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功率转换的原理

合集下载

电机原理及重要公式,一次性搞清电机结构原理!

电机原理及重要公式,一次性搞清电机结构原理!

电机原理及重要公式,搞清电机结构原理电机,一般指电动机,也称马达,是现代化工业及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东西,也是将电能变为机械能的最主要设备。

汽车、高铁、飞机、风机、机器人、自动门、水泵、硬盘甚至我们最普遍拥有的手机,都安装了电机。

很多初接触电机的或者刚学习电机拖动知识的,可能会觉得电机知识不好理解,甚至看到相关的课程就头大,有着“学分杀手”的称呼。

下面通过零散式分享,可以让新手快速了解交流异步电机原理。

★电机的原理:电机的原理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电能在线圈上产生旋转磁场,并推动转子转动的装置。

学过电磁感应定律的都知道,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力转动,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这是初中物理的知识。

★电机结构:拆开过电机的人都知道,电机主要是两部分组成,固定不动的定子部分以及转动的转子部分,具体如下:1、定子(静止部分)定子铁心:电机磁路重要部分,并在其上放置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就是线圈,电动机的电路部分,接电源,用于产生旋转磁场;机座:固定定子铁心及电机端盖,并起防护、散热等作用;2、转子(旋转部分)转子铁心:电机磁路的重要部分,在铁心槽内放置转子绕组;转子绕组:切割定子旋转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及电流,并形成电磁转矩从而使电动机旋转;★电机的几个计算公式:1、电磁相关的1)电动机的感应电动势公式:E=4.44*f*N*Φ,E为线圈电动势、 f为频率、 S为环绕出的导体(比如铁芯)横截面积、N为匝数、Φ是磁通。

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这些事情我们就不去钻研了,我们主要是看看怎么利用它。

感应电动势是电磁感应的本质,有感应电动势的导体闭合后,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就会受到安培力,产生磁矩,从而推动线圈转动。

从上面公式知道,电动势大小与电源频率、线圈匝数及磁通量成正比。

磁通量计算公式Φ=B*S*COSθ,当面积为S的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时候,角θ为0,COSθ就等于1,公式就变成Φ=B*S。

将上面两个公式结合一下,就可以得到电机磁通强度计算公式为:B=E/(4.44*f*N*S)。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提升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提升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提升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提升电动机效率的方法对于提高电动机的性能和降低能源消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一些提升电动机效率的方法。

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

当给定电动机通电时,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磁场,导致线圈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

这种转动力产生机械能。

电动机通常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定子是固定的线圈,转子是可以转动的磁铁。

2. 提升电动机效率的方法2.1. 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电动机的设计,可以提高效率。

例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减少电动机的内部阻尼和摩擦。

此外,改进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减少磁场损耗,也可以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2.2. 降低损耗减少电动机的损耗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电动机的主要损耗包括电阻损耗、磁场损耗和机械损耗。

降低电动机的内阻,可以减少电阻损耗。

优化磁场设计,减少磁场交变时的涡流损耗,可以降低磁场损耗。

在机械部分,减少摩擦和机械噪音,可以降低机械损耗。

2.3. 使用高效电子元件通过使用高效电子元件,例如高效的功率变换器和驱动器,可以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这些电子元件可以帮助优化电动机的功率转换过程,减少能量损耗。

2.4. 调整电动机的负载合理调整电动机的负载可以提高效率。

电动机在工作时要根据实际负载的需求进行调整。

过大或过小的负载都会降低电动机的效率。

因此,根据负载的变化合理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和功率输出,可以提高其效率。

3. 电动机的效率计算电动机的效率可以通过功率输入和功率输出之间的比率来计算。

功率输入是指电动机的输入电力,功率输出是指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电动机的效率=(功率输出/功率输入)* 100%。

4. 结论电动机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并提升其效率对于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关键。

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损耗,使用高效电子元件和调整电动机的负载等方法,可以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双功率电机原理

双功率电机原理

双功率电机原理
双功率电机通常指的是能够提供两种不同功率输出的电机系统,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机的转矩耦合或变速原理。

