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都伦敦

合集下载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繁忙的城市之一。

它作为英国的首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在伦敦的历史演变中,它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发展阶段。

下面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介绍伦敦的历史演变。

1. 罗马时期(43年-410年)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这片土地,建立了一座名为“伦敦尼乌姆(Londinium)”的城市。

伦敦成为了罗马在不列颠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政治、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罗马人在伦敦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包括著名的伦敦塔。

然而,罗马在公元410年撤离不列颠后,伦敦开始经历一段不稳定的时期。

2. 中世纪时期(11世纪-16世纪)在中世纪时期,伦敦重新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英格兰最重要的城市。

威廉一世于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将伦敦作为政治和行政中心。

在这个时期,伦敦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规划和组织。

大教堂、城堡和市政厅被兴建起来,如圣保罗大教堂和伦敦桥等便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

14世纪末,伦敦开始遭受黑死病的破坏,但城市很快恢复,并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伦敦金融和商业业务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富裕的城市,将伦敦建设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同时,威斯敏斯特宫的建造也使伦敦成为英国的政治中心。

3. 十七世纪的大火(1666年)1666年,伦敦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城市。

这场大火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安全问题。

大火后,伦敦开始重建,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了一份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宽敞的街道和防火建筑。

4. 工业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伦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工厂和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伦敦成为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中心的贵族和富商伫立在笼罩着煤烟的工业区旁边。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民窟和社会不平等。

5.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成为纳粹轰炸的目标之一。

伦敦 英语介绍

伦敦 英语介绍

伦敦英语介绍English:Londo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England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t is a world-renowned city with a rich history, diverse culture, and significant global influence. London is home to iconic landmarks such as the Big Ben, the Tower of London, and the London Eye. It is also a hub for arts, fashion, finance, and technology, making it a major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innovation. The city is known for its vibrant and diverse neighborhood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 and charm. From the bustling streets of Soho to the historic streets of Kensington, London offer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The city also boasts a world-class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famous London Underground, making it easy for both locals and tourists to navigate the city. With its countless museums, galleries, theaters, and music venues, London is a cultural haven, attracting millions of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each year.中文翻译:伦敦是英格兰和英国的首都。

伦敦的风土人情

伦敦的风土人情

伦敦的风土人情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多样的人群和充满创意的艺术氛围。

伦敦的建筑风格非常多样化,从中世纪的古堡、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到现代的高楼大厦,都可以在这座城市中找到。

著名的建筑包括大本钟、西敏寺、白金汉宫和伦敦塔等,这些地标建筑也是伦敦的象征之一。

伦敦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城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这里有许多博物馆、艺术画廊和音乐剧院,可以让你深入了解不同地域和时期的文化。

例如,大英博物馆、泰特现代美术馆、国家艺术馆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文化景点。

伦敦也是一个充满创意和艺术氛围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街头艺术和涂鸦、音乐会和文化节等艺术活动,这些都是伦敦独特的文化特色之一。

露天市场和小店铺也是伦敦的特色之一,这里有很多小型的品牌店和手工艺品店,可以让你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

总的来说,伦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有着充满创意和艺术氛围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伦敦,一定要好好感受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 1 -。

伦敦简介

伦敦简介

伦敦ppt文稿ta是迄今为止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也是历史上首座三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第一次:1908年第二次:1948年第三次:2012年伦敦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

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因其在政治、经济、人文、娱乐、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伦敦不仅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还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所在地。

由于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化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

伦敦亦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

伦敦奥运会的历史1906年,原定举办第四届奥运会的罗马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因意大利政府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场馆,宣布放弃主办权。

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临时与英国政府合作,将奥运会易地在伦敦举办。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英国政府迅速在伦敦西区一个荒芜的丛林地带上兴建了一座有6.8万个座位,可容纳7万余观众的“白城”运动场。

第四届奥运会于1908年7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1948年伦敦奥运会是第十四届夏季奥运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办。

也是首次有电视转播的一届。

伦敦特色风景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

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3.455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

