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五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五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五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找准单位“1”1. 技巧一般来说,“是”“比”“占”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

例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公式,这里女生人数就是单位“1”。

在分数应用题中,总量通常也可看作单位“1”。

比如:一堆煤,用去了它的公式,这堆煤的总量就是单位“1”。

2. 题目解析例: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36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公式,求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解析:这里“梨树的棵数”是单位“1”。

设梨树的棵数为公式棵,那么苹果树的棵数就是公式棵。

根据“苹果树和梨树共360棵”可列方程公式,解得公式,则梨树有200棵,苹果树有公式棵。

例:某工厂去年计划生产零件1200个,实际生产的比计划多公式,实际生产了多少个零件?解析:计划生产的零件个数是单位“1”。

实际生产的是计划的公式,所以实际生产的零件个数为公式个。

二、画线段图辅助解题1. 技巧用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关系。

先画出单位“1”的线段,再根据题目中的分数关系画出其他相关量的线段。

2. 题目解析例: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48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公式,科技书有多少本?解析:先画表示故事书的线段,长度表示480本。

因为科技书比故事书少公式,所以把故事书的线段平均分成6份,科技书的线段比故事书的线段少1份。

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故事书的公式,所以科技书有公式本。

例: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公式,还剩25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解析:画一条线段表示这条路的全长,将其平均分成8份,已经修的占3份,没修的占公式,这公式对应的长度是250米。

设这条路全长为公式米,可列方程公式,解得公式米。

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1. 技巧理解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公式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2. 题目解析例:一块长方形地,长是120米,宽是长的公式,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根据宽是长的公式,由分数的意义可知,把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宽占2份。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五、六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

但是有相当多的学生遇到分数应用题就感到困难。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步骤与技巧,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步骤概括的说是:一找、二转、三画、四列、五算、六查这六个环节。

一找:找单位“1”的量。

找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靠“是”谁、“比”谁、“占”谁,“相当于”谁就把谁看做单位“1”的'量,靠生搬硬套仅能解决一部分分数应用题。

例如:甲的2/5比乙多3/8米,比乙就把乙看作单位“1”是错误的,正确的是要分析2/5是谁的,就把谁看作单位“1”。

分析应用题句子中的分率是分谁就把谁看作单位“1”是最可靠的找单位“1”的方法。

二转:转化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中,如果题中只有一个单位“1”,那么再难也难不到哪里去了。

只有一个单位“1”的题,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画线段图。

如果题中有多个单位“1”就需要先转化单位“1”再画线段图。

转化单位“1”也是有技巧的,例如:甲是乙的3/5可以转化成乙是甲的5/3、甲比乙少2/5、乙比甲多2/3、甲是甲乙之和的3/8等13种不同的情况,在单位“1”统一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画线段图来解答。

三画:画线段图很多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不画线段图是无法找到数量、分率之间的关系的。

只有学会画线段图,才能找到解答分数应用题的钥匙。

要把线段图画的准,应先画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的句子,再画既有分率又有数量的句子,第三画含有数量的句子,最后画问题。

把分率画在线段的上方、数量画在线段的下方,可以避免学生把分率和数量相加,也方便清晰的找到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

四列:看图列式画完线段图,要学会看图,根据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列式。

单位“1”的量×所求问题的对应分率=所求问题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对应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五算:准确计算六查:认真检查把计算结果代入到原题中,能够推导回去或者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得到同一个结果,可以验证,这道题解答正确。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分数技巧与方法一、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1. 找单位“1”的量。

在审题时,首先要把问题中涉及的量与分率对应起来,看题目中有几个量,每个量所占的分率是多少,并确定出单位“1”的量。

2. 确定解题方法。

如果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采用除法,进而转化为乘法运算;如果题目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采用乘法运算。

3. 对应解题。

根据数量关系,把具体数量与分率对应起来,列出算式并计算。

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 读懂题意,确定解题方法。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中涉及的量和分率,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2. 找准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

在分数应用题中,量与分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要分清每个量所占的分率,进而确定出单位“1”的量。