以下是双功率电机的一些关键原理和特点:
1. 转矩耦合: 在双电机驱动系统中,两个电动机的转矩可以相加,使得动力系统输出的总转矩是两台电机转矩的综合。

在这种情况下,两台电机的转速通常是相同的或者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2. 变速原理: 对于双速电机而言,它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来改变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从而实现不同的转速。

这种方式属于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可以实现有级地变化转速以适应不同的负载要求。

3. 高效区间调整: 使用两套不同性能的电机,每套电机都具有两个挡位,可以根据载荷或车速的变化灵活调整工作状态,确保电机尽可能在其高效区间内运行。

4. 单相异步电动机: 在单相异步电动机中,当定子绕组通入交流电流时,会产生电枢磁动势,进而影响电机的能量转换和运行性能。

这种类型的电机可以产生脉振磁动势,该磁动势可分解为幅值相等、转速相反的两个旋转磁动势,从而建立正传和反转的磁场。

双功率电机的原理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转矩耦合、变速原
理以及高效区间的调整等。

这些原理使得双功率电机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提供合适的功率输出,满足各种复杂应用的需求。

三相异步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输出功率

三相异步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输出功率

三相异步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输出功率三相异步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类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使用中。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三相交流电源提供的电能,产生旋转磁场,与电动机转子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以实现转动。

额定功率是指电机在额定工况下能够持续运行的功率大小。

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来衡量,常用单位是瓦特(W)或千瓦(kW)。

额定功率由电机制造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计算和标定,并在电机产品的额定功率牌上标明。

三相异步电机的额定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电机的外形尺寸、电源电压和电流、转速、效率等。

一般来说,额定功率较小的电机适用于室内家庭用途,如空调、洗衣机等。

而额定功率较大的电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如风机、泵、压缩机等。

三相异步电机的输出功率是指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传递给负载的真实功率大小。

输出功率通常小于额定功率,这是由于电机本身存在一定的损耗,如电阻损耗、铁损耗、机械摩擦损耗等。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电机的输出功率值。

输出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功率方程P=VI,其中P表示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在三相电机中,电压、电流和功率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输出功率:P = √3 * V * I * cos(θ)其中,√3表示根号3,V表示电压的有效值,I表示电流的有效值,θ表示电流落后电压的相角。

需要注意的是,输出功率与负载的性质和工况相关。

不同负载要求的电机输出功率也不同。

当负载较大、摩擦阻力较大或工作条件较恶劣时,电机的输出功率可能会下降。

总结起来,三相异步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输出功率是重要的参数,用于表征该电机的工作性能和适用范围。

额定功率是电机设计和制造阶段标定的功率大小,而输出功率是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向负载传递的功率大小。

电机用户在选型和使用电机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工作条件,合理选择适合的额定功率和输出功率。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电机功率是指电机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通常用瓦特(W)来表示。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功率(P)= 电压(V)×电流(I)。

在这个公式中,电压是电机所接收到的电压,单位是伏特(V),电流是电机所消耗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机的功率,从而了解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基于电学原理和功率的定义推导而来的。

根据电学原理,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即为功率,这是由欧姆定律和功率定义公式推导而来的。

因此,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对于电机的设计、选择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电机的工作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机的功率。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机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为电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机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和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机功率计算公式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含义。

电压是指电机所接收到的电压,它是电机工作的基础,通常由电源提供。

电流是指电机所消耗的电流,它是电机工作时的主要参数,可以反映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通过测量电机的电压和电流,我们可以利用功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电机的功率,从而了解电机的工作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电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计算电机的额定功率。

电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是电机设计时确定的重要参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机的额定工作状态和性能。

通过电机功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电机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计算电机的额定功率,从而了解电机的额定工作情况。

除了额定功率,我们还可以根据电机的实际工作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机的实际功率。

电机的实际工作电压和电流通常会有一定的波动,通过功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机的实际功率,从而了解电机的实际工作情况。

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对于电机的设计、选择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流电机中的功率中p q s关系

交流电机中的功率中p q s关系

交流电机中的功率中P、Q、S关系一、交流电机的基本原理1. 交流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通过交变磁场产生转矩,驱动负载工作的电机。

2. 交流电机的特点是工作原理简单、结构紧凑、功率范围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领域。

