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J078涟水桥空心板静载试验报告
空心板单梁试验报告

****新建工程****桥 简支空心板静载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新建工程****桥,主梁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
分左右两幅,单幅桥宽20m 。
主梁片数为12块板(半桥宽),单片梁预制长度为15.94m ,采用C50混凝土。
受****项目部委托,**中心于****年**月**日对甲方随机选定的左第左第2跨5#空心板梁空心板梁进行静力荷载试验,以校核该梁能否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二、试验目的和依据1、试验目的通过荷载试验,判断单片空心板梁的正常使用状态,并根据荷载试验结果,结合结构计算分析,对梁体承载能力、工作状态和承载潜力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使用建议。
2 试验检测的依据(1)、《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大跨径混凝土桥梁静载试验方法》(1982)(4)、《公路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根据《大跨径混凝土桥梁静载试验方法》(1982)(以下简称《方法》)规定,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挠度、实测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αβ<<dtw w 式中70.005.1==βα而t w 为实测值,d w 为相应的理论计算值。
同时,对于残余变形和应变,也应满足下式要求:γ<maxw w p 式中2.0=γ而p w 为残余值,max w 为试验实测最大值。
3 试验检测的内容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测试在试验荷载下跨中挠度与截面应力应变指标。
三、试验梁的选取及安装由委托方指定一片空心板梁进行荷载试验,试验时梁体按实际使用跨径置于两个支座上。
四、加载方案试验最大荷载由委托方会同设计单位提供。
按同类型最大的第2片中梁计算,横向荷载分布系数取0.523,得到跨中最大设计弯距为549.7kN.m(公路I 级+铺装)等效换算得出图1的加载方式,跨中最大试验弯距为526.7kN.m,实验荷载效率系数ηq 为0.977,满足《方法》的0.80<ηq≤1.0要求。
桥梁静载检测报告

6.粘贴:将选好的应 变片背面均匀地涂上 一层粘结剂,胶层厚 度要适中,然后盖上 一张玻璃纸,用手指 朝一个方向滚压应变 片,挤出气泡和过量 的胶水,保证胶层尽 可能薄而均匀,再用 同样的胶粘贴引线端 子。
• 7.固化:贴片后最好自然干燥几小时,必要 时可以加热烘干。
• 8.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变应片电阻及绝缘 电阻的测量。
通部标准,1988; •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
程》JTG F80/1-2004; • 4.《大桥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检测方法及步骤
• 利用设置在各测试截面由有关测量仪器仪 表和与其配套的检测组件所组成的检测系 统,测试出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各有关测试 对象的信号输出,再通过有关分析、整理 或换算,得出各测试截面所需的评价参数, 完成截面各项测试项目。
准备规划
• A.仪器准备:百分表 千分表 位移计 应变仪 应变 片 精准水准 仪经纬仪 全站仪 倾角仪 刻度放大镜。
• B.技术资料收集:设计,施工,监理,试验养护 与维修,环境因素,交通量及承载车辆情况。
• C.桥梁现状检查:桥面,排水,承重结构开裂及 裂缝分布情况,有无漏筋现象及钢筋锈蚀程度。 对实验现状作出宏观判断。
丝绕式应变片
应变片粘贴工艺
• 1.设计布片方案。 • 2.选片:首先检查应变片的外观,剔除敏感栅有
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的应变片, 再用电桥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值,并进行阻值选配。 • 3.打磨:选择的构件表面待测点需经打磨,打磨 后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锈点。 • 4.画线:被测点精确地用钢针画好十字交叉线以 便定位。 • 5.清洗:用浸有丙酮的药棉清洗欲测部位表面, 清除油垢灰尘,保持清洁干净。
• D.理论分析计算:设计内力计算式按设计图纸, 设计荷载,设计规范,采用专用盒通用软件计算 出结构的设计内力;实际荷载效应是按实际加载 等级,加载位置及加载重量,计算出各级试验荷 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各测点的反应
桥梁空心板静载试验分析