3. 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式。

在分数应用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有: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等。

4. 逐步解答。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按照题目所给的条件,逐步解答。

一般可采用综合算式或分步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5. 检验答案。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或代入法进行检验。

三、分数应用题的练习方法1. 专项训练。

可以针对某一类型的分数应用题进行专项训练,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加深对某一类型题目的理解和掌握。

2. 多做练习。

熟能生巧,多做练习是提高分数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练习册、习题集等途径进行练习。

3. 归纳总结。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 注重思路。

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更要注重解题思路是否清晰、合理。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才能真正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典型解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和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直观表示,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的基本方法。

对应思想则是通过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例如,在求一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清楚地看出油的千克数乘以(1-1/5)等于20+22,从而得出油的千克数为70.同样地,在求一堆煤原来有多少千克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煤的使用情况和剩余量的关系,得出煤的千克数乘以(1-20%-50%)等于290+10,从而得出煤的千克数为1000.对应思想同样适用于解决问题。

例如,在求缝纫机厂女职工人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相对应的分率,从而得出女职工占厂职工人数的7/20,男职工占的比例为13/20.再根据女职工比男职工少144人的关系,得出全厂人数为480人。

在转化思想方面,例如在求一批大白菜的千克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对应分率的形式,再用线段图进行分析。

根据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240千克大白菜,可以得出对应分率为1-1/3,从而得出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400.再根据剩余24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1-3/5,可以得出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600.化简得:甲:乙=15:28,即甲是乙的18/43.五(2)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5.男生人数×(1-75%)=女生人数×(1-80%)。

代入得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5,女生人数=30人,男生人数=24人。

有软糖和硬糖两种糖,软糖占总数的4/9.加入16块硬糖后,软糖占总数的20/29.设软糖块数为单位“1”,原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5/9,加入16块硬糖后,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2倍。

解得软糖块数为9块。

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已读的页数和剩下页数之比为1:6.后来又读了20页,已读的页数和剩下页数之比为3:4.设总页数为单位“1”,原来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1/7,后来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4/7.解得总页数为630页。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八种解题法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八种解题法

数学作业
分数应用题八种解题法
一.对应的解题方法
1.筑路队修一条公路。

第一周修了全长的3/10 ,第二周修了全长的3/8,两周修的比全长的一半多2.8千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二.‘‘假设法’’解题
2.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队需要20天,乙队需要30天。

合做若干天后,乙队调出,甲队接着干,共用18天干完。

干完时乙队调出了几天?
三.转换条件的解题方法
3.某电厂原有职工160人,其中女职工占11/20,后来调走了一批女职工,这时女职工占总人数的5/11。

现在这个电厂有多少女职工?
四.等量代换的解题方法
4.果园里栽了110棵苹果树和梨树。

苹果树的1/3比梨树的1/5多10棵。

果园里有多少棵梨树?
五.消去同一个量的解题方法
5.有一箱苹果和一箱梨,苹果的1/2和梨的1/3重34千克。

苹果的1/3和梨的1/3重25千克,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
六.用归一法解答
6.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84元,上衣价格的1/2 相当于裤子价格的4/5。

求上衣和裤子的价格。

七.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
7.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1000册,若从两个书架上各取掉1/5后,再把甲书架的书取40册给乙书架,这时两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甲、乙两书架各有图书多少册?
八.用比例知识解分数应用题
例8. 某糖厂上半月共生产白糖和红糖1100吨,红糖的3/5 和白糖的1/2 相等。

这个厂上半月生产的白糖、红糖各多少吨?。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归纳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归纳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应用题归纳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分数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种归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一、初步理解分数除法在学习分数除法之前,学生首先要理解分数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分数是一个整体被等分为若干份的表示方法,分子代表等分中的份数,分母代表总份数。

分数的除法可以理解为“一部分被分成几份”的运算,就像我们将一个整数分成若干份一样。

二、常见的分数除法应用题1. 分数除以整数求分数5/6 ÷ 2的结果。

这道题目可以通过将分数5/6看作一个整体,分成6份,然后再将这6份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的为5/6 ÷ 2 = 5/12。

