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扩散方式

肿瘤的扩散方式

贵州中公教育

1

肿瘤的扩散方式

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

并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下肿瘤的扩散方式,这也是肿瘤知识

点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仔细阅读,从而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去学习。

首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第二部分为转移。

直接蔓延又称为浸润,是指随着恶性肿瘤不断长大,肿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

经束衣浸润生长,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现象。

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浸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肿瘤

的过程。可分为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三种,下面依次来看一下:

①淋巴道转移:恶性肿瘤细胞浸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达局部淋巴结(区域淋巴结)。如乳腺外上象限发生的

癌常首先转移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的转移性乳腺癌。

②血道转移:恶性肿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因为静脉壁较薄,同时管内压力较低;浸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

达远处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如骨肉瘤的肺转移;胃肠癌的肝转移等。

③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癌细胞可以像播种一样脱落,并种植在体腔其他

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如卵巢肿瘤细胞能经过腹膜转移至肝脏。

肿瘤一节在病理学中属于重点内容,而关于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常常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复习或者学习这一块内容时,各位考生应做重点关注。

以上是今天的所有内容,祝大家考试顺利!以上就是关于肿瘤的扩散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在

考试的时候若是出现了这样的题目,争取把分数拿下来。更多备考知识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348706472.html,/guizhou/

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

一肿瘤的转移途径: 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 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 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 上。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 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 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三 (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癌症晚期全身扩散还有没有办法

癌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多数发现的时候已经已属中晚期,此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严重的甚至扩散全身,使治疗变得非常棘手,影响患者预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癌症晚期全身扩散还有没有办法呢?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在得知病情已经扩散全身时,就感到晴天霹雳,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离死不远了。癌症晚期全身扩散病情确实较重,但并非毫无办法,患者应该有治疗的信心,结合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的。对于癌症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西医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短期内效果明显,但西医治疗都有一定的适应症,如手术、放疗只是局部治疗手段,一旦晚期出现全身扩散已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化疗虽然是全身性治疗手段,能够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抑制继续扩散转移,但常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而患者由于全身扩散,脏器功能异常,身体也变的虚弱,对于化疗的副作用往往很难承受,因此应慎重选择。 中医作为炎黄子孙相传了几千年的国粹,有着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目前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其抗癌功效也被日益认可。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短期内缩小瘤体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但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饮食,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把补充元气放在首位,通过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控制病情,抑制肿瘤细胞的继续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中医还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在治疗癌症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癌症晚期全身扩散也并非毫无办法,患者还是应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疗,控制病情,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提示:癌症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doc

