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经典育儿案例,总有几个适合我们!
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

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
教育部出版了32个育儿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
的不同阶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
挑战。
以下是其中几个案例的简要介绍:
1.《宝宝的习惯养成》:介绍了如何帮助婴儿建立健康的作息习惯,
包括睡眠、进食和排便的规律。
2.《幼儿的情绪管理》:探讨了如何帮助幼儿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他们健康的情绪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3.《学前儿童的玩耍与学习》:讲述了如何通过游戏和玩耍的方式促
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认知、社交和运动能力。
4.《小学生的学业压力管理》:介绍了如何在小学阶段帮助孩子有效
地管理学业压力,提出建议和方法来平衡学习和其他兴趣及活动。
5.《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探讨了如何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包括有效沟通、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这些案例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等学
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
挑战。
案例中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和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家长培养出健康、积极和独立的子女。
同时,这些案例也可以作为教师和教育从业人员
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日常育儿实践中,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进
行阅读和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
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案
例中的经验和方法,父母可以更好地应对养育孩子的挑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

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今年5月至6月,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将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邀请专家为父母把脉“爱”的温度。
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和讨论,展出30多个家庭教育案例,每一个案例和点评都值得你细读,父母们千万不要错过!案例1:被强迫的交往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
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
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
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
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
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
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专家点评: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
家长与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案例2: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这孩子白疼了。
”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爷爷奶奶分享。
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
而当侄子与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并真的与他分吃,还夸他的东西好吃,侄子也乐得与我分享。
老爸甚至还责怪我说:“大人怎么还吃孩子的东西!”专家点评:孩子的心是单纯而美好的,他会把成人世界的每个要求都当真。
2024年家庭教育案例大全

2024年家庭教育案例大全在2024年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家庭教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家长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2024年家庭教育案例,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和帮助。
1. 亲子互动教育张先生是一位年轻的爸爸,他和妻子有一个5岁的儿子。
在他们家里,爸爸妈妈和孩子常常一起做游戏、看书、制作手工艺品,享受着互动的快乐。
张先生认为亲子互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他还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问题,启发他的思维,给他树立榜样。
张先生相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只有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
2. 教育APP辅助教育王女士是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她的孩子在家里由奶奶照顾。
由于她无法经常回家陪伴孩子,王女士开始寻找适合孩子学习的教育APP。
通过这些APP,孩子可以学习英语、数学等知识,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
王女士认为教育APP可以很好地辅助孩子的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她每周会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习,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3. 家庭定制教育李夫妇是一对在家办公的父母,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
由于他们的工作时间灵活,他们决定对孩子进行家庭定制教育。
每天,他们会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习和游戏,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定制学习计划。
李夫妇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给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他们还经常参加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和讨论,与其他家长分享经验和心得。
4. 父母参与课程设计赵先生是一位医生,他的儿子在学校学习负担繁重,经常加班到深夜才能完成作业。
赵先生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孩子没有好处,于是他决定参与课程设计。
他和老师沟通,提出了一些针对孩子的课程调整建议,例如减少课程的数量和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赵先生还经常和孩子讨论学习计划,帮助他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育儿二十个案例

育儿二十个案例一则:儿两岁。
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儿止哭,泪眼看我。
我抚桌,冲儿问:"谁呀?谁撞疼了桌子?""我,爸爸,我撞的!""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二则儿三岁。
无故大哭,我问:"咋了,哪不舒服?""没有不舒服。
""那为什么哭!""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
"2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
"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三则儿5岁。
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
儿仰头看我:“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我一愣:“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
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
"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仅10秒:"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则:儿6岁,好吃。
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想吃!""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能不吃!"很坚定!"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五则儿8岁,顽皮,与大同学打架。
育儿教育放手案例范文大全

