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202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目录01危险因素物理因素高分贝噪声可导致听力受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长期暴露于高频振动环境可导致肌肉疲劳、肢体疼痛等。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可能导致冻伤、低体温症等。
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过敏反应等。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吸入有害气体可能导致窒息、中毒等。
有害气体长期暴露于有害辐射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癌症等。
有害辐射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坠落,导致骨折、重伤甚至死亡。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可能导致人体受伤、致残甚至死亡。
物体打击物体意外飞出或倒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机械因素02有害因素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可引起胃肠道感染和传播疾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例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导致流行性感冒、肝炎等疾病。
例如蛔虫、钩虫等,可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症状。
030201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影响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理压力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可导致认知、情感和行为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精神疾病急性应激反应如创伤、灾难等,可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情绪不稳等。
应激反应极端气候条件如高温、暴雨、干旱等,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质,可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长期接触噪声和振动,可引起听力损伤、手震颤、头痛、失眠等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噪声和振动THANK YOU.谢谢您的观看。
危险有害因素20类口诀

危险有害因素20类口诀摘要: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2.20 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内容3.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正文:【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危险有害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或者财产造成伤害或者损失的因素。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20 类。
【2.20 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内容】(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热伤害、光伤害、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如中毒、窒息、燃烧、爆炸等。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传染、感染、过敏等。
(4)心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情绪不稳定、过度疲劳、焦虑等。
(5)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6)环境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恶劣气候、环境污染等。
(7)人为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失误、违反规程等。
(8)设备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故障、设备老化等。
(9)工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工艺缺陷、工艺失控等。
(10)管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管理不善、指挥失误等。
(11)文化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等。
(12)教育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教育培训不足、知识技能欠缺等。
(13)监督性危险有害因素:如监督不力、检查不到位等。
(14)应急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应急措施不力、救援不及时等。
(15)社会性危险有害因素:如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
(16)经济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资金不足、成本压力等。
(17)时间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时间紧迫、过度疲劳等。
(18)空间性危险有害因素:如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等。
(19)信息性危险有害因素:如信息不畅、信息误导等。
(20)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如不明确的危险因素等。
【3.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于以上20 类危险有害因素,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确保工艺安全可靠。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contents
目录
• 危险因素分类 • 有害因素分类 •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估
01
CATALOGUE
危险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险因素
机械伤害
包括但不限于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压伤等,可 能导致身体损伤或残疾。
高处坠落
由于工作或作业场所的高度不当、安全设施缺失 或不良导致的坠落,可能导致身体损伤或死亡。
气溶胶
以气体为分散介质,固体或液体微粒 悬浮其中的分散体系,如雾霾、烟尘 等,长期暴露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 。
噪声与振动
噪声
指声音超过人们所能承受的音量,如机械噪声、交通噪声等,长期接触可对听 力产生损伤。
振动
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形态,如机械振动、电磁振动等,长期接触 可导致肌肉疲劳、关节损伤等。
强制执行劳动安全制度
员工必须遵守劳动安全制度,禁止酒后上岗等行为。
培训与教育措施
1 2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通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 能。
开展危险预知训练
通过危险预知训练,提高员工对危险的敏感度和 应对能力。
3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通过奖励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提出改进建议。
噪声和振动
长期处于噪声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 伤、身体不适和其他健康问题。
化学性危险因素
01
02
03
有毒物质
包括化学原料、中间品、 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 等,可能引起中毒或致癌 。
腐蚀性物质
如酸、碱、盐等,可能引 起皮肤、眼睛损伤或化学 灼伤。
易燃易爆物质
如石油、天然气、氨气等 ,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导致听力损伤、震动病、放射病和热应激等。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化学品和气体等。
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摄入或接触皮肤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常见的化学危险物质包括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致癌物质和可燃物质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感染疾病,如流感、肺炎和感染性皮炎等。
4. 人体姿势和运动:不良的工作姿势和重复性运动可能引发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颈椎病和关节炎等。
5. 电气因素:电气因素包括电击和电弧等。
工作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和电路可能导致电流伤害和火灾。
6.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事故、紧急情况和疏忽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发意外事故、火灾、溺水和爆炸等。
7.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不满和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工作倦怠等心理健康问题。
8. 其他: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缺乏适当的照明和通风、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缺乏紧急救助设施等。
危险有害因素20类口诀

危险有害因素20类口诀【原创版】目录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2.20 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内容3.如何应对和预防危险有害因素正文危险有害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中。
根据相关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可以分为 20 类。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 20 类危险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低温、湿度、粉尘与气溶胶等。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与气溶胶、化学毒物、生产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4.人为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操作失误、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
5.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过度疲劳等。
6.环境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等。
7.管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安全管理缺陷、人员培训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等。
8.事故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火灾、爆炸、泄漏、坍塌等突发性事故。
9.接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接触感染病原体等。
10.运行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运行异常、生产过程失控等。
11.设计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计缺陷、工艺流程不合理等。
12.制造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制造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等。
13.固有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物质本身的危险性、生产工艺的固有风险等。
14.间接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事故后果的扩散、连锁反应等。
15.客观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等。
16.主观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个人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认知程度、态度等。
17.时间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压力、疲劳作业等。
18.空间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作业空间的局限、通风不良等。
19.设备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性能不佳、维护不到位等。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物理因素:包括机械伤害、高温烫伤、电击、毒物溅入眼睛等。
2.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物质的吸入、接触、摄
入等。
3.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动物咬伤、昆虫叮咬等。
4.人为因素:包括操作不当、违反操作规程、工具设备不合格、人为疏忽等。
5.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不良环境、空气污染、噪音、尘土、辐射等。
6.心理因素:包括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工作压力过大、工作
环境紧张等。
7.其他因素:包括火灾、爆炸、坍塌等突发事件。
以上是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危险有害因素的一种分类方法,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可能存在其他特定的危险有害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同时,企业应该通过适当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职工的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一、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5类: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包括;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
(8)火灾:只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火灾事故。
?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塌落称为冒顶。
两者同时发生称为冒顶片帮。
?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
(13)爆破伤害: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
(15)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
(17)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
(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
?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其他伤害均称为其他伤害(三)按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导致的、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的危害因素、的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
各行各业的差别较大,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各不同,为了便于准确的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查找事故隐患,提出经济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根据各行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