一肿瘤的转移途径: 1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 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 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 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 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 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 上。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 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 1. 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 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 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 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 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道 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三 (1) 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 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哪些方法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肿瘤癌症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从治疗效应看,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都为局部治疗的方法。因此,肿瘤化学治疗专家除了重视局部肿瘤外,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恶性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上。他们对于肿瘤治疗的观点为细胞指数杀灭的观点,故强调了多疗程、足剂量的用药方法,以期能彻底杀灭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不同的癌症时期其治疗的方法不同,在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这个情况治疗的希望一般不大,建议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进行治疗处理为宜。 防癌抗癌菜谱:凉拌莼菜夏季能吃的抗癌食物排行榜 抑制肿瘤方法 击溃癌细胞的中药配方: 本药方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防止癌细胞生长、扩散,调节细胞免疫,增强体内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效果,让癌细胞死亡。 中药配方: 黄芪15克、党参15克、印雨草10克、白花蛇草10克、茯苓皮10克、正心子10克、黄药子10克、双花10克、半枝莲10克、铁树叶10克、甘草6克。 预防可每年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付。一天一付、水煎服、饭后喝三次。 发现癌细胞(患有各种癌症的)连服用10付---30付,每天1付,水煎服、一天三次饭后喝。 约翰霍普金斯已将这篇研究报告用新闻稿方式发布,同时Walter Reed 陆军医学中心亦将这药方传播。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2006年许昌市优质课教案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转移的概念 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3、理解肿瘤血道转移的途径 4、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1、复习发热的相关内容(4分钟) 2、由肿瘤病例导入并提出问题(5分钟) 3、肿瘤的概念及一般形态(10分钟) 4、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8分钟) 5、小结(5分钟) 6、作业(3分钟) 【讲授重点】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转移途径 【讲授难点】 1、肿瘤的转移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并采用PBL教学模式,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紧密结合临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 媒体教学课件、激光教鞭等。 【教材及参考书】 1.许俊业杜华贞主编《病理学基础》第一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张敏吉主编《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3.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教学步骤】 一、复习发热相关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 发热的时相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王某,男性,25岁,发热3天。到一小诊所就诊,医生测得其体温37.8℃,经简单检查未发现其它明显体征,于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解热降温处理,请问该医生处理的得当吗?为什么? 答:医生处理的不当。因为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如果体温不是太高,不应随便解热,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二、肿瘤病例及提出问题 病史摘要:某女,38岁,上腹部隐痛2年余;近半年来腹痛加剧,经常呕吐,食欲极差;近半个月来出现低热而收入住院。 体检:消瘦,面色苍白,体温37.8℃,脉搏80次/min,血压100/80mmHg,两侧颈部、左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两肺可闻及湿啰音。肝大,脐下两指。 胸透:双侧肺叶见大量直径1~3cm大的致密阴影,边界清楚。 B超:肝组织上有数个直径2cm左右的结节,边界清楚。 入院后经抗感染、抗结核治疗均不见好转。半小时前排黑色大便,呕吐大量鲜血,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双侧肺叶表面见数个直径2cm大小灰白色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胃贲门处有一4x4x5cm肿块,沿胃壁浸润生长,灰白质硬,表面有溃疡,出血。胃周围淋巴结、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灰白色。肝大,表面可见数个lxlx2cm的灰白色肿块,质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腹膜表面较粗糙,见数个直径0.5-lcm的结节,灰白色。 诊断:贲门部溃疡型胃癌 提出的问题: 1.胃肿块的形态怎样?(肿瘤的大体形态) 2.浸润生长是怎么回事?(肿瘤的生长方式) 3.腹膜为何出现结节?(种植性转移) 4.肺和肝为什么会出现阴影和结节?(转移) 三、肿瘤概念及一般形态 概述: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种类,恶性肿瘤俗称癌症。 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第一位,农村居民死因第三位。 肺癌、鼻咽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是我国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是防治的重点。 概念: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新生物—局部肿块 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2.机体因素 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 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2.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 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 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 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 4.肯定致癌物(defined 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 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 ? 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 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 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 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1、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 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 化学致癌例子。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 物理致癌 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2.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 3.紫外线: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 病毒致癌 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 ?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 ?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 ?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 ?四、HTL 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 V) 致瘤性DNA病毒

肺癌转移的途径

肺癌转移的途径 一、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二、局部直接蔓延:癌组织沿支气管及肺泡孔向同侧附近或对侧肺直接蔓延,以肺泡细胞癌多见。也可向四周,如纵隔、心包、横膈、胸膜和肺侵犯,时常由近向远处扩散,以肺鳞癌、腺癌多见。 三、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常见。通常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大循环血流而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也可通过血行发生肺内转移。 四、局部种植:常见于手术切口处或胸腔穿刺针孔处。 肺癌转移的防治 肺部由于淋巴组织分布广泛,血流运行丰富,因此肺癌病人更容易在早期就发生远处病灶转移,甚至有很多病人是由于发现了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症状,才去就医并确诊为肺癌的,这的确给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而不少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能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几个月或一两年后,会发生远处转移。其实这些转移病灶早已存在,只是手术之前很小,经过一段时间,它们渐渐长大,才能被影像学或临床检查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原来非常微小的转移灶,随着癌细胞继续增殖,病灶日益发展,同样可致人死命。针对这部分病人,应考虑手术切除肺癌病灶后,再给予全身的综合疗,以求早期控制。 由于肺癌的转移速度非常迅速,因此那些早期首先发现有肺部原发病灶的患者,在被确诊为肺癌之后,就必须立即做骨扫描、脑CT或磁共振检查是否有远处病灶的转移。就算没有,也不能麻痹大意,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的情况随时到门诊进行复查,以期将远处病灶转移的可能降到最低。 对于肺癌的病人,专家告诫说第一要尽量放宽心态,第二在中医中药治疗期间要加强体育锻炼,第三饮食要清淡,根据病情来调整饮食结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根据病情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起居。 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转移 一、与手术、放化疗配合治疗肺癌转移。