2020年第14期(5月中)收稿日期:2019-10-21作者简介:门丰通(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桥梁空心板静载试验分析门丰通(河北德鑫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桥梁工程空心板静载试验设计的目的、现场条件、试验参数、变形监测方法、测点布置及荷载试验时间安排等试验要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施工过程中的预加载试验、加载等级控制、加载过程、终止加载、试验资料整理等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桥面铺装前进行静载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桥梁质量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桥梁工程;静载试验;测点;裂缝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B1工程概况某桥梁工程为三跨空心板式桥梁,桥面宽7.5m ,车行道宽6m ;桥梁全长65.2m ,主桥长38m ,两边跨为9.0m ,上部结构为6块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中间跨度为20.0m ,上部结构为5块无黏结预应力空心板。
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双柱式墩,基础为桩基,置于船闸两侧闸墙顶部;桥台为混凝土U 型桥台,基础深入微风化岩层。
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
2静载试验设计2.1试验目的该桥梁工程在桥面铺装层施工前,为进一步确定预制空心板的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分别抽取20m 板3榀、9m 板2榀进行荷载(静载)试验。
2.2试验现场条件为使本试验加载简单、快速有效,结合本桥的具体情况,决定在空心板铺设至设计位置后且桥面铺装层未浇筑前进行荷载试验。
2.3试验参数本次荷载试验主要检查20m,9m 预制空心板在承受跨中设计最大正弯矩时的工况,主要包括挠度变形、裂缝开裂情况,相关设计参数由设计单位提供,具体见表1。
外部荷载参数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板简支中心、人群荷载及板自身重量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各型号空心板跨中弯矩设计值计算出每块板需加载的均布荷载值及相应施载物资数量。
XX桥梁工程静载试验总结报告

XX桥梁工程静载试验总结报告第一篇:XX桥梁工程静载试验总结报告XX制梁场预制箱梁静载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1、测定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2、验证桥梁的实际理论与设计方法。
3、判断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量测结构的应变、位移、反力、倾角和裂缝等综合评定)。
二、实验依据:1、《铁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铁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铁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5、《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交通部铁路科学研究所2004/10);6、《铁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三、实验准备:。
内业准备:主要完成表面应变计的标定,导线的编排,仪器设备的调试等项目,为现场试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现场主要有:梁底混凝土打磨、混凝土表面应变计粘贴、棱镜的安装、导线的连接、测点编号的放样等。
测量设备准备:百分表、千分表、位移计(应变片)、精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倾角仪和、放大镜、刻度放大镜等。
人员分工准备:共有移梁工班、试验室、安质部、工程部、物资设备部、张拉压浆公办及综合部七个部门50多人分工明确参与。
四、实验流程:1、由测量人员对静载试验台座平整度进行测量,安全质量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由试验室提前对各种器具设备进行标定;2、静载试验台桁架由起重工班提前拼装完成;3、试验台座满足要求后,放中心线,将下横梁吊运至台座上方,调正理平;4、吊装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标出纵、横向加载中心线及加载点,并在每一加载点铺砂垫层及钢板,钢板用水平尺找平,移入千斤顶。
5、千斤顶底座中心应与加载中心线重合,千斤顶安装横向误差不大于10mm,千斤顶与加力架横梁底部的接触面用钢板垫实。
6、将安装完毕的试验台主桁架起吊平稳移至梁上,保证位置准确(上横梁顶面提前划出安装线),不得倾斜。
针对桥梁空心板静载试验分析

路桥科技 针对桥梁空心板静载试验分析陶伟锋,梁 锦(浙江大港桥梁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摘要:联合桥梁工程实际情况,总结空心板静载试验相关问题,包括设计目的、试验参数、现场条件、变形监测方法等,同时分析施工环节预加载试验、加载过程、等级控制、试验资料等。
通过分析结果显示,桥面铺装前期,通过静载试验,可以检测桥梁质量安全,同时控制施工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桥梁空心板;静载试验某桥梁工程为三跨空心板桥梁,桥梁全长为54.1m,桥面宽度为8.1m,车行道宽度为6m,主桥长为27m,两边跨为8.5m。
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中间跨度为12m,下部结构为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