3. 分数除法与整数乘法的关系有时候,分数的除法可以通过整数的乘法来解决。

求分数4/5 ÷ 3的结果,可以转化为4/5 × 1/3,最终得到4/15。

三、归纳方法1. 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律,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

2. 将分数的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的乘法问题,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

3. 多做练习,尝试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将解题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思维导图或表格,帮助记忆和复习。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应用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方法,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字以上】第二篇示例: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分数除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步骤来掌握。

在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同学们往往会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我将在下面归纳出一些常见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同学们需要先将题目中的分数转化为最简形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见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一、求一个数 是 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 用除法计算 ) ↓ ↓(已知) (单位“1” )→已知↓ ↓具体数量 具体数量【方法: 甲÷乙(乙≠0)=乙甲】 如:甲数是5,乙数是4,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单位“1”)5÷4=411 或【5÷4×100%=1.25×100%=125%】 甲数是5,乙数是4,乙是甲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单位“1”)4÷5=54 或【4÷5×100%=0.8×100%=80%】 甲数是5,乙数是4,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单位“1”)(5-4)÷4=41 或【(5-4)÷4×100%=0.25×100%=25% 】 甲数是5,乙数是4,乙比甲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单位“1”)(5-4)÷5=51 或【(5-4)÷5×100%=0.2×100%=20%】二、求 一个数 的 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单位“1”) (已知)↓ ↓具体数量(已知) 分率【方法: 单位“1”对应数量×几几(或百几)=几几(或百几)对应数量】 如:甲数是5,乙数是甲数的54(或80%),乙数是多少? (单位“1”)5×54=4 或 【5×80%=4】 甲数是5,乙数比甲数多51(或20%),乙数是多少? (单位“1”)5+5×51=6 或5+5×20%=6 5×(1+51)=6 5×(1+20%)=6甲数是5,乙数比甲数少51(或20%),乙数是多少? 5-5×51=4 或5-5×20%=4 5×(1-51)=4 5×(1-20%)=4 如:一本书共12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51(或2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41(或25%),还剩多少页未看?120-120×51-120×41 或 120×(1-51-41) 120-120×20%-120×25% 或 120×(1-20%-25%)三、已知一个数 的 几分之几 (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 ↓(单位“1”) (分率)↓ ↓具体数量(未知) (已知) 【方法:几几(或百几)对应数量÷几几(或百几)=单位“1”对应数量】 甲数是5,是乙数的54(或80%),乙数是多少?解法一:方程解 解法二:算术方法解 设乙数为ⅹ, 5÷54(80%)=6.25 ⅹ×54(80%)=5 甲数是5,比乙数多41(或25%),乙数是多少? 解法一:方程解 解法二:算术方法解 设乙数为ⅹ, 5÷(1+41【25%】)=4 ⅹ+41ⅹ【25%ⅹ】=5ⅹ×(1+41【25%】)=5 甲数是5,比乙数少51(或20%),乙数是多少? 解法一:方程解 解法二:算术方法解 设乙数为ⅹ, 5÷(1-51【20%】)=6.25 ⅹ-ⅹ×51(20% )=5 ⅹ×(1-51【20%】)=5如:一本故事书,小王看了20页,是小勇的41(25%),小勇是小刚的51(20%),小刚看了多少页?方程解:设小刚看了ⅹ页,算术方法解: ⅹ×51×41=20 20÷41÷51 ⅹ×25%×20%=20 20÷25%÷20% 如:小王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41(或25%),第二天看了全书51(或20%),正好看了20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方程解:设这本书有ⅹ页, 算术方法解:41ⅹ+51ⅹ=200 200÷(41+51) 25%ⅹ+20%ⅹ=200 200÷(25%+20%) 如:小王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41(或25%),第二天看了全书51(或20%),第二天比第一天少看1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方程解:设这本书有ⅹ页, 算术方法解:41ⅹ-51ⅹ=10 10÷(41-51) 25%ⅹ-20%ⅹ=10 10÷(25%-20%)四、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效如:一件工程,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丙独做12天完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及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及练习

