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爆炸学》试题及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
2、燃烧热
3、闪点
4、自燃点
5、沸点
6、氧指数
7、特大火灾
8、爆炸极限
9、熔点
二、简答题
1、燃烧的“氧学说”?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
5、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三、论述题
1. 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 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 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参考知识点
一、概念题
1. 参考教材P21-22
2. 参考教材P27
3. 参考教材P8
4. 参考教材P12
5. 参考教材P75
6.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
7. 参考教材P24
8. 参考教材P36
9. 参考教材P77
二、简答题
1. 参考教材p5
2. 参考教材p55
3. 参考教材P32
4. 参考教材P20-30,P49-53
5. 参考教材P32
6. 参考教材P104
三、论述题
1.参考教材P7,P36
2. 参考教材P89-124
3. 参考教材p89。
燃烧学课后习题答案

n 2 33 . 44 , T 2 1900 273 2173 K
P2 P1
n 2T 2 n 1T1
0 .1
33 . 44 2173 31 . 94 298
0 . 763 MPa
《燃烧学》--作业
1 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成:C—40%,H—10%, O—41%,N—2%,W—6%,A—1% (1)1kg木材完全燃烧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 体积 (α=1) (2)木材的高低热值 (3)α=1.5,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组 成,体积 (4)α=1.5 燃烧温度 【解】: V C H S O 22 . 4 10 4 32 32 12 (1)
7
1 . 334
3 3600
通过查表,可知:erf(1.334)大约等于0.94, 比0.9大,即此时的 0.06 <0.1。也就 是说板背面的温度小于临界温度,板可以看作半 无限大固体来考虑。 T T0 则有: T T 0 . 06
0
求解可得:T=312K,即39oC
2 0 ,O 2
10 41 40 22 . 4 10 4 32 12 1 . 02 m
3
2
1
《燃烧学》--作业
V 0 , air
V 0 ,O
2
1 . 02 0 . 21
4 . 86 m
3
0 . 21
CO 烟气的组成: 2 , H 2 O , N 2
(3)α=1.5 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 组成,体积 3 V a , air V 0 , air 1 . 5 4 . 86 7 . 29 m α=1.5 CO 2 , H 2 O , N 2 , O 2 烟气的组成:
防火与防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管理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1998年4月29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形成了较完整的消防法规体系。
2008年10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重新进行了修订,自起施行。
()。
A:2009年7月1日B:2009年3月1日C:2009年5月1日D:2009年10月1日答案:C2.炼油化工企业发生事故占比最大的()。
A:高出坠落事故B:火灾爆炸事故C:检修作业事故D:中毒事故答案:B3.雷电导致的火灾原因,大体上有()种A:5B:3C:4D:2答案:B4..以下属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的是()。
A:生产作业不慎B:生活用火不慎C:吸烟D:设备故障答案:ABCD5..以下现象属于引起火灾爆炸问题的主观原因是()A:安全意识淡薄B: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C:火灾安全知识缺乏D:对火灾防治工作很不重视答案:ABCD第一章测试1.家用电灯泡通电时会放热发光,属于()。
A:分解反应B:物理反应C:氧化反应D:物理化学反应答案:B2.链反应理论中的支链反应表示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产生()新的活性基团。
A:2个B:3个C:2个或2个以上D:1个答案:C3.燃烧如果要发生的话,只有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也有可能无法实现燃烧()A:对B:错答案:A4.以下( )不属于燃烧的三要素范畴。
A:可燃物B:受限空间C:点火源D:氧化剂答案:B5.着火是反应放热因素和散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放热<散热,着火成功。
()A:对B:错答案:B6.强迫着火仅在可燃物的局部进行,所形成的火焰要能向未燃区域传播,自燃在整个混合气空间进行()A:错B:对答案:B7.工业分析法将固体可燃物划分的组分中不包含()A:可燃挥发分B:水分C:固定碳D:不可燃组分E:灰分答案:BE8.支链反应是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产生一个新的活性基团,直到链终止。
()A:对答案:B9.凡是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A:对B:错答案:A10.窒息灭火是指降低反应区的氧气浓度,限制氧气的供应也是灭火的基本手段。
2017年春季学期石油华东《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2、燃烧热3、闪点4、自燃点5、沸点6、特大火灾7、燃点8、化学性爆炸9、熔点10、饱和蒸气11、爆炸极限二、简答题1、燃烧的“氧学说”?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3、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4、燃烧的链式理论?5、按照能源对爆炸的分类?6、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7、燃烧的实质?8、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9、阻火器的工作原理?10、燃烧的“氧学说”?11、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12、灭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三、论述题1、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
2、试分析论述如何做好防、灭火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3、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生产实践,阐述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的技术关键。
《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题答案.一、概念题1、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着火源)。
2、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3、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整齐足以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改液体的闪点。
4、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称为特大火灾,(1)死亡10人以上,(2)重伤20人以上,(3)死亡、重伤20人以上,(4)受灾户50户以上,(5)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
7、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8、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9、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
