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包括:(一)可能损害病人健康或延长病人住院时间的事件。

(二)可能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事件。

(五)可能引起病人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

(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十)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

(一)警讯事件——医疗行为发生错误事实,导致病人发生与自然病程无关的、无法预料的意外死亡、永久性功能丧失以及较严重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事件(有过错且有后果)。

(二)不良后果事件——医疗行为本身没有过错,但导

致病人出现非疾病本身造成的较严重的机体与功能损害(无过错但有后果)。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医疗行为发生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有过错无后果)。

(四)隐患事件——错误的医疗行为在对病人实施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导致病人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未形成事实(无过错无后果)。

三、接收报告单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包括纸质上报表和网络信息)统一上报至医务科,由医务科初步审核后及时转发相应职能部门进一步分析处理。其中: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护理部。

(三)感染相关(不良)事件转发感染管理科。

(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药学部。

(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设备部。

(六)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监察室。

(七)全不良事件转发保卫部。

四、上报流程

(一)保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小时内,当

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医务科。

2、网络直报也可利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3、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行政总值班人员。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初步审核后根据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情况转发给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处理。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登记备案,及时调查核实,做出处理,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落实,消除隐患。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四)如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由医务科将不良事件转交相应的职能部门,并协调相应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必要时召开部门间联席会议。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

(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六、监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参与的管理体系。

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10例。对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应对科室上报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给出改进意见,每季度进行汇兑,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七、激励机制

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上报1例,奖励30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