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问题的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

合集下载

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形势及抑制房价的措施

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形势及抑制房价的措施

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形势及抑制房价的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居住条件将不断得到改善。

我国房地产业的潜力相当巨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

因此,如何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纵观房地产市场,在房价已经经过几十年稳步上涨行情之后,房价问题已经是大多数购房者不堪重负的话题。

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基于购房者“买涨不买跌”心理,进一步推动了住房价格上升。

因此,如何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这是要慎重研究的问题。

二、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我国的房价现状房地产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房地产商品量,它的大小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其中包括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房地产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国家政策等等。

房地产供给和房地产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的房地产商品的数量。

在我们国家,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没有意愿承担社会责任等原因,导致现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不平衡。

别墅等大户型的供给过剩,而普通住宅等小户型供给严重不足。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政治因素考虑影响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国家或地区政局的稳定性。

二是政府基本政策的导向。

三是政府有关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度。

国家目前政局是稳定性的,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房地产业,而且政策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连续性,所以此因素影响需求的权重较小,应从下面经济因素考虑。

(2)从经济因素考虑影响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人口状况,包括人口的绝对量、人口的增长速度、家庭的结构和人口的移动。

2024年浅谈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

2024年浅谈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

2024年浅谈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一、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市场调控不当在房地产市场中,政府调控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市场出现过热、泡沫等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导致土地供应过量,房价飞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压力。

房价高涨房价高涨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一些城市,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导致很多人买不起房。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房地产开发商的不规范行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存在不规范行为,如虚假宣传、偷工减料、违规销售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市场风险积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市场风险也在逐渐积累。

一些开发商过度借贷,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此外,一些购房者也存在过度杠杆化的情况,一旦房价下跌,就可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走向政府调控政策的完善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方面,要控制土地供应量和节奏,避免过度开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监管,防止市场出现投机炒作等行为。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价稳定预期的形成未来,房地产市场将逐渐走向平稳健康发展。

政府将通过调控政策引导市场供需平衡,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购房需求也将逐渐释放,房价将形成稳定预期。

这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需求的多样化,房地产市场将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住宅市场外,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市场将逐渐崛起。

这将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2024年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范文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分析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房地产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1. 利率政策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明显。

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时,贷款成本增加,抑制了购房需求,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

反之,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贷款成本降低,刺激了购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2. 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影响下,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条件发生变化。

当信贷规模扩大、信贷条件宽松时,房地产市场资金充裕,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反之,当信贷规模收缩、信贷条件严格时,房地产市场资金紧张,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

三、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 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当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过快上涨时,可能引发资产泡沫,影响金融稳定。

此时,央行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

反之,当房地产市场低迷、价格下跌时,央行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

2. 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参考价值房地产价格是货币政策制定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房地产价格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市场预期,为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同时,房地产价格的变动也可以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信号和依据。

四、政策建议1.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为了更好地应对房地产市场波动,需要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央行应加强与财政、住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

形势政策论文

形势政策论文

论中国房价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房价就逐渐的开始了增长的步伐,纵观房价的增长趋势、以及当时的情况,还是有迹可循。

一、目前的房价走势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在此之间,房价虽然在涨,但是仍然属于是健康的增长水平,在这前后,我搜集了一些数据:2001年前11个月,北京商品房均价为4787元/平方米,商品住宅均价为4633元/平方米。

广州商品房价格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

深圳、北京、广州形成了商品房价格超过4000元/平方米的三个极点。

上海商品房价格2001年11月上升到3548元/平方米,商品住宅价格3413元/平方米,成为唯一商品房平均价格在3000-4000元/平方米之间的城市。

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厦门、杭州、南京、沈阳、大连、天津、哈尔滨、昆明、福州、海口等地商品房价格在2000-3000元/平方米之间;其他有21个城市商品房价格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

从这些数据看来,加入了WTO正是房价上涨的起始点。

自2001年以后,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开始了或多或少的涨价,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失调,住房闲置,而城市住房问题却变得迫在眉睫。

