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摇摇晃晃的桥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摇摇晃晃的桥》教案

大班科学《摇摇晃晃的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摇摇晃晃的桥活动目标:1.利用绘本内容激发幼儿大胆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猜想、提问题。

2.尝试改变两端动物的重量和位置,探究平衡方法。

3.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将绘本故事《摇摇晃晃的桥》巧妙改造成利于幼儿探究有关平衡条件的课件;玩具天平6个,狐狸和兔子、乌鸦若干。

活动过程: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朱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故事发生在山谷里。

(出示PPT)二、分段欣赏,探索问题1.发现桥只剩下一个支点。

(1)一天清晨山谷里传来这样的声音。

(点击PPT)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2)现在独木桥是什么样子的?总结:狐狸这一跳,这座桥旁边的支撑点都没了,只有中间这个支撑点撑着独木桥,独木桥看起来危险极了。

2.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桥平衡与支点两边动物的重量有关系。

(1)狐狸继续走向兔子。

师:为什么桥会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结果?(2)狐狸赶紧向后退。

师:独木桥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平衡吗?(3)发现桥平衡与支点两边动物的重量有关系。

总结:狐狸要比兔子重很多,所以狐狸这一头就会沉下去,轻的兔子这一边就会向上翘,桥无法平衡。

3.通过观察与操作,了解桥平衡与动物离支点的距离有关系,并探究调整平衡的方法。

(1)分组操作探究。

师:这个桥现在翘来翘去的,让狐狸和兔子非常的害怕,怎么才能使独木桥平衡呢?不过这个小兔子已经害怕的动都不敢动了,赶紧帮狐狸想想办法。

(两人一组尝试探究,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在纸上)(2)交流探究结果。

师: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两个不同重量的动物可以在桥上保持平衡?(将记录纸贴在黑板上进行交流)(3)发现桥平衡与动物离支点的距离有关系。

总结:想让独木桥平衡,不仅和它们的重量有关系,还和它们的位置有关系,(点击中心点,变大红点)与他们离桥中间支点的距离有关系。

小兔子轻,离中间支点远一点,狐狸重,离中心支点近一点,桥才能保持平衡。

4.尝试改变桥两端动物的重量和位置,探究桥平衡方法。

绘本:摇摇晃晃的桥

绘本:摇摇晃晃的桥

绘本:摇摇晃晃的桥绘本标题:摇摇晃晃的桥绘本适合年龄段:3-8岁封面:一座摇摇晃晃的桥,立在一条宽阔的河流上。

桥上有一个小动物,它紧紧地抓住桥的栏杆,看起来很害怕。

远处,一只大动物正向桥上冲来,似乎要跳上桥。

这个画面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页。

第1页:小兔子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常常一起去河边玩耍。

有一天,小兔子和小熊又来到河边,他们看到了一座摇摇晃晃的桥。

小兔子吓得不敢过桥,但是小熊却勇敢地走了过去。

第2页:小兔子在桥头犹豫不决,看着小熊一步步走向对岸。

突然,小熊脚下的桥板断裂,整座桥摇晃起来。

小熊也吓得抓住了桥的栏杆,生怕自己掉进河里。

小兔子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大声喊叫:“小熊,你要小心啊!”第3页:小熊听到了小兔子的喊声,但是他不敢抬头看。

他紧紧抓住桥的栏杆,努力保持平衡。

突然,一只大象出现在桥的另一端,他似乎准备跳上桥。

小熊和小兔子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这座桥能否承受大象的重量。

第4页:大象稳稳地跳上了桥,桥板震动了一下,但是桥并没有坍塌。

小熊和小兔子都松了一口气,他们意识到这座桥其实很坚固。

小熊鼓励小兔子走过桥,小兔子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走向对岸。

第5页:小兔子终于走过了摇摇晃晃的桥,她和小熊都感到非常开心。

他们明白了,有时候我们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去挑战自己。

这座桥虽然看起来摇摇晃晃,但是它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

结尾:最后,小兔子和小熊一起在河边玩耍,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日子。

孩子们读完这个故事后,也会懂得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己的重要性。

摇摇晃晃的桥这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启示和成长。

大班科学 摇摇晃晃的桥

大班科学 摇摇晃晃的桥

大班科学绘本《摇摇晃晃的桥》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

2.尝试改变一端动物的位置,探究平衡方法。

3.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绘本故事《摇摇晃晃的桥》课件;托盘天平1个,杠杆天平6个,狐狸和兔子、乌鸦若干、操作单。