肿瘤的转移途径

第4题.资料 肿瘤的转移途径: 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体的淋巴水肿; 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 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 鼻咽癌同侧颈淋巴结。 2 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如:肺癌胸膜腔; 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等。 此例的转移方式: 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第3题 (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5)疼痛:由于癌组织压迫或侵犯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晚期肝癌、胃癌都有剧烈疼痛。另外,癌症继发感染后,也可以引起疼痛。 (6)发热: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以及继发的细菌感染,都可以引起癌症病人发热,一般表现为中低度热。 (7)恶病质:恶病质也有人称为"恶液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它是癌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2题 1.胃、肝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 2.胃、肺发生出血、坏死、溃疡、脱落 3.出现浸润性生长 4. 胃肝肺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差,异型性大分化差,异型性大分化差,异型性大

癌症的几种转移途径

癌症的几种转移途径 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的部位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再次增殖成为肿瘤病灶,这个病灶也就称为转移灶。一般来说,肿瘤发生转移往往提示肿瘤进入了偏晚的期别,给治疗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那么肿瘤到底是如何发生转移的呢?各种转移方式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肿瘤转移主要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等几种途径: 1.直接侵润 直接侵润即是指肿瘤细胞直接侵入周围临近组织,从而引起肿瘤的增大和扩散。在几种肿瘤转移途径中,直接侵润由于肿瘤只累及周围的组织,所以往往这种转移是最容易预测的。虽然大都在预料之中,但是直接侵润也会引起相当麻烦的后果,比如直肠癌直接侵入膀胱,肺癌局部侵润食管等等。这种情况往往难以手术或者需要联合脏器切除,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对局部组织受累情况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2.血行转移 众所周知,人体中遍布着错综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仿佛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当肿瘤细胞侵入了这样的血管中,也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转移到距原发灶较远的器官,进而生根发芽,生成新的肿瘤转移灶,进而引起相应的危害。由于血行转移的肿瘤细胞常沿着血流方向进行传播,就像是高速公路上从一站到下一站,因此各器官肿瘤的血行转移部位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由于循环系统的复杂性,在高速公路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统计的乡村小路,因此血行转移的预测难度要大大高于局部侵润。 3.淋巴转移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淋巴系统”这个词,但是对其真正含义却较少理解。实际上身体中除了遍布着由心脏、血管等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还存在着一套由淋巴结、淋巴管等组成的四通八达的淋巴系统,其主要起免疫防御的作用。与血行转移相似,肿瘤细胞也可通过进入淋巴循环而发生转移,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其实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区域淋巴结的受累,偶尔也会出现远处淋巴结构的转移。 4.种植转移 顾名思义,种植转移是指某些肿瘤细胞能够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形成一个转移病灶。这种转移方式主要发生于胸腹腔内的肿瘤,这些肿瘤会突破脏器,在胸膜、腹膜、心包等处播散,并常常形成“满天星”样的弥漫转移。这种弥漫转移的病灶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每个体积可能均较小,因而很有可能在影像检查中无法发现,而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中才被看到,也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把肿瘤转移比喻做一场战争的话,那么直接侵润无疑就是正面战场的步步为营,逐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这种战局基本是可以推测的;而血行和淋巴转移就好比通过铁路运兵进行远距离奔袭,虽然输送的肿瘤细胞数量比较有限,但是却往往会侵袭到距离较远、不好预测的位置,进而给战局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种植转移则更像是伞兵奇袭,有时会定点降落,只使某个特定的远处器官受累;有时则会漫天开花,造成体腔内的弥散受侵,从而导致无法手术

