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骨科康复评定

骨科康复评定

二:评定内容
• 骨科疾病及创伤 • 老年人退行性变、骨质疏松
• 骨、关节、肌肉、韧带生物力学改变
• 平衡功能下降、损害 • 姿势调整能力下降、负重能力下降
• 跌倒风险增加
• 跌倒、造成骨折
三:安全性评定
• 影响骨科康复评定以及治疗的因素 • 1:骨折的稳定性 • 骨折后评定治疗时应充分分析骨骼的力学
二:评定内容
• 1:关节活动度 • 2:围度 • 3:肌力 • 4:疼痛 • 5:感觉评定 • 6:肌张力 • 7:平衡功能
二:评定内容
• 1:关节活动度 • 评定肌肉、骨骼、神经病损患者的基本步
骤,是评定关节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 指标之一
• 目的:①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及关 节活动受限的程度;②寻找和确定关节活 动受限的原因或因素;③为选择恰当的治 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 禁忌: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而又未做内 固定、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急性损伤、骨关节肿瘤等
二:评定内容
• 4:疼痛 • 通过评定准确地判定疼痛特征,寻找疼痛
与解剖结构之间的联系;确定疼痛对运动 功能和ADL的影响;为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 依据;用定量的方法判断治疗效果
二:评定内容
• ①疼痛的发生时间和诱因 • ②疼痛的部位 • ③疼痛的性质 • ④疼痛的程度(VAS视觉模拟量表) • ⑤加重或缓解疼痛的因素 • ⑥伴随症状
80-100较安全 40-70应慎重 0-30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宜进行等张收缩
• 正确把握“动”“静”关系

谢谢
状态,安全有效的评定,以及有的放矢地 制定运动处方。
三:安全性评定
• 2:固定物的可靠性 • 认识内固定的性能,充分发挥内固定作用。

骨科康复评定汇总【最新版】

骨科康复评定汇总【最新版】

骨科康复评定汇总骨科康复是主要功能的康复,骨科康复评定也就是功能评定,即应用了各种检测手段和方法评估了解伤病后机体的运动系统的功能状况,评定功能受损的性质、范围、程度及可能变化的趋势,制定合理的康复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康复治疗方法。

同时也可以确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骨科康复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肌力评估肌力评定是运动功能评定的基本内容,其可以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损伤的范围及程度,常用徒手肌力测定法(manual muscle testing,MMT)。

1916年由Lovett提出,以后有所改进。

在特定的体位下,分别在减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标准动作。

更细的评级如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分级(MRC分级)及各级肌力占正常肌力的百分比值(Kendall分级)。

在肌力超过3级,为了进一步作较为细致的定量评定,须使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测试。

其中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张肌力检查及等速肌力检查。

1.等长肌力检查在标准姿位下用特制的测力器测定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的等长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

2.等长肌力检查测定肌肉等张收缩使关节做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

3.等速肌力检查肌肉收缩做功对抗某种可变阻力外,所牵动的关节做等角度圆弧运动,称为等速收缩,肌肉的等速收缩所产生的肌力成为等速肌力。

二、关节活动度测定关节活动度(ROM)是指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主要分为两种,即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

关节活动度测定的基本姿位:全身所有的关节按解剖部位的姿位放置者为0°,前臂的运动手掌面在矢状面上状态为0°。

轴、面的概念与解剖学一致。

ROM的测量方法:通用量角器法和方盘量角器法。

1974年我国范振华教授研制出一种方盘量角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注意事项:确定ROM测量的起始位置。

通常以解剖位作为起点;同一病人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应取相同的位置,两侧对比;测量后,治疗师应对数据分析;注意排除相邻关节的互相影响或者互相补偿。

骨折的康复评定

骨折的康复评定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对患者的身体状态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肿 胀、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等。
物理治疗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 治疗方案,包括冷敷、热敷、 按摩、牵引和手法复位等措施

