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

高三生物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
高三生物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

高三生物可能考的30道选择和10道非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 某一蔬菜大棚的土壤含氮(NH 3)较多,对此大棚土壤进行中耕松土,大棚土壤的肥力

得到进一步提高,大棚栽培的效益也更好。其中的原因是( )

A .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B .促进NH 3的扩散

C .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的增加

D .改善土壤通气,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C

2. 下图表示温室栽种的向日葵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O 2和释放O 2

的状态。

光照强度 吸

O 2

(mL/h )

O 2

(mL/h ) a b c

在光照强度为b 点时,使作物增产的措施不包括 ( )

A .增加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B .白天适当降低温度

C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

D .保持昼夜温差

答案:C

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 )

A

B .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 .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 供能

解析:这是一道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图解为题干情境,立意于对光合作用

与呼吸作用过程理解的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图解中的1、2、3、4、5

分别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哪一过程,再从物质转化的“起点”与“终点”及其中的条

件来判断。1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2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还原、形成糖的过程;3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选项A、B、C都是正确的,选项C中1过程中产生的〔H〕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的。

答案:C

4.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lO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所作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该叶片呼吸速率与温度和光照时间均成正比

B.该叶片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C.该叶片在10℃ 、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3 mg

D.该叶片在20℃、10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 2量约是8.25 mg 答案:D

5. 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

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答案:B

6. 下列有关植物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B.秋季植物叶片变黄后主要以叶黄素进行光能的转换

C.连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正常授粉,为防止番茄和向日葵减产,可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D.大棚中的绿色植物阴天不需要补充CO2,是因为光反应弱制约了暗反应的进行

答案:D

7.将一株呈现缺磷症状的植物,移栽到含有磷酸盐的完全营养液中,植物体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与通气状况有关(如下图)。图中X表示磷酸盐溶液中通入气态氮时,植物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Y表示磷酸盐溶液中通入空气时,植物对磷酸盐的相对吸收量。对上

述吸收状况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磷酸盐转变为可吸收状态

B.气态氮供应充足不利于磷酸盐转变为可吸收状态

C.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供应直接影响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

D.在一定范围内,气态氮直接阻止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

解析:从实验或实际应用出发,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植物矿质营养的问题,

并且题干材料的组成中有曲线图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包含在考查范围之中,是理综

生物的选择题的一种命题特点,这种形式的选择题也是理综生物高考从来没有缺少

的试题,今年也会出现。

本题的题干是由实验与实验结果(曲线图)构成,反映的是通入气态氮与空气

时,植物根对磷酸盐的主动吸收情况。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知有两个特点:一是通入

空气比通入气态氮时,吸收磷酸盐的量要多;二是无论是通入空气,还是通入气态氮,随着

时间的延长,空气与气态氮增多,吸收磷酸盐的量也在增多。从这两个特点中可以看出,气

态氮没有阻止植物对磷酸盐的主动运输,也不是不利于对磷酸盐的吸收。选项B 、C

不正确。图中结果能够说明氧气影响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并没有揭示其中的原因,故选项

A 不是合理的解释。 答案:C 8. 下列实例中,与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变化有关的是 ( )

A . 小麦白天和夜晚的吸水量有一定的差异

B . 番茄白天和夜晚对Ca 2+的吸收量有一定的差异

C . 水稻白天对K +和对Ca 2+的吸收量有一定的差异

D. 甘蔗白天和夜晚吸水量与吸收P 的量不成比例关系

答案:D

9. 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

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研究植物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

( )

花盆

浇水量 施肥量 1

与以前相同 与以前相同 2

与以前相同 比以前少1/2 3

比以前少1/2 与以前相同 4

比以前少1/2 比以前多1/2 5 不浇水 比以前少1/2

A.答案:C

10. 据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磷酸

盐的

相对吸收量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外排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概率为0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解析:本题是综合神经调节、细胞结构、遗传的综合性选择题,从神经元细胞结构和特征上命题,角度新,综合性强,具理综选择题的明显特征。