肿瘤的扩散方式

贵州中公教育 1 肿瘤的扩散方式 肿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 并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下肿瘤的扩散方式,这也是肿瘤知识 点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仔细阅读,从而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去学习。 首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第二部分为转移。 直接蔓延又称为浸润,是指随着恶性肿瘤不断长大,肿瘤细胞常常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 经束衣浸润生长,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现象。 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浸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肿瘤 的过程。可分为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三种,下面依次来看一下: ①淋巴道转移:恶性肿瘤细胞浸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达局部淋巴结(区域淋巴结)。如乳腺外上象限发生的 癌常首先转移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的转移性乳腺癌。 ②血道转移:恶性肿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因为静脉壁较薄,同时管内压力较低;浸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 达远处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如骨肉瘤的肺转移;胃肠癌的肝转移等。 ③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癌细胞可以像播种一样脱落,并种植在体腔其他 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如卵巢肿瘤细胞能经过腹膜转移至肝脏。 肿瘤一节在病理学中属于重点内容,而关于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常常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复习或者学习这一块内容时,各位考生应做重点关注。 以上是今天的所有内容,祝大家考试顺利!以上就是关于肿瘤的扩散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在 考试的时候若是出现了这样的题目,争取把分数拿下来。更多备考知识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348706472.html,/guizhou/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方伟岗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是临床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 一. 转移的基本概念: 肿瘤转移 (tumor metastasis) 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生长部位, 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 在机体内远离原发部位的器官 / 组织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瘤 (转移瘤) 的过程. 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原发瘤(primary tumor),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恶性肿瘤中,只有少数肿瘤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脑的恶性胶质细胞瘤。 肿瘤演进 (progression) 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从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所必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综合, 至少包括: 失控性生长, 血管化, 抗药性, 浸润, 转移等. 浸润和转移是肿瘤演进的最后阶段. 二. 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连续过程, 其中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原发部位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 穿越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壁进入管腔, 与血小板聚集或形成小瘤栓, 随血液 / 淋巴液运输到达靶器官毛细血管床, 与该部位的血管 / 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生粘附, 穿越管壁和基底膜进入周围间质, 不断增殖形成转移瘤(图1). 肿瘤细胞的浸润 (invasion)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但尚未进入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的阶段,和转移是相互联系的病理过程. 浸润是转移的前提, 但不一定发生转移; 而转移必定包括浸润过程. 三. 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 1.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肉瘤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发生淋

肿瘤学复习重点 (1)

1肿瘤的定义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丢失、失活等),导致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2 肿瘤的扩散方式 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 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其他 2 肿瘤发生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是什么? 启始阶段促使阶段演化阶段 启始阶段特点:作用快、过程短、不可逆,细胞DNA产生永久性改变。 促使阶段特点:作用慢,所需时间长,且可逆性。 演化阶段特点:生长快、侵袭性强、易转移及生化和免疫等方面的改变。 3 什么是癌基因?抑癌基因? 癌基因是基因组中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能诱导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更多新生物学特征的基因。 抑癌基因是存在于细胞基因组内的一类能够抑制细胞生长的核苷酸序列。抑癌基因也是细胞正常的基因。 1 肺癌的病理分型 解剖学分类: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弥漫性肺癌 组织学分型:非小细胞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类癌唾液腺型癌)小细胞肺癌 2 肺癌常见症状及体征 常见症状:咳嗽(最常见)咳血(首发症状之一) 胸痛胸闷、气急 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乏力 体征:局限性喘鸣音Honers综合征 肩臂疼痛膈神经麻痹 吞咽困难心包受侵 胸膜转移肺癌转移 肺外体征 3 肺癌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小细胞癌采取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方式是什么 一级预防措施:“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措施:“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康复”预防 2肿瘤早期预警信号? 肿块增大,不痛不痒鼻涕带血,鼻塞耳鸣 慢性溃疡,久治不愈便带粘血,变细变形 吞咽不畅,胸口闷胀乳房肿块,乳头溢血 心口嘈杂,上腹饱胀白带增多,阴道流血 肝区疼痛,反复发作无痛血尿,间歇出现 咳嗽痰血,胸痛发热贫血发生,淋巴肿大 1肝癌的大体病理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 块状型:≥5cm,>10cm称巨块型,74% 结节型:单结节、多结节和融合结节,<5cm,%,常伴肝硬化 弥漫型:癌结节较小,弥漫分布,% 小肝癌:<3cm单个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之和<3cm 2肝癌的组织学分型 肝细胞型(90%)由肝细胞发展而来 胆管细胞型(10%)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混合型(罕见)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呈过渡形态 3肝癌的症状体征有哪些? 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肝硬化征象 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伴癌综合症转移灶症状 4临床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标记物是什么? 甲胎蛋白(AFP) 5简述肝癌的治疗原则 1小肝癌和Ⅰ期患者应首选手术切除,不能切除的小肝癌应作局部消溜处理,然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争取根治,预防复发和转移。 2对大于5cm的大肝癌或Ⅱ期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尽量手术或二期切除,然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复发与转移。 3晚期患者中医治疗为主,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或带瘤生存。 6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什么方法?为什么? 介入治疗 理论依据: ?正常肝脏的血供20%——30%来自肝动脉,70%——80%来自门静脉,肝脏为双重血供。?肝癌的血供95%来源于肝动脉,门脉血供仅占极小部分,肝癌生长活跃需要大量血和氧,肝动脉栓塞可使肝癌血供减少90%左右造成肿瘤缺血缺氧坏死,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1乳腺癌临床表现 主症: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变形乳晕糜烂 皮肤异常恶液质 兼症:胸水腹水呛咳痰血关节疼痛出血不止 头痛、偏瘫 2乳腺癌辨证论治