物理治疗师还指导患者进行一 些家庭自我护理措施,如抬高 受伤部位、保持关节功能位等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骨折康复评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 活动范围。
处方药物
曲马多
适用于术后疼痛和癌症疼痛,但可能产生成瘾性。
羟考酮
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通常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
中药与天然药物
紫花杜鹃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减轻骨折引起的炎症和肿胀。
红花油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缓解骨折引起的瘀血和疼痛。
06
骨折康复评定的临床案例分享
判断效果
通过康复评定,医生可以判断治疗 效果,为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骨折康复评定的发展状况
发展历程
骨折康复评定自20世纪50年代起不断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骨科诊断到全面 康复评估的过程。
现状与趋势
目前,骨折康复评定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不断有新的评定方法和技术 出现。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康复的需求不断提高,骨折康复评定 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全面康复。
案例四:踝关节骨折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方法
通过X线检查、CT或MRI等影像 学手段,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结合步态分析检查评估行走功
能。
康复评定内容
评估患者的疼痛、活动受限、 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及步态 等,同时关注心理和社会适应
状态。
康复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评定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

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案例三: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
总结词
综合评估、早期介入、全面康复
详细描述
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认知、语 言、肢体功能等多方面因素。评估过程中应尽早介入康 复治疗,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同时,制定全面的康 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帮助 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行走过程,评估其步 态特征和运动能力。
详细描述
步态分析是一种评估患者行走过程的重要手 段,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步态特征和运动 能力,可以了解患者的行走功能状况。这对 于判断患者的康复程度、预防跌倒和制定康 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总结词
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 。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评定,如 术后、疗程前后等,确保评定 结果能真实反映康复情况。
评定方法
采用多种评定方法,如量表评 定、仪器评定等,以提高评定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定人员
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评 定人员,确保评定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
患者配合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评定,如实 反映自身情况,为评定提供准
确数据。
复方案。康复过程中需长期跟踪,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患者恢复最佳功能。
案例二: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多维度评估、针对性训练、预防复发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需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疼痛 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此外 ,还应关注颈椎病的预防复发,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加强 颈部肌肉锻炼来降低复发风险。

骨科康复一体化实施方案

骨科康复一体化实施方案

骨科康复一体化实施方案骨科康复一体化实施方案是指在骨科手术后,通过综合运用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等手段,全面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该方案的实施需要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骨科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协同配合。

下面将从康复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康复方案的制定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康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状态、康复潜力等方面的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术后康复计划: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术后康复计划,包括康复治疗的时间安排、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等。

二、康复方案的实施1. 早期功能恢复:术后立即进行早期功能恢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基本功能。

2. 康复护理:康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皮肤护理、体位转换、呼吸护理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师根据康复计划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助行器使用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4. 心理支持:康复医生和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效果评估1. 康复效果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包括功能评定、生活质量评估等,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

2. 并发症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骨科康复一体化实施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案制定和有效的康复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认真贯彻实施该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局部剧烈疼痛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肌力评级依据: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重力作用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检查步骤: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记录检查结果MMT的注意事项: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 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阵挛 1分:无阵挛 2分:阵挛1-2次 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结果判断 0-6分:无痉挛; 7-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1. 燕铁斌,许云影.综合痉挛量表的信度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63-265. 2. 燕铁斌.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综合临床评定.现代康复,2000,4:88-91.
压迫
30
髋外展外旋 试验
(4字征)
盖斯林 试验
脊柱特殊体征 骨盆
仰卧挺 腹试验
跟臀试验
拉格尔 试验
骨盆分离挤压 试验
31
髋外展外旋〔“4〞字〕试验 〔Faber-Patrick试验〕
Faber〔检查时体位〕 F-屈,ab-外展,er-外旋,下肢穿插成4字形 检查 如右侧:左腿伸直,将右足置左膝部,检查者 一手按住左髂前上棘,另一手将右膝向下压 阳性 右侧骶髂关节部疼痛 腹股沟处的牵扯痛不作为阳性 提示 骶髂关节病变
如牵拉同时再患肢作内旋动作,那么称为Eaten加强试