答案:D

11. 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A

12.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答案:C

13.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这不属于反射活动

B.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迅速且作用范围广

C.无籽西瓜的形成过程与生长素无关

D.若要抑制腋芽的生长,需在打顶后的伤口上施以生长素类似物

答案:D

14.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

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①②③B.①③③

C.③①②D.①①②

答案:D

15.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 )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不注射胰岛素

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答案:C

1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

B.抗毒素、干扰素、过敏原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产生抗体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加

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C

17.下面关于人体内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二者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数量不同

B. 二者细胞器的数量或种类不同

C. 二者特异性免疫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

D. 二者的结构不同

答案:B

18. 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

耗氧量(相对值)

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

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

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笫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答案:D

19.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氮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

说法错误

..的是()

A.碳循环和氮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同时具有B和D过程的生物不可能有A过程

C.A、B、C、D所代表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C过程的生物有自生和共生类型,可作为生态系统

的分解者或消费者等

答案:B

20.动物a和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境并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a、b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数量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能量少

B.b的突然增加,a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

随后b由于缺少食物也会减少

C.物种b在第117d时比在第90d时的适应能力强

D.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和120d后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答案:B

21.生态群落①、②、③、④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和最小的是()

群落

种1 种

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①9

2

4 0 0 1 1 1 1

0 2

5

2

2

2

5 0 0

0 2 3 5 4

5

0 0

0 6

5

2

1

3 2 0 0

A.①和②B.③和④

C.①和④D.②和③

答案:A

22.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原理是主要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B.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矿质等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分解

答案:A

23.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等生态功能

B.湿地生态系统中,被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的传递途径为:无机环境→生物群落C.与湖泊相比,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含氮、磷等矿质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超量排放会造成湖泊等水体中的鱼类大量死亡答案:B

24. 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B.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位点位于非编码区

C.信使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不完全相同

解析:本题以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考查考生对RNA的理解。每年的诺贝尔奖是高考命题的良好素材,体现了高考关注科技发展的理念。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机制)和化学奖(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均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在2007年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应引起特别关注。

有些RNA是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信使RNA上最多有64种密码子,但转运RNA只有61种,因为还有三个终止密码子。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碱基是RNA和DNA共有的碱基。

答案:C

25.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用来进行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C.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D.该人肝细胞的DNA

答案:C

26.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危害。下列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调节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皮肤阻止禽流感进入体内

B.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该病毒侵入体内后,使机体产生抑制病毒活性的抗体

答案:D

27.同位素标记法被用于研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 和DNA的变化,下图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和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变化(实线表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研究中选择的检测材料可以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B.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是b

C.d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2:l:2

D.e时期细胞中可能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B

28.“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在衰老的细胞内和癌细胞内,水分都减少

B.水分能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新陈代谢活动的进行

C.酸雨可以使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的生殖和发育

D.糖类、蛋白质、脂质在其彻底氧化分解过程都产生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答案:C

29. 下列关于人体营养与健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属于脂类物质,经常食用富含磷脂的食物可导致脂肪肝

B. 细胞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因此不用再从食物中摄入氨基酸

C. 正常人因吃甜食过多引起高血糖时,就会出现糖尿

D.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

答案:D

30.右图是自然界中豌豆的生殖周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过程中

B.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

C.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c过程中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需要调控好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气体和湿度,这对作物的生长、产品的品质关系极大。请回答以下生产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冬季密封的温室内外的温差较大,经常在温室内壁和薄膜(或玻璃)上结一层水膜,这样能否影响作物的生长?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温室中浇灌H218O,结果在温室内检测到了18O2,请问18O2是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产生的。

(3)在温室中若突然停止CO2的供给,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内的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冬季,温室内由于密封易造成CO2缺乏而导致光合作用产量下降,生产过程中经常用施加鸡、鸭、猪的粪便等农家肥的方法来增加温室内CO2的含量,这样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当夏季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内的温度应如何调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面对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生物高考张扬的一个个性,也是高考引导教学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每年的高考中总是会出现不少直接源于实际问题的试题。本题就是这样的试题,象本题这样的试题也会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本题中的设问有较大可能以相同的形式或其他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

