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练习题带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含答案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与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4.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5.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臣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6.曹公问裴潜曰卿昔日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8.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9.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而醉。
10.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容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群曰臣与华歆服膺前朝今虽欣逢圣化犹义形于色。
11.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所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12.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如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1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君家果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后安眠人莫敢近者。
15.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沈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
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文言断句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文言断句练习题带答案

【阅读训练】1(一)女娲炼石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就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选自《淮南子》【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1.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二)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得国家名。
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得面积有一万顷。
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得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1.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三)鲤鱼跳龙门龙门山,在河东界。
禹凿山断门一里余。
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
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阅读训练】1. 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1.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
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四) 武王伐纣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⑴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于就是武王左操黄钺⑵,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就是风济而波罢。
文言文断句真题(含答案) (1)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D )A.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B.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C.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D.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读。
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故正确的断句为: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故选D。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B.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C.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D.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句意为:正赶上丞相秦桧当权,掠夺他人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改变恢复中原的策略为对敌屈服。
“秦丞相桧”是指丞相秦桧,官职和人名,不能断开,排除AD;“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这三个句子的主语都是“秦桧”,三者是并列关系,应断开。
排除B。
故选C。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B.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C.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D.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句意是:曾觌、龙大渊集权植私党,迷惑圣上明察,你到今天不说,他日将不能去除他们了。
故断句: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故选B。
4、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B.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C.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D.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言断句练习1.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子鼻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屋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太宗有一验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伺,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客人,将杀之。
皇后谏日:“昔齐聚公以马死杀人心子请敷其养云尔养马而死尔菲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养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率.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靠,削秩徒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
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选自《宋史•秦观传》)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限4处)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都光渐短添得一看甲子增得一,•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暗雷条风,消融腊气。
山居之士,负域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臭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呜女墙/槛疑近山岫垦则俾校史书衣■则屈伸一楣漫绝肥甘疏远苦情小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噂足而已。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3分)A.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B.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C.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D.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A。
XXX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B。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C。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值3分。
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归纳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
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
1 (一)女娲炼石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一一选自《淮南子》
【阅读训练】
1 •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1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二)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
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
③於:同“于”。
④舌鸟: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阅读训练】
1 •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1 •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三)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界。
禹凿山断门一里余。
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
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阅读训练】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1•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
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
乃化为龙矣。
四)武王伐纣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⑴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
于是武王左操黄钺⑵,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
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
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
”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⑶;咸刘⑷厥⑸敌,靡使有余。
”
注释:⑴阳侯:大波之神。
⑵ 钺:大斧。
⑶胥余:里落中的屋壁。
⑷咸刘:训杀。
⑸厥:代词,那,那些。
【阅读训练】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1.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
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六)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
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⑺,女有归
⑻。
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⑽ 闭
(11)而不兴,盗窃乱(12)贼(13)而不作,故外户(14)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⑴行:实行。
⑵与:解作“举”,推选。
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⑷不独:不仅仅。
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
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
⑼恶:讨厌。
⑽谋:奸谋。
1闭:被阻塞。
2 乱:造反的。
3贼:害人的。
4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阅读训练】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七)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③?”
孟子对④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⑤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⑥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⑦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⑧ 天下,忧以天下;然⑨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孟子言论和事迹的汇编,共七篇,十四卷。
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③乐:享乐。
④对:回答。
臣下回答君主提出的问题叫“对”。
⑤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
⑥民上:人民的统治者。
⑦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⑧以:介词,相当于“把”。
⑨然:这样,代词。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八)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阅读训练】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万事莫贵于义①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②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
注释①选自《墨予•贵义》。
②今:若,如果。
③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阅读训练】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十)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
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
③使:假使。
【阅读训练】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 ”断句。
2.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