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学生用)(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月亮上的足迹19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月亮上的足迹19

主备人备课组长签字编写时间审核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了解资料1: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资料2: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

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三、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二、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三、文章最后写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你是怎样理解的?四、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五、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

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想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那就请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吧?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三、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学、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月亮上的足迹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知记、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法。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体会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内容链接】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

第一课时【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观测()故障()椭圆()海域()畅谈()飞跃()昂首挺立()小心翼翼()()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课堂目标: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法。

一、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合作探究】1、在文中划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由此可知登月全过程是按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2、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人类第一次登月概述(一)3①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②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月震仪。

③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④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⑤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了电话。

⑥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插在月亮上。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当堂训练】1、请工整地把下列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按序写在田字格中。

初一语文教案初一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初一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初一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教案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引导]《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爱好的科普小品文。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船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一创举将人类登月的妄图变成了现实,从而激发了读者探究科学的爱好。

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刻顺序展开,详细地叙述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此次登月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起读者阅读的爱好;接着具体记叙登月通过;最后总结登月的重大意义。

尝试快速阅读,在规定时刻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猎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要紧内容。

能够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究月球的隐秘”,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典题例析]例题一:文章中详细记叙了登月过程,试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猎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本文以时刻为线索,答题时须扣住这一点,语言简洁即可,差不多过程是:进入指令舱→飞船发射→进入预定轨道→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与飞船脱离开始降落→登月舱登月→阿姆斯特朗登月→树立登月纪念碑并完成试验→飞船与登月舱对接&rar r;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例题二:找出课文叙述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辨识与应用说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一些议论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明白得、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在第四段中作者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再比如第11段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是人类探究太空的里程碑。

”这种记叙中加议论的写法是中学生应该把握的写作要点。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踪迹》导教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认识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研究科学的兴趣,培育自主研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认识相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认识相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这是一篇纪实报导。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切地记录了人类初次登月的全过程。

经过阅读,读者定能领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愉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慧才华的赞叹。

文章所记述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楚流利,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腾” ,留给读者以无量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粗心义。

预习自测一、字词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椭圆()铁锹()溅落()...海疆()飞腾()畅聊()...2、请同学们写出文中还有那些你以为重要的或生分的字词,请把它们写在下边。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粗心1、迅速默读课文( 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 ,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归纳。

3、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阶段?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讲堂解决。

课内研究学始于疑①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怀疑研究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 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次序来写的2、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露?3、看第 93 页的插图,发挥想像①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何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适合吗?当堂检测①若是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觉 ?你会做些什么 ?睁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课本第24课,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教材分析】《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19月亮上的足迹1、依照课文填出以下空缺处的字词:( )算 海( ) ( )谈 里程( )昂首( )立 一( )孤舟 遥( )在望2、说明以下词语:①畅谈: ②昂首挺立:③遥遥在望:④可望而不可即:⑤里程碑:3、写出含“月”的古诗句两句并注明其出处。

同窗们,你们明白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千米,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发无穷的联想,空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

现在,空想已经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 北京时刻十二日九时整,万众注视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20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自豪的日子,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

随着我国神州七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本文按时刻顺序行文,整个登月进程能够分为四个时期:①升空预备;②飞向月球;③登月成功;④返回地球。

1.课文内容梳理:本文按 顺序行文,整个登月进程能够分为四个时期:① ;② ;③ ;④ 。

课前预习一 二 三二、你明白人类是何时第一次登上月球的?3、哪个国家的哪一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一、默读课文,你能归纳每一自然段的要紧内容吗?二、归纳整个登月进程能够分为几个时期?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导这一进程的,找出有关表示时刻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4、作者什么缘故详细的交代时刻,这些表示时刻的数字有何作用?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科学家什么缘故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1)如何明白得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2)找出文中1—2处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学习方法1.朗读法、默读法。

2.观察与联想。

3.图表概括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相关知识介绍1.美国的登月计划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

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

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3.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述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一、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征程..()健.步()椭.圆()铁锹.()测.定()溅.落()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海域.()着.陆()狭窄..()(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脚步快而有力。

:仰着头笔直地挺立着。

:尽情地谈。

: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观察并测量。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导读: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

(2)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掌握数字的准确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背景解读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

美国总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于1963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开始。

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 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轨道()铁锹()椭圆形()狭zhǎi()áng()首挺立小心yìy ì()()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写出带有月字的词语四个,关于月的诗句两句。

词语:诗句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4.《月亮上的足迹》从说明对象上来看,属于说明文,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本文属于顺序。

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发射后13小时30分:;月球在望:;中心呼叫:;:7月20日7时32分;:7月22日上午;:返回地球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4.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6.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7.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预习】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可望不可即.小心yìyì一yè孤舟
解词:昂首挺立——
里程碑——
2.查资料,了解航天方面的知识。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⑴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⑵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⑶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⑷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展示预习1
二、速读课文,总体感知:
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总结。

明确: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4.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

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

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行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

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

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

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

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

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 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 __。

2.根据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__ __和__ _两道难关。

3.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

先介绍航天阶段的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

4.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五、课后作业:
看第99页的插图:
1.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