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

跨越欧洲历史之旅英国伦敦的大本钟与伦敦塔桥

跨越欧洲历史之旅英国伦敦的大本钟与伦敦塔桥

跨越欧洲历史之旅英国伦敦的大本钟与伦敦塔桥跨越欧洲历史之旅:英国伦敦的大本钟与伦敦塔桥伦敦,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都市,无疑是跨越欧洲历史的良好起点。

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拥有许多令人屏息的历史建筑,其中两座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大本钟和伦敦塔桥。

它们不仅是伦敦的象征,更是见证英国历史变迁的重要标志。

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英国国会大厦上方的钟楼内。

作为英国最著名的钟楼之一,大本钟凭借其挺拔高耸的身姿和响亮精准的报时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与赞叹。

大本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虽然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多次受损和重建,但它依然傲然屹立在伦敦的天际线上。

大本钟内部的机制也是精密复杂,包括巨大的铜钟和庞大的铁梁结构。

每天整点报时的钟声如同一曲悠扬的乐章,回荡在整个伦敦城市中心,为游客们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而伦敦塔桥,作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桥梁之一,跨越在泰晤士河上,连接着伦敦市区和东区。

这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工程奇迹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令人赞叹。

伦敦塔桥的两个塔楼中,南塔楼内还设有一个小博物馆,展示了桥梁的历史和建设过程,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考古学爱好者。

伦敦塔桥的特点之一是其悬吊桥机制,桥面可以垂直上升,为高大的船只让路。

当游客眺望桥上行人和车辆的穿行时,伦敦塔桥仿佛展示着现代城市的活力和蓬勃发展。

大本钟和伦敦塔桥一同构成了伦敦市区壮丽的天际线,也承载了欧洲历史的记忆。

站在大本钟附近的观景台上,游客可以俯瞰整个伦敦市区的美丽景色,感受到历史和现代并存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大本钟还是伦敦塔桥,它们都是伦敦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见证了英国历史的起伏与变迁,也展现了伦敦城市的繁荣与创新。

走进这两座历史建筑,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体验了欧洲历史的沉浸式旅程。

在这次跨越欧洲历史之旅中,大本钟和伦敦塔桥无疑是英国伦敦不可错过的景点。

它们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壮丽的建筑风格,在游客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不妨前往英国伦敦,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英国 介绍

英国 介绍

英国
英国(United Kingdom)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组成。

它的首都是伦敦。

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大本钟、巨石阵、大英博物馆等。

英国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英国是世界上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其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在全球有很大影响力。

英国也以其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质量闻名,拥有众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英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并是北约、英联邦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英国的文化和语言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英语成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总体而言,英国是一个多元、开放和富有活力的国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学生和投资者。

它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致力于现代化和创新发展。

1 / 1。

伦敦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城市

伦敦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城市

伦敦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城市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横跨泰晤士河下游,距河口88公里。

该市分为33个行政区,由三部分组成,即伦敦金融城、内伦敦(12个区)和外伦敦(20个区),统称为大伦敦。

占地1610平方公里,建于公元43年。

伦敦西区是英国首相官邸和内阁部长的所在地。

许多名人在伦敦的故居,包括马克思、牛顿、富兰克林、肖邦、萧伯纳和马克·吐温的故居。

在这些故居的墙上,往往挂着一个青花镶边的圆形瓷盘,显示着名人在这里的生活状态。

1836年,第一条铁路在伦敦和格林威治之间建成,1863年,地下铁路开始修建。

1.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英格兰的科茨沃尔德山,河水从西部穿过伦敦市区,最后经诺尔岛注入北海。

泰晤士河在塞尔特语中意为“宽河”。

从入口处溯流而上,第一个游览点是格林尼治,山岗古树苍郁,山巅有古天文台。

从1856年开始,每年复活节期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比赛和每年夏季的皇家亨利杯划船比赛,都在河上举行。

2.海德公园海德公园是英国伦敦著名皇家公园,以园内“讲演者之角”著称于世。

位于伦敦城西部威斯敏斯特区,占地居伦敦公园首位,南面有建于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丈夫艾伯特亲王的雕塑像和纪念碑。