二、交流电机中的功率定义1. 交流电机的功率可以分为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三种。

(1)有功功率(P)是指交流电机产生的真正机械功率,用于驱动负载工作。

(2)无功功率(Q)是指交流电机产生的磁场功率,用于维持电机本身的运行。

(3)视在功率(S)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合成,用于表示交流电机的总功率大小。

三、有功功率(P)的计算1. 有功功率(P)可以通过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参数来计算。

2. 具体计算公式为:P = U * I * cosφ,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cosφ为功率因数。

四、无功功率(Q)的计算1. 无功功率(Q)的计算同样需要考虑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等参数。

2. 计算公式为:Q = U * I * sinφ,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sinφ为功率因数的正弦值。

五、视在功率(S)的计算1. 视在功率(S)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合成,代表了交流电机的总功率大小。

2. 计算公式为:S = √(P² + Q²),即视在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六、功率因数的含义和意义1. 功率因数是交流电机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代表了电机的有用功率与总功率之间的比值。

2. 良好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电气设备损耗,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七、交流电机功率平衡的重要性1. 交流电机中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对电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合理控制和优化功率因数,可以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降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八、结语通过对交流电机中的功率P、Q、S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简单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简单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简单说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是一种机械设备,可以利用电能转换成机械动能,即将电能转换为机械的旋转动能,也可以将机械的旋转动能转换成电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产生的电动势将电能转换为机械动能或者将机械动能转化成电能来实现的。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动能的一种原理。

当不同导体中流经一定电流并作用于相同强度的磁场时,会产生一个作用力,该力的电动势相同。

当电动势作用在电动机上时,电流在电动机内部形成磁轭,并且会令磁势发生弯曲,遵循体积定律,最后形成电动机转动的动力,实现电能换机械动能。

电动机结构包括磁芯、定子、转子等部件。

磁芯由永磁体制成,可以从外部引入或发出电磁脉冲,控制电机的转动。

定子通常由绝缘材料制成,一般为铜线或硅铁硅,通过它引入电动势,给电动机供电。

转子由多根绝缘芯材(硅铁硅或优质铜)和永磁体(硅钢或铁镁合金)组成,可以产生转动力,实现电机转动。

电机的转动是由电容器产生的柔性脉冲(PWM)控制,当电势作用在电机上时,它便会产生旋转动力。

当改变PWM频率时,就可以改变电机的转速。

而当给定负载时,电机转速也可以改变,也就是所谓的变频技术,也就是改变转子的转速来调节电机输出功率,保持电机输出功率与负载的均衡。

总之,电动机是电能换机械动能和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装置,原理是通过磁场的电动势的体积定律来实现的,也可以通过柔性脉冲(PWM)控制转动来调节电机输出功率。

已知重量和转速如何计算电机功率

已知重量和转速如何计算电机功率

已知重量和转速如何计算电机功率
电机功率是指电机的输出功率,是指电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转换或传
递的能量。

电机功率的大小为电机的转速和电机的输出力矩所决定。

根据
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重量和转速来计算电机功率。

首先,需要明确电机功率的定义。

电机功率通常以单位时间内所做功
的大小来表示,单位为瓦特(W)。

根据物理学的功率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力(F)乘以速度(v),即P=Fv。

对于电机的输出力,可以通过重量来表示。

假设电机转动的物体的质
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重量(W)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
W=mg。

同时,电机的转速(n)可以通过转动的角速度来表示。

假设电机转
动的角速度为ω,单位为弧度/秒,则转速(n)等于角速度(ω)乘以
每转的弧度数(θ),即n=ω/θ。

根据转子的几何特性,可以假设每转所转的角度(θ)为360度,即
θ=2π。

将重量(W)和转速(n)代入功率计算公式P=Fv,则可以得到电机
功率(P)的计算公式:
P=(Wg)*(2πω)
其中,重力加速度(g)和每转所转的角度数(θ)可以直接使用物
理学中的固定常数,即g=9.8m/s^2,θ=2π。

综上所述,通过重量和转速可以计算电机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P=(W*9.8)*(2πω)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出来的功率为理论值,不能超过电机的额定功率。

