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范文整理】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溧阳市泓口小学史婷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桂花香和摇花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一、桂花香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
(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出示图片)看,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
不开花时,;开花季节,。
桂花这么朴素、细小,甚至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还说喜欢它?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板书:桂花香)3.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划出来。
并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花香的?A.(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请自由朗读这句话(2)读完说一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桂花香?(香飘十里)你能说一说香飘十里的意思吗?请你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句话。
(3)“浸”是什么意思?平时什么时候会用到“浸”?本来指一个东西泡在液体里,在这里用“浸”好在哪里?(大家泡在花香里,表现出桂花香的浓郁持久。
)房子和人都泡在桂花香里了, 多形象的表达!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4)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感受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B. (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a品读“全年”全年就是整年,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1)去掉“全年”,可以换上哪些词?(“每一个月”“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2)哇!香气散发的时间竟这么久!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朗朗书声来表示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师生合作朗读:第一组先来,(每一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第二组,(每一个月),——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3、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4、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5、配乐齐摇花乐。
三、解读“浸”“全年”的妙处,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1、由摇花乐引至香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花雨》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文章语言,领略桂花的香气和摇曳的美感。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3.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桂花香1.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桂花雨》。
(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是桂花。
(出示图片)看,桂花树不像梅花那样婀娜多姿,不开花时显得不起眼;但在开花季节,它却变得绚丽多彩,摇曳生姿。
桂花虽然朴素、细小,但作者为什么还会喜欢它呢?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却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板书:桂花香)3.让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用引号标出来。
思考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花香的?A.(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 自由朗读这句话。
2) 读完后,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气?香飘十里”)你能解释一下“香飘十里”的意思吗?请再读一遍这句话,带着你的理解。
3)“浸”是什么意思?在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浸”这个词?在这里用“浸”来形容桂花香气的强烈和持久,有什么好处?(大家都沉浸在桂花香气中,生动地表现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持久。
)房子和人都被桂花香气所包围,这是多么形象的表达!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这句话。
4)让我们一起感受桂花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一起美美地读一遍这句话。
B.(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老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味?a。
品读“全年”全年就是整个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1)如果去掉“全年”,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每一个月”、“每时每刻”、“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2)哇!香气散发的时间这么长!让我们一起用朗朗的读音来表达桂花香气的持久吧!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第一组先来,(每一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读 : 小时侯 , 者最喜 欢桂 花 , 作 因为挂盔 花 香 的 句子 , 后 引 导 学 生 重 点 品 味 “ ” 然 浸 字的
不与鏊垄兰艳, L 而且宣 蚕氢 』真是迷 。
而且体会到 了 是呀, 桂花树 的样子 长得笨笨 拙拙 , 不开 人 的香 气味 儿有 了深刻 的体验 ,
2组 织交 流 , 示 :桂花开得 最茂盛 时 , . 出 “
不说香飘 十里 , 至少前后 左右 十几 家邻居 , 没 “ 大事 ”体会作者童年 的“ , 摇桂花 ” 。
有不 浸 在 桂 花 香 里 的 。 ”
() 话 : 1谈 有这 样 一句 话 “ 子 花开 十里 切 心 情 。 桂 香”板 书)你知道什 么意思吗? ( ,
金秋时节, 桂花成熟了, 摇落以后, 母亲燕
中品味语 言文字 , 感受桂 花之 “ , 香” 体验摇花 去 撞 吐 查笪 廑 堕上 妊 铺 田。 之“ , 乐” 品悟思乡之 “ ” 努力追求 言语与精 晒 干了 , 亲把它们 在 鳢 王里 , 情 , 母 以后就 可 神同构共生的理想教学境界。
1通过 比较 , . 认识桂花。 花等相 比有什么特点 ? 桂花树 、 叶子 、 花朵以及香气的描述 。 2 教师导读 , . 初识花香 。
起 品味着桂 花的香 甜。所 以—— “ 全生 整仝
3 通 过 朗读 , . 体会 桂 花给 家 乡人 带来 的 【 桂花的 “ ” 文章 的主线。上述 设计 , 香 是
花时 , 叶子茂 密 ; 开花季节 , 也得 仔细寻找 , 才 其 中的快乐】 二、精读 品味 。 突出重点 。 体验“ 摇花乐” 能 见 到 金 黄 而 又 细 小 、 素 而 又淡 雅 的小 花 , 朴
可作者喜欢 的就是 桂花 , 这都是 因为宜 的蚕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板书:香乐甜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桂花雨》教学设计(二)

将 感 情 朗 读 作 为 重 要 的 训 练 手 段 , 学 习的 积 极 性 。 】 将语 言文 字还原 到本 身所体 现 的场
景 和感情 中。 教 学 目标
结构
二 、 读 课 文 。 疑 。 清 课 文 桂 花 初 解 理 3在 这 个 基 础 上 , 学 生 再 体 . 让 会 ,每 个 部 分 都 渗 透 着 作 者 怎 样 的 感 情 , 师启 发 和学生 自主发现 。 教 以 下 为参 考 : 桂花 香—— 喜欢 摇 桂 花 — — 快 乐
读 “ 仍 2 接 着 板 书 “ 花 ”, 学 生 针 建 议 ( 部 分 训 练 , 着 力 实 现 读 正 “ 准 字 音 ” 读 通 句 子 ” 然 是 阅 读 . 桂 让 这 要
对 课 题 提 出 自己 的疑 问 ( : 花 怎 确 , 流 利 ) 如 桂 读 。需 要 注 意 的 地 ;- : b有
读 的字 要 反 复 练 习 , 准 。 读
3 想 象 课 文 描 写 的 情 景 , 会 . 体 作者 的思想感 情 。
教 学 流 程
( ) 好读 的句子要 反 复练 习 , 2不 读 断旬 , 通 。 读 ( ) 于 自己 有 疑 问 的 地 方 , 3对 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念 桂 花 — — 思 念 注 意 :最 后 一 个 部 分 学 生 完 全
重 视 析 文 品 句 ( )入 境 悟 情 。 满期 待 ,这 样 开 课 能 调 动 学 生 主 动 词 ,
面 几 个 部 分 的 内 容 ,可 以 用 什 么 词 组 来 概 括 。 生 交 流 的 时 候 , 师 将 学 教 始 学 习 , 学 生 对 后 面 的 学 习就 会 充 学 生 发 言 进 行 板 书 。 参 考词组 : 桂 花香 摇 桂花 收 桂花 念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1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桂花雨》。
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
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可乐了。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
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6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
楚州实验小学朱秀华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乐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
说它真的很香?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
的,
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
“浸”
字呢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
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那么你从这个
“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
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
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
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
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
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一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一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
“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两行读出了一一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
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
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
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
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一一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
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
亮真圆啊!她会说一一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一一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一一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
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①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
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
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花雨
香乐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