脑肿瘤的转移途径

脑肿瘤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是呈现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与转移没有明显的相关。由于脑内无淋巴结构,瘤细胞不易侵蚀破坏血管,在其他器官内亦无适应能力,因此很少 发生颅外转移。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脑肿瘤的转移途径。 (一)颅内转移 又称种植性转移,产生这种转移的条件是肿瘤富于瘤细胞而较少间质,因此瘤细胞容 易脱落;或因瘤组织暴露于脑脊液的通路内,脱落的细胞可被带至远处或沉积于是脑室壁上。符合以上条件的肿瘤有第四脑室的髓母细胞瘤和脑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此外,脉络 丛乳头瘤及突入脑室的其他胶质瘤亦可。 有时肿瘤并不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但手术特别是肿瘤活检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细 胞脱落而散布于蛛网膜下腔,增加这种转移的机会。转移结节大多位于颅底各脑池及脊髓 蛛网膜下腔。 (二)颅外转移 一般较少见,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循环系统内具有较强的排斥游离的脑癌细胞的能力, 同时颅内又缺乏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颅内肿瘤大多数要求较高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转移至颅外后常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需要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发病。而颅内肿瘤患者的生 存期短,在转移灶尚未被发现前就可因颅内压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枢而死亡。 随着治疗的不断进步,妨碍颅外转移的条件可消失。首先颅内肿瘤经手术摘除及综合 治疗后,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另外手术中接触硬脑膜、头皮及颅外软组织的机会大为增加,使术后肿瘤在硬脑膜与颅外组织上复发的机会增多,而这些组织中的淋巴道为肿瘤的更远 处转移提供了途径。文献报道过的颅外转移大多发生于手术后,甚至有人认为手术是脑癌 颅外转移的必要条件。 脑癌也有自发的转移,特别是肿瘤具有较大的浸润性,能穿越硬脑膜而侵入颅外组织时。文献报道具有向颅外转移的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原发性肉瘤等。在胶质瘤中以多 形性胶质母细胞为最多,占1/3,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

