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操纵论下的《美丽中国》两个字幕译本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意识形态操纵下The Good Earth的两个汉译本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操纵下The Good Earth的两个汉译本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操纵下The Good Earth的两个汉译本比较研究意识形态操纵下《大地》的两个汉译本比较研究《大地》是美国作家珍·奥斯汀于1931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描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展现了农民家庭的艰辛与奋斗。

在长时间的阅读与讨论中,本文将就意识形态操纵对《大地》的两个不同汉译本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意识形态操纵。

意识形态操纵是指通过选择性引导、宣传和解释来影响公众对特定政治、社会或经济观念的认同和态度。

在文学翻译中,意识形态操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工具,常常受到译者个人立场和背景的影响。

针对《大地》这部小说,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汉译本,其分别由A译本和B译本完成。

这两个版本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意识形态的操纵影响,从而导致了译本间的差异。

首先,在语言选择方面,A译本更加注重保留原文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译者在将文本转化为汉语时,尽可能保持作者原始语言的特点,试图呈现出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

B译本则更倾向于按照中国文化的特点进行翻译,将部分文化内涵融入译文中,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

这种不同的语言选择方法体现了译者对原作意图的理解差异,但也可能对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在人物刻画方面,A译本更加注重对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

译者试图通过准确地翻译对话和描写来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追求。

而B译本则更注重对人物的社会背景和角色关系的刻画。

译者通过增加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描述,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人物所处时空背景以及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反应。

最后,在主题和价值观方面,A译本更加强调个体的努力和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译者通过对农民家庭生活的描写和对主人公与自然的关系的强调,表达了劳动和奋斗的重要性。

而B译本则更关注社会及政治层面上的问题。

译者试图通过对农民反抗和社会不公的揭示来反映社会问题,呼吁对社会环境和政策进行改革。

从美剧字幕翻译透析中美意识形态差异

从美剧字幕翻译透析中美意识形态差异

若简单 的把 这句话 直译 为“ 比林肯在剧院 里还糟” , 中国观 众一定 会觉得丈二和尚摸 那么 不着头脑。 但是 , 在这句话后 面加上简单的几个 字注释 “ 肯在剧 院被刺 杀” 林 , 马把这句话 就立 的幽默意 思传达 出来, 到 了汤姆想要表达 也达
的意思 。 2 漏译 、
美语 口语 中经 常出现像“o n w1 O . t y u k o 1S “ “ 。 1 1 1 lS 那么这

【 关键 词】 美剧 字幕翻译 意识形态差异
随 着“ 美语热” 中国的全面兴起 , 国电 在 美 视剧作 为一 种集时代感 , 乐性, 娱 语言教 学为一 体的文化产 品在 中国广 为流行。 人们观 看美剧 不仅 为了娱 乐身心 , 了解时 尚, 为了学 习美国 也 文化, 感受真实语 言环境 。 美剧字幕翻译, 为中 作 国观众 有效欣赏 美剧 的桥 梁, 凸显 出其重 逐渐
中, 由于 1形和 即时性等 因素 的限制 , 2 1 自然更加 美剧 的 以上特 点决定 了美剧字 幕翻译所 困难 , 以, 所 它们往往会被 “ ” 无影无踪。 化 得 ( 张 要性, 为翻译界 的新兴 热门领域。 成 基于美剧 自 要面 临的问题 , 首先是 受时间 、 问限制。 空 美剧 春柏 , 9 ) 这样做中国观众就不能完全了 1 8但是 9 身的特殊 性, 字幕 的翻译 需要对文本 进行 字幕翻 译信息 量大 , 间短 , 间有限 。 美剧 时 空 译者必 解原剧 作者 的本 意 , 同时也大 大减少 了剧情 的 整合 、 重组和改写 以适应本土观众 的 口味, 这个 须要在 短暂 的时 间内把尽 可能 多的有效 等值 娱乐性。 因此, 遇到这类翻译 时, 在 最好采用直译
二、 美尉 字幕翻 译的问题和策 略

