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这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有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第六课 敬业与乐业 导学案(答案)

第六课 敬业与乐业 导学案(答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答案一、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亵渎.(dú)蛀.( zhù )2.解释下列词语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征引:引用骈进:一同前进。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嗦。

不舍,不停。

佝偻:鸡胸驼背。

3.请通读课文,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答案示例: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从正面论述,说明有业的重要。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示例: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有业:做人之本;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乐业:生活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二、合作探究5. 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证“有业”和“敬业”的重要性的?答案示例:论证“有业”时,(2—5自然段)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论证“敬业”时,(6—7自然段)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说明“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着,以“为什么该敬呢”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得圆满呢”设问,分别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的道理。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5、《敬业与乐业》【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行文思路,理解“敬业和乐业”的主旨。

2、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3、体会演讲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富于口语特色的特点。

4、理解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的关系的观点,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行文思路,理解“敬业和乐业”的主旨。

2、体会演讲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富于口语特色的特点。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课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材料助读1、走近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储备议论文常识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议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所持的见解或主张(需要证明什么)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中间④结尾注意: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论据:用于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证明)包括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怎样证明)常用的论证方法:总的说来有摆事实、讲道理/ 具体分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或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二、自学感知1、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旁骛():亵渎()():征引:骈()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行相顾:强聒不舍():2、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标出来,并结合课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实际表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敬业与乐业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敬业与乐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词汇、短语及句型的掌握。部分词汇、短语和句型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教师需要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如造句、翻译等,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将敬业与乐业精神应用到实际中。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难点,教师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如制定学习计划、参与社团活动等。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克服困难,培养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5.阅读理解文章《谈敬业》和《乐在工作》,学习相关词汇、短语及句型,提高语文素养。
6.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际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分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研究古今中外典型人物的敬业与乐业事例,激发自身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答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答案

《敬业与乐业》师生共用导学案备课:徐春红课型:讲读课备课时间:2015、8、31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

《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2、文体简介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3、背景简介《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

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4、议论文常识一、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①正确性。

②鲜明性。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

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

如何找中心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1、.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学习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

因此本文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注音。

旁骛.( )佝偻..( )( )承蜩.( ) 教诲.( ) 容赦.( ) 解剖.( )亵渎..( )( )骈.进( ) 强聒.不舍( ) 3、解释词语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强聒不舍:亵渎: 言不及义: 骈进:4、整理文章中的古诗文,把它抄在下面,并翻译。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积累小竞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怎样?④根据以上问题,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三、合作交流: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你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

五、【总结与反思】本文采用“ ”的结构形式:开头 全文,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 ”“ ”“ ”的重要性。

最后用“ ”和“ ”总结全文,整篇文章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编写人:李姣姣审核人______ 编写时间:2014.10.8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学习重点】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学习方法】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知识链接】1、作者资料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抬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

梁启超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

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

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求学于万木草堂。

1895年,梁启超结束求学生涯,来到北京,参加会试,正值《马关条约》签定,梁启超协助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这是他首次参加政治活动。

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他与康有为一起成为活动主将。

梁启超潜心于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组织共学社、讲学牡,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担任京师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馆长,在学术研究特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更是取得非凡成就。

1929年1月29日他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享年56岁。

梁启超一生著作丰富,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

2、背景资料本文是梁启超于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说的演讲词。

这篇讲演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什么是敬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三)导学案

敬业与乐业(三)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三)【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积累名言警句,赏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与感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建立快乐学习观。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2)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新知探究探究一:阅读教材P26-P27第八自然段,找出本自然段的分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探究二:阅读教材P27-P28第九自然段,分析本段作为议论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探究三: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概括、严密,本文是篇演讲词,语言除这些特点外,还有什么突【综合提升】⑧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

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敬业与乐业
一、预习提示: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演讲常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3、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论、、三部分。

4、自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 亵.()渎.()强聒.()不舍
佝.()偻.()承蜩.( ) 哭丧.()着脸层累.()
5、解释词语或根据提示写出词语,疏通文意。

(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

()(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

()(4)、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5)、道理极容易明白。

()(6)、做事专心致志,一点儿也不分心。

()(7)、强聒不舍:。

(8)、言不及义:。

(9)、亵渎:。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合作学习,分析探究。

6、议论文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
第一部分是第()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段,归结全文。

本文紧扣中心“”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和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收束全文,得出结论。

全文脉胳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7、本文的论点是在文章的第部分提出来的。

8、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这几个问题。

9、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论证和论证。

10、作者按照→→的思路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运用了论证方法。

11、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

12、探讨语言特色----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作说明。

三、课堂检测。

13、《礼记》里讲“敬业乐群”,《老子》里讲“安其居乐其业”,《论语》里讲“敬事而信”,朱熹讲“便是敬”。

本文中“敬业”的意思是,“乐业”的意思是。

14.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论语》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阅读文章第6-7段,答题。

16.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什么是“敬”?为什么该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8.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9.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0.“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探究感悟。

21、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