肿瘤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 1.在临床使用鸦片类止痛剂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项生命体征:( ) A.血压B.脉搏C.呼吸D.心率 2.恶性肿瘤的药物止痛要点,下列哪项除外:( ) A.按时B.口服C.轻度癌痛首选弱阿片类药D.个体化给药 3.癌痛的三阶梯给药法原则是:( ) A.按止痛药物的有效血浓度B.按止痛药物的半衰期C.按止痛药物的剂量大小D.按药效的强弱顺序递增使用 4.恶性肿瘤病理分级的根据是:( ) A.肿瘤生长快慢B.肿瘤的生长方式及浸润性C.有无复发或转移D.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程度 5.有关癌的定义正确的是:( ) A.是指间叶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B.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C.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肿块D.上皮组织与间叶组织混合构成 6.一般来说,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为:( ) A.手术治疗B.放射治疗C.化学治疗D.生物治疗 7.肿瘤病人放疗后的主要黏膜反应是:( ) A.口腔黏膜反应B.食道黏膜反应C.胃肠道黏膜反应D.皮肤黏膜反应 8.下列哪类药物不属于抗肿瘤药:( ) A.烷化剂B.抗代谢类C.抗肿瘤抗生素D.干扰素 9.肿瘤病人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 A.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 B.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 C.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 D.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 10.下列关于良性肿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B.呈膨胀性生长,常无包膜C.术后不复发D.生长缓慢,不会转移 二.多选题(共14题,每题1分) 1.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分期包括:( ) A.怀疑期B.恐惧期C.幻想期D.绝望期E.接受期 2.食道癌病人,放疗后一周出现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充血疼痛,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有:( ) A.每次饭后温开水漱口B.饮食忌过冷、过热、过硬C.暂停放疗D.早晚用软毛刷刷牙E.补充营养,促进溃疡愈合 3.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 ) A.指导病人少活动、慢活动B.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穿刺C.输入血小板D.头痛时使用阿司匹林止痛E.协助生活护理,减少碰撞 4.为了防止化疗药物所引起的静脉炎,护士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 ) A.按要求充分稀释化疗药物B.给药速度宜快C.可深静脉给药D.经常变换给药的静脉E.给药浓度不宜过高 5.肿瘤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 A.局部反应,如静脉炎、药物外渗B.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黏膜炎C.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D.脏器的毒性反应,如心、肝、肾等的损害E.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

部分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48706472.html,/zt/byt/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 1、肿瘤的生物学 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l)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肿瘤群体的细胞周期也分为G0、G1、S、G2和M期。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并不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比正常细胞更慢。 2)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S期+G2期)的细胞的比例。恶性转化初期,生长分数较高,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增长,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生长分数也只有20%。 3)瘤细胞的生长与丢失: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会使肿瘤细胞丢失,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共同影响着肿瘤能否进行性长大及其长大速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目前化疗药物几乎均针对处于增殖期细胞。因此生长分数高的肿瘤(如高度恶性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而据知名肿瘤专家称,负离子可以通过调节因恶性肿瘤引起的体内的酸碱失衡及氧化还原状况失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正常的细胞代谢,减轻,消除化疗的不良负作用,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化疗不敏感。 (2)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这些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又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3)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这些生物学现象的出现与肿瘤的异质化有关。肿瘤的异质化是指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由于这些不同,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得以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肿瘤的转移机制综述

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陈露 12级七临9班 12170918 指导老师:马长艳 【摘要】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转移是恶性肿瘤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了解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发生机制,寻找相应阻断途径对遏制恶性肿瘤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恶性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机制 众所周知,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1]。肿瘤的转移过程包括从肿瘤的原发部位脱离,进入周围的基质,进入循环或淋巴系统,粘附在内皮细胞壁并向血管外迁移及在远处侵润,血管增生,形成新的转移灶等。从上个世纪Stephen Paget提出肿瘤转移的种子-土壤学说到现在,人类对于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随着各种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肿瘤转移这一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肿瘤的转移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遗传异质性 实验证实,肿瘤细胞的同一转移性克隆中可以分离出不同恶性潜能的亚克隆,而高转移性克隆出现遗传学突变的频率要远远高于非转移性克隆,提示肿瘤转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与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具有早期联系[2]。临床上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分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如matal、H-ras、nm23、mts-1、WDNM、PGM21等,它们通过参与信号传导,诱导转移表型,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来诱导、促进、抑制肿瘤转移,如Varambally等[3]研究发现EZH2在前列腺癌转移演进的过程中通过异位过表达和重建染色体等组成性抑制多种抑癌基因,并与肿瘤的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的遗传异质性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产生化疗抗性、形成转移复发的根源,是抗转移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2.1 EMT概念

