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含答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课课件(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卷地风来忽吹散,
风
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
静
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以及风的巨大威力
贴着地面 吹来的风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比喻:形容 湖面像天空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一般开阔而
且平静
诗意: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都吹散了,
此时从望湖楼上往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就像天空
那样广阔。
“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句中水和天有什么特点?
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这两句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横斜的树枝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以动衬静 清 风 半 夜 鸣 蝉。
时间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月明风清的夏日夜景:夜空 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枝头的喜鹊;夜半时分, 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 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蝉
花
蛙 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往日 用茅草盖 社庙丛林 的小旅舍
同“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意: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 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忙从小桥过溪想要 躲雨,可是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 去了?转过溪边石桥,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自读诗词,为诗词划分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即黄沙岭,在今江 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题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课题: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
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和表演,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的景物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诗词中抽象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诗词原文的PPT。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音乐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你们喜欢这样的景色吗?”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如何用诗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二、学习《宿建德江》1. 朗读诗词: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2. 学习生字新词:“泊”(停泊)、“旷”(空旷)、“怜”(喜爱)等字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3. 理解诗意:讨论诗中描绘的江景,理解“旷”字的意境。
分析“怜”字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江边,感受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对江景的喜爱?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诗词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朗读诗词: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调和情感。
2. 学习生字新词:“卷”(卷起)、“珠”(珍珠)、“鲛”(传说中的水族)等字词,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
3. 理解诗意:讨论诗中描绘的雨景,理解“卷”字的意境。
分析“珠”和“鲛”字,体会诗人对雨景的赞美。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湖楼上,感受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

6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共有《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十首古诗词,现整理分享原诗和译文如下。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江边小洲,到了日暮时分思念家乡的新愁又涌上了我这个游子的心头。
远处的原野十分空旷,天空看起来比树木还要低沉,江水极为清澈,月亮清晰地倒映在水面上,变得离人更近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天空中的乌云如同打翻了墨水一样浓密,但又没有盖住远山;暴虐的雨点如同跳动的珍珠般闯入小船里。
忽然一阵狂风卷地而来,将乌云暴雨全部都吹散了,这时望湖楼下西湖水正像天空一样清澈平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月升起,惊醒了栖息在斜枝上的乌鹊。
清风缕缕,在半夜里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的香气中回荡着一片蛙声,它们似乎在讨论今年会有好的收成。
几颗星星在天边时显时隐,一阵微雨在山前滴答落下。
我想去以前经过的社庙树林中的茅店躲雨,在溪边小桥转弯处,那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我的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来他们农家做客。
这里风景秀丽,绿树环绕着整个村庄,青山横卧在城外。
我们打开窗户,面对着的就是农家的谷场与菜园,我们举起酒杯痛饮美酒,闲聊着农事。
等到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回到这里来,和朋友一起观赏菊花,品尝菊花酒。
第5课《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旅夜书怀》 人教部编版 (共10张PPT)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 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 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请同学们借助之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图书中 《旅夜书怀》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自由朗读《旅夜书怀》,读准字音与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说说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2(含答案)

(1)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句中,词人由“________”联想到“______”。在词人的感觉中,以蛙声说丰年,洋溢着________的心情。
26.看拼音,写词语。
乡亲们都自发地来帮老汉收割稻谷,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______)令人称道,就连叽喳的xǐ què(______)和呜叫的qiū chán(______)也为之叫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特点,写出你联想到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5.明月别枝惊鹊。( )
A.花、叶离枝而落B.横斜突兀的树枝C.别的树枝
6.路转溪桥忽见。( )
A.看见B.对事物的看法C.同“现”,显现,出现
7.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风、月、蝉、鹊等都是平常的景物,虽然组合巧妙,却仍显得平淡。
B.月光明亮,鹊儿惊飞,自然就会引起“别枝”摇曳;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夜间的蝉鸣声就特别令人感到清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7、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8、《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作家写的自传体三部曲是分别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PPT共86页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精品教案(第一课时)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
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明确:“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
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诗人“宿”的地方是小船。
2.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以故事激趣。
(1)教师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自主交流有关孟浩然的知识。
(2)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师:《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
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山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
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
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
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3.初读古诗,疏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易读错字。
提示:“泊”是一个多音字,通过读诗句可知这里指的是“停泊”,所以要读成“bó”。
(3)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1(含答案)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日暮..(傍晚)客愁新。
B.明月别枝..(鸣叫的蝉)。
..(横斜突儿的树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旧时..(往日)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看见)D.黑云翻墨未遮.(遮盖,遮挡)山,白雨跳珠..(跳动的珍珠)乱入船。
3.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别的)B.移舟泊烟渚(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D.胜日寻芳泗水滨(胜利)4.下列诗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骤.然(zòu)汹涌澎湃.(pài)B.蜷.缩(juǎn)排山倒.海(dǎo)C.菜畦.(qí)暴露.无遗(lòu)D.慷慨.(kǎi)威风凛.凛(lǐn)6.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飞离树枝)B.路转溪头忽见.(同“现”,是出现的意思)C.两山排闼..送青来(推开门)D.南朝四百八十....寺(虚指,形容寺院很多)7.下列诗句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6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精选课后练习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2.黑云翻墨..未遮山。
()A.翻动的墨水B.打翻的墨水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
B.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给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4.日暮客.愁新()A.宾客B.顾客C.指诗人自己5.野旷.天低树()A.空阔B.心境阔大C.荒废,耽搁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A.书本B.书写C.书信7.明月别枝..惊鹊()A.别的树枝B.离开树枝C.横斜突兀的树枝8.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的一句是()。
A.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火。
B.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1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④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诗词曲鉴赏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3.“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14.“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5.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2)互相呼唤。
(_________)(3)庭院中间。
(_________)16.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17.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9.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凉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0.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越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2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兰溪三日桃花雨...。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2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______)(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______)(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______)(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______)课内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4.这首诗是_____代_____________写的。
25.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26.诗中“白雨跳珠”采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2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29.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
(____)(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
(____)(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
(____)30.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体会到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胡/楼下/水/如天3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3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A.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5.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7.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___”。
38.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的特征。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_____)。
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39.(1)本诗后两句中“______”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
(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1)“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题44.给下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________,___。
____,___。
45.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1.《宿建德江》这首诗描写了清新的________,第_______句为触景生情,第______句为借景抒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根据意思默写古诗词。
1.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读拼音,写生字。
dé(_____)高望重喜què(_____)登梅金chán(_____)脱壳48.填空。
1.“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同“______”,读音是______。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散”读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49.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俯瞰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它们也在说着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