本题的四个问题,各有不同。第一问考查的是光强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还暗含了物理学的知识(水膜影响光的通过)。在这一问中,估计有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对水膜进行分析,错误地认为水膜会对温度有影响,而从温度角度分析。第二问考查光合作用的结构的问题,情境是用元素示踪法创设的,起点高,落点低。第三问考查的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设问的角度在影响原因的分析,即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第四问是具体措施问题,夏季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减弱,从实践的角度就要降低夜间温室的温度。

答案:(1)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因为水膜影响光的透过,影响光合作用

(2)叶绿体

(3)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4)这些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降低夜间的温度,减少夜间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2.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步骤一: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象: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出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给你如下试剂: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胰蛋白酶

(2)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将两种基质分离之前不应使肝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

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无现象。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②现象: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混浊。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③现象:A、B两支试管都出现混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3.某高中生物老师准备用玉米(2N=20)作实验材料,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来验证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同时提高同学们的生物实验技能。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探索积极性,老师将全班同学等分成两组,每组分配等量的玉米种子若干,其中有非甜玉米和甜玉米,均为纯种,分开包装(种子数量满足实验需求)。实验场地为生物实验室和学校生物实验基地。实验设备、仪器、药品等为生物实验室现有(满足高中生物实验要求)。要求从种子萌发时开始,在玉米的自然生长周期内进行实验,实验可在玉米的两个生长周期内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准备在种子萌发时,不伤害根

....的情况下可进行哪三个实验?。

(2)待根长出1~2cm时,可用根尖来做。观察发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有个染色体组。

(3)在植株的幼苗期,两组同学都用液体培养法验证了一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组发现其实验组的幼叶最先受损,乙组发现其实验组的老叶最先受损,为了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甲组立即向溶液中补充了,症状很快得到纠正,未影响到植物的正常

生长发育。

A .Mg (NO 3)2 B. Na 2SiO 3 C. Ca (NO 3)2 D. KH 2PO 4

(4)接着甲组用玉米叶制成叶脉横切临时装片,观察了叶脉中维管束的结构。发现其

结构特点是: 。乙组准备用叶来做 实验时,由于老师

不提

供 作提取液而作罢。又由于实验室暂缺二苯胺试剂,也无法完成

实验。

(5)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

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 2的分离比。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

F 1全为非甜玉米,F 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F 1全

为非甜玉米,F 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①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用该题材料表示)

②请预测该实验中F 2的预期值。 。

③在下图中选出甲、乙两组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甲组: ,乙组 。

④如果按甲组的杂交方法不改进,后续实验要如何进行才能得到正确的性状分离比? 如果对甲组的实验进行改进,将如何改进:

(6)同学们还准备用玉米来作一些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实验,但受中学实验条

件的限制而未做。用玉米可做的这方面的实验有(答两种): 。

答案:(1)种子的吸胀吸水实验;根的渗透吸水实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实验;根

的向性实验(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2

(3)必需矿质元素 C 非甜 甜 非甜 甜

非甜

甜 非甜 甜

D C

(4)维管束鞘细胞中有大的叶绿体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丙酮和层析液DNA的鉴定

(5)①P

非甜玉米×甜玉米

F1

F2

②非甜玉米∶甜玉米=3∶1

③C B

④只将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自交,统计其后代分离比

用牛皮纸袋将玉米的雌花序和雄花序分别套住并固定,防止自然受粉过程(6)花药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转基因玉米培育4.下图中曲线A表示某人在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曲线B是根据其运动量的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请据图回答:

