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新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通过阅读名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指导:教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作者意图等。

3.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2. 阅读指导:教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作者意图等。

3.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5.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量:观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阅读量,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兴趣。

2. 读书笔记质量:评估学生做的读书笔记的内容丰富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成果展示效果:评估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创造力等。

教学资源:1. 名著文本:提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文本,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指导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资料,如名著介绍、人物解析、故事情节分析等。

3. 读书笔记模板:提供读书笔记的模板,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南,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享。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2.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读过名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印象?2. 教师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提炼关键事件。

2. 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物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主题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欣赏与借鉴(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文学素养,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与借鉴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名著。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名著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4.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并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3. 阅读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名著选择与推荐(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名著,并解释选择这些名著的原因。

三、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如速读、精读、批注等方法,并示范一些阅读技巧。

四、阅读活动设计(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名著分享、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名著。

第二课时:一、名著阅读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名著阅读分享,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讨论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名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进行评价。

四、创新与实践(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将名著中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个人品质。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或课堂讨论来评估。

2.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提问或写作来评估。

3. 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生的阅读记录和分享来评估。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名著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名著阅读教案

语文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语文名著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鉴赏;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名著选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几部经典的语文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 阅读过程指导:针对每部名著,设计具体的阅读过程指导,包括整体阅读、重点段落理解、人物解读、事件分析等内容;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文学技巧和意义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4. 批判性思维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的讨论和辩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5. 创造性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演讲、戏剧表演等形式的创造性表达,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对名著的介绍和分析,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名著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3. 个人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的具体章节或段落,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4. 演讲展示:开展名著演讲比赛,通过演讲展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5. 创作作业:布置相关的创作作业,如写一篇书评、改编一场戏剧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过程指导,写下自己的阅读笔记,包括重要事件、人物特点、意象等;2. 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评价他们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合作能力;3. 演讲表现:评价学生在演讲展示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4. 创作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表达能力、创意性和对原作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著作品,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2. 参观剧场:组织学生去剧场观看相关的名著改编剧目,提升他们的文学体验和表演欣赏能力;3. 作品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创作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诗歌;4. 文学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名著的深入研究,开展相关的研究报告或展示。

名著阅读欣赏教案

名著阅读欣赏教案

名著阅读欣赏教案第一章:《红楼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2. 把握《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领悟《红楼梦》中的经典语句和深刻寓意。

二、教学内容1. 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梳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4. 赏析《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赏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楼梦》。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4. 赏析经典片段:选取《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楼梦》的作者、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红楼梦》中的经典语句和深刻寓意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章:《西游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把握《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领悟《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寓意。

二、教学内容1. 简介《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梳理《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

4. 赏析《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赏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人教版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版初中名著阅读教案

人教版初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舍及《骆驼祥子》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小说时代背景,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小说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欣赏小说的人物描写、情节设计、环境描写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祥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现实,体会祥子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作者老舍及《骆驼祥子》的相关文学常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时代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小说人物的初步印象。

三、合作探究1.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

(2)其他人物:如刘四、虎妞、小福子等,分析他们与祥子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祥子命运的影响。

2. 探讨小说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探讨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对主题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继续阅读《骆驼祥子》,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撰写一篇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对《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分析,对小说主题有了理解。

但在课堂过程中,对小说时代背景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学生在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名著阅读教案

名著阅读教案

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名著的主要情节和情感线索。

2. 学生能够分析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动机。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技巧评价名著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 名著的文本材料,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1984》等。

2. 学生阅读名著的笔记或读书单,用以激发讨论。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与名著相关的问题或引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名著中的核心主题或重要情节线索。

2. 分析情节: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名著的关键章节或段落,要求他们理解主要情节,分析情节的逻辑和推动力,以及情节对主题和人物发展的影响。

3. 思考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中的情感线索,如人物的内心矛盾、情感变化和动机。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描写,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发展。

4.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命运发展。

要求学生通过举例和支持性材料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5. 探讨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技巧,评价名著的艺术价值。

要求学生考虑名著的故事结构、文体特点、语言运用和主题意义等方面。

6. 总结:通过回顾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总结名著阅读的要点和关键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对名著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7.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相关作品,扩大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范围。

推荐相关电影或戏剧作品,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名著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名著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理解名著的核心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水平。

名著阅读教案

名著阅读教案

名著阅读教案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名著,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和作者的思想意图。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红楼梦》三、教学过程:1.导入:分析名著的重要性和影响。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人格。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智慧,获得自己思考的能力。

因此,名著阅读是很有意义的。

2.导入: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通过对贾府的兴衰历程和众多人物的命运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并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世间的真理。

3.阅读:根据教学进度,布置阅读任务。

根据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

可以分为多个单元进行阅读,每个单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作品,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背景的描绘等。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

5.写作: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人物分析、故事情节的总结等。

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思考和表达。

6.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采用打分、评语等形式,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四、教学辅助:1.课堂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笔、教案等。