此外,计算中还需考虑传动效率等因素,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电机功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功率转换的原理[ 来源:'d' | 类别:技术| 时间:2008-6-12 10:11:15 ] [字体:大中小]引言:电机调速实质的探讨,是关系到近代交流调速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

随着近代变频调速矢量控制及直接转矩控制等调速控制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很多有关文献和论著都把调速的转矩控制确认为调速的普遍规律,并提出调速的实质和关键在于电磁转矩控制。

然而,这种观点尚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值得商榷。

本文根据电机功率转换的普遍原理,提出并证明恒转矩调速的实质在于电机的轴功率控制,转速调节是功率控制的响应,其关键为如何通过电功率控制轴功率。

一、功率控制与转矩控制根据机电能量转换原理,凡电动机都可划分为主磁极和电枢两个功能部分。

主磁极的作用是建立主磁场,电枢则是与磁场相互作用将电磁功率转换为轴功率。

直流电动机的主磁极和电枢不仅结构鲜明,而且功能独立,无疑符合以上定义。

而交流(异步)电动机通常以定子、转子划分构成,需加说明。

根据所述电枢定义,异步机的轴功率产生于转子,因此,异步机真正的电枢是转子。

问题在于定子,一方面定子励磁产生主磁场,故定子是主磁极。

另一方面,定子又通过电磁感应为电枢(转子)输送电磁功率,却不产生轴功率,因此定子又具有电枢的部分特征,这里我们把它称为伪电枢。

定子的这种复合功能,是异步机区别于直流机的主要特征。

从电枢输出角度观察,电动机的轴功率与电磁转矩机械转速的关系为:PM=MΩ (1)或Ω=PM/M(2)公式(2)除了给出了电机转速与轴功率和电磁转矩间的量值关系以外,同时表明,电机转速最终只能通过轴功率或电磁转矩两种控制获得调节,前者简称功率控制,后者简称转矩控制。

1. 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是以轴功率PM为调速主控量,作用对象必然是电枢或伪电枢。

电磁转矩在调速稳态时,取决于负载转矩的大小。

即M=Mfz (3)当负载转矩一经为客观工况所确定之后,电磁转矩就唯一地被决定了,因此电磁转矩不仅与调速控制无关,而且不能随意改变其量值。

电磁转矩对转速的作用表现在调速的过渡过程,转矩的变化是转速响应滞后的结果,此时,功率控制造成电磁转矩响应。

设电机调速前的稳态转速为Ω1,轴功率为PM1,调速后的稳态转速为Ω2,相应的轴功率变为PM2。

由于电磁转矩:M=PM/Ω (4)故调速时,电磁转矩变为:M=PM2/Ω由于受惯性的作用,在t=0的调速瞬时Ω=Ω1,故M=PM2/Ω1t=0此时的电磁转矩将与原来的电磁转矩M1=PM1/Ω1不等,转矩平衡被破坏并产生动态转矩,电机转速在动态转矩作用下开始由Ω1向Ω2过渡,其变化规律为:Ω1=(Ω1-Ω2)e-t/T+Ω2 (5)电磁转矩则为:M=PM2/(Ω1-Ω2)e-t/T+Ω2随着时间增大,动态转矩减小,直至电磁转矩与新的负载转矩平衡,即:M=PM2/Ω2=Mfz,转速稳定在Ω2不变,电机调速结束。

上述的调速过程可以由图1的框图说明。

图1功率控制的调速流程功率控制作用的是电枢,主磁场或主磁通量保持不变,根据电机理论,电机的额定电磁转矩正比于主磁通量,受限于电枢的最大载流量。

因此功率控制调速时,电机的额定电磁转矩输出能力不变,属于恒转矩调速。

2. 转矩控制根据公式(2),电机转速在轴输出功率不变的前提下,与电磁转矩成反比。

由于受电磁转矩以额定转矩为上限的约束,转矩控制实际上只能在额定转矩以下实现,因此属于恒功率调速。

电磁转矩的独立控制方法主要依据转矩公式:M=CMΦmIS (直流机)(6)或M=CMΦmI2COSφ2 (交流机)(7)受控的物理量为主磁通Φm,由于主磁通量Φm产生于主磁极,因此转矩控制实际上是磁场控制,作用对象为主磁极。

