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1:郑成功是爱国的民族英雄,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
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
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
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
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
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
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确实是一位爱国大英雄!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2:清顺治十八年,荷兰人军事力量强大,他们还认为郑成功的军队不堪一击。
他告诉士兵们,等到郑成功的军队来了,准备好排枪,一响,中国人只有逃跑了。
鼓起了气,郑成功军队来了,海战开始了。
赫克托号的舰队来迎击郑成功。
郑成功击中了其中的火药库,沉没了。
其他舰都逃跑了,陆战也一样。
郑成功命令回击,荷兰人被打得落花流水,躲进赤嵌城,不出来了,郑成功扬言烧死他们,他们只得投降了。
荷兰人在台湾没地方立足了。
退到了海沙洲的城堡。
等着援军来了。
郑成功不着急打,开始组织人开荒有序地进行。
援军来了,不过几百人。
到这儿一看,郑成功水军旗帜鲜明,兵力强盛。
不是对手,再打,以卵击石。
赶快逃吧,城内的殖民者等都着呢。
没办法,只得投降了。
《郑荷条约》签订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这是他事业的第二个高峰。
郑成功虽然不到四十,可是这时是顺治十八年,永历帝退到了缅甸。
古代励志故事20篇

古代励志故事20篇古代励志故事20篇古代励志故事〔一〕: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十分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方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先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方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一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之后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古代励志故事〔二〕: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方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假设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量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励志故事〔三〕: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复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7篇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7篇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篇1)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
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
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篇2)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怒斥道: "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励志故事)中国古代经典励志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故事有哪些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感人的励志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经典励志故事,仅供参阅!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出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
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
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哀痛,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
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疆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
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
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
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由于贫困潦倒而丢失志气,不能由于年纪老迈而颓唐,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照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贵重,在于能够挂念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之后,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真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绩。
【苏武牧羊】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这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假设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明白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格外鄙视,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之后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20篇】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20篇】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篇1】邓亚萍:苦练球技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篇2】司马光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
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
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篇3】梵高梵高的执着的.绘画梦想,虽然很遗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没有受到是人的欣赏,但在那种世人漠视、穷困潦倒的环境下,仍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画自己想画的画,这也着实非常人所能的。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篇4】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
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篇5】爱迪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精】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汇编10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精】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汇编10篇)以供参阅。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精选八篇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精选八篇古代励志故事,故事的叙述,在肯定的教育基础上,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故事的分类有了多种分类,其中励志故事是对人的教育起着励志激励的作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一: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方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供应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很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飘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刺眼。
他想,假如把很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光明,但可牵强用来看书了。
从今,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最终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状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特别惋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觉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敞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二: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用心攻读,孜孜不倦。
关于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推荐

关于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推荐给生命一个微笑,用微笑面对人生。
就如苍鹰自信地去搏击长空,就如河流欢快着去融入大海,我们的生活将因微笑而美丽,人生将因微笑而成功。
下面由与大家分享关于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励志故事1:李清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
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
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
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
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
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
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
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
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
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
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夹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
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
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
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
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
陆德夫忙劝阻。
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
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
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
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多看一些也是好的,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着名诗人,但人们不知道他还是个“绿化迷”。
他无论到哪里做官,总要种花、栽树。
所以,在他所走过的地方,都流传着与绿化有关的故事。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贬谪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时,见城周山岗满目荒芜,感慨之余,
挥毫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竞春人不来”的诗句。
于是他带着为什么不绿化的谜,布衣私访民间,终于弄清了百姓不愿栽树之谜:“远
水不解近渴!”他庶民衣着,来到百姓中,以平等的身分,说服百姓栽树种花,并亲自到
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树种花。
他在诗中写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购花者,不
限桃李梅。
”为了培育好所栽的树苗,他总是不辞辛苦前去管理:“每日领童仆,荷锄仍
决渠,划土壅其本,引渠灌其枯。
”树木成林后,白居易喜悦之情跃上眉梢,早晚漫步其间,写了很多寄情于山水、树木的闲适诗。
在他的倡导下,忠州境内父老无不争相栽树种花,不几年已绿荫一片,改变了穷山秃岭的面貌。
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他一到任,就率领民众在西湖里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这便是有名的“白堤”,他和百姓们一起在堤上栽了许多柳树。
白居易调
苏州任刺史虽仅一年时间,他亲手种过许多桧树,人称:“白公桧”。
由于诗人白居易平易近人,爱好绿化,因此深得百姓的敬爱,“白公桧”被当地父老
当作珍品加以保护。
白居易植树绿化大搞园林的功绩,千古流传,现在苏州政府和人民自筹资金,修建了
白公碑和白公园林,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窦太后崇尚“黄老”学说,罢免了支持儒家学说的窦婴和田羛的官职,陆续任命了几
个浑浑噩噩的人当了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武帝不愿与他们议事,呆在宫里实在无趣,就经常换上便装,外出游玩打猎,有时跑得很远,一连四五天不回来。
后来,他觉得跑得
太远,不仅危险,也实在辛苦,就命光禄大夫吾丘寿王拓造大型苑囿上林苑。
年轻的武帝
便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上林苑中。
?
汉武帝雅好文学喜欢辞赋,东方朔、吾丘寿王等著名的文人,便经常陪伴在他的身旁,吟诗作赋,倒也十分快活。
?
一天,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赋中华美的文辞与磅礴的气势所吸引,
不由拍手叫好。
他一口气读完《子虚赋》,以为作者是前朝人,便连声叹息说:“写这篇
赋的人,真是个才子,可惜我没有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这时,在汉武帝身边服侍的狗监替汉武帝管理猎狗的人杨德意谄笑着说:“陛下,写
这篇赋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乡司马相如,现在成都闲居。
”?
汉武帝听了又惊又喜,问道:“你说的可是真实情况吗?”?
杨德意回答说:“是的,司马相如曾经对我说过,是他写的《子虚赋》。
”?
“太好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竟没有人对我说过。
”汉武帝有点婉惜地说,于是,他马上派人召司马相如来京。
?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
特别擅长写赋。
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
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
”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
?
两人携手来到客厅,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
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
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
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王吉却不以为然,他认
为事在人为。
?
卓王孙知道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请了他,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
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
?
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
正在大家喝
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
奏也弹得很好。
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
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先弹了一支短曲,后来偷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
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
原来,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早
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
她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
卓
文君深懂琴理,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
而宴席上的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
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
司马相如回去以后,就用钱买通了卓文君的仆人,通过仆人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
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
出来,投奔了司马相如。
俩人连夜乘车回到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
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
壮丽。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
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
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
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
由于他格外
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
轮廓。
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
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
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
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
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
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
你读书吧。
”司马迁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
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
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
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
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
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
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
司马迁把羊群赶
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
地上索绕回荡。
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
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
教!”
从 20 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
了充足的史料。
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
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
要的史料。
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 10 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
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