【解题步骤】一、正确的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前提。

不管什么样的分数应用题,题中必有单位“1”。

正确的找到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分两种形式出现:1、有明显标志的:(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7 (2)杨树棵数是柳树的3/5(3)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2 (4)苹果树比梨树多1/5条件中“占”“是”“相当于”“比”后面,分率前面的量是本题中的单位“1”。

2、无明显标志的:(1)一条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修。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2)有200张纸,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

两次共用去多少张?(3)打字员打一部5000字的书稿,打了3/10,还剩多少字没打?这3道题中的单位“1”没有明显标志,要根据问题和条件综合判断。

(1)中应把“一条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2)题中应把“200张纸”看作单位“1”(3)题中应把“5000个字”看作单位“1”。

二、正确的找对应关系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道分数应用题都有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找到所求数量(或分率)和哪个分率(或数量)对应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1、画线段图找对应关系。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1/3。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1/3。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用线段图表示一下这3道题的关系。

从画的图可以看出,画线段图是正确找对应关系的有效手段。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同时也可得出如下数量关系式: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2、从题里的条件中找对应关系一桶水用去1/4后正好是10克。

这桶水重多少千克?水的3/4 = 10三、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分数应用题“三步法”掌握以上关系和数量关系式,解分数应用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1、找准单位“1”的量;2、找准对应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四、有效练习,建立模型,提升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一、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

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51,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

原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51-51)=20+22,则这桶油的千克数为:(20+22)÷(1-51-51)=70(千克)【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 (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7,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工多少人?[分析与解]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207,男职工占1-207=2013,女职工比男职工少占全厂职工人数的2013-207=103,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103相对应。

全厂的人数为: 144÷(1-207-207)=480(人) 【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31,第二天卖出余下的52,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分析与解]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31后余下的(1-52)。

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52)=400(千克) 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31),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400÷(1-31)=600(千克)三、转化思想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过程都离不开转化。

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

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1、从分数的意义出发,把分数变成份数进行“率”的转化 【例5】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男生人数是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是将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男生是这样的4份,学生总人数为这样的(4+5)份,求男生人数是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份是(4+5)份的几分之几?4÷(4+5)= 94【例6】兄弟两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弟的钱数是兄的54,若弟给兄4元,则弟的钱数是兄的32,求兄弟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分析与解]兄弟两人的总钱数是不变量,把它看作单位“1”,原来弟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544+,后来弟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322+,则两人的总钱数为: 4÷(544+-322+)=90(元) 弟原来的钱数为:90×544+=40(元) 兄原来的钱数为:90-40=50(元)2、直接运用分率计算进行“率”的转化【例7】甲是乙的32,乙是丙的54,甲是丙的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甲是乙的32,乙是丙的54,求甲是丙的的几分之几?就是求54的32是多少?54×32=158 【例8】某工厂计划一月份生产一批零件,由于改进生产工艺,结果上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3,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了51,这样全月实际生产了1980个零件,一月份计划生产多少个?[分析与解]51是以上半月的产量为“1”,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51,即下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3×(1+51)=2518。

则计划的(53+2518)为1980个,计划生产个数为:1980÷[53+53×(1+51)]=1500(个)3、通过恒等变形,进行“率”的转化【例9】甲的54等于乙的73,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由条件可得等式:甲×54=乙×73方法1:等式两边同除以54得:甲×54=乙×73÷54 甲=乙×2518方法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甲∶乙=73∶54 化简得:甲∶乙=15:28 即甲是乙的2518。

【例10】五(2)班有学生54人,男生人数的75%和女生人数的80%都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而未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刚好相等,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 由条件可得等式:男生人数×(1-75%)= 女生人数×(1-80%)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5就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

女生人数:54÷(1+54)=30(人)男生人数:54-30=24(人)四、变中求定的解题思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

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部分量不变【例11】有两种糖放在一起,其中软糖占209,再放入16块硬糖以后,软糖占两种糖总数的41,求软糖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硬糖块数、两种糖的总块数都发生变化,但软糖块数不变,可以确定软糖块数为单位“1”,则原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1-209)÷209=911倍。