经验准备:幼儿有探究过平衡力的经验。

活动过程:一、出示天平,了解平衡是在两边和支点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两边重量要相同。

1.老师:站在幼儿面前的操作台,揭开天平的遮布。

提问:看,桌子上是什么?你们平时使用过天平吗?都使用过啊。

那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观察现在天平是什么样的?哦一边高一边低,是不平衡的。

你们能帮我让它变得平衡吗?2.预设:我要在两边放同样的重的东西,天平就能平衡了。

老师:那就请你试一试吧!(请发言的幼儿来试一试)幼儿试过了之后,老师问:①天平平衡了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重点认识:天平上的中间有个支点,支点上的指针指向0时代表平衡。

②你是怎么让它平衡的?让天平两边放一样的东西。

重点认识:天平的平衡需要两边放同样重的东西。

③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两边托盘跟支点之间的距离吗?它们怎么样?老师(小朋友)用尺测量两端距离。

总结:当两边和支点的距离相等的时候,两边重量要相同,才能平衡。

(引导幼儿一起说)二、利用故事情境,探究两端物体重量不同的时候,在一端物体不动的条件下,移动另一端物体离支点的距离来保持平衡的方法。

1.过渡:如果两边物体的重量就是不一样,也不可以给它增减重量,我还要它保持平衡,该怎么办呢?2.老师:站在大屏前,点开绘本PPT.我这里有一个绘本故事,里面的狐狸和小兔子也遇到了有关平衡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老师:在一个山谷里,被大雨冲坏的桥上,只剩下一根木头。

狐狸追着兔子跑来了。

兔子跑到了桥上,狐狸担心兔子会逃掉,用劲一跳,跳到了桥上。

“咚——”不好了,桥边支撑的石头被震落了,桥开始嘎吱嘎吱的摇晃起来,狐狸向前走,兔子大叫起来:“不能向前了,我们要掉下去了!”狐狸听到后,赶紧向后退,嘎吱嘎吱,桥又向狐狸的方向倾斜了,吓得兔子紧紧抱住木头,一动都不敢动。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精选5篇)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精选5篇)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1《摇摇晃晃的桥》主要写的是狐狸和兔子两个有趣的小动物的故事,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本来是一对天敌关系转变成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

故事内容很简单:雨后一只兔子跑到了桥上,这时一只狐狸追了上来,它们在摇摇晃晃的桥上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虽然它们是天敌,但是谁也离不开谁。

兔子在夜晚发出微弱的鼾声的时候,狐狸大声喊:“喂!兔子!醒醒,现在睡觉会掉下去淹死的。

听着!你要好好珍惜生命啊!”这句话是狐狸发自内心对兔子的关心,也担心自己的生命。

兔子也悠悠的答道:“啊,谢谢啦!”我醒了。

可是,有点奇怪呀!你不是要吃我吗?怎么又让我珍惜生命啦。

”最后兔子从狐狸身上平安地跳到岸上后,毫不犹豫地把即将落入激流中的狐狸拉了上来。

这个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同时结尾也让人深思……《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2凯开绘本的第一页,细丝般的银线,弯曲的河道、飞一溅的河水,让你一看,就知到山谷中正在下着瓢泼大雨,原来的桥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原木。