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墩柱,采用桩基础,设置到两侧闸墙顶板。
桥台选用混凝土U型桥台,基础延伸至微风化岩层。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围绕桥梁空心板静载试验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1 静载试验设计1.1 试验目的桥梁工程施工时,开展桥面铺装作业之前,必须明确预制空心板质量安全,确保其满足预制空心板质量安全,同时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选择3榀20m板,2榀9m板,开展荷载实验。
1.2 试验现场条件为了确保试验加载操作简便有效,联合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在空心板铺设、设计位置、铺装层浇筑之前,需要做好静载试验。
1.3 试验参数在此次试验中,对9m、20m预制空心板进行检查,特别是承受最大正弯矩情况,涉及到裂缝开裂、挠度变形。
由设计人员提供相关设计参数,详情见表1。
在计算外部荷载参数时,必须全面考虑板简支中心、自身重量、群体荷载等影响。
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空心板跨中弯矩值,对不同板加载荷载值、物资数量进行计算。
表1 荷载试验设计参数型号 部位 跨中弯矩设计值(mm)跨中挠度允许值(mm)裂缝开裂宽度允许值(mm)20m空心板 中板 1345 21.45 0.18边板 1012 20.18 0.189m空心板 中板 376 10.1 0.18边板 334 9.45 0.181.4 变形检测在检测桥梁挠度变形时,需要应用百分表测量法,并且使用水准仪校核。
通过静力荷载试验分析铰接空心板旧桥横向分布现状

通过静力荷载试验分析铰接空心板旧桥横向分布现状摘要:目前进行的桥梁荷载试验主要用来分析桥梁的承载能力、使用状况,很少用来具体分析某一桥梁病害。
本次通过使用加载车辆对可能存在单板受力病害的预制空心板桥进行加载,得到各片梁的横向受力状况,从而确定单板受力发展程度。
关键词:静力荷载试验预制空心板单板受力横向分布横向增大系数0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某分离立交,上部结构采用15.25+15+15.25m普通钢筋混凝土铰接空心板(理论计算跨径均为15m),全桥总长48.60m,结构形式为先简支后连续。
下部结构形式为三柱式钻孔灌注桩基础,框架式桥台。
桥面净宽为11.5m,斜交角度65°。
该桥于1997年竣工通车,至今已正常服役近10年,由于设计时上部结构空心板采用铰接方式进行连接,在超重车辆及环境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该桥(天津方向)部分主梁出现梁体下挠过大、铰缝破坏等现象。
通过对该桥进行静力荷载试验,以判断该桥单板受力病害发展情况。
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2)桥面宽度:2×(0.5m护栏+净11.5+0.5m护栏);(3)桥面横坡:2%单向坡。
1静力加载试验静载试验是通过对试验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进行测量,从而对桥梁工作状态和工作性能进行检验。
桥梁结构不仅受到其本身重量即恒载的作用,同时还受到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载的作用。
静力加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在活载作用下桥梁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性能进行检验,从而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
测试桥型布置和相关横断面示意图见下图1,图2。
图1桥型布置图图2横断面示意图1.1试验荷载确定本桥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桥梁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的要求。
根据交通部公路科研所等单位编写的《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中的规定,静力试验荷载效率:基本荷载试验为1.05≥η≥0.8,其中:本桥的静载试验采用等效荷载加载方式,在结构设计的影响线最不利处布载,计算出桥梁结构控制截面(正弯矩最大截面、墩顶最大负弯矩截面)在试验荷载下的最大内力值,与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作用下的该控制截面的理论内力值的进行比较,以保证静力试验荷载效率系数在0.8~1.05范围内。
桥梁静载检测报告

桥梁静载检测报告目录一、报告概述 (2)1.1 报告编制依据 (2)1.2 报告编制要求 (4)1.3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4)二、工程概况 (6)2.1 桥梁基本情况介绍 (7)2.2 工程地质与荷载条件分析 (7)2.3 桥梁结构体系介绍 (9)三、静载试验方案 (10)3.1 静载试验目的与意义 (11)3.2 静载试验方法选择 (12)3.3 静载试验设备选型与校准 (14)3.4 静载试验测点布置原则 (14)3.5 静载试验加载策略制定 (15)四、静载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17)4.1 静载试验过程记录 (18)4.1.1 加载过程监控 (19)4.1.2 数据采集与记录 (20)4.1.3 安全防护措施执行情况 (21)4.2 静载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22)4.2.1 