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八章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简答题1、进出口贸易合同中的索赔条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异议和索赔条款,一种是罚金条款。
在一般商品的买卖合同中,多数只订异议和索赔条款,同检验条款合并订在一起。
条款的内容包括:(1)明确一方如违反合同,另一方有权提出索赔;(2)索赔依据,规定索赔时需提供的证件以及检验出证的机构;(3)索赔期限,包括索赔有效期和品质保证期(或称质量保证期);(4)索赔损失的估损办法和金额等。
例如规定所有退货或索赔所引起的一切费用(包括检验费)及损失均由卖方负担等。
在买卖大宗商品或机械设备的合同中,一般还订有罚金条款,内容主要规定:一方如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约定罚金,以补偿对方的损失。
这种条款一般适用于卖方延期交货等,双方还根据延误时间长短预先约定赔偿的金额,同时规定最高罚款金额。
2、(1)仲裁形式必须是书面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即在争议发生前,合同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表明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自愿将争议交付仲裁解决;另一种是提交仲裁协议,即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争议发生后订立的提交仲裁的协议。
这两种仲裁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仲裁协议的作用:①表明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时自愿提交仲裁;②使仲裁机构取得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③可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其中核心是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
五、案例分析1、(1)向出口方索赔,是货物质量原因;(2)向承运人索赔,提单显示数量符合合同规定,说明出口方交货数量正确,责任在于承运人;(3)向出口方索赔,有15箱货物外表情况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公斤,说明装船前货物就已经短少,责任在于出口方。
2、(1)要看合同中是否含有不可抗力条款,如没有,此项条款我方就不能要求免除责任;如有,则我方应取得我贸促会签发的不可抗力事故证明书,在此基础上要求变更合同履行,即减少履行是合理的;(2)如合同中含有不可抗力条款,且事件属不可抗力事故,卖方不得要求赔偿,其索赔要求不合理。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演示.doc

国贸易》第八章题及答案《际习《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第八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一、单项选择题1.由母公司提供全部资本,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或承担全部损失的子公司,在中国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2.不同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法人、自然人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投资各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以合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来的。
A.海默 B.金德尔伯格 C.邓宁 D.小岛清5.帝国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即是垄断,二战后,()为主要形式。
A.卡特尔B.辛迪加 C.托拉斯 D.跨国公司6.跨国公司实行()做法,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争夺。
A.高度集中统一B.限制性商业 C.在公司内实行价格转移 D.非价格竞争7.()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跨国公司8.对外直投部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战后,特别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最主要。
A.铁路B.建筑业C.矿业 .D.制造业9.()理论认为,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国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10.当所有权优势得到满足时,如果企业将其加以内部化,即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比向外出让可能更为有利,就具备()。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期限长短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私人投资 B.短期投资 C.公共投资 D.中长期投资2.以资本来源及用途的标准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第八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一、填空题1.无因性、(要式性)和(流通性)是票据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2. 国际结算中的支付工具主要包括货币和票据。
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
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使用汇票)为主。
3. 一份汇票通常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4. 按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5. 汇票的行为一般包括(出票)、(提示)、(承兑)、(付款)、(背书)和拒付等。
6. 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叫(提示)。
付款人看到汇票叫(见票)。
7. 跟单托收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
其中卖方风险较小的是(付款交单)。
8. 根据不同的汇款方式,汇付方式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
9. 凡L/C中未注明“可转让”的,就是(不可转让)L/C;凡L/C中未规定“允许转运”的,即为(允许转运)。
10. 汇票上收款人的抬头,可写为(限制性)抬头、(指示性)抬头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
其中不能转让的为(限制性)抬头的汇票,无须持票人背书即可转让的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的汇票。
11. 汇票的贴现实际上是将(未到期的远期)汇票换取成现金的做法。
12. 信用证支付方式通常涉及的当事人有(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行,付款行,偿付行等。
(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银行,保兑行,偿付银行,受让人)二、单项选择题1.(C)是基本票据行为。
A. 背书B. 承兑C. 出票D. 付款2. 汇票上的“收款人”如填写为(C)则为限制性抬头。
A. Pay to A or bearerB. Pay to the order of AC. Pay to A onlyD. Pay to A or order3. 指示性抬头的汇票(A)。
A. 须经背书方可转让B. 不能通过背书转让C. 无须背书,仅凭交付即可转让D. 以上都不对4.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商业发票的抬头必须做成(C)。