整本书中,每页寥寥的文字,充满了诙谐、幽默的色彩;彩色的水墨画让你感到画面的和谐、自然、流畅。

在读者不经意中,体会到绘者的绘画水平,他的布局是那么的细致、自然的恰到好处,不象有的绘本可以挑剔出绘画作者的粗心。

故事讲述了狐狸和兔子两个有趣的小警物的故事。

下了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被大雨冲坏的桥上,只剩下了一根原木。

被狐狸追赶的兔子,想利用自己体轻的优势,跑过这根原木。

猜透兔子诡计的狐狸,不顾一切的追上了原木。

这座“摇摇晃晃的桥”,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狐狸在这头,兔子在那头。

虽然他们是天敌,可是,此时此刻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兔子在夜晚发出轻微的酣声时,狐狸大喊起来:“喂!兔子!醒醒。

绘本故事《摇摇晃晃的桥》原文全文

绘本故事《摇摇晃晃的桥》原文全文

绘本故事《摇摇晃晃的桥》原文全文下了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

被大雨冲坏的桥上,只剩下一根原木。

“呼哧、呼哧、呼哧......”一只兔子跑到了桥上。

“等我跑过去,把原木往下一推,就可以逃脱了。

”就在这时,狐狸追了上来。

“只要不让他跑过原木,就能抓住他!”说着,狐狸跳上了原木。

原木剧烈的抖动起来。

“啊!”兔子大喊一声,紧紧地抱住原木。

狐狸得意地笑了。

他踏得原木咚咚作响,向前走去。

“哼,我不会让你轻松过桥的!”河堤上的石头,被雨水冲刷得松动了,现在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原木终于失去了支撑,忽忽悠悠地晃动起来。

可是,狐狸翘着尾巴,逼近了兔子。

“嘿嘿嘿,你逃不掉啦!”这样一来,桥不断地倾斜起来。

“站住!别再过来了,我们会和原木一起掉进河里的!”兔子喊了起来。

“哇!危、危险!”狐狸慌忙停下来。

狐狸急忙往回跑,这次原木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起来。

狐狸每动一下,原木就象跷跷板一样摇晃着。

“这可得当心,不能乱动。

要是掉进河水里,就没救了。

”狐狸找到了刚好能保持平衡的地方。

狐狸窝火地嘟囔着:“呵,眼看着美食就在眼前,却只能一动不动地待在这儿。

”兔子也瞪者狐狸,说:“哼,我不是也跑不了吗!不过,等我的伙伴赶来,会用棍子把你捅下河去的。

”狐狸当然也要反击,他说:“等我的伙伴赶来,就一个分一半,把你吃掉。

”“喂——来人哪!”“快来人哪!”他俩冲着黄昏的天空,拼尽全力喊起来。

不一会儿——“在喊我们吗?呱呱——”“喊我们有什么事情吗?呱呱——”乌鸦们一个接一个地聚集过来,准备落到原木上。

“喂,不是在叫你们!”“喂,喂!别都往这边落呀!”因为乌鸦们随意的落下来,原木开始忽忽悠悠晃动起来。

“哎呀,天要黑啦,呱——”“好了,快回去吧,呱!”乌鸦们乱哄哄地飞向黄昏的天空,散去了。

兔子和狐狸瞪着乌鸦群,都舒了一口气。

“哼,这帮随随便便的家伙!”“吓死我了!我真的以为原木要掉下去了。

”时间在静静的流逝,不久,他俩完全被黑夜包围了。

“唉——在这种地方过夜,真讨厌哪。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

《摇摇晃晃的桥》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摇摇晃晃的桥》。

这本书主要说了下了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被大雨冲坏的桥只剩下了一根原木,一只狐狸想吃一只兔子,兔子跑到原木上;只要我跑过去把原木往下一掀,就可以逃了。

就在这时,狐狸追了上来:只要不让兔子跑过原木,就可以抓住它。

狐狸走一步,原木就会响一声,最后原木失去了平衡,它俩都不能动,兔子和狐狸只能从敌人变成朋友。

山上刮下来的晨风越来越大,它俩被转到了桥的两侧,突然狐狸的脚被草丛缠住了,快,兔子,快跳过去。

兔子一溜烟的从狐狸的背上跳过去,然后兔子又把狐狸拉了上来,原木掉到了河里。

它俩都叹了一口气,它俩都得救了。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敌人在关键时刻也会变成朋友,否则几个人都会失去生命。

