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精选14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精选14篇)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案例与评析篇1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彩笔、学具袋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演唱《两只老虎》,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歌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规律的舞蹈动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二.魔术游戏,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玩个魔术,你希望老师变出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航天飞机、苹果、老虎、裙子……在同学们的期盼中,老师先变出了一个苹果,接着变出了一个桃子……。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变出了苹果、桃子、苹果、桃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变的魔术有什么规律?(一个苹果、一个桃子、又一个苹果、又一个桃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
[评析:变魔术是孩子们喜欢的节目,当老师告诉同学你希望老师变出什么时,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也可满足一下他们小小的心愿。
当老师依次变出苹果、桃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有一定的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今天的新知识——规律]。
三.引导探索,认识规律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1.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2.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什么了规律,是怎么想的?彩旗是按“红、黄”排列的;灯笼是按“紫、红”排列的;花是按“绿、紫”排列的;小朋友是按“男、女”排列的。
[评析: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小朋友庆祝节日的欢乐场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排列的规律]。
四.动手操作,巩固发展1.两人一组从学具袋中拿出4个三角形和圆形,自己动手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
然后展示: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摆成了一条直线;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围成了一个圆。
2.练一练,完成书中例2。
3.涂一涂:例3(1)先仔细观察书中涂色的规律,然后再涂色。
(2)展示作品,并说说其规律。
第一行是按绿、黄的顺序;第二行是按蓝、黄、红的顺序。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通用12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感受规律之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同学们,六一节到了。
老师听说学校将有一次联欢会。
每个教室都装扮一新。
看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盛装打扮的教室里跳舞。
放课件党的动画。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
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想不想找一下他们的规律呀?(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领着学生认读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都猜的是红旗,来看看对不对。
猜的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是红旗。
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
(让学生明白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
)2、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3、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摆放和小朋友队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是的!它们都是重复排列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板书)领着学生读一读。
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后面都应该摆什么颜色吧?出示刚才的联欢会动画。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优秀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按要求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2.在横线上填数.(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二)学习新课1.谈话.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2.教学例1.(1)出示:1 4 7 10 13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请学生跟读“数列”.(2)探索: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3)填数.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a.3 7 11 15 1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b.15 12 9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 ).3.教学例2.(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0 10 30________100(2)探索: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板书:生:相差30.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板书:生:相差40.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3)填数.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生:是60.师:怎样计算?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师:想一想,怎样检验?(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1 2 4 7 11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里填( ).4.教师小结: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三)巩固反馈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1)3 5 7 9 □ 13(2)8 11 14 □ □(3)35 30 25 □ 15 □(4)□ 17 15 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红色:0 3 6 9 …黄色:1 4 7 10 …绿色:2 5 8 11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 2 3 5 8 □(2)1 6 16 31 □课堂说明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秀篇2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