国际贸易实务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一、名词解释1.商品检验:2.索赔:3.不可抗力条款:4.仲裁协议:5.离岸品质与离岸重量:6.到岸品质与到岸重量:7.检验证书:8.争议:9.根本性违约:10.仲裁:11.罚金二、单项选择题1.发生( ),违约方可援引不可抗力条款要求免责。
A.战争 B.世界市场价格上涨 C.生产制作过程中的过失 D.货币贬值2.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这种检验条款的规定方法( )A.对卖方有利 B.对买方有利C.比较公平合理,它照顾了买卖双方的利益 D.对保险公司有利益3.按《公约》的解释,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性违反合同的程度,则受损害的一方( ) A.只可宣告合同无效,不能要求赔偿损失 B.只能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不能宣告合同无效C.不但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而且可宣告合同无效 D.可根据违约情况选择以上答案4.在我国的进出口合同中,关于仲裁地点的规定,我们应力争( )A.在中国仲裁 B.在被告国仲裁 C.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仲裁 D.在对买方有利的国家仲裁5.异议与索赔条款适用于品质、数量、包装等方面的违约行为,它的赔偿金额( )A.一般预先规定 B.一般不预先规定 C.由第三方代为规定, D.由受损方确定6.我与德商签订一笔进口机器零件的合同。
合同签订以后,德商的两间工厂都投入了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两间工厂之一由于意外事故遭致火灾,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德商( ) A.因遇不可抗力事故,可要求解除合同 B.因遇不可抗力事故,可要求延期履行合同C.因遇不可抗力事故,可要求延期履行合同,但我方有索赔的权力D.不属于不可抗力的范围,我方应要求德商按期履行合同7.根据《公约》的规定,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的最迟期限是( )A.货物在装运港装运完毕即提单签发日期后两年 B.货物到达目的港卸离海轮后两年C.经出口商品检验机构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后两年 D.买方实际收到货物起两年8.仲裁裁决的效力是( )A.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B.非终局的,对争议双方不具有约束力C.有时是终局的,有时是非终局的 D.一般还需法院最后判定9.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较常采用的不可抗力事故范围的规定方法是()A.概括规定 B.不规定 C.具体规定 D.综合规定10.以下()不是检验证书的作用。
(完整版)国际贸易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复习思考题4: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本国黄油的生产率较高,外国布的生产率较高,所以本国绝对优势产品是黄油,外国是布,本国应专门生产黄油,外国生产布。
表2 分工后两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表3 贸易后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假设交换比例为1:1)(2)两国的贸易利益为本国多得0.67单位黄油;外国多得1.4单位布。
(3)本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10:1/6,即:0.6;外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5:1/12,即:2.4.因此,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6-2.4之间。
(或者,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42-1.67之间)注:两国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应在双方国内商品交换比例的之间;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5: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生产可能性方程为:L=a Lx x+a LY Y,其中L代表总劳动力,a Lx代表X商品的生产成本,x代表X商品的产量,a LY代表Y商品的生产成本,Y代表Y商品的产量。
因此,把已知条件代入上述等式,得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2=10X+4Y,即:Y=0.5-2.5X;同理,得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1.2=3X+2Y,即:Y=0.6-1.5X。
(另一种简洁算法为:画出几何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X的产量,与纵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Y的产量,则生产可能性方程为Y=纵轴Y的产量-斜率乘以X)(2)无贸易时的生产组合意味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即: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交点,在这一交点上,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斜率相等,由(1)可知本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2.5,外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1.5,而两国的效用函数均为U=XY2,效用函数的斜率为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后的比率,即:U X’/U Y’= Y2/2XY,则本国:Y2/2XY=2.5,即:Y=5X,外国:Y2/2XY=1.5,即:Y=3X,把Y=5X与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5-2.5X联立,解出X=1/15,Y=1/3,所以本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1/15,1/3);把Y=3X与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6-1.5X联立,解出X=2/15,Y=2/5,所以外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2/15,2/5)。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1-8章全册测试卷附详细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名词解释(4×4=16分)1.国际贸易2.对外贸易依存度3.无纸贸易4.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二、填空题(1×20=20)1.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把国际贸易看作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日本、美国等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意大利、德国等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我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
4.用以表明各洲、各国、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5.可以反映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6.按商品流向分类,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和。