荷载位移曲线绘制 (23)4.2.2 结构性能鉴定与评估 (25)4.2.3 结构损伤分析与处理建议 (26)4.3 静载试验结论汇总 (27)五、结论与建议 (27)5.1 静载试验结论 (29)5.2 工程建议 (30)5.3 后续监测与维护计划建议 (30)六、附件 (32)6.1 静载试验数据表格 (33)6.2 相关试验报告及证书 (34)6.3 工程照片及现场记录 (34)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某座桥梁的静载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估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检测工作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采用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
报告首先介绍了桥梁的基本情况,包括桥梁名称、位置、结构形式、建设年代等。
详细描述了检测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在检测结果分析中,重点关注了桥梁结构的应力、应变、挠度等关键参数,并与设计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报告还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对桥梁的静载试验结果进行了总体评价,认为该桥梁结构安全可靠,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桥梁静载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研究

桥梁静载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研究摘要:本文结合某独塔双索面结构桥梁,对该桥梁采取静力荷载试验,研究在荷载作用下该桥控制截面的应变和重要部位的变形情况,实测控制截面的应力、应变大小及分布规律,量测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变形情况,进而掌握桥跨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
关键词:桥梁检测;静载试验;应变;变形Abstract: combining with a single tower bridge and double cable plane structure, the bridge static load test taken in load control section of the bridge strain and important parts of the deformation, the control section stress and strain of size and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load bridge deformation, and master the bridge spans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structure and carrying capacity.Keywords: bridge detection; The static load test; Strain; deformation1. 工程概况广东某斜拉桥主桥全长326m,为独塔双索面结构,梁塔墩固结,跨径布置为180m(主跨)+101m(边跨)+45m(边跨压重段)。
索塔由直塔柱和斜塔柱组成,塔间无上横梁。
直塔高119.09m,为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环向预应力结构;斜塔与直塔间设3cm厚离缝,通过预应力束连接。
主梁采用双向预应力混凝土π型梁,全桥共设斜拉索108根,按扇形布置,塔上索间距1.8m,主跨与边跨上索间距6.0m,压重段索间距3.6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J078涟水桥空心板静载试验报告.doc报告编号:CCTC-2011J078 涟源市树亭路涟水桥预应力砼空心板静载试验报告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2011年7月涟源市树亭路涟水桥预应力砼空心板静载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娄底市佳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检测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项目组成员:曹国辉贺冉刘小芳叶永明汪子鹏宋建义王志宏报告撰写: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审核:批准:湘检资质编号:湘GJC乙031本报告共12页(不含本页、封面、目录)声明:1.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4.本报告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中心书面提出,本检测中心将于7日内给予答复。
