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打油诗文化
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

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打油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幽默的意味,常常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赞美打油诗的顺口溜吧。
打油诗妙语连珠,顺口溜妙趣横生。
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厚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顺口溜是一种以押韵为主,语言简练,内容幽默的文学形式,是打油诗的一种变体。
它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能够传达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让人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思考。
打油诗与顺口溜的不同之处在于,打油诗通常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其意境和意义需要通过整首诗来表达,而顺口溜则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说法,通过押韵和语言的巧妙运用来表达一定的意义。
顺口溜的语言简练、押韵明显、节奏感强,往往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让人在听到的瞬间就感受到了幽默和趣味。
顺口溜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文学形式。
它需要作者有一定的语言天赋和想象力,能够将复杂的事物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在听到的瞬间就能够明白其意义。
顺口溜的表达方式非常灵活,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复等,来达到表达的效果。
这种文学形式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明了,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顺口溜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需要注意押韵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流畅性,让整个句子有一定的韵律感。
其次,需要注意用词的精准度和语言的生动性,让句子更加有趣和生动。
最后,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刻性,让句子不仅有趣,还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意义。
总之,顺口溜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文学形式,它能够让人在短短几句话中领略到作者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瑰宝,打油诗和顺口溜的魅力将会一直被人们传颂下去。
中国古典文学,尽在8句打油诗中!

中国古典文学,尽在8句打油诗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篇诗歌,四言为主,重迭反复,多“赋、比、兴”手法。
《风》是《诗经》之精品。
《楚辞》,西汉刘向编定,共17篇,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
屈原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是其代表作。
《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唐诗是中国旧体诗歌及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无论是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还是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都能在这一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中找到佐证。
读唐诗,必熟读《唐诗三百首》;宋词扩大境界题材,突破格律束缚,将这种独有的韵文表现力推向了极致。
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李、姜皆为后世典范。
元曲分散曲和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元曲贴近市井,活泼生机,广受欢迎。
元杂剧更是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跻身当时世界文学殿堂的最高峰。
许多剧本脍炙人口,至今仍长演不衰,如《窦娥冤》、《西厢记》等。
《古文观止》自清初编定印刷以来,城乡流传,雅俗共赏,影响甚厂。
《古文观止》可谓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古文精选,选编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可以说是囊括了历代传诵之名篇。
《古文观止》是一直被公认的、流传最广的文言散文入门读物。
《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西游记》,中国神魔小说的典范;《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之顶峰。
“四大名著”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毫无疑问,是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作。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原本可怕的鬼怪、狐仙,在蒲松龄的妙笔之下,都被赋予了人性的善良和情感。
一个个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是该书的最大亮点。
《聊斋志异》语言典雅优美,简洁流畅,代表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在书中塑造了一批伪君子、假道学、假名士的丑言丑行,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思。
小说往往不用一句贬词,但又能使虚伪之情毕现。
中国古代最幽默风趣的打油诗,只服这十首!

中国古代最幽默风趣的打油诗,只服这十首!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据说起源于唐人张打油。
这些文字不求对仗平仄,但求出语俚俗、小巧有趣,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非生活情趣盎然者不能为之。
打油诗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因其独特、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诗人的喜爱,就连大诗人李白、苏轼、欧阳修也不例外。
或许有些是后人附会,但是无伤大雅之处,诙谐幽默之语,也足以让人会心一笑。
第一首雪诗唐·张打油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就是传说中打油诗的鼻祖。
第二首春雨明·解缙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滑到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自己下雨路滑摔跤,自嘲之余还不忘调笑围观群臣,解学士才思机锋,可见一斑。
解缙身矮善辩,擅联句,思维敏捷而性情率真。
相传其幼时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随口作此诗,意在嘲讽那些讥笑自己的人。
这种化解尴尬的方法值得借鉴!第三首题黄鹤楼唐·李白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登黄鹤楼欲题诗,见崔颢《黄鹤楼》,搁笔叹服。
不愧是李白啊,连打油诗都写得这么有气魄!第四首戏杜甫诗唐·李白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两人第二次次相遇,李白写了这首诗送给杜甫,诗写的风趣幽默就像是好朋友之间的玩笑。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写诗则是一气呵成,不烦绳削,所以李白写诗调侃了一下杜甫,类似于现在朋友间的互黑。
第五首咏麻雀清代·李调元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
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
李不假思索,吟出此诗。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
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用实力打别人的脸。
是打油诗?