7.由于各国一般按计算出口额,按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总是世界进口总额。
8.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一般把类商品称为,把5-8类产品称为。
9.国际无形贸易包括和,其中构成无形贸易的主体。
三、选择题(1×15=15分)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般分为()两大类。
A.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 B.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C.制成品与半制成品 D.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所品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有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B.有形贸易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C.无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D.无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不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3.2005年甲国出口总额为210亿元,进口总额为250亿元,则其总额为()。
A.210 B.460亿元C.250元 D.380亿元4.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形成()。
A.净出口 B.净进口C.贸易顺差 D.贸易逆差5.能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量 D.对外贸易依存度6.从1997年为基期,1998年某国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问在该时期内,该国贸易条件会()。
国际贸易课后部分习题答案word精品文档13页

第五章案例分析题答题要点1.●从合同条款看,只规定了品质规格条款,并未规定凭样交货。
但是,在签约前曾寄交了样品,签约后又电传确认了货物品质与样品相似。
这个电报可以理解为:交货与样品相似是合同中品质规格条款的补充。
因此,从整个交易过程判断,这笔交易是既凭规格又凭样品的买卖。
●根据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凡是既凭样品又凭规格达成的交易,卖方所交货物必须既与样品一致,又符合规格的要求。
否则,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提出索赔要求。
因此我方以该项交易并非凭样品买卖为由而不予理赔是站不住脚的。
几点启示:●凡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的,一般就不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
●慎用凭样品买卖的品质表示方法。
●对于凭样品成交的合同,应该妥善保存复样。
●为了进行商品宣传也可寄送样品,但应明确表示该样品仅供参考,即参考样品。
2.货物的品质是合同的主要条款。
按照《公约》的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和合同规定相符,否则买方有权主张损害赔偿、要求修理、交付替代货物以至拒收货物并撤消合同。
因此,买方有权拒收货物并要求退款。
3.合理。
我方尽量争取及时补货,并在降价幅度上与买方进一步协商。
但是,如果是散装货物,则对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UCP 500》第39条(B)款:除非信用证规定所列的货物数量不得增减,只要支取金额不超过信用证金额,货物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幅度,但信用证规定货物数量按包装单位或个体计数时,此增减幅度则不适用。
)4.不可以在信用证下超金额议付。
信用证应该更改为:“Amount of Credit & quantity of merchandise 5% more or less acceptable.”,否则多装部分与买方商议改为其他方式比如汇付或者托收进行支付。
5.如果出口目的是促进销售,增加利润、处理库存积压商品,可以接受这种定牌中性的包装,但是如果在菲律宾市场上公司有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则不宜接受。
如果接受的话,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工业产权争议。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第8至10章【精选】

第八章国际货款的结算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运输单据出单日期为8月5日,信用证的有效期为8月30日,则最迟提交银行议付的时间为。
()A. 8月30日B. 8月20日C. 8 月31日D. 8月26日2.信用证中规定某银行为寄单行,那么该寄单行()。
A.只要未加保兑,就有追索权B.在任何情况下,均有追索权C.在任何情况下,均无追索权D.当开证行破产时,才有追索权3.信用证是依据买卖合同开立的,出口商要保证安全收汇,必须做到()。
A.提交的单据与买卖合同规定相符B.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规定相符C.提交的单据既要与买卖合同规定相符,又要与信用证规定相符D.当信用证与买卖合同规定不一致时,提交的单据应以买卖合同规定为主,适当参照信用证有关规定4.A公司向B公司出口一批货物,B公司通过C银行开给A公司一张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当A公司于货物装船后持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办理议付时,B公司倒闭,()。
A.C银行仍应承担付款责任B.C银行可以以B公司倒闭为由拒绝付款C.C银行有权推迟付款,推迟时间可由A公司、C银行协商D.A公司应作为破产债权人参加到破产中去5.使用循环信用证的目的在于简化单证和减少开证押金。
这种信用证一般使用于()。
A.金额巨大,需分期付款的成套机器设备进口的合同B.中间商用于转运他人货物的合同C.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合同D.分批均匀交货的长期供货合同6.下列关于可转让信用证,说法错误的是()。
A.可转让信用证只能转让一次 B.可转让信用证可转让无数次,不受限制C.第二受益人不得要求将信用证转让给其后的第三受益人D.第二受益人可以要求将信用证转让给第一受益人7.支票是以()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
A.出口人B.收货人C.承运人D.银行8.托收方式中使用的汇票是()。
A.银行汇票,属于银行信用 B.商业汇票,属于商业信用C.商业汇票,属于银行信用 D.银行汇票,属于商业信用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商业信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第八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一、单项选择题1.由母公司提供全部资本,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或承担全部损失的子公司,在中国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2.不同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法人、自然人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投资各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以合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称为()。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A.海默B.金德尔伯格C.邓宁D.小岛清5.帝国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即是垄断,二战后,()为主要形式。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跨国公司6.跨国公司实行()做法,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争夺。