育儿教育放手案例范文大全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然而,有些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和束缚,不利于孩子的自主进步和成长。
而有些父母则选择放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和进修。
本文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育儿教育放手的重要性和好处。
案例一:李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小明。
李先生和王女士特殊重视小明的教育,他们为他报了各种培训班,打算了各种课外活动,期望他能成为一个全才。
然而,小明在课外活动中总是表现得很被动,不允诺参与其中。
后来,李先生和王女士意识到他们的过度干预给小明带来了压力,于是他们决定放手,给小明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机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且在进修中变得更加主动和乐观。
案例二:张先生是一位单身父亲,他的孩子小红今年十岁。
由于工作繁忙,张先生屡屡没有时间陪伴小红。
开始的时候,他特殊担忧小红的成长和教育,于是给她报了各种辅导班。
然而,小红并不喜爱这些辅导班,她更喜爱自己独立地进修和探究。
于是,张先生决定放手,给小红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她自己去决定进修的方式和内容。
结果,小红在自主进修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和天赋,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育儿教育放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是特殊重要的。
放手不代表漠不照顾,而是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让他们学会独立深思和解决问题。
在放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赐予孩子一些指导和支持,但不要过多地干预和控制。
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更好地进步自己的潜力。
当然,放手也需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来适度调整。
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注,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父母需要依据孩子的状况来做出正确的裁定和决策,赐予他们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总之,育儿教育放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是特殊重要的。
通过放手,孩子能够更好地进步自己的潜力和爱好,培育独立深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个家庭教育案例,告诉你怎样给孩子适宜的爱

30个家庭教育案例,告诉你怎样给孩子适宜的爱30个家庭教育案例,告诉你怎样给孩子适宜的爱让我们学会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在琐碎的大小事件中,诉说爱、传递爱,幵被爱滋养。
愿每个家长都懂得究竟什么才是适宜的爱!案例一:被强迫的交往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朊友,所以怈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朊友打招呼。
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怄怅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怈是默默地跟在后面。
后来,我収现桐桐一丧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丏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朊友。
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朊友。
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呾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
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赹来赹自信,跟小朊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朊友逐渐多起来。
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殏丧孩子有他独特的丧怅,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殎叧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与家点评: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吅每个孩子的方法。
家长不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案例二: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怈愿意呾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这孩子白疼了。
”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愿意呾爷爷奶奶分享。
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孩子的手马上逑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奶不吃,佝自己吃吧!”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
而当侄子不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幵真的不他分吃,还夸他的东西好吃,侄子也乐得不我分享。
老爸甚至还责怇我说:“大人怂么还吃孩子的东西!”与家点评:孩子的心是单纯而美好的,他会把成人世界的每个要求都当真。
作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这仹单纯呾美好,而不是为了好玩戒者表示亲昵逗弄孩子。
育儿故事家庭案例大全

《育儿故事家庭案例大全》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几个有趣的育儿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他特别不爱收拾自己的玩具。
每次玩完,玩具就扔得到处都是。
明明的爸爸妈妈没有生气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玩了一个“玩具回家”的游戏。
他们把玩具箱当成玩具的家,然后比赛看谁能更快地把玩具送回家。
从那以后,明明每次玩完玩具都会主动收拾啦。
还有一个叫花花的小朋友,她很胆小,不敢一个人睡觉。
花花的爸爸妈妈就给她准备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夜灯,还每天晚上给她讲温馨的故事,慢慢地,花花就不害怕了,能自己一个人睡了。
小朋友们,这些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育儿故事家庭案例大全》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有个小朋友叫小亮,他总是不好好吃饭,挑食得很。
他的爸爸妈妈没有强迫他,而是带着他一起去了菜园,让他亲手种了一些蔬菜。
看着自己种的菜一点点长大,小亮变得特别期待吃这些菜,也不再挑食了。
还有一个叫小宇的小朋友,他不爱学习,一写作业就头疼。
小宇的爸爸妈妈就给他制定了一个有趣的学习计划,每完成一项作业就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集够一定数量的小星星就能换一个小礼物。
小宇为了得到礼物,变得爱学习啦。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办法好不好呢?《育儿故事家庭案例大全》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几个。
有个叫甜甜的小朋友,她不爱刷牙,牙齿都变黄了。
甜甜的爸爸妈妈就给她讲了一个蛀牙小精灵的故事,说如果不刷牙,蛀牙小精灵就会在牙齿里捣乱。
甜甜听了之后,每天都认真刷牙了。
还有一个叫小虎的小朋友,他很容易发脾气。
小虎的爸爸妈妈就和他一起画了一个“心情温度计”,每次发脾气就往上加温度,心情好就往下减温度。
小虎看着温度计,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小朋友们,这些家庭的育儿方法是不是很棒呀?希望你们也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家长育子案例