(1)在2~3 min时,曲线A大大低于曲线B,这是因为人体此时能量的供应来自于、和体内储存的高能物质的分解等生理过程。

(2)在3~10 min时,曲线A大大高于曲线B,表明肌肉疲劳的恢复过程需要。

(3)研究发现,运动中在血糖浓度下降的同时,血液中脂肪酸浓度也下降,原因是

(4)运动中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可使骨骼肌细胞及时获得,加快代谢废物的运输;同时皮肤的血流量也增加,这样有利于。

(5)运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大量乳酸,绝大部分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中转变成其他物质,其意义是有利于。

解析:本题是一以曲线图为情境,立意于稳态中的调节与代谢,在一特定连续的过程中对能量、物质变化与调节进行分析。理论基础是运动状态的细胞呼吸情况与供能情况。我们知道,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有氧呼吸供应能量的,在剧烈运动时,还要无氧呼吸供应能量,即实际耗氧量与理论耗氧量在有的情况(运动前区间)是相同的,在有的情况下(运动中与运动后区间)是不相同的。解题中把这一基准点确定,把图解读清楚,

×

就能比较容易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氧气(或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3)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

(4)氧气和营养物质皮肤散热

(5)物质的充分利用

5.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 ~ 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 ~ 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合成,并由____________(细胞器)加工分泌。合成它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初生牛犊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 ~ 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解析:本题以初生牛犊的免疫为情境,较基础地考查免疫中的基础知识,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在六个问题中,较难的是第一问和第二问,第一问难在对抗体作用的正确表达;第二问难在原因的分析上,教材中没有明显的答案,要联想特定功能细胞的形成,即细胞分化上回答问题。

答案:(1)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效应B淋巴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3)效应B淋巴核糖体高尔基体氨基酸结构通式略

(4)蛋白酶多肽

(5)自身以外生物的合成自身B淋巴细胞的合成

(6)过敏原再次

6.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各种反应均有酶催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途径有: 。

(2)如果用14C 标记的淀粉类食物饲喂小狗,是否可能在其分泌的胰液中发现放射性?试

简要说明理由 。

(3)由图二推测,细胞内的 (填生理活动)是完成三大类营养物质转化的枢纽。

(4)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肾上腺素中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

现紫色的是 。

解析:对于概念图、模式图等用图示表达信息的题,读懂图,读出图中信息是解题的

第一步。题中图一是体内氨基酸来路与去路模式图,表达了氨基酸的来路与去路的信息,图二是体内能量供应的模式图,表达了不同供能方式。问题(1)、(3)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问题(2)、(4)是与之相关的实验考查。总体上看,难度都不大。

答案:(1)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吸收而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体内组织蛋白分

解而来

(2)可能,因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相对应的非必

需氨基酸,参与胰液中蛋白质的合成

(3)呼吸作用

(4)肾上腺素

7.甲图表示某地区20年间空气中CO 2浓度的变化,乙图表示温度对该地区某种植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在这20年间,引起大气中C02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上述情况若在

世界各地发生,将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 ,导致气温升高。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冬季的CO 2浓度与夏季的CO 2浓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有 、 、 等。

(3)乙图A 点表示 。若该植物长期处于40℃条件下,能否显示生长

现象? ,因为 。

(4)对于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通过 等措施,可以增加CO 2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答案:(1)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温室效应

图一 图二

二氧化碳变化表

年份

二氧化碳浓度/ppm

甲 乙

(2)有些植物落叶,导致光合面积减少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气温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3)在5℃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不显示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4)增施农家肥料,使用CO2发生器(至少答两点)

8.科研人员对小麦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②温度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如下:

播种量(kg·hm2)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产量(kg·hm2)4500 5000 5500 5700 5700 5500 5500

温度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图

(1)由表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小麦产量将。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外界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除光照不足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2)播种后,小麦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要养料来自,它是由发育而来的。

(3)由图分析,最有利于小麦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有机物积累量不再增加的起始温度是。

(4)如果要鉴别小麦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可制作小麦叶片横切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5)麦田是人工建立的农田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之一是:群落结构,

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1)下降(或基本不变)CO2供应不足(或缺乏矿质元素)种内斗争加剧(2)胚乳受精极核

