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概论论文
高速铁路概论结课论文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作业题目:长三角城际高速铁路发展概论班级土木工程1203班姓名黄亦雅学号 *********任课教师张玉召完成日期 2013.5一、长三角概况: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共16个城市及其所辖的80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12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逼近9万亿元,达89951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为17.3%,平均增长10.1%。
从总量看,16市中有6个城市GDP总量超过5000亿元,其中2个城市超过1万亿元。
总量前5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20101.33亿元)、苏州(12011.65亿元)、杭州(7803.98亿元)、无锡(7568.15亿元)和南京(7201.57亿元),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2]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加强上海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设便捷的轨道交通有迫切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在长三角规划了五条城际铁路,极大的加强了长三角的经济联系。
二、长三角城际客运系统发展与影响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宣布规划建设里程超过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以及三个地区的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2008年7月,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历时两年于2010年7月通车,由此拉开了长三角城际铁路的建设。
高铁概论论文正文

一、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 (2)1.1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三个阶段 (2)1.2高速铁路的优势 (3)二、高速铁路无缝线路技术 (3)2.1铺设无缝线路的意义 (3)2.2无缝线路的类型 (4)2.3无缝线路的纵向阻力 (5)2.3.1街头阻力 (5)2.3.2扣件阻力 (5)2.3.3道床纵向阻力 (6)2.4无缝线路的稳定性 (6)2.4.1影响无缝线路稳定性因素 (6)2.4.2无缝线路稳定性计算 (6)2.4.3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8)2.5钢轨对焊的方法 (9)2.5.1钢轨闪光对焊方法及特点 (9)2.5.2电弧焊 (9)2.5.3铝热焊 (9)三、桥上无缝线路技术 (10)3.1桥上铺设无缝线路的意义 (10)3.2桥上无缝线路钢轨的应力 (11)3.3桥上与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区别 (11)3.4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注意事项 (12)3.5桥上无缝道岔 (12)3.6我国桥上无缝道岔铺设情况 (12)3.7桥上底座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13)参考文献 (13)一、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自从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东京至大阪高速运营铁路以来,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里,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截止2010年底前,世界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近2.5万公里,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近万公里。
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30%,稳占世界第一。
其中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典、赢过、韩国我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逐渐成为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1.1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三个阶段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推动了这一次建设高潮。
在这期间假设并且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有:日本的东海道、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法国的东南TGV线;意大利的罗马至弗洛伦萨线以及德国的韩诺威至维尔茨堡高新线,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3198公里。
高速铁道概论论文

无砟道床的主要特点
1.良好的结构连续性和平顺性
有砟轨道采用均一性较差的天然道砟材料,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其道床肩宽、砟肩堆高、道床边坡、轨枕间距及轨枕在道床中的支承状态相对易于变化,并导致轨道几何形变。
无砟轨道的下部基础、底座、道床板均为现场工业化浇筑;双块式轨枕、轨道板、微孔橡胶垫层、轨下胶垫、扣件、钢轨等均为工厂预制件或标准产品,可以保证其性能有较好的均一性。
由此组成的轨道整体结构与有砟轨道相比具有更好的结构连续性和弹性均匀性,为提高轨道的平顺性,改善乘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2.良好的结构恒定性和稳定性
3.良好的结构耐久性和少维修性能
4.工务养护、维修设施减少
5.免除高速条件下有砟轨道的道砟飞溅
6.有利于适应地形选线,减少线路的工程投资
7.减少客运专线特级道砟的需求
8.无砟轨道弹性较差
9.建设期工程总投资大于有砟轨道
10.对地震和环保的适应性
11.关于线下工程的“工后零沉降”建设理念
无砟道床的含义
无砟轨道又作无碴轨道。
在铁路上,“砟”的意思是小块的石头。
常规铁路都在小块石头的基础上,再铺设枕木或混凝土轨枕,最后铺设钢轨,但这种线路不适于列车高速行驶。
高速铁路的发展史证明,其基础工程如果使用常规的轨道系统,会造成道砟粉化严重、线路维修频繁的后果,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相对较差。
但无砟轨道均克服了上述缺点,是高速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高速动车组概论结课论文

摘要:发展高铁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民生需求的,在过去的几年内,中国高铁取得辉煌成就,掌握许多动车组核心技术。
关键字:中国高铁,动车组,关键技术正文:高铁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高铁。
从大环境来看,铁路运输在世界三大交通运营具有速度高、运能大、能耗低、全天候、高效率等优点,且大大缩短了地域间的时空距离,给旅客以相对更为安全、快速、便捷、舒适、优雅的乘车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从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普遍欢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将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快速建设的新阶段。
高速铁路是集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制造工艺、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而且高速铁路继承了铁路作为大众运输工具的基本特征,譬如航空运输主要受机场,专用跑道,公路受道路,行程等的限制,所以高速铁路的运能远远大于航空运输,且一般也大于高速公路。
而且由于汽车、飞机均使用的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汽油或柴油,而高速铁路使用的是二次能源——电力,并且随着水电、太阳能、风能和核电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高速铁路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还将更加突出。