目录1工程概述 (1)2试验依据 (1)3试验目的及内容 (2)4 加载方案 (2)4.1试验板选择 (2)4.2控制截面选择 (2)4.3测点布置 (2)4.4加载重物 (3)4.5加载位置 (3)4.6荷载试验效率 (4)4.7加载程序 (5)4.8试验安全控制 (5)5试验结果 (6)5.1板外观检查 (6)5.2试验数据处理 (7)5.3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9)5.4试验结果评定 (13)附图:检测工作照片 (14)1工程概述涟水桥位于树亭路延伸线,横跨涟水河,全长56.54m,上部结构采用2×20m预应力砼空心板,每跨由14片预应力砼空心板组成,板高0.95m,桥面宽14+2×2m。
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荷载:城市-B级;(2)桥面横坡:采用双向2%;(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4)设计洪水频率:1/100。
受娄底市佳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于2011年7月4日对该桥的中板(2011年5月30日预制)进行了静力荷载试验,对预应力空心板承载能力和施工质量进行技术评估,检验预应力空心板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及使用要求。
2试验依据本次静载试验主要依据的技术规范及文件如下:(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编,《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7)涟源市树亭路涟水桥二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2008年。
3试验目的及内容通过静载试验,确定预应力砼空心板的静应变、静挠度和裂缝状态。
综合分析,为了对预应力砼空心板施工质量进行可靠的评价,决定对预应力砼空心板中板进行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有:(1)预应力砼空心板跨中控制截面的最大静应变;(2)预应力砼空心板跨中控制截面的最大静挠度;(3)预应力砼空心板试验过程中的裂缝状态。
4 加载方案4.1 试验板选择根据现场条件,选择浇筑龄期满28天,加载方便的预应力砼空心板中板进行试验。
4.2 控制截面选择试验板为20m预应力砼空心板,选择L/4、L/2、3L/4截面作为主要控制截面,静载试验时测量控制截面每级的应变和挠度。
预应力砼中板的截面特性如下:横截面积为0.6624m2;抗弯惯性矩为0.0687m4;抗扭惯性矩为0.1426m4;采用铰接板法计算可知中板荷载最大横向分布系数为m汽=0.210,按最大横向分布系数进行计算。
4.3 测点布置在预应力砼空心板的L/4、L/2、3L/4截面布置电阻应变片,L/4截面2片、L/2截面8片、3/4截面2片,共计12片,应变测点布置如图4.1。
图4.1 应变测点布置(单位:m)在预应力砼空心板两侧梁肋对称布置数显位移计(共计8个,其中两端支座位置各安装1个)测试挠度,挠度测点布置如图4.2。
图4.2 挠度测点布置(单位:m)4.4 加载重物采用7捆钢筋加载,加载重物重量见表4.1。
表4.1加载重物重量4.5 加载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对该板采用分级加载。
加载分级见表4.2;加载布置见图4.3。
表4.2加载分级表图4.3 加载布置图(单位:m )4.6 荷载试验效率本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该预制板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状态,属基本荷载试验。
参考《大跨径混凝土桥梁荷载试验方法》建议,取静力荷载试验的效率系数为:1.05≥≥0.8。
0.81.05(1)state S S式中:-静力试验荷载效率系数;state S -试验荷载作用下检验项目计算效应值;S -设计控制荷载作用下检验项目的最不利计算效应值;-规范采用的冲击系数(=0.243)。
本试验的荷载效率系数见表4.3。
表4.3 荷载效率系数MPa)注:表中设计荷载已经考虑了汽车冲击系数的影响。
4.7 加载程序各级加载工作程序如下:(1)仪器调试,各测试小组调试仪器工作是否正常;(2)空载,根据总指挥的指令,各测试小组读取板在空载下的初始读数,吊车待命;(3)各测量组读取完初始数据后,向总指挥汇报,然后总指挥向吊车调度组下指令,采用重物逐级加载;(4)各级加载重物到位后,向总指挥报告。
总指挥下达指令,各个测量小组开始测量;(5)各个测量小组完成本工况各自的测量任务后,向总指挥报告;(6)根据各个测量小组汇报的测量结果,总指挥判断试验是否正常。
如果测量结果有异样,则要求相应的小组重新测量。
如果一切正常,则将加载重物撤离,本次试验结束。
4.8 试验安全控制为了保证荷载试验的加载安全,对该板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每级加载均测量结构的应变和位移。
静载试验加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止加载:(1)控制测点应力值已达到或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控制应力值时;(2)控制测点变位(或挠度)超过规范允许值时;(3)加载过程中新裂缝大量出现,缝宽超过允许值的裂缝大量增多,对结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时;(4)加载时沿跨长方向的实测挠度曲线分布规律与计算值相差过大或实测挠度超过计算值过多时;(5)施加试验荷载过程中,板发生异常响声时;(6)发生其他损坏,影响板承载能力或正常使用时。
对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和主要结构部位进行检查后,认为结构处于正常状况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