变译理论观照下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翻译--以《美丽中国》为例

变译理论观照下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翻译--以《美丽中国》为例

变译理论观照下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翻译--以《美丽中国》为例张弛【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is concluded from lots of practice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 This theory refers to concrete translating methods aiming at serving the readers , and considers the achievement of variation as its nature .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TV documentary Wild China . There are two versions referred , one is from BBC , the other from CCTV . A lot of differences can be seen in the commentaries , such as contents and correctness , narrative perspectives , moods and attitudes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from the view of standards of accommodation and holds that the CCTV version can be considered successful .%变译理论是基于大量的翻译实践总结提出的一套颇具本土特色和意识的翻译理论。

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

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

主流意识形态因素对译本的影响——兼评《傲慢与偏见》两
个中译本
解燕;马功文
【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文化学派认为.译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因素如主流意识形态对原本的选择和译者的翻译策略具有影响,文章通过对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的分析得出,<傲慢与偏见>在我国50年代被解读为反映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的进步作品,符合我国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语境,从而获得被译介的资格;两位译者王科一、孙致礼在翻译过程中也受到各自所在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总页数】3页(P96-97,118)
【作者】解燕;马功文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合肥,安徽,230039;铜陵学院,铜陵,安徽,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以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J], 杨帆
2.论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J], 李峥峥
3.从语言角度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 [J], 刘慧玲
4.论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J], 李峥峥
5.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以《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J], 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_从_操控论_看_红楼梦_的两个英译本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_从_操控论_看_红楼梦_的两个英译本

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11General.No.86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113【译文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从“操控论”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冯宇玲(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勒菲弗尔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学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翻译实践。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控作用,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David Hawkes )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证明意识形态对翻译不可低估的操控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操控论;翻译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02-0113-02收稿日期:2010-12-03作者简介:冯宇玲(1980-),女,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原作与译作的文本对比之上,所遵循的最高标准则是“忠”。

例如,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则是以“信”为首;而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与严复不谋而合,所强调的仍然是“忠实”。

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将文化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形成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 )为代表的“操控学派”理论。

他们关注的是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文本操控性改写,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

本文试图以操控学派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英译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英文中是ideology ,源自希腊文idea (观念)和logos (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

这一概念是法国哲学家特拉西(An toine Destutt de Tracy )在18世纪末首先提出来表示他所称的“观念科学”。

浅析从目的论角度看《美丽与毁灭》两中译片段的操纵

浅析从目的论角度看《美丽与毁灭》两中译片段的操纵

浅析从目的论角度看《美丽与毁灭》两中译片段的操纵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前言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是一名美国作家,其小说成为“爵士时代”的作品范例。

作为20 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完成了四部小说:《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伟大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

他的作品大都关注青年和前程以及所处时代的绝望。

国外对于菲茨杰拉德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 年代,到80年代达到高潮并持续到90 年代。

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著名的《伟大的盖茨比》,还包括早先被忽略的一些作品,比如《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和《末代大亨的情缘》。

然而,国内对于菲茨杰拉德的研究起步要晚的多。

直到上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才在中国大陆出现。

从被彻底否定、到被接受、再到被认可,它经历了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

其中,《美丽与毁灭》在2014年以前大陆鲜有研究,这部小说目前唯一的中文全译本是由吴文娟女士翻译并在2010 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与《伟大的盖茨比》不同的是,《美丽与毁灭》不仅关注了爱情,还关注了婚姻,这在当今中国是两个广为瞩目的话题。

因此,为了帮助国人更好的认识婚姻的真谛以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保持一份宁静,值得对菲茨杰拉德的《美丽与毁灭》及其中译本进行研究。

本文尝试从目的论角度对该小说两个中译文片段进行对比,分析翻译中存在的操纵。

二、目的理论和操纵理论汉斯·弗米尔在其老师凯瑟琳娜·莱斯提出的目的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在翻译理论和实践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而克里斯汀娜·诺德又增加了忠实的原则。