而且近年来,房地产在人们眼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赚钱的捷径,目前,囤房、炒房成为了一种时尚,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住房被抓在很少的一部分人手中,而占人口最大比例的的普通居民手中,却是几乎没有可以居住的房产,一些为富不仁的富商,利用手中的资产,大肆囤房,炒价增值,这是房价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原因,国家整顿房地产的措施迟迟不能出台,在2008年左右我国经济好转,正是整顿房地产的大好时机,可是此时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这次危机以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正式拉开序幕,相继着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接著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的AIG也面临流动性危机,不过被美国联准会解救。

这些危机才是真正的拉开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些小国已经宣布破产。

形式与政策

形式与政策

房价过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居高不下的房价对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期房价过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房价现状,分析了房价过高的原因,并将其对房地产的协调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金融的稳定运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有关抑制房价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房价持续增长对策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住房供求失衡,出现了区域性投机购房过热现象,房价涨幅远超居民收入增幅。

尤其是近几年,部分城市房价连续快速飙升,“房价高、住房难”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连续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住房问题都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热点之一。

从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住房已成为社会矛盾激化、各方利益冲突的焦点问题。

对于房价过高的分析,国内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刘胜、刘旦(2007)从我国土地市场的垄断性分析,认为土地价格上涨的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垄断因素;张继彤、蓝昊(2007)从供求角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需求较大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提高利率水平和首付比例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需求,对抑制房价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清勇(2007)分析了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认为地价在房价中所占比例较高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周晓东、文启湘(2007)对房价与企业数目以及空间移动成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房价与前者呈负相关,与后者呈正相关。

另外,刘会洪和伍洁(2007)从制度角度考察了房地产市场,认为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高利润,而这与政府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政府应该完善房地产市场制度,加大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公开化。

季雪(2010)分析了住房保障与供给不足的制度和政策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

但目前对于房价较高问题的分析,仍然主要集中在房价与地价的关系及房屋的供需问题上。

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却存在着一定的垄断性,因此,除了供需问题的考虑,从制度及其他因素进行分析的学者也较多。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建议政策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建议政策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建议政策一、存在的问题1. 市场泡沫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部分地区房价过高,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导致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GDP,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甚至通过违规手段来维持地方经济的增长,加剧了市场泡沫问题。

2. 土地资源浪费在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一些开发商为了快速扩大规模,不惜使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土地出让费收入,也会放松土地用途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3.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融资方便,选择信贷融资等非常规金融手段,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

而一些购房者为了购房需求,也会通过信贷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购房需求,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

4. 城乡差距拉大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

一方面,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使得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房贷压力;农村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滞后,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

二、政策建议1. 控制市场泡沫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土地供应管控、规范土地出让行为等手段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以通过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措施来控制市场泡沫问题。

2.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通过严格的土地审批机制、调整土地用途规划等手段来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

可以适当提高土地出让费用,以减少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浪费。

3. 规范金融市场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行为。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监管,严格控制特定地区的购房信贷规模;可以引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支持,鼓励信贷资金流入到中小户型房地产市场。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危害2009级材料科学2班时下,谈到房子,总是令大多数人望而却步,那可怜的工资在巨额贷款面前总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夫妻双方每个人的月收入为八千,除去日常开销,每月的固定存款约为一万元,每年记为十万,要在一般的二线城市,买一个100平方米的住房,大约需要十年(包括房屋装修以及各种大的开销),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要拿到8000的月薪,如果你不是公司的重要员工(身处要职)基本上是想都别想,事实上据调查中国现在的工资水平平均在3500左右,那么至少得30年,甚至更久!长此以往,当人们都长期处于高压力下,必然会引发社会的稳定问题,问题出现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房价如此之高?又是什么动力促使人们在面临如此巨额的房子时依然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什么人从中获利?什么人又是最大的赢家呢?谁应该为这种奇怪的情况买单呢?……谁在背后“默默地“操纵房价?社会现在普遍高度关注房价的涨跌,人们试图再找这样一个凶手或是一群凶手,他在背后暗中操纵房价!事实上,这样的凶手是不存在的,没有哪一个团体有这样的能力,时下这种复杂的情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生出的怪胎!以下为各种可能的因素:房价是怎么高起来的?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而成一大社会顽疾?为什么老百姓呼声日高?虽然也可能仍是那些原因,但如果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人们怎么有可能知道那已经“黑”到什么程度?国家的调控政策怎么知道哪些是“蛇的七寸”:一、地价成本怎么惹的祸?朋友说,地价如果降不下来,房价就没法降下来。