转矩控制调速同样要保证稳态时的转矩平衡,即:M=Mfz由于调速稳态时,电磁转矩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求负载转矩适应于电磁转矩变化,即要求负载跟踪电机。

转矩控制实际是弱磁调速,主要用于额定转速以上的调速。

鉴于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功率控制,故不赘述。

二、功率控制的方法与性能电机调速的轴功率控制只能通过电功率间接控制来实现。

以异步机为例,图2是其等效三端口网络。

图2.异步机的等效网络其中电枢(转子)除产生轴功率输出外,还产生以感应电压u2和电流i2为参量的电功率响应。

由于该功率与转差率成正比,故称转差功率,其端口简称Ps口。

如果电机转子为笼型,其绕组呈短路状,Ps口为封闭不可控的。

反之为绕线型,Ps口则是开启可控的,转子可以通过Ps口输出或输入电功率。

由此可见,异步机的功率控制调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伪电枢间接对电枢实现轴功率控制;另一种是通过Ps口直接控制电枢轴功率。

前者主要适用于笼型异步机,后者则适用于绕线型异步机。

1. 定子伪电枢功率控制。

图3.异步机定子功率控制调速作为伪电枢,定子向电枢(转子)传输的电磁功率:Pem=P1-△P1 (8)电枢的轴功率则为:PM=Pem-△P2 (9)故PM=P1-(△P1+△P2)(10)可见,控制伪电枢的输入功率P1或增大其损耗△P1就可以控制电枢的轴功率,后者显然是低效率、高损耗的调速,不宜推荐。

控制P1调速的唯一方法是调压━━变频,即所谓的变频调速。

由于:P1=m1U1I1COSφ1 (11)故对于电压源供电调节端电压U1是控制功率P1的必须手段。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不能单纯调压,而必须辅以变频?这是定子除了伪电枢的功能之外,还同时兼主磁极之故。

前已叙及,功率控制的要点有:①保持主磁通量不变②作用对象是电枢或伪电枢③控制目标是轴功率如果单纯调压而频率不变,定子的主磁极功能就要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电机理论,做为主磁极,定子的主磁通量:Φm=E/4.44W1kr1f1=KE1/f1≈KU1/f1 (12)恒频调压的结果,主磁通Φm将随U1下降而减小,形成了前述的转矩控制。

更主要的是此时不但未能控制功率P1,反而增大了电机损耗,与目的绝然相悖。

设负载为恒转矩性质,由转矩平衡方程,电磁转矩:M=Mfz=const又M=CMΦmI1COSφ1=CMΦmI2COSφ2 (13)设功率因数不变,定转子电流I1、I2将随主磁通Φm下降而正比增大,其结果功率P1不变,但定转子损耗:△P1=m1I12 r1△P2=m2I222 r1将按电流的平方律增大。

根据式(10),轴功率控制虽能实现,却属低效率高损耗的调速。

为此,异步机定子的功率控制调速,必须要将定子的主磁极和伪电枢两种功能游离开。

针对同一定子绕组,一方面使主磁极产生的磁场保持稳定,同时又要控制其向电枢传递的电磁功率。

于是变频调速建立了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调压变频,且保证V/F(压频比)为常数,这样就确保了上述控制要求的实现。

顺便指出,近代变频调速的矢量控制,实际上就是遵循这一原理。

矢量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把磁场与转矩游离开,分别加以控制,认为调速的根本在于转矩,而事实上游离的却是磁场和电磁功率,虽然结果无误,但理论上必须加以澄清。

2. 转子功率控制对于绕线转子异步机的调速,可以利用转差功率端口━Ps口直接控制轴功率。

方法是由Ps口移出或注入转差功率。

需要指出:①所述的转差功率应区别经典电机学中的转子损耗转差功率,为此将后者称为转子损耗功率,记以△P2。

②转差功率有电能与热能之分,分别记以Pes和Prs,两者性质不同,对调速的影响也不同。

图4.异步机转子功率控制调速当在转子的Ps口引入电转差功率Pes时,转子的轴功率:PM=(Pem±Pes)-△P2 (14)式中的Pem为定子向转子传输的电磁功率,电转差功率的负号表示从Ps口移出,正号表示从Ps口注入。