什么是打油诗?什么是打油诗?打油诗(doggerel),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
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
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由来之一: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
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由来之二: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
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
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
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
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
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
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
打油诗,创造起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
才华横溢的中国打油诗,逗人一笑,又引人深思

△ 红尘往事万万千, 到头终将化云烟。 老夫爱把葫芦抱, 不辞长作酒中仙。
△ 秋来葫芦黄, 人老鬓染霜。 世事皆明了, 是非肚里装。
△ 喝酒不怕醉, 穿衣莫嫌贵。 日子开心过, 问心也无愧。
△ 总想日子过成诗, 张口还有天鹅吃。 怎奈生活常如麻, 酸甜苦辣人尽知。
△ 诗书非药能医俗,
一
善良有幸可养颜。 何苦险中求富贵, 最难淡处享清闲。
一口把它干了。
△ 少年情怀总是诗, 多少浪漫无人知。 待到如今心已老, 不问其他只问吃。
△ 门前种上数竿竹, 免得他人说我俗。 进屋还是想吃肉, 痛骂自己不知足。
△ 童心是个宝, 有它人不老。 天真快乐多, 情趣烦恼少。
△ 本是一家亲, 何必争输赢。 和睦开心过, 不斗行不行?
△ 屋檐不高常碰头, 蜗居虽小自家楼。 平凡日子开心过, 既无房贷也无愁。
曲终日落正堪眠。
上场就得用心打,
待人还须大肚皮。
不悔生活大舞台。
△
△
年纪己经不少,
△
诚心待友莫相欺,
就是不肯服老。
管它哪根葱与蒜,
生人面也就几十年,
哪有什么烦恼。
平凡日子开心过,
何苦虚假玩心机。
赚得笑声…串串。
△
△
吃穿不用挠头,
△
古人三上读书忙,
还有小酒润喉。
△ 生命到头终作古, 繁华归尘身归土。 多少追名逐利客, 一世经营又何苦。
△ 有钱岂能任性, 无钱不必认命。 宠辱两字皆忘, 人生自达化境。
△ 心有鱼兮力不足, 长相守矣难下手。 不如意者十八九, 问声猫儿可知否?
△ 岁月风霜紧相催, 黑发转眼变浅灰。 功名终随浮云去, 不如开心喝几杯。
△ 世事纷纷扰扰, 凭添许多烦恼。 不如倒入杯中,
打油诗和顺口溜

打油诗和顺口溜
打油诗和顺口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打油诗是一种比较自由的诗歌形式,通常以口语化的语言和简单的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打油诗的句子长度比较灵活,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每句的韵律和节奏也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是一首著名的打油诗。
顺口溜则是一种比较口语化、富有音韵感的口头语言,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短句组成,语言流畅、易于上口。
顺口溜通常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比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就是一则著名的顺口溜。
无论是打油诗还是顺口溜,它们都具有简单易懂、易于传播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首流传甚广的打油诗,幽默中透着智慧,值得收藏品读

13首流传甚广的打油诗,幽默中透着智慧,值得收藏品读2019/11/521:54打油诗的由来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是流传下来的唐代张打油写的《咏雪》诗,要比之柳宗元写的《江雪》,则差得太远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写出了诗人在革新失败后的极端孤独的心情。
而张打油不过是用他的语言写出了他所看到的下雪后的情景。
充满了戏谑的情调。
唐代是诗国,几乎人人都会写诗。
据说张打油是个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的打工仔,靠给人帮工生活。
张打油爱写诗,虽然水平不高可又喜欢卖弄。
一次天下了雪,张打油在主家的粉壁墙上写了一首诗:六出飘飘降琼瑶,山前山后都白了。
有朝一日天放晴,使帚的使帚,使锹的使锹。
主家看了,又好气,又好笑。
便集合家人,问是谁写的,张打油说是自己写的,主家不相信是张打油写的。
说:“当着大家面,我出题,你再写一首如何?”张打油说:“请老爷出题。
如写不出,甘愿受罚。
”主家便以南阳打仗为题,张打油出口成章:百万雄师下南阳,外无救兵内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大家听了,笑得前仰后合,主家也再不罚他。
从此,张打油名声更大了。
这个故事记载于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
“打油诗”也成为一种戏谑的诗体流传下来。
以后,凡是开玩笑的诗或自谦认为写得不高雅的诗都称之为“打油诗”。
历代打油诗1.清代诗人陈斗泉写的一首打油诗。
是写给给他送陈年金华火腿的一位朋友,全家人没有得到实惠,反倒因此受累。
这首五律写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
形式上是正宗诗体,可诗的语言通俗,充满了诙谐。
让人忍俊不禁。
完全是打油诗的风格。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至一缸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2.清朝嘉庆年间在杭州钱王祠侧署名阮渔人写的一首:放浪西湖二十年,饥来吃饭倦来眠。
今朝检点传家物,只有蓑衣最值钱。
写出一种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情怀。
3.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仆人关中观写过一首《咏钟楼》;遥望钟楼一座方,当中颠倒挂铜缸。
打油诗的格式和特点