纪念碑对面是椭圆形皇家艾伯特大会堂,上面覆盖着玻璃穹顶,形制壮观。

东北角大理石拱门入口处,是著名的“自由演讲者之角”,“公园看守人小屋”附近是鸟禽禁猎区和玻璃温室苗圃。

3.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建于1886~1894年,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连接而得名。

两个桥墩是两座高耸的方塔,中间一段桥洞长7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可通行人,下层可通车辆。

海轮通过时,下层桥面会自动向上翻起。

在历史上,伦敦塔桥被称为伦敦的正门,也是伦敦的有名标志,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有300多万,光是昂贵的门票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4.圣保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伦敦的一座著名教堂,以伦敦的守护神保罗命名。

英语诗歌london解析

英语诗歌london解析

英语诗歌london解析摘要:一、引言二、伦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伦敦的起源和发展2.伦敦的文化特点三、英语诗歌与伦敦的关系1.伦敦在英语诗歌中的体现2.伦敦对英语诗歌的影响四、伦敦的英语诗歌代表作品解析1.诗歌主题与背景2.诗歌表现手法与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其中英语诗歌在伦敦的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英语诗歌中的伦敦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伦敦在英语诗歌中的地位及其独特魅力。

二、伦敦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伦敦的起源和发展伦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3 年,罗马帝国时期在此设立了殖民地。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伦敦逐渐成为了英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伦敦见证了诸多重要事件,如维京人的入侵、诺曼征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这些历史事件为伦敦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伦敦的文化特点伦敦是一个多元化的大都市,融汇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伦敦都有着举世闻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同时,伦敦还拥有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文化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英语诗歌与伦敦的关系1.伦敦在英语诗歌中的体现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自然成为了许多诗人描绘的对象。

在英语诗歌中,伦敦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了权力、繁荣,也反映了城市的喧嚣、孤独。

诸多著名诗人如约翰·济慈、威廉·布莱克、t.s.艾略特等都曾以伦敦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2.伦敦对英语诗歌的影响伦敦作为世界文化之都,对英语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诗人在伦敦的生活经历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同时也受到了伦敦独特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这些因素使得伦敦成为了英语诗歌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伦敦的英语诗歌代表作品解析以t.s.艾略特的《荒原》为例,诗歌主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与空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首都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伦敦城(亦称金融城) 及周围32个市组成,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伦敦始建于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岛时已是重要的商业中心。

十一世纪成为商业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国际贸易中心。

伦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国最大的银行、交易所和各种企业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官、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东伦敦以下至河口为伦敦港区、船坞、码头、仓库林立。

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

一八六四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这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

伦敦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如伦敦塔、白金汉宫、西敏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

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迁至伦敦东南96公里处)为地球经度起算点。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

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

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

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

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

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

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

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
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

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

一八二一年开始兴建白金汉宫,从维多利亚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国国王或女王在伦敦的行官。

如今女王的重要国事活动,如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都在该宫举行。

此外,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

王宫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

富有特色的换岗仪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举行。

王宫西侧为宫内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厅",建于一八五0年,专为维多利亚女王修建。

厅内悬挂有巨型水晶吊灯。

蓝色客厅被视为宫内最雅致的房间,摆有为拿破仑一世制作的"指挥桌"。

拿氏失败后,法国路易十八将桌子赠送给当时英摄政王乔治四世。

白色客厅是用白、金两色装饰而成,室内有精致的家俱和豪华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

御座室内挂有水晶吊灯,四周墙壁顶端绘有十五世纪玫瑰战争的情景。

正中的御座是当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时和王夫爱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内还保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乔治四世加冕时使用的四张大座椅。

宫内音乐室的房顶呈圆形,用象牙和黄金装饰而成,维
多利亚女王和王夫艾尔伯特亲王曾常在此举办音乐晚会。

皇宫花园约占地18公顷,为英王乔治四世所设计。

园内有湖泊、草地、小径,并有各种花草树木。

每年夏天,女王在园内举行花园招待会,邀请全国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国驻伦敦的外交官参加。