肿瘤治疗主要技术方法

1)肿瘤诊断的6种科学途径 “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我国居民一生患癌症的概率为22%……预测到2015年以后,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70万人,平均每天约7300人死于癌症。”湖湘中医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巫爱华教授介绍。 “癌症猛于虎”。由于对癌症缺乏正确认识,一些患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得知病情后,会产生心理应激障碍,使身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神经功能以及各脏器功能出现紊乱,加速死亡的发生。 “癌症的致病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以及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患者发现身体异常后,千万不能单凭一张CT片、化验单就给自已戴上‘癌症’的帽子。一个集肿瘤部位、性质、分期为一体的肿瘤诊断,才是对恶性肿瘤完整、科学的诊断。”巫爱华说。 从湖湘中医肿瘤医院了解到,科学的肿瘤诊断,首先是明确体内或体表肿块的性质,目前诊断癌症主要有“问、验、照、窥、检、测”六种途径―― 1、“问”:医生结合病史例行详细询问,寻找可疑症状,如:不明原因发热;进久治不愈的干咳、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反复鼻塞及鼻出血;长期消化道溃疡疼痛节律改变;痣或疣出现明显变化等等。同时进行详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如淋巴结肿大、体表肿块、腹部包块等,对病情进行科学推断; 2、“验”:在详细询问其病史后,开据相应的检查、检验项目,进行常规检验及生化分析; 3、“照”:运用影象学手段,包括X线、B超、CT、MRI、ECT、各种造影,明确肿块的性质、部位;最新的影像设备PET-CT,从功能和部位上肿块进行判断,是帮助明确肿瘤诊断及分期的重要方法。 4、“窥”:运用内窥镜检查,包括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直接发现肿块,明确肿块的形态、部位; 5、“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恶性肿瘤确诊最有力、最黄金的标准,常被称为患者的“终审法官”,包括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组织活检。包括各种手术切除标本、抽吸的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等。 6、“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CEA、CA125、CA199、AFU、AFP、EB 病毒抗体等。

2020年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课件)

2020年肿瘤的几种转移途径 (课件) 一肿瘤的转移途径: 1 淋巴道转移:(癌多见)。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 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 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 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引起皮肤、皮下或肢 体的淋巴水肿; 如: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肺门、支气管旁淋巴结;鼻咽 癌同侧颈淋巴结. 2血道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至远隔部位如肺、肝、骨、脑等处,形成继发性肿瘤;如:瘤细 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 坏死,近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3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肿瘤,侵犯浆膜后,瘤细胞脱落 入体腔,种植在浆膜面上。如:肺癌胸 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 形态:浆膜增厚,表面癌结,血性积液,脱落细胞学检 查可见癌细胞。 4。直接转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肿瘤细胞可沿周围 正常组织的薄弱处,直接延伸,侵入并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如:直肠癌前列腺、膀胱、子宫及阴道壁 等。 二此例的转移方式:

1。胃卵巢:种植性转移,胃癌浸透到脏器外表面时,随着呼吸或肠蠕动等相应的摩擦,可脱落到体腔继续生长 2.胃、肝、肺淋巴结: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形成转移瘤,淋巴结肿大且变硬 3。胃肺、肝脏:血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称血道转移.侵入人体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先转移到肺,再经心脏扩散到全身各脏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常入侵门静脉系统转移到肝脏。 三 (1)阻塞和压迫:肿瘤的阻塞压迫发展迅速,程度也高,如肝肿大可以压迫神经;淋巴结肿大变硬,淋巴回流受阻。 (2)破坏所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肝癌由于肝细胞破坏和肝内胆管阻塞,可引起全身性黄疸。 (3)侵袭破坏邻近器官:如胃癌可穿胃壁,侵犯胃周围的器官. (4)坏死、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癌组织常常因为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如果癌变组织侵犯血管,可引起出血,肺癌病人常常合并肺部感染。 (5)疼痛:由于癌组织压迫或侵犯神经,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如晚期肝癌、胃癌都有剧烈疼痛.另外,癌症继发感染后,也可以引起疼痛。 (6)发热: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以及继发的细菌感染,都可以引起癌症病人发热,一般表现为中低度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