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定点法:

集体教育活动:

就是以集体为单位组织接受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常见方法,其特点是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感,重在集体参与,重在经常组织,重在活动目的明确。

比如,一个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井冈山等地开展重走红军路,到监狱听犯人现身讲座、到大企业参观等等活动,就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一个团队组织全体人员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也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一个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我为企业献良策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

自选教育活动:

自选教育活动,完全是孩子自己选择,教师起个引导、参与的角色。

感知体验法:

二、简述题:

1 .请简述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泰勒提出的有关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有:

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

1 / 10

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他在1949 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泰勒模式属于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 20 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因此它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传统模式、经典模式。

目标模式(the objective model)就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最新资料推荐------------------------------------------------------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请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的保教合一的原则:

要做到保教合一,首先要目标合一。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承担并完成。

教师、保育员应主动配合,既重视教育中的保育工作,又抓住保育中的教育契机,为同一目标而努力。

其次,要观念合一。

首先要确立教师和保育员同是保教工作者,虽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但应具有相同的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3 / 10

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对幼儿由表面安抚到关注内在需求;由侧重保到注重育。

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保育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及角色。

保育员也要熟悉并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相关理论,了解当前的各种幼儿教育思想。

此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组织和管理才能,能管理和组织好班级活动,有效进行集体教育。

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理论,懂得营养学和常见病,传染病和外伤的简易处理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努力研究保育工作规律,探索科学的保育手段、方法,确保保育工作的优质高效。

教师和保育员都应牢记在任何活动中都要贯彻保教合一的意识,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彼此之间密切协作,保持沟通,促使幼儿园保教合一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序。

再次,幼儿园应加快保育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保育工作水平。

第一,调整队伍,优化队伍结构。

我们认为,保育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保育员队伍年轻、专业化是提高保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但在传统的保育观念中,保育员给人家的印象就是打扫卫生、整理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呼唤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曾经有一度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越是负责任的保育员,包办代替越

---------------------------------------------------------------最新资料推荐------------------------------------------------------ 多,保育员观念不转变甚至会制肘教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一位园长的话说得很形象:

要想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保育员的素质跟不上就等于瘸了一条腿。

幼儿园应重视保育工作,积极向社会进行招聘,欢迎年轻力壮、有文化的同志充实到保育员队伍中。

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引进竞争机制、实行考核未尾淘汰制、协调互补等手段,优化保育队伍,使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形成了一股不断要求上进的良好的竞争风气。

第二,要建设一支好的保育队伍,必须加强对保育人员的培训。

构建培训辅导网络,以上岗、晋级、继续教育等分层培训方式帮助保育员练就基本功,提高保育技能,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要以园本自培、外出学习、结对带教、保育研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保育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幼儿园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的机构,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必须做到保教结合,寓教于保,以保促教。

实行三教轮保模式已成为各个幼儿园未来发展的趋势。

3、请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是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

5 / 10

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是语言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积极反馈信息的途径,从而形成有效调节和改善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的机制。

一、评价原则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种比较微观、比较真体的评价,与教师联系更密切,对教师影响更直接。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直接参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讨论改进的办法,不断提高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评价的深人性和全面性,避免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现象。

1 .客观性原则。

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情感色彩。

2.全面性原则。

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价 3.参照性原则。

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行为的评价。

教师行为评价是对教师设计和组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效果的直

---------------------------------------------------------------最新资料推荐------------------------------------------------------ 接评价。

虽然对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质量,但每一个教育活动的质量并不能得到全部的体现。

因此,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每一教育活动的效果,除了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学习行为外,还要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进行评价。

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评价着眼于为教师提供分析、判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思路,以便他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状况,在不断深入理解和把握各种类型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组织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语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导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目标的达成程度。

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

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重点思考所在,也是进行语言活动评价的首要方面。

7 / 10

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 3 类。

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可分为完全达到、基本达到和未达到3 个等级。

该项目与对幼儿完成学习任务情况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不过后者是对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而前者则需要对全班幼儿进行总体评价,是看全体幼儿或绝大多数幼儿对语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

在评价教育活动的内容时,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

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最新资料推荐------------------------------------------------------ 对活动内容和形式合适程度的评价可分为完全适合、部分适合和不适合3 个等级。

③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

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 3 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对幼儿与语音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

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④效果分析。

在上述几个方面考察的基础上,评价者还需要进一步对本次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

9 / 10

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三、操作题试设计一个认识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春节、重阳节、端午节、乞巧节、清明节)的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方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