这也是在当今石油等能源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选择发展高速铁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应优先选择的交通出行方式。
况且从199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开行最高时速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到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提速开行200公里及其以上的动车组。
六次大提速加快了国民经济建设,加快了城乡发展,加快了主要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
可以说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因“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社会和他国开始对我国高铁建设产生了质疑,中国高铁发展的天空上呈现一片乌云。
【《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论文)》6700字】

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目录引言 (2)第一章相关理论概述 (2)第一节经济的含义 (2)第二节高铁的概念及特点 (3)第二章高铁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第一节高铁改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4)第二节高铁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 (4)第三节高铁改变了人们安土重迁的思想 (4)第三章高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第一节高铁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5)1高铁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5)2高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5)3高铁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5)第二节高铁疏通了物流和人流 (6)1高铁疏通了物流 (6)2高铁疏通了人流 (6)第四章高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7)第一节高铁的发展现状 (7)第二节高铁的未来发展趋势 (7)第五章中国经济与高铁和谐发展的对策 (8)第一节明确高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第二节优化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全新发展空间 (9)结论 (9)参考文献................................................................. H引言“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随着高铁时代作用日益加强,中国经济与高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提高我国的经济与交通的和谐发展。
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张重要名片。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改革,高铁发展规模也日趋专业化。
高铁数量基本上遍布全国,规模十分庞大,用途非常广泛。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高铁建设速度惊人,连世界都惊讶,高铁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带给老百姓们出行方便快捷的同时,还推动各种产业经济共同发展,带动GDP的增长。
交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只有保证了交通的通达度与便利性,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
而高铁作为新时代下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以其快速、舒适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推动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结合高铁发展的现状交流一下高铁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质的飞越。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速铁路论文要求:1.正文3000字,摘要300字左右2.可以选择以下一个作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线路的技术标准高速铁路的控制信号、通信技术的特点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发展高速客运专线发展发展的建议轮轨与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区别和特点3.格式题目300字载要正文3000字参考文献(很重要的哦)----------------------------------------------- -希望大家帮帮忙,十分感激!!本次的选修课论文。
囧RL最佳答案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
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
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
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
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
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BR>(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
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美国高速铁路发展概论作文1000字

美国高速铁路发展概论作文1000字高速铁路被视为20世纪下半期以来客运交通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突破。
自日本新干线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无论是发达的经济体,如欧洲、日本,还是在仍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均建立了相当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显得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美国的客运方式主要依靠公路与航空运输,铁路在客运服务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
这种运输模式不仅加重了美国公路堵塞,而且导致了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自20世纪代中期以来,美国政府就发展高速铁路问题进行了探索,然而其进程却相当缓慢。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扭转不利的经济局面,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包括发展高速铁本文由毕业文优选收集整理路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美国高速铁路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1 高速铁路的定义对于高速铁路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列车运行速度维度,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评判标准。
欧洲理事会96/48指令将高速铁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新建的专有高速铁路线,其运行时速通常不低于250公里,第二种是对普通铁路线进行升级改造后,运行时速达到200公里,第三种是改造那些受制于地质条件和城市发展的普通铁路线(Campos &Rus,2009)。
