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公开课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

教案《燃烧和灭火》.doc一、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评价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手绢被火点着以后会怎样?【学生回答】可能会被烧坏、被烧黑了。
【教师提问】老师要给大家变个小魔术能使手帕烧不坏,大家信不信?【教师演示介绍】我将酒精和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其中,用镊子夹出来轻轻拧干,现在将其在酒精灯上点燃,好,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轻轻抖动手绢),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提问】手绢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这节课,学过之后就能解释这一魔术啦。
环节二:新课讲授1.灭火的原理【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来完成一组实验,利用桌上的器材剪刀、罩并采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学生活动】吹灭、罩上、剪刀剪掉烛芯。
【教师提问】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学生回答】“吹”其实是降低了温度,“罩烧杯”其实就是隔绝了氧气,“剪刀”是移走了可燃物。
【教师提问】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灭火的方法呢?请看书P122至123思考以下问题:①野炊过后你是怎么灭火的?②熄灭酒精灯时应该怎么办?③森林失火,一般怎么灭火?④扑灭房屋着火,消防员一般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学生回答】①往木材上覆盖沙子或者浇水;②盖灭;③伐木,设置隔离带;④水。
【教师提问】请根据不同的原理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学生回答】①“盖”、“沙子”、“罩”:隔绝氧气;②“吹”、“湿布”:降低温度;③“伐木”:移走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走可燃物。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燃烧和灭火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实际操作灭火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实物或模型展示。
4. 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
2. 分享真实案例:介绍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讲解燃烧的条件:氧气、可燃物、点火源。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燃烧的过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燃烧的条件是否满足时,会发生什么。
三、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离、窒息、冷却。
2. 展示实物或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灭火的方法。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灭火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
四、实际操作灭火(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实际操作灭火。
2. 指导安全操作: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5分钟)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思考并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进行火场模拟演练,让学生体验灭火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局,了解消防设备和灭火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火灾的危害和灭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
通过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实际操作灭火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灭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教学目标1. 理解燃烧的概念2. 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2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概念介绍2. 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3.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1.3 教学活动1. 引入燃烧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本质2. 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燃烧的条件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教学目标1. 理解灭火的原理2. 掌握常用的灭火方法3. 能够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操作2.2 教学内容1. 灭火的原理介绍2. 常用的灭火方法:水灭火、灭火器灭火、灭火毯灭火等3. 灭火操作的注意事项2.3 教学活动1. 引入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扑灭火源2. 讲解常用的灭火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操作演练,让学生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3.1 教学目标1. 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2. 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2 教学内容1. 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介绍2.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2. 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的应用实例4.1 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2. 能够分析实例中的燃烧与灭火原理3. 能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4.2 教学内容1. 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介绍2. 实例中的燃烧与灭火原理分析3. 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提出4.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讲解实例中的燃烧与灭火原理,让学生理解实例中的化学反应3.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5.1 教学目标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巩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3. 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5.2 教学内容1.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2. 巩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3. 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5.3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2. 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理解程度3.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灭火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2)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选择。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燃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燃烧的条件;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灭火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讲授法:教师讲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蜡烛、水、土等;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燃烧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导入新课。
2. 燃烧条件的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2)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燃烧的条件。
3. 灭火方法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灭火的方法;(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不同的灭火方法;(3)教师讲解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选择。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燃烧与灭火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学生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2. 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讲解燃烧与灭火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一篇:燃烧与灭火教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简单原理。
(2)认识常见的消防标志,并知道标志的使用范围(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方法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控制变量对比法在化学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整合教学仪器:教师用具:(1)多媒体(2)实验仪器:500 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两个,大试管3支,薄铜片酒精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简单装置一套,镊子, 火柴, 餐巾纸, 药匙,(3)实验药品: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学生用具:酒精灯,250ml烧杯两个,沙子,坩埚钳,玻璃片,剪刀,水槽;火柴,煤块,木条,蜡烛两根,教学创新点:1.以魔术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燃烧条件探究中设计的实验“铁棒上的纸条加热不能燃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3.学生探究灭火原理过程,以图片投影方式展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做法,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4.板书设计,“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反应。