A.高度集中统一B.限制性商业C.在公司内实行价格转移 D.非价格竞争7.()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跨国公司8.对外直投部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战后,特别20世纪60年代后,()最主要。
A. 铁路B.建筑业C.矿业.D.制造业9.()理论认为,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国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10.当所有权优势得到满足时,如果企业将其加以内部化,即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比向外出让可能更为有利,就具备()。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期限长短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私人投资B.短期投资C.公共投资D.中长期投资2.以资本来源及用途的标准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私人投资B.短期投资C.公共投资D.中长期投资3.按投资者是否拥有或参与所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对外直接投资B.私人投资C.公共投资D.对外间接投资4.依投资者是否拥有投资企业的股权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对外直接投资B.股权参与式对外直接投资C.公共投资D.非股权参与式对外直接投资5.二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特点包括()。
A.对外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B.发达国家是国际资本移动的主体C.国际资本移动主要是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D.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结构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移动E.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资本移动持续稳定发展6.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包括()。
A.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B.促进了东道国及跨国公司母国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D.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7.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A.跨国公司必须通过对外间接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B.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工商企业C.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D.跨国公司内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共同承担责任8.跨国公司的特征包括()。
A.跨国公司实行国际化与全球化经营B.跨国公司普遍实行一业为主、谨慎推进多样化经营的方针C.跨国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生产经营D.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9.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形式。
A.举办独资企业B.举办合资企业C.收买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D.投资所得利润再投资10.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一家企业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优势,才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三、判断题1.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者对投资企业具有有效控制权,而间接投资者则无此控制权。
()2.一般而言,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要比对外间接投资的风险小,过程也较简单。
()3.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加速了国际资本的移动。
()4.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
()5.跨国公司通过间接投资来从事国际化生产。
()6.跨国公司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实体,母公司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对其他实体进行控制。
()7.跨国公司所追求的往往是某一部门或某一机构的局部利益。
()8.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发展中国家。
()9.跨国公司实行的是全球经营战备。
()10.跨国公司内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共同承担责任。
()四、案例分析P89据相关报道,2006年10月19日明基表示,明基西门子在阿根廷、巴拉圭与乌拉圭的分公司都将在11月后停止经营,智力分公司的运营也可能停止。
明基副总裁游可用表示,南美洲各分公司继续经营与否,须视各分公司财务报表而定。
9月28日,明基宣布不再为总部位于莫尼黑的明基移动通讯提供资金,同时将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
2006年11月2日,百年老店飞利浦把手机业务卖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并宣称其不再经营手机业务,而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利润的行业。
但同时,手机跨国大佬们却纷纷研发新的手机或功能,如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跨国手机厂商们做的就是重新定位3G手机——诺基亚把3G手机定位为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核心,摩托罗拉视3G手机为“无缝联接”的载体,索爱则希望3G手机成为多媒体智能终端。
在3G时代,给终端厂商带来的利润的将是更多整合的功能。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产品创新阶段,国内市场容量大,强大研发能力,首先集中在国内生产,满足本国需要,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与开发费用,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
成熟阶段,新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基本定型,国际市场需求扩大,而国内成本超过国外,生产基地转向国外,厂家对外直接投资越过贸易壁垒。
标准化阶段;产品、技术标准化,创新厂商垄断优势消失,竞争集中在价格上,低劳动成本和某些资源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因素,本国生产成本高,创新厂商和发达国厂商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