贾斯塔·霍尔兹·曼塔里更指出,目标语的翻译应该符合所有特殊环境和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译者、发起人、接收人及诸如时间、地点和中介等条件。

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下的译本对比研究—以小说《1984》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下的译本对比研究—以小说《1984》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下的译本对比研究—以小说《1984》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发布时间:2022-09-14T05:36:03.41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2月第4期作者:王玺旸王占斌[导读]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理论研究中。

勒王玺旸王占斌天津商业大学中国·天津 300133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把文化研究纳入翻译理论研究中。

勒菲弗尔提出的操纵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种著名理论。

他认为文学翻译活动受一些列翻译外部因素的限制和操控,包括翻译的自身性格和其所在社会环境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所有的这些都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以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1984》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操纵理论;译者主体性;《1984》中译本;比较研究一.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操纵学派的理论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已经萌芽, “操纵”一词广为人知却始于1985年由赫尔曼斯的文学翻译论文集《文学操纵:文学翻译研究》一书。

为了使自己的理论系统化, 勒菲弗尔出版了名为《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的著作,他以大量的实例证明文学翻译活动受一系列翻译外部因素的限制和操纵, 这些因素包括:由翻译者自身性格和其所在社会环境而形成的意识形态(ideology) 、诗学观念(poetics) 、赞助商 (patronage) 、论域 (universe of discourse) 、编辑 (editing) 、读者反映 (reader's response) 等因素(Lefever,1992)?。

这些因素对译者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勒菲弗尔认为, 忠实不过是译者在特定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影响下所使用的一种翻译策略而已。

信达雅视角下字幕翻译刍议

信达雅视角下字幕翻译刍议

信达雅视角下字幕翻译刍议作者:聂芳彬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以严复信达雅的翻译理论为指导,从“信”、“达”、“雅”三个方面对《美丽中国》的官方字幕译本和网络字幕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字幕长句的翻译应兼顾长句字幕与多个媒体画面对应的特点,采取“顺序为主、逆序为辅”的翻译方法,以期为字幕翻译从业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丽中国》字幕翻译信达雅翻译理论《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联合英国广播公司(BBC)历时四年制作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生动呈现了中国美不胜收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各种各样的野生动植物,对宣传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传递正能量都有重要作用。

自2011年该纪录片播放以来,好评如潮,其中字幕翻译功劳显著。

字幕翻译即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

目前国内对《美丽中国》的字幕翻译分析主要集中在目的论(蔡丹红,2013)、认知翻译观(徐峰,2013)、改写(江凯,2013)、变译(张弛,2015)及生态翻译学角度(郑雅,2015)进行分析,但大部分人都是以硕士论文形式发表,目前在这一方面尚未出现相对权威的学术论述。

因此,从新的角度分析认识该字幕翻译,亦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国内目前无论是对字幕翻译还是以《美丽中国》为例的字幕研究,以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进行对比研究的都不多见。

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提出近百年,对中国翻译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因此,结合字幕的功能和特性,本文拟从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角度对两种译本进行批评赏析,以期为字幕翻译提供新视角,使字幕翻译的从业人员有所启示。

一、信达雅翻译理论及其对字幕翻译的启示1898年,集汉唐以来译论之达成,严复在《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将翻译的标准明确提了出来。

信是忠实,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通顺,是读者能看懂;雅即雅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形态操纵论下的《美丽中国》两个字幕译本对比研究
【摘要】纪录片《美丽中国》是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表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和野生动物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本文借助改写理论,从意识形态的操纵的角度,对比分析了纪录片《美丽中国》CCTV版(TT2)和字幕组翻译(TT1)。

【关键词】《美丽中国》;改写理论;意识形态;操纵
意识形态泛指许多社会和个人行为背后的思想及解释系统。

CCTV受到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而网络字幕则受到大众意识形态约束。

一.意识形态的操纵
(一)官方意识形态操纵CCTV译本
官方意识形态是指权威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宣传,官方意识形态无形中影响着人们。