打油诗的格式和特点打油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幽默文学形式,以其轻松、活泼、诙谐的风格备受喜爱。
它注重语言的曲折变化、文辞的妙用以及意象的生动描绘,给人以愉快的阅读体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打油诗的格式和特点。
一、格式:1.绝句:一首打油诗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句与句之间形成平仄的对仗关系。
绝句的七言格律,使得打油诗的内容更加紧凑,给人一种齐步迈动的感觉。
2.近体诗:在一些打油诗中,也可以采用五言或七言的近体诗形式,以适应不同的表达需求。
这种灵活的形式使得打油诗可以更好地展示多变的文化内涵和幽默的效果。
3.平行句:在打油诗中,常常使用平行句的方式进行句法的呼应,加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幽默感。
例如:“上山打游击,下山做贼亏。
”这种平行句的用法,使得打油诗更加生动有趣。
二、特点:1.幽默诙谐:打油诗以幽默诙谐为主要特点,以轻松诙谐的语言调侃人情世故,表达作者的戏谑态度。
通常通过对人物、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滑稽描述,来进行调侃嘲笑,引发读者的笑声和共鸣。
3.反讽讽刺:打油诗常常以一种讽刺的方式,通过夸张、比喻和反讽的手法,对社会、人情和世俗进行批判。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讽刺揭示,使得打油诗具有一定的社会批评意义。
4.多样表现:打油诗的形式多样,既有描述人物和事件的,也有讽刺和警示的。
除了传统的描写和骈俪格的应用,还可以运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打油诗的句式多样而富有变化。
5.语言曲折:打油诗以其独特的言辞和词藻变换,使诗的表达更加曲折、活泼。
通过双关、谐音、换韵等技巧,使得打油诗的语言更富有变化和趣味,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总之,打油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幽默文学形式,通过轻松诙谐、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和幽默的手法,给人以愉悦和共鸣的阅读体验。
打油诗的格式和特点正是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幽默感,使得读者在畅快笑声之中,领略到智慧与机智的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打油诗文化中国是个诗歌大国,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但广阔的诗歌园地,像“打油”这样的诗集,似乎是个空白,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藤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
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
但他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古时候,一个采桑女子漂得发亮。
正在路边采桑,碰到一个歪文人。
问小娘子姓什么?采桑女说姓徐。
歪文人为了显示一下才华,就作了一首诗说:“娘子尊姓徐,桑蓝手中提,一阵狂风起,吹见那张...”偏偏留下那个字,做歇后语。
采桑女被嘲笑,不肯罢休,就问官人尊姓?歪文人说姓赵,采桑女就念了一首诗说:“官人本姓赵,诗书读得妙,老婆在家里,好与别人...”她也留下一个字不肯说,两个人互嘲互骂,不肯相让,扯到县里找县官打官司。
正好这个县官被提拔升职。
马上要离任,不愿管这种糊涂事。
便也作了一首诗回绝说:“我今任已满,闲事都不管,两造俱赶出,不要咬我...”县官也留下一个字不说。
采桑女着了急,便骂起来:你那卵子藏起来了,不要说人,狗都咬不到。
某年有人拿张古画请一文士题字,画的是铁拐李,文人题的是:葫芦里是什么药?背来背去劳肩膊。
个中如果有仙丹,何不先医自己脚?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
这真是强人所难。
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
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
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但打油诗不是民间诗人的专利,自张打油开创这一诗体之后,因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盛传不衰,一些文人学士、文武百官也闲不住了,甚至皇帝都开始“打油”了。
刘骥是苏洵的友人。
苏洵26岁时,其妻生第二胎女儿,邀请刘骥赴宴。
刘骥醉后吟了一首“弄瓦”(生女之谓)诗:“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
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对人妻子之敬称)莫非一瓦窑?”刘骥因友人之妻生第二胎女儿,就借机对其戏谑和调侃,反映了他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这是不可取的。
但诗中浓厚的生活情趣,足以博人一笑。
在历史上写打油诗的大臣并不鲜见。
清代有位宰相叫张英,其老家宅前有块空地,与吴姓为邻。
吴家盖房越界侵占时,家人驰书到京城,想让张英出面干预。
可是这位“宰相肚里能撑船”,写了四句打油诗寄回。
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遂拟让三尺。
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
留下的这六尺地,后人称之为“六尺巷”,至今犹存,传为美谈。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别看他出身贫寒,识字不多,是个老粗,但他在登基称帝时,却心窍大开,才思奔涌,吟出一首令群臣大惊的《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无璋也有些诗气概非凡,他未得志前到处流浪,一次在山边睡觉,夜半醒来无限感慨,冲口而出一诗:天作铺盖地作床,日月星辰伴我眠。
通宵不敢长伸腿,惟恐江山一脚穿。