20
肩外展〔 Shoulder Abduction Test 〕试验
检查
患者坐位,手放在 同侧头上
阳性
疼痛、麻木减轻
提示
颈神经根受压 颈椎间盘st〕
检查 坐位、屈颈、伸膝、踝背伸 双下肢伸直 阳性 四肢疼痛、麻木加重 提示 脊髓受压 神经根受压〔张力增加〕
42
髋内收肌群肌张力评定 〔Adductor Tone Rating)
0 肌张力不增加 1 肌张力增加,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很容易外展到45°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稍许用力可以外展到45°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外展到45°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

骨科疾病的康复评估方法

骨科疾病的康复评估方法

骨科疾病的康复评估方法骨科疾病是指涉及骨骼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骨折、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疾病等。

康复评估是评估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提高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康复评估方法。

一、疾病病史和临床检查在骨科康复评估中,了解病患的疾病病史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会询问病患的疼痛情况、运动能力、曾经的治疗经历以及康复目标等信息。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临床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行走姿势、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测试等,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

二、功能评定功能评定是判断病患康复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功能评定工具包括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量、平衡能力评估等。

例如,在评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时,医生可能会使用WOMAC(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量表,评估病患的疼痛、刚度和功能。

三、生活质量评估骨科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生活质量评估常常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交功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SF-36(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EQ-5D (EuroQol-5 Dimensions)等。

四、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评估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X光片、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损伤程度等。

例如,在评估脊柱疾病患者的康复时,医生常常会进行脊柱X光片、CT或MRI等检查,以评估脊柱的稳定性,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五、骨密度评估骨密度对于骨科疾病的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密度评估常通过骨密度测量仪进行,旨在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