1.认可中国价值观
官方意识形态就很重视中国人的价值观,试图以一种科学高尚的价值观来塑造人们,包括CCTV在内的所有媒体就承担起来这一责任,在字幕翻译中,很多陈述和评论就被改写来顺应这类价值观。

《美丽中国》的源语版本中有一些宗教内容和迷信的叙述,但CCTV对其翻译的处理中对一些宗教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下面是一些例子。

ST:The possibility of escaping 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and the promise of enlightenment encourages people to perform activities that benefit all beings.
TT1:为了脱离生死的轮回,达到悟道成佛的境界,佛教鼓励人们从事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TT2:佛教徒们相信,大彻大悟的境界来自于眼前的苦修和对世间的爱,这种信念不仅仅使人自身得到进化,也促成他们与万物间的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TT1的翻译忠实的将“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 译为“生死的轮回”,展现了最根本的佛家哲学,在古代,佛教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但随着社会发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价值观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形态。

因此,在TT2中,除了将“the promise of enlightenment”译为“大彻大悟”,其他部分的宗教内容改写为“眼前的苦修和对世间的爱”,这是与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相符的。

2 塑造中国正面形象
ST:The last hidden world--China.
TT1:最后一个隐秘的世界—中国。

TT2: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国度—中国。

在处理原文中“hidden”这个词上,TT1与TT2有很大不同,前者将其翻译成“隐秘的”,这绝对与当今中国展现给世界的官方意识形态不符,基于这一点考虑,TT2将其译为“充满生机的”,从而向世人展示了积极健康的中国形象。

3 遵循观众常识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常用表达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完全陌生甚至有些奇怪的,这就要求对原文本进行改写,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常识。

ST:Along China’s border with North Korea is this region’s most famous mountain--Changbaishan.Its names ever white.
TT1:沿着中国和北韩的边界是去向最著名的高山—长白山。

它的意思是终年雪白。

TT2:长白山,位于中国和朝鲜的边界。

TT1保留了原文的意思,将“ever white”译为“终年雪白”,而TT2直接将其省译,因为长白山终年积雪对中国人来说是常识,TT2的译文显得更简洁明了,也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二、大众意识形态操纵网络字幕组译本
(一)质疑权威形象
ST:Local conservationists have now set up a protected zone near Lantau Island.
TT1:现在当地的环保主义者在大屿山附近设立了保护区。

TT2:为了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中国白海豚,政府在大屿山岛附近建立了海豚保护区。

TT2将“conservationists”这个词译为“政府”,这有利于维护中国政府形象,然而,当观众看到TT2的翻译版本时,便会质疑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这有损政府形象。

(二)偏离规范语言
ST:A Such abundance of food encourages a high diversity of fruit eaters,mo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tropics.
TT1:如此丰盛对水果吸引了各式各样原本仅存于热带地区的“水果派”们。

TT2:对于原本以水果为生到热带动物,这里真是极乐世界。

在TT1中,将“fruit eaters”译为“水果派”,热词“派”的使用,使译文更加简洁生动,还有很多这类词,比如,“少年派”,“功夫派”,“乐天派”,“偶像派”等等,通过这些新词的引用,网络版本的字幕翻译有了更大的可读性和更多的观众。

(三)保留外来性
ST:Yunnan became their Holy Grail,the most famous was Joseph Rock,a real life Indiana Jones.
TT1:云南成为了他们的圣杯(Holy Grail是Jesus在最后的晚宴上使用的餐具,据称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Joseph Rock,真人版的Indiana Jones(电影《迷失方舟的侵入者》中的英雄)。

TT2:他们的围猎场就在远离西方的中国云南。

约瑟夫·洛克是植物猎手中最出色的一个。

原文本中,“Holy Grail”和“ Joseph Rock”对中国观众来说很陌生,两个翻译版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TT1运用归化法,将“Holy Grail”和“ Joseph Rock”分别译为“围猎场”和“植物猎手”。

而TT1采用了直译加注法,很好的保留了原文对味道,同时也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参考文献:
[1]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5)
[2]王东凤,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