROM、PROM 、EPROM 和EEPROM。

在PLC中,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

广州科沃—工控维修的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