他举例说,他知道的两个楼盘地价,一个楼盘是18000元/平方米,一个楼盘是17800元/平方米。

如果加上每平方米的造价4000元,那就是22000元/平方米,而且这还是“毛坯”。

而这个“毛坯”,就是一点没有水份的成本价。

朋友说,光是成本价老百姓就吃不消吧?如果加上精装修,加上包括税费在内的所有费用,加上“公关费”,再加上房产商加上去的利润,那该是多少钱一个平方?二、官员腐败怎么惹的祸?官员腐败的对象很多,土管、建委、质检、税务、银行、电信等等,凡与楼盘建设和销售相关的,哪个部门不需要“打点”?哪个部门能开罪?就说办预售证、土地证、销售证、房产证,哪一道关能不过?如果你稍有怠慢,说不定哪个部门就给你穿“16码”(意思是“穿小鞋”)了。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国房价问题[5篇材料]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国房价问题[5篇材料]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国房价问题[5篇材料]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国房价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国房价问题过去几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可能是中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然而发展的同时,它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当今,对中国房价形势和政策,众说纷纭。

一线城市房价已经高到普通人无法购买的地步,二三线城市房价不断飙升。

此外,经济学老师上课时和我们探讨中国房地产经济时,还引出了“丈母娘经济”这一观点,我感觉不无道理,这确实对房地产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并且我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福利分房体制的终结和城市化的加速,但住房政策措施等改革的不到位,也致使房地产投机行为大行其道,助长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房价上涨是由于住房需求大于住房供给,而这一需求不仅源于自需,还包括非自住需求。

此外,住房制度改革也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正是由于这一规律和现状,使得供给者提高房价。

其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房价上涨是建筑原材料上涨的结果,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成本上涨,房价必然上涨;但开发商、建筑商及中介机构又利用这一规律,掩盖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房产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房价虚高的现实,而开发商等人从中牟取暴利。

再次,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一,需求(包括自需、炒作、和非自主需求)拉动供给,从而致使房价上涨,这属于直接联系;第二,物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上涨,原材料上涨又拉动房价上涨,这属于间接联系。

并且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在经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多样性。

接着,房价上涨,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规律,这是内因;外部力量影响,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间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规律,为了追逐暴利,为了地方税收,为了头上乌纱,不惜一切,以房地产立市,以房价高为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房价问题的分析
一、前言
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2011年1月,新国八条出台,房产税展开试点。

一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还经历了大范围的限购以及7次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存贷款利率的上调。

自2010年4月至今,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央行4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不久前的调查结果表明,今年2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高达5.9%,特别是深圳、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涨幅接近10%。

然而,在新政之下,中国大部分城市房价仍居高不下。

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之间通过调整升降商品房的数量与价格的关系,造成均价下降的假像,欺瞒中央,居民的购房能力能显不足。

由此可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和住房价格的调控措施,需要深入分析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手段来稳定房价,搞好民生问题。

二、近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房价上涨是客观规律。

但是,近年我国房价出现过快上涨,除房改形成的高住房自有化率间接提高了居民支付能力外,体制性和政策性原因是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

(一)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投资能力越来越强。

在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住房的有效需求得以释放,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又扩大了住房需求。

这是房价保持上涨态势最显而易见的原因。

同时,在缺乏“储蓄—投资”转化渠道的情况下,购置房产是较富裕居民的理性选择,住房投资需求逐渐启动,房价被进一步拉高。

当房价超出与居住需求相符的水平时,投机就会出现,进而导致空置率偏高、租售比倒挂、房价收入比超过国际警戒线等现象。

这样,房价就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投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攀升,早买房、买大房的住房消费行为成为居民应对房价快速上涨的选择。