大班绘本摇摇晃晃的桥教案

大班绘本摇摇晃晃的桥教案

大班绘本《摇摇晃晃的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摇摇晃晃的桥的形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桥的构造和功能,丰富幼儿的桥梁知识。

3. 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感受摇摇晃晃的桥的形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桥的构造和功能,丰富幼儿的桥梁知识。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绘本中摇摇晃晃的桥的形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幼儿了解桥的构造和功能,丰富幼儿的桥梁知识。

操作法: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摇摇晃晃的桥》绘本。

2. 准备桥梁图片或实物。

3. 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4. 准备游戏道具(如小桥、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摇摇晃晃的桥》绘本,引导幼儿关注桥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桥的形象,让幼儿感受摇摇晃晃的桥的特点。

(2)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讨论桥的构造和功能,让幼儿了解桥的相关知识。

(3) 教师展示桥梁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桥的构造和功能。

(4)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桥梁。

3. 结束部分:(1)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摇摇晃晃的桥的乐趣。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造和功能。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桥梁主题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丰富幼儿园的文化氛围。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包括观察、讨论、制作和游戏等环节。

大班语言活动《摇摇晃晃的桥》

大班语言活动《摇摇晃晃的桥》

大班语言活动《摇摇晃晃的桥》教材分析:《摇摇晃晃的桥》这个故事是一出惊险、幽默的“独幕剧”。

故事的场景都是在脱离了河堤的独木桥上在摇摇晃晃的桥上,狐狸与兔子做了尽情的表演。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惊险有趣的情节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J到了大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迅速,有极强的表达欲望。

因此,我们希望借助绘本《摇摇晃晃的桥》,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观察、分析、理解、表达的机会,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主动提问的习惯。

教学策略:1关键中断,引发幼儿兴趣和思考。

活动中,我在独木桥失去支撑时进行关键中断,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请个别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和倾听欲望。

2.层层追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利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手段,在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后,层层追问。

如:“狐狸和兔子想了什么办法脱离独木桥?”“狐狸和兔子最终怎么脱离的独木桥?”给幼儿想说、敢说的空间,通过师幼双方积极互动交流,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狐狸与兔子化敌为友、互相帮助的情感转变。

(重点)2.能大胆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难点)3.感知沟通、合作、关心是化解矛盾的最好的途径。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坐跷跷板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简易危桥模型;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经验,为活动做好铺垫。

提问:小朋友们坐过跷跷板吗?有什么样的感受?跷跷板怎样会升上去怎样会降下来?3.提问:封面上都有什么?你觉得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小结:这是一只兔子和狐狸发生在木桥上的故事。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1.引导幼儿观察环衬,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我们读绘本的时候可不要错过这一页,这叫环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绘本:摇摇晃晃的桥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惊险的情节。

2、初步体会狐狸和兔子同时遇到危险时,由敌人转化为朋友的矛盾过程。

活动准备:
绘本PPT;简易危桥模型;狐狸、兔子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跷跷板。

引发幼儿已有经验,为活动做好铺垫。

2、出示PPT第一部分故事背景及人物,猜猜讲讲故事内容。

3、细致观察PPT第二部分,了解狐狸和兔子所进入的危险情境。

4、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两只小动物该怎样离开危险的地方?”,并利用简易危桥验
证幼儿想法。

5、观察PPT第三部分,通过讨论了解深夜中两只小动物的心理变化,感受敌人转化为
朋友的过程。

6、出示PPT第四部分,再次引发幼儿思考怎样帮助小动物脱离更加危险地环境。

并设
置悬念,激发幼儿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

7、交代书名、作者,完整讲述一遍绘本故事。

8、延伸提问:狐狸为什么不再追兔子了,引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