Pes属电功率,故与电磁功率相合成,结果使轴功率PM发生变化,电机转速得到相应调节。

电转差功率调速的典型实例是串级调速和双馈调速,前者的电转差功率为负,流向为从转子移出,故实现的是额定转速以下的调速。

后者的电转差功率可以双向流动,既可以移出,又可以注入,因此可以实现低同步和超同步两种调速。

当Ps口引入的是热转差功率Prs时,转子的轴功率则为:PM=Pem-(△P2+Prs)(15)显然热转差功率的引入,增大了电枢(转子)的损耗,轴功率随Prs的增大而减小,其典型例子是异步机转子串电阻调速。

三、功率控制的理想空载转速,效率与机械特性根据电机学,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主要取决于电枢的电磁功率,因有:Ω0=Pem/M(16)由于电磁转矩为负载所决定,理想空载转速Ω0就决定于某一负载条件下电磁功率的大小。

功率控制调速的电枢功率可以综合表达为:PM=ΣPem-Σp2 (17)相应的转速:PM/M=ΣPem/M-Σp2/M(18)Ω=Ω0-△Ω (19)其中Ω0=ΣPem/M为功率控制调速的理想空载转速,因此调节电枢的电磁功率可以改变电机的理想空载转速。

换言之,电机的理想空载转速取决于电枢的电磁功率。

又,△Ω=Σp2/M为电机的转速降。

由此表明增大电枢损耗,可以增加电机转速降。

电机调速的效率表达为:η=PM/(P1-Σpi)=PM/(Pem-△P2)因此,在一定的轴功率PM输出条件下,控制电磁功率的调速是高效率的节能型调速,而控制损耗功率的调速必然是低效率的耗能型调速。

公式(18)同时刻画出了功率控制调速的机械特性,当连续改变电磁功率ΣPem时,如果损耗功率不变,电机的理想空载转速随ΣPem连续变化,其机械特性为一族平行的曲线。

而增大损耗,电磁功率不变时,电机理想空载转速不变,改变的只是转速降,其机械特性为一族汇交型曲线。

如图5给出了两种调速的定性曲线。

图5a.电磁功率调速特性b.转速降调速特性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电磁功率控制调节的是理想空载转速,损耗功率控制调节的是转速降。

②电磁功率控制是高效率节能型的调速,其机械特性必为平行曲线族。

损耗功率控制属低效率耗能调速,其机械特性必为汇交型曲线族。

四、异步机调速的分类与方法与按n=60f1/p·(1-S)表达式不同,根据本文所述的电机调速功率控制理论,异步机调速可分类表示如下:性质/方案控制点/变量方法要点五、结论1. 电机调速的基本原理有两种,一为轴功率控制,二是转矩控制。

转矩控制实际是磁场控制,适于恒功率调整。

2.轴功率控制的作用对象是电枢或伪电枢,并最终只能通过电功率控制来实现。

其中,电磁功率调节的是理想空载转速,损耗功率改变的是转速降。

前者为高效节能型,后者为低效耗能型,两者的机械特性亦由此决定。

3. 轴功率控制的调速具有恒转矩特性,电磁转矩的变化是转速响应滞后所造成的,调速稳态时,电磁转矩只决定于负载,与控制无关。

4. 变频调速和电转差功率控制调速同属电磁功率控制调速,两者性能一致,并无本质差别。

——信息来源:中国工控展览网·上篇文章:雷电危害形式种种·下篇文章:虚拟经纱张力测试仪技术阅读:11899人次【我也要发表机电论文】【打印】相关文章·基于DSP和FPGA的机器人声控系统设计与实现2011-3-5 11:23:16·新手入门:电子元器件常识2011-3-5 11:19:44·如何为机器视觉系统选择采集卡2011-3-5 11:16:07·ARM的开发步骤2011-3-5 11:11:31·光电编码器的原理与应用2011-3-5 11:10:01特别声明:机电之家()所共享的机电类资料,机电论文、机电类文章、机电企业类管理制度、机电类软件都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