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2013)将高速铁路定义为一种包括基础设施、车辆以及运行条件在内的运输组合,并对列车运行时速进行了规定,即新建铁路线设计运行时速至少在250公里以上,升级铁路线设计时速达到200公里甚至是220公里。
美国国会在资助高速铁路项目中,在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量化标准,如实施的高速铁路走廊项目公路-铁路道口危险消除计划中,将高速铁路的运行时速设定在145公里以上,在实施的高速铁路援助计划中,这一标准被设定在201公里,最近的一个界定标准是通过的高速铁路走廊发展计划,则将这一标准界定在177公里(CRS,2012)。
Mouxt_p高速铁路论文

|_~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XX大学题目浅谈我国高铁发展的现状及展望学生姓名XXX 专业XX所在院系XX指导教师XX完成日期XX 年XX 月XX日引言高速铁路既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第一章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并以时速210km/h投入商业运营。
由于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速铁路的辉煌业绩深受世人瞩目,法国也及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TGA高速技术,并在1981年率先建成西欧第一条高速铁路。
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578.4 公里/小时。
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铁铁路总长达到3万公里,其中新建段9100公里,约占30%。
紧接日法之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
并且德国研制独自的ICE(Intercity-Express)机车,美国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Acela。
从1972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磁悬浮和摆式列车,而其中的摆式列车由于其性价比较高,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的高速铁路技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之后的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铁路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我国多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并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1068.6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又一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汪旭园201293412701摘要:高速铁路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广、社会效益大的项目,目前,我国对修建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讨论,大多集中于项目的资金来源、修建的可行性、成本核算,以及可能的运营收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内部性经济问题,而对其产生的外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考虑较少。
本文以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为例,对高速铁路建设的内外部经济进行研究。
关键词:重新分配;区域经济;运输能力;经济效益;时间价值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etition of high speed railway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wayWang XuyuanAbstract:High-speed rail is an investment scale, construction cycle is long, wide influence, social benefits large projects,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d, and mostly focused on project funding sources, the feasibility of building, cost accounting,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operating income and investment payback period of internal economic problems, such as for the external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ts less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proposed high-speed railway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y of high 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Keywords:reassignment;regional economy;transportation capability;economic benefit;temporal value0 引言高速铁路是集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制造工艺、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由于它具有速度高、运能大、低能耗、全天候、高效率等优点,且大大缩短了地域间的时空距离,给旅客以安全、快速、便捷、舒适、优雅的乘车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普遍欢迎。
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并得以快速发展,绝非偶然。
高速铁路不仅克服了普通铁路速度低的缺点,与高速公路的汽车运输和中长途的航空运输相比较,在对其产生的外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方面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高速铁路的内部经济1.1促使运输市场重新分配与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相比,高速铁路在多项技术经济指标中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速度和价格方面,高速铁路是性价比最好的运输方式。
如日本新干线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缩短到2小时,旅行速度提高了一倍,票价却比飞机便宜,迫使东京—名古屋航班停运。
每小时发1趟列车,全程旅行时间仅2小时的巴黎—里昂TGV高速线,已夺走大部分航空市场。
连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的欧洲之星列车,以及巴黎与布鲁塞尔之间的Thalgs高速列车,也夺走了航空的相当部分市场份额。
德国ICE高速列车投入运营后,也对航空运输产生巨大压力,汉莎航空公司不得不减价,并逐步把中短途运输让位给ICE。
在长途旅客运输方面,高速铁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高速铁路在各种交通方式的竞争中,能够形成运输市场的重新分配,进一步强化铁路的运输地位。
1.2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目前,京沪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京沪线约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8%,但却负担着全国铁路14%左右的旅客周转量和10%左右的货物周转量。
京沪线平均运输密度客运达3000多万人次,货运达8000多万t,分别为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5倍和5倍,已达到客货混用双线铁路运输能力的极限。
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京沪通道运能紧张状况。
届时,北京—上海旅客列车速度将达到300km/h,全程运行时间只需5小时,单方向年输送旅客可达到8000余万人,形成一条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