加入16块硬糖以后,后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1-41)÷41=3倍,这样16块硬糖相当于软糖的3-911=916倍,从而求出软糖的块数。

16÷[(1-41)÷41-(1-209)÷209]=9(块) 2、和不变【例12】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读了几天后,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81,后来他又读了2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61,这本课外读物共有多少页?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都发生了变化,但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变,可把总页数看作单位“1”,原来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811+,又读了20页后,这时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611+,这20页占这本书总页数的(611+-811+),则这本课外读物的页数为: 20÷(611+-811+)=630(页) 【例13】兄弟三人合买一台彩电,老大出的钱是其他两人出钱总数的21,老二出的钱是其他两人出钱总数的31,老三比老二多出400元。

问这台彩电多少钱?[分析与解] 从字面上看21和31的单位“1”都是其他两人出钱的总数,但含义是不同的,21是以老二和老三出钱的总数为单位“1”, 31是以老大和老三出钱的总数为单位“1”。

但三人出钱的总数(彩电价格)是不变的,把它确定为单位“1”,老大出的钱数相当于彩电价格的211+,老二出的钱相当于彩电价格的311+,老三出的钱数相当于彩电价格的1-211+-311+=125,400元相当于彩电价格的125-311+=61。

这台彩电的价格为: 400÷(1-211+-311+-311+)=2400(元) 五、假设思想假设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常用有推测性假设法和冲突式假设法。

1、推测性假设法推测性假设法是通过假定,再按照题的条件进行推理,然后调整设定内容,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例14】一条公路修了1000米后,剩下部分比全长的53少2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由题意知,假设少修200米,也就是修1000-200=800(米),那么剩下部分正好是全长的53,因此已修的800米占全长的(1-53),所以这条公路全长为: (1000-200)÷(1-53)=2000(米)2、冲突式假设法冲突式假设法是解应用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通过对某种量的大胆假设,再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行比较,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15】甲、乙两班共有96人,选出甲班人数的41和乙班人数的51,组成22人的数学兴趣小组,问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假设两班都选出41,则选出96×41=24(人),假设比实际多选出24-22=2(人)。

调整:这是因为把选出乙班人数的51假设为选出41,多算了41-51=201,由此可先算出乙班原来的人数。

(96×41-22)÷(41-51)=40(人)甲班原来的人数: 96-40=56(人)【例16】某书店出售一种挂历,每售出1本可得18元利润。

售出一部分后每本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

已知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减价前出售挂历本数的32。

书店售完这种挂历共获利润2870元。

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分析与解]根据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减价前出售挂历本数的32,我们假设减价前出售的挂历为3本,减价出售的挂历为2本,则售出这2+3=5(本)挂历所获的利润为: 18×3+(18-10)×2=70(元)这与实际共获利润2870元相矛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调整:这是因为把出售的挂历假设为5本,根据实际共获利润是假设所获利润的2870÷70=41倍,实际共售出挂历的本数也应该是假设5本的41倍。

即5×41=205(本)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逆向思考的应用题,往往棘手,而这些的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则简单易行。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开始就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使它与已知量处于同等地位,同时运算,组成等式,然后解答出未知数的值。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找出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17】某工厂第一车间人数比第二车间的54多16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4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相等,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根据题意,有如下数量关系:第一车间人数+40人=第二车间人数-40人 解:设第二车间有X 人。

54X+16+40=X -40 解得: X=480第一车间人数为:54X+16=54×480+16=400(人)【例18】老师买来一些本子和铅笔作奖品,已知本子本数与铅笔支数的比是4∶3,每位竞赛获奖的同学奖8本本子和5支铅笔,奖了7位同学后,剩下的本子本数与铅笔支数的比是3∶4,老师买来本子、铅笔各多少?[分析与解]根据题意,有如下数量关系:(本子本数-8×7)∶(铅笔支数-5×7)=3∶4 解:设老师买来本子4X 本,铅笔3X 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