(二)宽松的信贷政策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低,对银行信贷高度依赖;而银行体系也很看重房地产开发贷款对调整资产结构的作用,并因手持土地抵押物而对房地产开发给予高杠杆支持。

同时,我国住房消费信贷政策非常宽松,银行大都按照央行规定的最大贷款比例和远低于其他类型贷款的利率水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可以说,宽松的住房开发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是促成住房市场产销两旺、房价节节攀升的重要推手。

而且,房价不倒、地价不垮的预期使手持抵押物的银行不仅没有动力落实央行的调控政策,而且会采取各种对策来消化“不利”的调控政策。

(三)国际资金的介入,造成的托市是房价上涨的原动力。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
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

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四)土地供应端的绝对垄断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体制性原因。

在土地财政巨额“快钱”的吸引下,作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唯一供给方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饥渴型供地”,加剧房价上涨预期,呈现地价房价轮番上涨的恶性循环。

房改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只能通过住房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住房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供不应求形势下,房价水平只能由高收入者来决定,不断加剧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提高了房价水平。

(五)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超常上涨。

住房作为一种实物资产,受货币政策环境影响显著。

2005年以来持续的流动性过剩、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快速增发的货币量,不断推高通胀预期,也带动了大量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投资性购房。

应该说,居民的住房消费和投资行为、银行的信贷策略、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至房地产开发商的逐利动机,从其各自的角度来看都是理性的,但从经济和民生的整体来看则产生很多矛盾,其重要根源就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快速扩张,而且长期依靠外延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这种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模式需要大量土地供给来支撑。

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竞相对工业给予包括用地优惠在内的政策扶持,工业用地价格低廉甚至是无偿的。

这就需要用房地产建设用地的“招拍挂”收入来补贴工业发展,即所谓房地产业反哺工业。

这是不少地方房价高企的重要原因。

三、抑制高房价的有效途径
通胀背景下,针对房价较快上涨和房屋成交量大幅攀升等问题,政府及时出台短期政策抑制过热是正确的选择,但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终要建立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上。

(一)制定有效的住房政策体系。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表面上看是高房价问题,实际上是结构问题,科学有效的住房政策体系可以保证每个居民都有公平获得住房的机会,是应对高房价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个有效的住宅供应体系应该包括市场内各种档次的住宅供应、准市场供应(有各种购房帮助的住宅供应)和市场外供应(廉租住房),使得不同收入群体都能找到有效解决自身住房问题的途径。

在清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住房责任之后,各群体对如何解决自身的住房问题均有稳定的预期,房价水平将由市场决定,并伴随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此时的房价调控主要是防止过度投机和大起大落,保证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二)采取多元化手段,提高房地产市场供给能力。

未来较长时期,我国仍然处于住房需求旺盛阶段,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应该是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包括新建住房、二手住房和租赁住房,因此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手段包括:可以制定住房发展规划用以指导住房建设,通过降低房屋租赁市场税费、调整房地产交易税收制度,从而促进二手住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等等。

(三)严格控制汇率,制止外资托市。

政府会严把汇率关,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就是要稳定对方的情绪,如果一点不升,对方会狗急跳墙,如果升的过快,是给自己掘墓,所以为什么中国汇率升幅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国政府的态度跟一个绑匪是多么的贴切,我要一瓶果汁,为什么拿来半瓶水。

可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还能暂时解渴。

(四)调整货币政策,限制资产流动性。

既然房地产能绑架中国经济,说明它举足轻重,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注意这里是两个概念,“资产流动性”和“房产流通性”。

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

房产流通性减弱,资产流动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

既然是不断的上涨价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产流通,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

(五)建议全面开征房产税。

我国土地财政助推地价、房价,房地产税费结构不合理,已经基本成为各方共识。

因此建议,要改革土地财政;整合房地产开发与交易环节税费,并在适当时机整合房地产契税和房地产印花税;要全面开征房产持有环节税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