10、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蒸发出来的分子数等于回到液体的分子数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
11、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一、单选题1. 军事设施、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6分)(A) 矿井地上部分(B) 矿井(C) 矿井地下部分(D) 整个矿井参考答案:C2.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__固体。
(6分)(A) 易燃(B) 可燃(C) 难燃(D) 不燃.参考答案:A3.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____申报。
(6分)(A) 当地政府(B) 公安治安机构(C) 公安消防机构(D) 检察院参考答案:C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6分)(A) 每月(B) 每星期(C) 每季度(D) 每年参考答案:A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
(5分)(A) 建筑单位(B) 施工单位(C) 设计单位(D) 消防员参考答案:B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5分)(A) 100~200℃(B) 200~300℃(C) 700~800℃(D) 800~1000℃参考答案:C7.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监督管理。
(5分)(A) 分级(B) 分类(C) 统一(D) 多级参考答案:A8.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5分)(A) 必须(B) 可以(C) 应该(D) 适当参考答案:C9. 下列_______物质是点火源。
(5分)(A) 电火花(B) 纸(C) 空气(D) 水参考答案:A10.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___。
(5分)(A) 爆炸(B) 蒸发(C) 闪燃(D) 自燃参考答案:C11.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燃烧与爆炸试卷-答案

2013年工程硕士《燃烧与爆炸灾害及其防治》试卷(无锡班)工程领域:安全工程姓名:魏旭东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加压气体和/或液体由泄漏口释放到非受限空间(自由空间)并立即被点燃,就会形成喷射火灾。
2.阴燃的结构包括热解区、碳化区和残余灰/炭三部分。
3.BLEVE是指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
4.爆炸属于一种特殊的燃烧形式,但爆炸又不同于燃烧,其主要区别在于爆炸的能量的释放速度远远大于燃烧。
5.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适用于解释预混气体的热自燃过程。
6.在经审查批准可以在禁火区动火后,动火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一般不要早于动火前30分钟。
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是,爆炸下限小于4%的,动火地点可燃物浓度小于0.2% 为合格,爆炸下限大于4%的,则现场可燃物含量小于0.5%为合格。
7.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
8.物质温度虽已达到理论上的自燃点,但并不立即着火,而要经过若干时间才会出现火焰,这段时间称为诱导期。
9.可燃性图表中的可燃性区域与氧气轴的交点所对应的燃料气的浓度代表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的燃烧极限。
10.衡量爆炸强度强弱的指标是压力上升速度(dp/dt)。
11.“三次方定律”的作用是用来估计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如建筑物或容器中爆炸所造成的后果。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答:抑制法灭火的原理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它可以销毁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
2.什么是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并以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为例进行说明。
答:燃烧的链锁反应理论认为气态分子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分子直接作用得出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析自由基与另一分子起作用,作用结果产生新基,新基又迅速参与反应,如此延续下去而形成一系列的链锁反应。
链锁反应都由三个阶段构成,即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
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机理为: 链的引发MH M H HO O H +•→+•→+22222链的传递 •+→++•→++••+•→+••+•→+•+•→+•HO O H H HO M HO M O H OHH H O HO O O H O H H H HO 222222222链的终止 2222H H H O H OH H H H →•+•→•+•→•3.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正常的火焰传播的特点:(1) 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减少或接近不变; (2) 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减少;(3) 燃烧波以亚音速(即小于音速)进行传播。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多选题1. 粉尘爆炸的敏感度是指炸药在热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包括_______三个指标。
(5分)(A) 爆炸下限(B) 极限压力(C) 粉尘云(层)最低着火温度(D) 最小点火能参考答案:A,C,D2. 爆炸分为_______几大类。
(5分)(A) 物理爆炸(B) 化学爆炸(C) 核爆炸(D) 粉尘爆炸参考答案:A,B,C3.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形成很强的_______并迅速向外传播。
(5分)(A) 压力波(B) 冲击波(C) 噪音(D) 蘑菇云参考答案:B4. 粉尘防爆措施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等。
(5分)(A) 控制粉尘扩散范围(B) 清除积尘(C) 控制火源(D) 适当增湿参考答案:A,B,C,D5. 粉尘爆炸必备的最基本的条件是_______。
(4分)(A) 可燃粉尘(B) 助燃物(C) 点火源(D) 空间受限参考答案:A,B,C,D判断题6. 铁生锈不是燃烧现象_______。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7. 只有液体具有闪点_______。
(4分)正确错误解题思路:8. 当管子直径减小到某个尺寸时,火焰就不能传播,燃烧就停止了_______。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9. 爆炸过程最基本的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可燃混合气的压力越高,最小点火能越小,该混合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越小。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1. 可燃液体水溶液的闪点会随水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升高。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2. 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3. 高温时热自燃是着火的主要原因,而在低温时支链反应是着火的主要原因。