2.教学材料:《红楼梦》的简化版阅读材料、学生笔记本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红楼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意义等进行深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教案鱼和熊掌亦可兼得与同学们谈名著阅读〖教学目标〗1.掌握名著阅读的正确方法;2.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3.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把名著阅读与应试结合起来。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名著阅读的正确方法;2.熟悉中考名著阅读考试题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入学的第一天起,“读书”就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台湾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说道:“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喜欢!因为“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图片)都喜欢都喜欢读什么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阿衰新传》《哈利波特》在课堂之外,当下的中学生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的是网络小说,拿起的是游戏手柄。

看看下面的对话。

(图片)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名著!阅读名著对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语感,启迪思维,培养高尚的情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任何媒介所无法代替的。

因此,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阅读书目共36部(含必读和选读)(图片)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纷纷将名著考查作为重要命题形式之一。

但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要拿出大量的时间研读所有原著恐怕已不现实。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们既要积沉文化又要应对考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怎么办?我们今天就和同学谈谈名著的阅读问题。

二、名著阅读方法1.熟悉名著的作者、朝代(国别)、体裁等文学常识。

如: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朝代,清代,体裁长篇小说。

⑵《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国别,现代,体裁长篇小说。

⑶《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朝代,当代。

体裁长篇小说。

⑷《猎人笔记》作者,屠格涅夫,国别,俄国,体裁短篇小说。

⑸《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国别,法国,体裁长篇小说。

2.熟悉名著中的卷首语以及重要诗词文。

名著中有的开篇有卷首语,里面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文,这些内容往往成为中考命题的载体,从诗词文入手考察人物或作品。

首先我们要熟记这些内容。

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红楼梦》的开卷诗(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红楼梦》中林黛玉判词:“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⑶“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①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品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②以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曹操诗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植的《七步诗》;诸葛亮的《出师表》;陈寿的《隆中对》;《世说新语》中的《魏武将见匈奴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

3.熟悉名著中的主要回目、主题思想、情节或梗概。

⑴《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西游记》主要是这五-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等。

《三国演义》“长坂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据载东汉建安十三年曹军追击刘备,刘备手下大将张飞据桥断后,面对曹军大吼:“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桥应声而断,吓得曹操部将夏侯霸肝胆碎裂,坠马而亡。

⑵《生死疲劳》主题思想: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西门闹或者转世替身,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⑶《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梗概:又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老人与海》内容梗概:这部小说写的是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的捕鱼经历。

他独自一人出海打鱼,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大麻哈鱼,并开始了长达3天3夜的搏斗,大鱼才终于筋疲力尽浮上水面,被他杀死。

在归程中再遭到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可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老人与海》虽然故事简短却寓意深刻。

作者用大马哈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所不可避免的所具有的欲望,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则为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桑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试图去改变命运。

4.熟悉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绰号、典型语言等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的诚信;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等。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叛逆思想;王熙凤阴险毒辣、贪婪虚伪等。

《西游记》中孙悟空叛逆和反抗;猪八戒憨厚淳朴,贪吃好睡,《水浒传》中宋江绰号“及时雨”,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林冲绰号“豹子头”等。

⑵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第二段中的A是___________(人物姓名)。

(1分)请根据选段中的描写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2分)周恩来(1分)面容清瘦、温和文雅、学识渊博。

(会英语、高材生)(2分)⑶宋江在“菊花会”上,作了《满江红》一词,有乐和来唱,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文中写到:“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

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5..通过其他媒介熟悉名著如四大名著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分别是《红楼梦》两个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

⑵“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根据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的主题歌,该小说中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事件是(举一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⑶“长坂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出自哪部小说?《三国演义》双方主人公是谁?张飞、夏侯霸。

⑷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是两厢情愿的意思。

该歇后语是从《》的故事中演绎出来的。

⑸在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氛围之下,峨影集团再次发力,以主旋律影片《红星照耀中国》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影片重新认识、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⑹下列诗歌中咏赞的是四大名著中哪位名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周瑜⑺下面对联出自哪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哪个人物?。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西游记》孙悟空⑻谜语:久旱逢甘霖,沧海变桑田(打《水浒》人名二)宋江时迁三、课堂检测:1、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可精读、可细读,也可如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

2、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汝珍——《镜花缘》——唐敖B.罗广斌——《红星照耀中国》——江雪琴C.柳青——《创业史》——梁生宝D.孙犁——《白洋淀》——燕海川3、我爱读书。

我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品尝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我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

4、猜人物: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诸葛亮)5、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人物或作品。

示例:潇湘馆丫环紫娟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⑴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关羽)⑵日本仙台医学教授修改讲义鲁迅作品(《藤野先生》)⑶一流车夫三匹骆驼怒辞杨宅虎妞利诱是现代小说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

⑷海滩荒岛“星期五”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历险小说《鲁滨逊漂游记》的主人公。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曹操的诗《短歌行》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7、《红楼梦》卷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8、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髋骨突出。

……他还是一个精通中国古文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

他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⑴“他”是《》中的。

⑵“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面容瘦削、高个子、浓密黑发、精通中国古文、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9、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

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

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