在化学大事记中,燃烧?【学生举例】天然气燃烧,蜡烛燃烧,煤燃烧。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师提问:结合这些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大家给我说说,燃烧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燃烧?【投影】燃烧:一般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师提问:有发光、放热现象一定是燃烧吗?举例说明【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我们还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提出问题:物质的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说说你的猜想。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2. 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教学难点:1. 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实际操作灭火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为什么物质会燃烧?2. 学生回答后,总结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分组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三、实验演示燃烧(10分钟)1. 演示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燃烧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作用。
四、学习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介绍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隔绝氧气。
2. 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五、实践操作灭火(10分钟)1. 分组进行灭火实践:使用灭火器、水等方法进行灭火。
2. 引导学生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灭火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遇到火灾时正确应对。
六、案例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与教训(10分钟)1. 展示一些火灾事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
2. 引导学生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总结教训。
七、火灾应急预案(10分钟)1. 讲解火灾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3. 分组制定本班级的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八、防火安全知识宣传(10分钟)1. 介绍常见的防火措施,如禁止乱扔烟蒂、定期检查电器等。
燃烧与灭火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探求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2、学习运用自动探求的方法,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灭火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成绩,使先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2、加强日益生活中的防范灾祸的认识,并留意采取安全的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运用。
2、培养先生提出成绩、分析成绩、解决成绩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探求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
实验仪器:镊子、烧杯、试管、气球、橡胶塞、打火机、坩埚钳、剪刀实验药品:红磷、白磷、碳酸钠、稀盐酸、水、蜡烛、酒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3)取一张纸和一小块木板,分别用火柴点燃,观察现象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并对每一个实验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交流讨论:
思考并回答: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
实验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修正——得出结论。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
【改进实验,深入探索】
提问:燃烧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否缺一不可?让我们来用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完成以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而在铜片上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同样在铜片上,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学生思考回答: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助燃物(氧气)。
(2)铜板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板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板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三个条件。
【小结并板书】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强调】
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新掌握的知识点去解释实验现象。既是对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的巩固,又使学生对于燃烧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课题1燃烧与灭火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求索知新】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过渡】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人们也会因为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遭难。
多媒体展示一组火灾的图片,显示大火的无情和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突出灭火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感受引起内心的震动。突显火灾引入灭火
提问:根据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我们应怎样灭火呢?
反推理解知新,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引导学生用辨正的目光来看事情,掌握原理。
让学生学会逆推法,从而获得新知识。
【师生互动,一显身手】
场景:教师给出指定的器材,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随后,交流,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提问:在刚才这些灭火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单,方便,可行?学生学以致用,灭火成功。
学生1:用水浇灭
学生2:用嘴吹灭
学生3:用湿布盖灭
学生4:用剪刀剪掉蜡烛的灯芯
【提出问题】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要利用燃烧,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猜想】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
学生热烈讨论,并作出猜想
【设置悬念,布置任务】
师:你们的猜想你否正确呢?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肃认真,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分组实验,观察感知】
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四人一组)】
(1)用坩埚钳或镊子夹取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实验现象。
(2)将一个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刚才观察的几组燃烧情况,思考燃烧特征是什么?并尝试自己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学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讨论、回答】
【师小结】
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板书】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二、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烧杯、剪刀、湿布、镊子、火柴、胶头滴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凉水、蜡烛。
五、教学过程
【引入热点,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仪式。
引题: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开幕式成为其中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开幕式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奥运圣火”点燃仪式成为重中之重。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学生5:用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灭火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时,通过现场的实践,拓展了视野,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体现了从书本知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归纳原理,防火自救】
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
1.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助燃物(空气、氧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讨论】
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案共同讨论、评判,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