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
嗨,哈罗。
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开始吧。
(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
)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
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
(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3、揭示课题: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规律,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
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
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
(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课始我安排了“做律动”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知了规律的存在。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
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生:有花、彩旗、灯笼。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思维训练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思维训练一、数字规律。
1. 简单递增/递减规律。
- 例1:1,3,5,7,(),()。
- 分析:观察这组数字,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所以第一个括号里的数是7 + 2 = 9,第二个括号里的数是9+2 = 11。
- 例2:10,8,6,4,(),()。
- 分析:这组数字是递减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2,那么第一个括号里的数是4 - 2 = 2,第二个括号里的数是2 - 2 = 0。
2. 间隔规律。
- 例1:1,2,4,5,7,8,(),()。
- 分析:把这组数字分成两组看,奇数项1,4,7是依次加3的规律;偶数项2,5,8也是依次加3的规律。
所以第一个括号是奇数项,7+3 = 10,第二个括号是偶数项,8 + 3 = 11。
- 例2:2,5,3,6,4,7,(),()。
- 分析:同样把这组数字分成两组,奇数项2,3,4是依次加1的规律;偶数项5,6,7也是依次加1的规律。
所以第一个括号是奇数项,4+1 = 5,第二个括号是偶数项,7+1 = 8。
二、图形规律。
1. 形状规律。
- 例1:△□○△□○()()()。
- 分析:这组图形是按照△、□、○的顺序循环出现的,所以后面三个括号依次是△、□、○。
- 例2:□○△△□○△△()()()。
- 分析:这里是按照□、○、△、△的顺序循环的,所以后面三个括号依次是□、○、△。
2. 颜色规律(如果有颜色设定的话)- 例1:(红△)(蓝□)(黄○)(红△)(蓝□)(黄○)()()()。
- 分析:图形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按照红△、蓝□、黄○的顺序循环的,所以后面三个括号依次是(红△)(蓝□)(黄○)。
- 例2:(黑●)(白○)(黑●)(白○)()()。
- 分析:这组图形是按照黑●、白○的顺序循环的,所以后面两个括号依次是(黑●)(白○)。
三、综合规律。
1. 数字与图形结合规律。
- 例1:- 给出一组图形:△1,□3,○5,△7,(),()。
- 分析:从图形看是按照△、□、○的顺序循环,从数字看是依次加2的规律。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250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2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观察物品、图形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物品是什么。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幼儿的创编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并让幼儿体验与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幼儿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排列规律。
活动难点:在掌握其排列规律后继续创编其规律活动准备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创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1、小兔子过生日情景图。
2、一串两色的项链;一串两黄,一红糖葫芦。
3、打击乐器若干;彩色图片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前律动(智慧宝宝)2、小朋友们可真棒个个都是聪明可爱的智慧宝宝,那智慧宝宝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吗?谁能说说你过生日时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看来小朋友们过生日那天过的都很快乐,还有那么多的生日礼物。
3、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它想邀请小朋友们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去吗?老师还为它准备了一件生日礼物,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出示项链)可是老师还没完成智慧宝宝们能帮帮我吗?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条项链珠子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幼儿先观察再发言最后动手)二、引导幼儿感知、探索AB、ABB、ABC等排列规律,并创编新的排列规律。
(基本过程)1、小朋友们不愧为智慧宝宝这么快就帮老师完成了礼物那就让我们带上礼物坐上公共汽车快快出发吧!音乐《公共汽车》。
2、小朋友们快看我们来到了小兔子的家,看小兔子家漂亮吗?知道小兔子家为什么这么漂亮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在小兔子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摆设?(观察后说一说)原来小兔子家之所以这么漂亮是因为家里的摆放很有规律。
3、看,小兔子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小朋友们都爱吃的这是什么?(出示糖葫芦)你们想吃吗?小兔子说了要想吃得有一个条件,谁发现糖葫芦的排列规律就把它送给谁吃(自由发言)4、为了给小兔子助兴老师想用这串糖葫芦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师表演)出示糖葫芦你发现它有什么变化?怎么了少了一个,少了一个什么颜色的?你怎么知道的?(幼儿根据糖葫芦的排列规律一红二黄总结)5、现在老师就代替小兔子把糖葫芦送给表现的几个小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3 4- 1=3 1+2=3
4
7 -3=4 5 -1=4 2+2=4
课堂小结:
找规律,仔细看; 大胆想,尝试算; 用结论,去验证; 规律性,记心间。
课堂小结:
找规律,仔细看; 大胆想,尝试算; 用结论,去验证; 规律性,记心间 。
谢 谢!
找规律
一年级 数学
达州市天立学校 林青云 2020年2月16日
思维导图
观察
• 观察数字 • 独立思考
发现
• 发现特点 • 理解关系
应用
• 活学活用 • 巩固提高
观察:
根据左边正方形内4个数之间的关系,在
右边正方形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54 36
34 5
发现: 左边正方形中第一行两个数的和是5+4=9,第二行两
个数的和也是3+6=9,两行的和相等,所以右边正方形的两 行数的和也应该相等,右边正方形中第一行两个数的和是 3+4=7,所以空格里应是7-5=2.
54 36
34 52
应用:
请观察左图中四个数的关系,将右图空白填完整。
43;6=10
45 63
4+5=9 6+3=9
应用:
仔细观察,填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