消防燃烧学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消防燃烧学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发生火灾燃烧,属于C类火灾的的是()[单选题]。
A.木材B原油C.天然气√D.金属镁2 .下列物质不属于助燃物的是()[单选题]。
A.氧气8 .氯气C.高镒酸钾D.纺织纤维V3.下列传热方式为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单选题]。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VD.不存在4 .黄磷暴露在空气中自行发生燃烧,属于着火方式()[单选题]。
A.受热自燃B启热自燃√C.点燃D.引燃5 .下列气体扩散速率最快且有毒的是()[单选题]。
A.硫化氢B.一氧化碳C.氨气√D氯气6 .下列哪些物质和助燃气混合后可发生液相爆炸的是()[单选题]。
A.一氧化碳8 .液氧VC甲烷D.乙快铜7.根据提供的爆炸极限参数,下列。
那种气体的危险性最高()[单选题]。
A.乙烯(2.7%~36.0%)B.乙焕(2.5%~82.0%)√C.乙烷(3.0%~12.5%)D.氢气(4.1%~75.0%)8 .外界压力升高,液体的沸点()[单选题]。
A.升高√9 .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升高10 固体可以在任何方向的表面上燃烧,但燃烧速率与火焰受热有关,当末燃固体材料位于火焰方向时,其火势蔓延速率最快()[单选题]。
A.水平B.垂直向下C.垂直向上√D.倾斜45度角11 .在粉尘的整体中,细/」的子含量越高,粉尘的分散度就越大,其比表面积()[单选题]。
A越大B.越小C.相等√D.不确定11 .下列物质发生燃烧,属于D类火灾的是()[单选题]。
A.合成纤维B.柴油C.氧气D.金属钠√12 .下列特征不属于燃烧反应的是()[单选题]。
A.化学反应B.放出热量C.缓慢氧化√D.发出光亮13 .下列燃烧产物毒性较小的是()[单选题]。
A.一氧化碳B篙酸C.二氧化碳√D.硫化氢14 .火柴摩擦而着火,属于()着火方式()[单选题]。
A.受热自燃√B启热自燃C点燃D.引燃15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扩散速率是氯气的()倍[单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爆炸:
2、燃点:
3、爆炸极限:
4、特大火灾:
5、重大危险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
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11、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2、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越宽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13、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14、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15、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A、活泼金属
B、金属碳化物
C、黄磷
D、金属粉末
16、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17、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和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气、CO2、_及其他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A、水
B、CO
C、N2
D、臭氧
18、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19、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20、.控制生产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___。
A、扩大粉尘扩散范围
B、控制火源
C、适当增湿
D、消除粉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2、简述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五、计算题:(5分)
计算CH4的爆炸极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2、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3、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4、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
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填空题:
1、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2、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
3、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
4、灭火器、干粉灭火剂、灭火剂重量或容积。
5、隔离法、冷却法、抑制法和窒熄(隔绝空气)法。
6、沸点很低的水溶性有机溶剂。
7、二氧化碳。
8、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9、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D。
10、中毒,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答:利用传感器感受火灾中的物理特征(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作出是否发生火灾的判断,并显示火灾发生的地点、部位。
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
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声音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2、简述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答: (1)消除着火源。
可燃物(作为能源和原材料)以及氧化剂(空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因此,消除着火源是防火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
火灾原因调查实际上就是查出是哪种着火源引起的火灾。
(2)控制可燃物。
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如消除火源,均能防止火灾的发生。
如果采取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二个条件,则更具安全可靠性,
(3)隔绝空气。
空气为助燃物,在必要时可以使生产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或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惰性介质保护。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答:灭火的基本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常用灭火方法有:
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 2灭火器,CCl 4灭火器等。
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
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
如水冷却。
⑷抑制法 —— 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五、计算题:
解: CH 4燃烧的方程式为:C H 4+ 2O 2== C O 2+2 H 2O
所以N=2×2=4, x 下=1)1(76.4%100+-N =6.54%, x 上 =4
76.4%
1004+⨯N =17.36
或:
CH 4燃烧的方程式为:C H 4+ 2O 2== C O 2+2 H 2O
所以n=2, x 0=
1
76.4%
100+n =9.51%,
x 下=0.55 x 0=5.23, x 上 =4.8
x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