朱元璋反对铺张浪费,并身体力行,据说“四菜一汤”最初就是朱元璋推行的,后来上行下效,成了官场上招待的标准。
一年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生日,举办了个庆祝宴会,群臣都来了。
朱元璋亲自定了菜谱,第一道菜是炒罗卜,朱元璋说:“罗卜者,良药也。
俗话说'罗卜进了城,有病不出门’,希望各位也能做到'官家进了城,坏事不出门’。
”第二道菜是炒韭菜,朱元璋说:“一盘韭菜青又青,和治久长保安宁。
”第三道菜是炒芹菜,第四道菜是炒蒜苗,朱元璋说:“两碗青菜一样香,勤政为民好臣相。
”最后上来的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喝了一大口,站起来吟了首诗:小葱豆腐清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丁是丁来卯是卯,一统江山不改色。
朱元璋当了皇帝,他家乡的父老乡亲不但没沾了光,生活质量反而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朱元璋的家乡凤阳流传一首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
惟有我家没有得卖,肩背花鼓走四方。
在人们的心目中,总以为写诗作文是文人的事,不与武人相干,其实不然,武人写打油诗者亦不少见。
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一日游卧佛寺,就吟了一首上品的打油诗:“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此诗格调颇高,诗意甚好。
山东军阀张宗昌,山东莱州市人,土匪出身。
张宗昌因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是非常好学上进。
就请清末山东状元王寿彭当他的老师,教他认字作诗。
过了一段时间,张宗昌竟出版了一本《效坤诗抄》。
现抄录几首,逗您一乐。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这是一首题为《笑刘邦》的打油诗,因为张宗昌总把汉代的张良引为同宗,所以才有第三句中的“俺家小张良”。
张宗昌的一首题为《改写》的打油诗是这样写的:“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颇有气势,而且表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一次,张宗昌在游完泰山后写了一首题为《咏泰山》的打油诗。
诗曰:“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描写细致,抓住要点,言简意赅啊!有一天,在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张宗昌就写了一首题为《天上闪电》的打油诗。
诗曰:“忽见天上一火镰,好像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张宗昌在游完蓬莱阁后,写的题为《游蓬莱阁》的打油诗是:“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张大帅这首诗格调不高,比起前面的作品来就差一些了。
打油诗还有形成系列的,古有题壁者曰:望湖亭在太湖西,多少游人胡乱题。
我也胡乱题一首,待他泥墙一齐泥。
倒是颇有自知之明,然有疾之如仇者题曰:多时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二长。
不是诗人长丈二,缘何放屁在高墙?下面又有细心人注解:放屁在高墙,为何墙不倒?那边也有屁,把它撑住了!古人到朋友家吃饭开PARTY是件很愉快的事,有些家伙玩得太疯总觉得不过瘾,还要挑肥捡瘦。
董思白跟几个哥们儿到朋友家,正值午餐,见肉切得很薄,戏曰:主人之刀利如锋,主母之手轻且松。
薄薄批来如纸同,轻轻装去无二重。
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如入九宵中。
急忙使人追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又有人说:薄薄批来浅浅铺,厨头娘子费工夫。
等闲不敢开窗看,恐被风吹入太湖。
看来这世上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还真不在少数。
有一年广西三江县出了位进士,县官为他设宴庆贺,这回倒没忘了请老师,只是席间大家只顾称赞进士,却把他的老师冷落在一边,这位老师看来气量不大,阴阳怪气的来了首打油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
敝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这位老师有点不明白,就算状元跟你学过文章又怎么样?人家是状元,你也不能是状元的平方!科举考试绝对不会出个题让你作打油诗,不过偶尔也能碰到个把不愿交白卷的来上几句。
旧时一考生实在答题不出,在试卷上题了首打油诗还不错: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
考官阅卷时,于每句后加两字,乃成: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归黄泉------何必!宋朝时福建有个海盗叫郑广,受招安后被封了官,但其它官员总觉得他阶级成份不好,对他总是另眼看待。
一次官员相聚,又有人对他冷嘲热讽,郑广愤然吟诗一首:郑广有诗赠众官,满朝文武总一般。
众人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有个书生要赴京赶考,行至渡口时恰一姓曹的富商的船正要开往京城,便要求搭乘。
因为人多,姓曹的让他到船后梢去坐,书生嫌位置不好,坐下来吟了一首诗:可恨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未诛曹。
如今留下奸雄种,逼得诗人坐后艄。
像这等书生连咬吕洞宾的狗都不如,“狗咬吕洞宾”是因为“不识好人心”,书生狂呔却是无耻卑劣,颇有左粪的风格。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
什么人能当官,有诗云:“年龄是个宝,学历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能力算个鸟。
”在这种用人哲学之下,地方官员是天高皇帝远,“骑着摩托扛着枪,村村都有丈母娘;炕头坐热摸八圈,天天晚上入洞房。
”倒也不足为奇。
爱党胜过妈,爱国胜过家;党就是咱妈,国就是咱家;没钱跟妈要,没吃从家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