(2)案情分析在国际市场上,手机产业已经是高度成熟的行业,其已属于普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故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故手机的竞争优势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此外,由于手机生产技术的高度成熟化,使得手机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带来残酷的竞争和利润率的不断下降。
因此,面对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且利润率低下的手机产业,跨国公司纷纷退出,并转向技术更高、利润更丰厚的新产品的研发。
(3)案例启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面对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技术优势缺乏的现实国情,需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积极实施技术和产品引进,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技术应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原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更新换代趋势,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否则将永远都只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只能获得微薄且不稳定的国际贸易利得。
《国际贸易》第八章习题及答案第八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一、单项选择题1.由母公司提供全部资本,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或承担全部损失的子公司,在中国称为()。
B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2.不同国家或地区两个以上的法人、自然人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投资各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称为()。
A 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以合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称为()。
CA.股权式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契约式合资企业D.共同经营企业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CA.海默B.金德尔伯格C.邓宁D.小岛清5.帝国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即是垄断,二战后,()为主要形式。
D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跨国公司6.跨国公司实行()做法,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争夺。
BA.高度集中统一B.限制性商业C.在公司内实行价格转移 D.非价格竞争7.()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
D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跨国公司8.对外直投部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二战后,特别20世纪60年代后,()最主要。
DA. 铁路B.建筑业C.矿业.D.制造业9.()理论认为,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国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
D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10.当所有权优势得到满足时,如果企业将其加以内部化,即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比向外出让可能更为有利,就具备()。
B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按国际资本移动的期限长短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BDA.私人投资B.短期投资C.公共投资D.中长期投资2.以资本来源及用途的标准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C A.私人投资B.短期投资C.公共投资D.中长期投资3.按投资者是否拥有或参与所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ADA.对外直接投资B.私人投资C.公共投资D.对外间接投资4.依投资者是否拥有投资企业的股权划分,国际资本移动可分为()。
BDA.对外直接投资B.股权参与式对外直接投资C.公共投资D.非股权参与式对外直接投资5.二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特点包括()。
DEA.对外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B.发达国家是国际资本移动的主体C.国际资本移动主要是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D.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结构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移动E.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资本移动持续稳定发展6.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包括()。
ABCDA.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B.促进了东道国及跨国公司母国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D.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7.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BCDA.跨国公司必须通过对外间接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B.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工商企业C.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D.跨国公司内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共同承担责任8.跨国公司的特征包括()。
ABCDA.跨国公司实行国际化与全球化经营B.跨国公司普遍实行一业为主、谨慎推进多样化经营的方针C.跨国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生产经营D.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9.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形式。
ABCDA.举办独资企业B.举办合资企业C.收买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D.投资所得利润再投资10.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一家企业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优势,才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ABD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产品优势D.区位优势三、判断题1.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者对投资企业具有有效控制权,而间接投资者则无此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