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歌鉴赏

咏物诗歌鉴赏
嘿,你知道吗,咏物诗歌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里面装着诗人对各种物品的独特情感和深刻洞察。
比如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简单的几句诗,就把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就像生活中的那些坚强的人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像隔壁的王大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笑着面对。
)
再看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的石灰,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却依然从容淡定。
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吗?(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唉声叹气,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每一首咏物诗歌都像是诗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它们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的柔美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那柔软的柳枝就在眼前随风摇曳。
(就好像跳舞的小姑娘,身姿轻盈优美。
)
我们在欣赏咏物诗歌的时候,不就像是在和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吗?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理解他们通过物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咏物诗歌还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我们读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时,是不是也会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内心的坚守呢?
总之,咏物诗歌是诗歌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世间万物的魅力和意义。
我们应该用心去欣赏,去感受,去领悟其中的美好和智慧!咏物诗歌真的太奇妙了,太让人着迷了!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精选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大全【十篇】

【导语】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诗⼈、词⼈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凝练的语⾔、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忧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 咏⾬ 作者:李世民 原⽂: 罩云飘远岫,喷⾬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翻译及赏析: 远处的⼭峦笼罩着⼀⽚乌云,⼤⾬倾盆⽽下,河⽔上涨。
乌云低飞使半⼭腰⼀⽚昏暗,风吹⾬斜撒满了⼭的曲折处。
⼀串串⾬滴如珍珠般滴下,⼜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在如镜的湖⾯上泛起了⼀阵阵涟漪。
柳丝在⾬⽓中⼀⽚迷濛(或说迷濛的⾬⽓使柳丝密密⿇⿇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如帘,风吹⾬丝在空中织起了⼀⽚⽚罗幕。
“罩”的意思为“覆盖、笼罩”,“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岭腹”即半⼭腰;“岩阿”是指⼭的曲折处。
“泫”的本义是“⽔珠下滴”;“泫丛”的意思是“⼀串串下滴的⽔珠”;“缔叶”是说“(⾬滴)结在树叶上”。
“起溜”是指河⽔泛起了⼀阵阵涟漪。
“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如唐.的诗句:“青苹含吹转,紫蒂带波流。
”(〈萍〉)也许是古⼈认为风是“风神”从嘴⾥吹出的⼀⼝⽓吧,所以把“风次”说成为“含吹”。
【篇⼆】咏物的诗词鉴赏摘抄 咏⼭泉/⼭中流泉 作者:储光羲 原⽂: ⼭中有流⽔,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飞空作⾬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池平。
恬澹⽆⼈见,年年长⾃清。
翻译及赏析: ⼭中有⼀股泉⽔,向别⼈询问这股泉⽔叫什么名字,却没有⼈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上,整个地⾯的颜⾊和天空的颜⾊是⼀样的,泉⽔从⾼⾼的⼭崖上飞流直下如⾬声作响。
这股泉⽔⾃⾼⼭流出,涨满了⼀条条⼭涧和⼩溪,分出的⽀流也注满了⼀个个⼩池塘。
咏物诗歌鉴赏5篇经典咏物诗

咏物诗歌鉴赏5篇经典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咏物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石灰吟朝代:明朝|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咏鹅朝代:唐朝|作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墨梅朝代:元朝|作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早梅朝代:唐朝|作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咏物诗,写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
蜂朝代:唐朝|作者: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
中考 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中考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物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与其他类型的诗歌相比,咏物诗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一、咏物诗的特点1. 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特点和品质,并通过比喻、拟人、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
如于谦的《石灰吟》就以石灰为描写对象,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2. 咏物诗的情感含蓄深刻,常常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和品质,来传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比如一首歌颂竹子的咏物诗,可能通过赞美竹子的坚韧不拔、正直高洁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对坚强、正直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3. 咏物诗往往注重通过描绘事物的细节和特征,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落叶飘零、枯藤老树等细节,来营造出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二、咏物诗的鉴赏方法1. 分析咏物诗的对象和特点。
了解咏物诗所描写的对象以及其内在的品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一首描写荷花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2. 理解咏物诗的象征意义。
咏物诗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描绘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传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例如,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坚韧不拔等特点,来象征诗人对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等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3. 感受咏物诗的情感表达。
咏物诗的情感表达含蓄深刻,需要通过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才能体会到。
因此,在鉴赏咏物诗时,我们需要结合背景、分析诗眼和意象等方法,来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咏物诗,可能通过描绘秋天的寂寥、悲凉等特点,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总之,咏物诗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表现形式,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 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 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 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 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禾, 直待凌云始道高。
生长在普通环境却出类拔萃,赞美出身低微 而终成大业的人,批评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 陋。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 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在热闹非凡的游苑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 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 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 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 途多舛的悲凉心境。怀才不遇)
诗歌鉴赏咏物诗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是以描写自然景物、动植物、器物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鉴赏:
**咏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对蝉的形态和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的外形和食性,蝉的触须像帽带一样垂下,吸吮着甘甜的露水,展示了蝉的清雅和高洁。
次句“流响出疏桐”则描绘了蝉鸣的声音,在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时传来蝉清远的声音,表现了蝉的声音之美和传播的广泛。
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
蝉虽然身处高处,但其声音却能够远扬,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而是因为蝉本身具备了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认为只有具备了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整首诗以蝉为媒介,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悟。
这种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的诗歌形式,正是咏物诗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诗歌分类鉴赏之咏物诗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 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课堂反馈】
1、 鹧鸪天· 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 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五、鉴赏
示例1: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
鉴赏方法总结
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
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
3、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 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4、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联系诗 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咏物诗”备考要点: 1、先弄清所写“物”的特点; 2、再分析作者赞扬的精神和品质; 3、鉴赏描写物的方法。
高考专项复习
诗歌分类鉴赏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 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 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 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 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 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 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 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 蹈自守的襟怀。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 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 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 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 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 发他们的情感的?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托物言志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象征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愁情幽愤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 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 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 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 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 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 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常用手法 寄托的感情 鉴赏的思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 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 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林 中鸟与笼中鸟不同 境遇的对比手法表 达了对自由的热情 赞美,对束缚个性、 禁锢思想、窒息性 灵的憎恶和否定。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 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 池边或池中小洲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பைடு நூலகம்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 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 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 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 “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 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 悲壮感情。 (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 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 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 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 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 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 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托物言志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对比 拟人
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托物言志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对比 比喻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2007年高考重庆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
香雾空蒙月转廊。 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明朝风起应吹尽,
故烧高烛照红妆。 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 不同?
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 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 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 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 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 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 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二0一0年十一月
一、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和写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