家长育子案例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家长育子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我们来说说小明的家长。
小明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们从小就给小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小明的父亲每天都会和他一起阅读,而母亲则注重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逐渐形成了热爱阅读、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小红的家长。
小红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因此无法陪伴她太多时间。
在小红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常一个人在家,自己做作业,自己做饭。
虽然小红的父母很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由于工作的忙碌,他们无法给予太多的陪伴和指导。
小红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了独立、自理能力强的性格特点。
再来说说小李的家长。
小李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他们经常督促他完成作业,并且会安排各种补习班和培训课程。
小李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取得好成绩,因此对他的学习进行了很多的指导和督促。
小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勤奋好学、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
最后,我们再看看小华的家长。
小华的父母对他的成长比较放任,他们很少干涉他的学习和生活,更多的是给予他自由和空间。
小华的父母相信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他们更多的是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小华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了自由、独立思考的性格特点。
通过上面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因此,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无论工作多忙,家长都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家长不宜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要合理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家长与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02
案例2
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
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这孩子白疼了。”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而当侄子与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并真的与他分吃,还夸他的东西好吃,侄子也乐得与我分享。老爸甚至还责怪我说:“大人怎么还吃孩子的东西!”
专家点评:
童年生活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孩子的童年却常常背负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时就提前“规划”,7个月就提前教识字、背唐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可喜的是,妈妈及时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果断“放弃”,让女儿回归了快乐童年,获得了健康成长。
06
案例6
别让强制的学习夺走童年的快乐
专家点评:
孩子的心是单纯而美好的,他会把成人世界的每个要求都当真。作为成人,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这份单纯和美好,而不是为了好玩或者表示亲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对待孩子看似搞笑的无意之举,背后却是对孩子深深的不尊重。爱孩子,就请将他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0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3
“揠苗助长”的孩子能幸福吗?
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
专家点评:
我们常常借“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孩子背负我们的焦虑,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期待。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他的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的语言和物质。
07
案例7
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
明明很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展览作品的时候,他撅着嘴说:“不论我画成什么样子,老师都会说画得真不错。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乱涂上颜色老师也会夸她,还给她和我一样的奖品,真没意思!”
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我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比如周末,我给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稍有退步我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我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我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身上。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开始极力地避开我。“学习”,无情地拉开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专家点评:
赶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或晚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标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再迫切,也不要让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风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则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微笑静待他的绽放,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04
案例4
“蜗牛”带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催促儿子快点起床去幼儿园,然后好去练车,第二天要考试了。我心急火燎,却发现儿子把牙刷咬在嘴里,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气坏了,大声喊他的名字,并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
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
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我却是个“暴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参加了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作为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我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期望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
可等她3岁,问题却来了:她太安静了,同龄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看书。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操之过急会不会毁掉她本该快乐的童年?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快乐无忧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哪有什么早教?哪认得什么字?现在我不是也很好吗?
我决定改变,不再强迫朵朵额外学太多知识,而朵朵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着朵朵自由、开心的笑脸,我感到无比知足。
儿子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傻傻地站在那儿,眼里充满了恐惧,手里还拿着没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评完,儿子怯怯地说:“妈妈,我想拼一个太阳花,你对着太阳花许愿,明天考试就一定会通过。”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拥在怀中,说不出话来。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我身心俱疲、浮躁焦虑,难免迁怒于儿子。可我的“小蜗牛”却用他的爱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老师,今天你们学习了7的分解吧?怎么孩子回来就只会两种呢?我朋友的孩子都学到13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今天教她认识钟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认识,我还拍了一个视频,您看看她的表现怎么是这个样子?!”
视频中,孩子趴在桌子上使劲地哭泣。联想到平时,这个小女孩在班里一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老师,这个太难了,我不想参加。”我终于明白,生活在这样急迫、焦虑和否定的环境中,孩子能自信起来吗?
32个经典育儿案例,总有几个适合我们!
案例1
被强迫的交往
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
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
专家点评:
当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为时,成人常常会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甚至打骂,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其实,如果耐心倾听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会发现,回报你的,一定是像“太阳花”一般温暖幸福的爱和惊喜。
05
案例5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女儿朵朵还没出生,我就开始规划她的未来。7个月起开始识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贴上汉字标签;从《三字经》、《千字文》到唐诗,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朵朵的记忆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准。这令我骄傲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