(3)25℃40℃

(4)维管束外是否有两圈花环状的细胞(或维管束鞘细胞是否含有叶绿体)

(5)单一低

9.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有漂亮的湖泊,但许多都被污染,治理湖泊污染,改善湖泊生态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大事。下面是利用生物方法除去某城湖水中氮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完成A 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氨可为该类生物生命活动提供 。

(2)影响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和运输a 物质的主要生理过程分别是 ;植物吸收a 物质主要用于合成 等有机物。

(3)由于水质污染,湖中藻类过程量繁殖。鲢鱼可以吃掉大量藻类,净化水体。假设湖中藻类的总生物量(有机物干重)为m ,每条鲢鱼的平均生物量为n ,则理论上什刹海能放养的鲢鱼最大数量为 。 (4)若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什刹海水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该生态系统还会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 。

解析:生态系统的分析,要从成分与结构上分析,要用系统的方法抓住一物质流动的过程分析。本题是围绕氮设计的,解答时,就要结合生态系统氮循环去分析。

答案:(1)生产者 氮源和能源

(2)细胞呼吸和蒸腾作用 蛋白质、核酸

(3)20% m/n

(4)恢复力稳定性

10. 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的有关问题:

Ⅰ.在基因工程中,利用鸟枪法获取目的基因的工作量和盲目性大,而利用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由于缺少内含子和非编码区,可能影响其表达。为避免上述缺点,某科学工作者首先从真核细胞细胞质的多聚核糖体中获得mRNA ,再以mRNA 作为引物,与单链DNA 分子杂交,从而提取、分离并合成目的基因。该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大量单链DNA 分子大量

DNA 分子

合成单链DNA 分子提取、分离扩增

加热mRNA 获得

目的基因分子杂交(放大图)1245678

(1)一条mRNA 上串联有多个核糖体(即多聚核糖体),这在蛋白质合成中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RNA 分子之所以能与某些单链DNA 分子杂交,并形成较多杂合双链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3、5、7表示基因结构中的_________,在真核细胞中,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

基因中的碱基数目与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实际比大于6∶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4)用这种以mRNA 为引物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与人工合成法相比,最突出的优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的患儿,自身不具备免疫系统,只能在完全无菌的条件下生存。治疗该病一般采用骨髓移植或基因治疗,但骨髓移植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很困难。一般认为,SCID 患者由于X 染色体上一个名为“伽玛C ”的基因有缺陷,导致淋巴系前体细胞膜上与白细胞介素结合的受体构象改变,白细胞介素无法与之结合。因此,患者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正常人体内的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等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可用下图表示:

白细胞介素刺激

淋巴系前体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T 细胞、B 细胞、吞噬细胞等

对患儿实施基因治疗的过程中,首先从患儿体内抽取一点骨髓,在其中加入携带正常基因的病毒,然后再回注到患儿体内,当正常基因发挥作用后,患儿体内能自然产生免疫细胞,下图为科学家对患儿的基因治疗过程:

病毒(含正常基因)

反复侵染

(1)淋巴系前体细胞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成熟为T 细胞和B 细胞。

(2)如果一个“伽玛C ”基因控制合成的受体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一分子该受体中含有996个肽键,那么“伽玛C ”基因至少有____个嘧啶碱基,合成该受体时至多需要_____种tRNA 运输氨基酸。

(3)通过治疗,患儿体内具备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与体内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可知,基因治疗就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中,在此过程中,病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一条mRNA 能同时被多次翻译,大大加快了蛋白质合成速度

(2)此mRNA 分子由含有目的基因的某些DNA 分子直接转录而来

(3)内含子(单链)基因中有非编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编码区中有内含子、基因编码区中有转录终止密码的碱基序列(只要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4)可以有完整的非编码区和内含子,更容易表达(特别是受体细胞为真核细胞) Ⅱ.(1)胸腺和骨髓

(2)3000 61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运载体(运载目的基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