皇宫南侧为女王的美术馆,馆内收藏王室的艺术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对公众开放。

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于伦敦东部泰晤士河畔,地势险要。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摄政王罗斯特公爵在该处山巅建立了一个了望站。

一六七五年,了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

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院内有决定世界标准时间和时区的子午线标志(用铜条线标出),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

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伦敦塔桥(London Tower Bridge)
伦敦塔桥系泰晤士河上28座桥梁之一,位于伦敦塔附近。

建于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

因桥身由4座塔形建筑联接而得名。

伦敦搭桥的两座主塔高140英尺,两塔之间跨度为200英尺。

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桥面可以开合,平时通车,桥椅开启时可容万吨船只通过;上层为一条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旁装有玻璃窗,行人登桥可欣赏泰晤士河景色。

唐宁街10号(No 10 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建于1680年,18世纪以来为英国历届首相官邸和办公处。

唐宁街为17世纪后半叶由唐宁爵士开发建筑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

1733年,英国王将10号辟为首相官邸。

11号现为财政大臣官邸,12号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

唐宁街10号楼内最有名的房间是内阁室,从室内可远眺皇家禁卫军的换岗仪式和圣詹姆士公园。

二战期间,丘吉尔将地下室的一间房间用作餐厅。

二楼有早餐厅、国宴厅、书房及第二会客厅.其中最大的为国宴厅。

客厅内挂有名贵油画,大部分借自博物馆和画廊。

唐宁街本来可自由出入。

1989年后为防恐怖分子袭击时,在街口设禁至今。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

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

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

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

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大本”钟(The Big Ben)
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

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

“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
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伦敦塔
位于泰晤士河北岸,是英最古老的王宫之一。

1078年,"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为守卫伦敦城而建,占地18英亩。

经过数代君主的扩建和修整,曾作过堡垒、王宫、监狱、皇家铸币厂和伦敦档案馆,现为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陈列馆。

塔内最古老的建筑是白塔,也称大塔或中央要塞,1078年,威廉一世时开始兴建,1097年威廉二世时建成。

白塔位于伦敦塔中心,是一座诺曼底式建筑,高3层,四角建有塔楼。

塔高50英尺,墙的根基部分厚15英尺,上部厚11英尺。

白塔四周有内外两层的多座防御性建筑。

内层有13个塔,其中以威克菲塔、血塔、比彻姆塔最有名;外层有中塔、井塔等6个塔和2个棱堡;最外层的四周凿有护城壕。

这里曾关押过英国历史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天?赫斯曾通过护城壕边圣托马塔下的叛徒门被送入伦敦塔监禁。

白塔内的圣约翰教堂是伦敦现有教堂中最古老的一座。

伦敦塔内的皇家珍宝馆展出17世纪以来英君主镶满宝石的皇冠、权杖等国宝。

兵器馆展出历代王族所使用的各种武器、盔甲和战袍等。

马克思墓地
1956年3月14日,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

新的马克思墓在公墓东北角略宽敞的地方,墓用花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
顶安放4英尺高的马克思铜铸头像。

墓碑正面上刻着金光闪闪的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方镌有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中国城(China Town)
“中国城”地处伦敦的索霍地区,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和摄政街在此交错,英国人把这块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称为“中国城”,又曰“唐人街”。

“中国城”既无高层建筑,也没有豪华的大公司,几乎所有建筑都比较矮,在“中国城”除少数是外国人经营的商店和酒吧间外,几乎是华人的天下。

漫步“中国城”,一间间用汉字书写的商号目不暇接。

“中国城”餐馆林立,粗略计算至少不下100余家。

“中国城”的华人,大部分来自香港、东南亚,也有少数是从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去的。

每逢新春佳节,“中国城”张灯结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装,互相道贺“恭喜发财”,男女青年舞龙耍狮,表演中国杂技,一片欢腾景象,吸引不少当地居民和外来观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