5试验结果5.1板外观检查(1)加载前外观检查加载前检查是否存在裂缝,加载过程中采用刻度放大镜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是否出现新裂缝。
裂缝宽度采用精度为0.02mm的刻度放大镜进行观测。
对正截面裂缝,量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对斜截面裂缝,量测斜裂缝的最大裂缝宽度。
板外观检查结果见表5.1。
表5.1板外观检验结果注:表中“标准”是指试验依据(5),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加载过程中裂缝情况评述在加载过程中,该板未发现裂缝的出现。
5.2 试验数据处理(1)校验系数根据交通部《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引入校验系数来描述试验值与理论值比较结果,评定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estatS Se S ——试验荷载作用下量测的弹性变位(或应变)值; stat S ——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理论计算变位(或应变)值。
值常见的参考范围见表5.2。
表5.2 桥梁校验系数常值表根据各类仪表的标定结果进行测试数据的修正,如考虑机械式仪表校正系数、电测仪表率定系数、灵敏系数、电阻应变片的导线电阻影响等。
这些因素对测值的影响小于1%时可不予修正。
(3)温度影响修正温度对测试的影响比较复杂。
结构构件各部位不同的温度变化、结构受力特性、测试仪表或元件的温度变化、电阻元件的温度敏感性、自补性等均对测试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逐项分析这些影响是困难的。
一般可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温度影响修正,即利用加载试验前进行的温度稳定观测数据,建立温度变化(应变采用构件表面温度,挠度采用空气温度)和测点值(应变和挠度)变化的线性关系,然后按下式进行温度修正计算:t s st k式中:s —温度修正后的测点加载测值变化;s —温度修正前的测点加载测值变化;t —相应于s 观测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 t k —空载时温度上升1℃时测点值变化量。
1tsk t 式中:s —空载时某一时间区段内测点测值变化量;1t —相应于s 同一时间区段内温度变化量。
(4)支点沉降影响的修正当支点沉降量较大时,应修正其对挠度值的影响,修正量C 可按下式计算:l xx Cab ll式中:C —测点和支点沉降影响修正量;l —A 支点到B 支点的距离; x —挠度测点到A 支点的距离; a —A 支点沉降量;b —B 支点沉降量。
(5)各测点变位(挠度、挠度、沉降)与应变的计算 根据量测数据作下列计算: 总变位(或总应变) 1t i s s s 弹性变位(或弹性应变) 1e u s s s 残余变位(或残余应变) pteui s s s s s式中:i s —加载前测值(各试验工况的i s 值均调为0);1s —加载达到稳定时测值; u s —卸载达到稳定时测值。
引入相对残余变位(或挠度)的概念描述结构整体或局部进入塑性工作状态的程度。
相对残余变位(或应变)按下计算:100%p pts s s式中:p s —相对残余变位(或应变),p s 、t s 意义同前。
5.3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挠度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挠度测试结果见表 5.3。
分级荷载作用下该板各测点挠度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见图5.1。
表5.3 挠度测试结果(单位:mm )《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中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桥挠度校验系数应满足在0.70~1.00之间的要求。
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该板控制截面实测挠度校验系数在0.81~0.85之间。
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0,表明桥梁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对残余变位p S 最大为1.3%,符合《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所规定的容许值20%的要求。
0.02.04.06.08.0挠度/m m弯矩/kN*m0.02.04.06.08.010.012.0挠度/m m弯矩/kN*m(1)L /4处挠度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 (2)L/2处挠度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0.02.04.06.08.0挠度/m m弯矩/kN*m(3)3L /4处挠度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 图5.1 挠度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图由图5.1可知:挠度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规律吻合较好。
(2)应变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应变测试结果见表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