通过骨密度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的运动
注 : ROM( range of motion) 关 节 活 动 范 围
利用器械检查肌力
脊柱肌力评定
背肌力:用拉力计测背肌力
结果以拉力指数判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标准:男150~300,女100~150
10
脊神经反射
反射
浅反射 腹壁反射 上:肋缘下 中:脐平 下:腹股沟上 提睾反射 肛门反射 球-海绵体反射
4-
抗 部 分 阻 力 时 , 关 节 能 完 成 大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ROM> 50%)
4
抗部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4+
抗 充 分 阻 力 时 , 关 节 能 完 成 小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 (ROM< 50%)
5-
抗 充 分 阻 力 时 , 关 节 能 完 成 大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 (ROM>50%)
8
手法肌力检查分级法
等级
评定标准
0
触摸不到肌肉收缩
1
可以触摸到肌肉的轻微收缩,但没有可见的关节运动
1+
可以触摸到肌肉的明显收缩,但没有可见的关节运动
2-
去 除 重 力 时 , 关 节 能 完 成 大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 (ROM> 50%)
2
不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2+
去 除 重 力 时 ,关 节 能 完 成 全 范 围 的 活 动 ,同 时 ,抗 重 力 时 可 以 完 成 小 部 分
检查
患者仰卧、坐位或站位 检查者一手按其胸前,一手按其枕后,屈其颈部Leabharlann 阳性腰部及患肢后侧放射性痛
提示
坐骨神经受压
28
股神经牵拉试验
检查
患者俯卧、屈膝,检查者 将其小腿尽力屈膝
阳性
大腿前侧放射性疼痛
提示
股神经受压 多见于腰2-4椎间盘突出症
29
梨状肌试验
检查
患者俯卧,患侧伸髋屈膝,将髋被动内收内旋
18
椎间孔分离试验
引颈试验, 与挤压试验相反 检查
检查者用手托于颌下及枕部,向上牵引
阳性 原有根性症状减轻 提示 根性损害 颈椎牵引效果良好
19
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 (Eaten试验或Lasequard征)
检查
检查者一手推患者的颞部,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反向牵伸
阳性
患肢出现麻木或放射性痛
检查
直腿抬高80~90º,正常除了腘 部感觉紧外无其他不适
阳性
抬高<70º,沿坐骨神经有放射 性疼痛
提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直腿抬高30~70º时引起放射 性腿痛
24
直腿抬高加强(Bragard )试验 在抬至最高时将足背屈,此时放射性痛加重
增加坐骨神经的张力
健侧直腿抬高试验(Fajerztain试验)
范 围 的 活 动 (ROM< 50%)
3-
抗 重 力 时 , 关 节 能 完 成 大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ROM> 50%)
3
抗重力时,关节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
3+
抗 重 力 时 ,关 节 能 完 成 全 范 围 的 活 动 ,同 时 ,抗 较 小 阻 力 时 关 节 能 完 成 小
部 分 范 围 的 活 动 (ROM< 50%)
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骨膜反射 膝(髌腱)反射 踝(跟腱反射)
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征 霍夫曼(Hoffmann)征 髌阵挛 踝阵挛
定位
T7~8 T9~10 T11~12 L1~2 S4~5 S4~5
C5~6 C7~8 C5~6 L2~4 S1~2
锥体束 上肢锥体束
疼痛评定
定性 量表
视觉类比评定(VAS) McGill问卷
仪器
0
10
VAS尺
痛觉压力计
12
下腰痛常见压痛点
第3腰椎横突
臀上皮神经出口 骶髂关节
13
放射学评定
X片
CT
MR
14
内容
脊柱特殊体征
颈椎
腰椎
骨盆
15
脊柱特殊体征: 颈椎
前屈旋颈试验
椎间孔 挤压试验
椎间孔 分离试验
颈脊神经根 张力试验
安德森试验
骨科康复功能评定
内容
脊柱基础功能评定
颈腰痛特殊体征
常用功能评定量表
2
脊柱 基础功能评定
姿势: 评定与测量
脊柱: 活动范围测量
肌力评定
脊神经反射
疼痛
3
观察:正面/背面
4
观察:侧面
5
前屈-后伸
左右旋转
左右侧屈
脊柱活动测量: 颈椎
颈椎活动范围测量
屈曲时中指指尖与地面的距离 量角器
脊柱活动测量
检查 坐位、屈颈、伸膝、踝
背伸
双下肢伸直
阳性
四肢疼痛、麻木加重
提示
脊髓受压 神经根受压(张力增加)
加重
缓解 22
脊柱特殊体征:腰椎
直腿抬高试验 腰部超伸展试验 克尼格征 鞠躬试验
屈颈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梨状肌试验
23
直腿抬高(Lasegue)试验、
(straight leg raise test, SLRT)
16
前屈旋颈(Fenz)试验
检查
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
阳性
颈椎处出现疼痛
提示
颈椎骨关节病,多有颈椎小关节退行性变
17
椎间孔挤压(Spurling)试验
检查
患者坐位,头略向患侧屈曲 检查者双手置于患者头顶,向
下方挤压颈椎
阳性
颈痛 向肢体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
提示
神经根损害
神经根型颈椎病
背部活动范围测量
脊柱肌力评定
手法肌力检查
概念
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判断力, 根据现行的标准或普遍认可的标准,通过观察肢 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 确定所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级 的一种检查方法
肌力分级
6级(0级~5级) 3级以下不抗重力 3级抗重力 3级以上抗阻力
提示
颈椎根性压迫 臂丛损伤 前斜角肌综合征
如牵拉同时再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20
肩外展( Shoulder Abduction Test )试验
检查
患者坐位,手放在 同侧头上
阳性
疼痛、麻木减轻
提示
颈神经根受压 颈椎间盘突出
21
颈脊髓张力试验(Slump Test)
健腿抬到一定高度时亦引起患侧的坐骨神经痛
克尼格(Kernig)征
检查
患者仰卧,屈髋、膝90º时伸膝
正常
膝关节伸达135º以上
阳性
患肢痛或肌肉痉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之一
26
鞠躬(Neri) 试验
检查
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
阳性
患肢后侧放射性疼痛
提示
坐骨神经受压
27
屈颈(Linder)试验
阳性
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提示
坐骨神经被牵张的梨状肌刺激压迫 梨状肌有解剖变异,坐骨神经由该肌肌腹穿出而受
压迫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