同时,既有京沪线的运输能力也将被释放,其单方向年货运能力达3亿t以上。
由于铁路行业具有规模效应,客、货运量的增长将降低铁路运输成本,提高铁路经营利润。
在国外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方面,占日本铁路营业里程9%的日本新干线,年收入占铁路总收入的40%。
法国TGV东南高速铁路全线开通的第一年即实现盈余。
1991年,TGV 东南线的客运收入为50亿法郎,纯利润高达19.44亿法郎。
经过近10年的运营,TGV东南线的财政收入,已偿还线路建设和高速列车购置的全部债务。
2.高速铁路的外部经济2.1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源的产生。
在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无论是京津塘,还是长三角,都是中国现阶段最发达的经济区之一。
京沪沿线地区面积虽然仅占全国的3%,但工农业总产值却占全国近40%。
尽管京沪沿线的工业相当发达,但赖以生存的能源却相当贫乏,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需要从区外调入。
一旦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在客货分线的基础上,货物运输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都是科技力量雄厚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科学技术开发基地。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为沿线技术资源、生产资源和市场间的优化组合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高速铁路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它涉及电子、信息、材料、航空、环保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领域。
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能提高铁路系统内的知识密集度,而且还将带动一大批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有助于减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一个国家或者大范围的区域往往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原因形成不均衡的区域发展特征,全国性高速铁路网或跨区域的高速铁路可以使不同地区的核心城市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促进经济交流、产业扩散,以及人员和技术的交流,为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速铁路建成后,由于旅行时间大大缩短,会产生诱发客流。
据猜测,各地区间客流量的诱发率平均为20%—25%。
旅客人次的增加,无疑会给沿线的餐饮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高速铁路对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主要表现在:①建设本身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其维护和运营也需要新增岗位与部门;②因高速铁路的建成有助于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的增加,再加上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增大就业机会:③高速铁路的运营可以改善旅行条件,节省旅行时间,提高地区的通达性,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高速铁路不仅能扩大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节省旅行时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还能节约资源,减少运输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法国TGV高速线上,每旅客公里的单位能耗为16g石油当量,而目前许多飞机的平均单位能耗为每旅客公里57g石油当量,同时高速铁路的有害排放物比飞机要小得多。
由此可见,高速铁路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2.2节省时间价值的计算作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的社会效益远大于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其中可计算的旅行时间节约一项,就显示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例如,日本新干线仅旅客由既有铁路改乘高速铁路每年节省的时间价值一项,就相当于修建东海道新干线所需的全部费用。
节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通过以旅行时间的减少来增加其他活动的时间,再计算其他活动的时间价值而间接得到的,是一种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即计算放弃一种最可能的替代活动所损失的效益。
人们的活动一般分为经济活动和闲暇休息游乐活动,因此,计算旅行时间的价值就转化为确定工作时间的价值和闲暇时间的价值,同时考虑将旅行所节约的时间用于工作或用于闲暇的概率。
设忽略闲暇时间价值,则旅行时间价值可用式计算:式中:R为旅行时间价值:Q为旅客改乘交通方式的人数:f为年份,r为旅客出行有效利用系数,即为旅客工作出行占总出行的比例,△C为旅客改乘交通方式所节约的旅行时间:P为单位时间价值。
R=Q×r×△C×P在公式中计算P是关键,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密切相关。
一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的地方,旅行的单位时间价值也就越高。
2.2.1京沪沿线单位旅行时间价值的猜测国民生产总值的猜测。
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2004年增长9.9%,2004年比2003年增长10.1%。
假设从2006年一2010年的增长率为10%,利用回归分析猜测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00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的猜测。
根据猜测的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以2010年全国人口为14亿人计算,可得出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1429元。
京沪沿线单位旅行时间价值的猜测。
据计算,京沪沿线人均GDP始终保持在全国人均GDP的2倍左右,设2010年京沪地区人均GDP仍保持这个水平。
从历年比值中可以算出均值为0取该值为京沪沿线地区人均GDP与全国的比值,则京沪沿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4786元。
目前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时间限时40小时,则一年的工作时间为2000小时,从而京沪沿线单位旅行时间价值约为24元/h。
2.2.2京沪高速铁路旅行时间效益的计算若仅统计京沪间天天开行的5列一站特快列车的客流,北京—上海的日均直达客流2006年4月份为5506人、5月份为5277人、6月份为4518人。
这3个月的日均直达客流为5100人次,若不考虑黄金周及暑期客流的上扬,则一年近1815万人次。
根据回归分析,到2010年北京—上海间的直达客流将会达到350万人次。
若设北京—上海的运行时间节省为6小时,r取50%,则京沪高速铁路直达客流旅行时间节省的价值为:R=0.035×0.5×6×24=352亿元3.结语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能源、环境等的有限性日益突出,而新的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在世界范围内调整旧的运输结构和改变传统运输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动力。
国外高速铁路现已有很大的发展。
日本在其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资源、土地、能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发展高速铁路的设想,并于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最高时速达到210km的东京到大阪的高速铁路,开辟了一条新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