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工程?它是由哪四大技术结合发展起来?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传统发酵DNA 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与改造2、微生物反应过程的特点(与化学工程相比)(一)优点:(与化学工程相比)生产过程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条件温和原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含有毒物质。

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反应,如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

生产产品的生物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通过微生物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设备使生产飞跃上升。

(二)发酵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底物不能完全转化成目的产物,副产物的产生不可避免,因而造成提取和精制困难微生物反应是活细胞的反应,产物的获得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细胞内因素的影响,且菌体易发生变异。

原料是农副产品,虽然价廉,但质量波动较大。

生产前准备工作量大,花费高,相对化学反应而言,反应器效率低。

发酵废水常具有较高的BOD 和COD,需处理后排放。

2、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1、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2、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3、第二代(近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4、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4、微生物工程产品类型有哪些?微生物菌体的发酵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活性乳制剂微生物酶发酵各种酶制剂:糖化酶、氨基酰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等5、作为发酵工业用的微生物菌种应符合哪些要求?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生成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6、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些因素?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和提取工艺条件生产设备7、微生物菌种分离与筛选工作程序分哪几步?样品采集,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生产性能测定,8、微生物菌种选育的方法有哪些?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有性、准性),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9、菌种保藏方法中,常用于产孢子和芽孢的保藏的方法是哪一个?现逐渐被哪一种方法?沙土管保藏法,先被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取代10、微生物酶活性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共价修饰,变(别)构效应,缔合与解离,竞争性抑制11、酶合成调节的类型有哪些?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思考题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思考题

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1.生长过程中如何保持菌种优良特性?如何判断和处理菌种过程中污染和衰退问题?通过菌种保藏。

保藏方法主要有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封保藏法、砂土保藏法、硅胶保藏法、冷冻干燥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等。

判断方法:镜检;划线分离。

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1)尽可能满足其营养条件、培养条件,避免有害因素引起菌种衰退(2)尽量减少转代次数(3)采用幼龄菌接种。

菌种复壮方法:(1)分离复壮(2)若单菌落分离不行,可改变培养条件,或两者结合进行复壮(3)诱变因素处理,再进行单菌落分离。

2.扩大培养分级要求(包括原则)种子罐级数的确定取决于菌种的性质(如菌种传代后的稳定性);孢子数、孢子发芽及菌体繁殖速度;所采用发酵罐的容积。

要求与原则:(1)种子罐级数越小越好,有利于简化工艺,便于控制,减少染菌机会;减少消毒、值班工作量和因种子罐生长异常而造成的波动。

(2)种子级数太少,接种量小,发酵时间延长,降低发酵罐的生产率,增加染菌机会(3)虽然种子罐级数随产物的品种及生产规模而定,但也随着工艺条件改变而适当调整,如改变种子罐的培养条件,加速了孢子发芽及菌体的繁殖,也可相应地减少种子罐的级数。

3.成熟种子一般有哪些要求和影响因素种子的要求:总量与浓度能满足要求;生理状况稳定,个体与群体;活力强,移种至发酵后,能够迅速生长;无杂菌污染。

影响因素:培养基(提高产量,组成简单,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取材方便等);种龄与接种量(菌种的对数生长期为宜);温度;pH值;通气与搅拌;泡沫;染菌的控制;种子罐级数。

4.种子连续培养和分批培养主要优缺点连续培养(发酵):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的料液,一边以相同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

优点:(1)设备体积可减小,能合理地按照发酵阶段实行连续化(2)操作时间可缩短,总体操作管理方便(3)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稳定;生产系统化;节约生产成本(4)对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和反应机制较易分析缺点:(1)营养成分的利用较分批发酵差,产物浓度较分批发酵低(2)杂菌污染机会大(3)存在菌种变异问题(4)设备操作上须与工艺系统中其它工段保持连续一致分批培养:在一密闭系统内加入限量营养物质,接入少量菌种培养,在特定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第1-6章答案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第1-6章答案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0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

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列文虎克:自制间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巴斯德的贡献(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彻底驳斥了自然发生说.发现了厌氧生命(生活)的存在—发酵。

疫苗.巴斯德灭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的贡献: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的改进。

2、分离出了多种病原菌,包括炭疽芽孢子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链球菌等。

3、创立了细菌鞭毛染色、悬滴培养法和显微摄影等多种显微镜技术。

4、提出了证明特定病害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占有什么样的地位?6.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7.微生物先辈们成功的原因何在?8.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关系如何?1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糖被、放线菌、质粒、肽键桥一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如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多糖构成。

3、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特殊结构: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2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3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微生物工程课后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工程课后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工程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酵工程?定义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细胞作为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

定义2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2、讨论为什么能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a微生物繁殖速度快b代谢能力强c易培养d容易改造e代谢产物多样f 能利用廉价的有机物、无机物3、发酵工程的特点1 原料广泛2 生产安全、设备简单3 反应专一性强、副产物少4 代谢多样、应用广泛5 易受污染、无菌要求严格6 菌种的优劣影响较大第二章工业用微生物菌种1、工业用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具有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能利用低价的原材料3. 生长条件易于满足4.对于细菌,具有抗Phage的能力5.发酵周期短,降低生产成本6.代谢产物无毒无害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从遗传学特征上可以把菌种分为:野生型和改良型从微生物分类学的角度分为:1. 细菌类(Bacteria)2. 酵母菌(Yeast)3. 霉菌(Mould)4. 放线菌(Actinomyces)3、菌种选育的目的1、防止菌种退化2、提高生产能力3、简化生产工艺4、开发新产品4、菌种选育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5、自然选育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自然选育的目的:纯化菌种、复壮菌种、稳定生产、提高产量自然选育的步骤1. 通过表观形态来淘汰不良菌株(初筛)2. 通过目的代谢物产量考察(复筛)3. 菌种纯度试验(纯度验证)4. 传代稳定性试验(传代试验)6、什么是菌种的退化生产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即负突变,称为菌种的退化7、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1、从菌种选育方面考虑(单核菌、高剂量、加强分纯)2、创造良好培养条件(培养基、温度等)3、控制传代次数,合理传代4、采用不易衰退细胞传代5、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8、菌种衰退时应采取的提纯复壮措施:(1)分离纯化(2)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3)淘汰衰退的个体9、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的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纯种的过程。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一。

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

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

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肉眼可以看见)二。

细菌的单染色技术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原理: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为G+,有的可被脱去,为G-.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乙醇脱色。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微生物工程练习与思考期末复习

微生物工程练习与思考期末复习

微生物工程练习与思考第一章:绪论1.发酵及发酵工程的定义?答:发酵(狭义):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发酵(广义):通过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进行大规模的生长培养,使之发生化学变化和生理变化,从而产生和积累大量人们发酵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发酵工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或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把生物体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过程。

2.发酵工程的特点?答:反应条件温和;周期短,不受气候、场地制约;多利用生物质为原料;自发的生物过程。

3.发酵工程的类型?答:好氧/厌氧;固态/液态;纯化/混菌;研究/中试/生产。

4.发酵过程的组成?答:菌种→原料、设备的灭菌→种子培养物的生产→最优化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产物的提取和纯化→发酵废液的处理。

5.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及大致年代?答:第一阶段:1900年前●酒精、醋●使用温度计,比重计和热交换器●分批培养●使用纯酵母培养物(1896), 用优质醋接种发酵第二阶段1900-1940●面包酵母,甘油,柠檬酸和丙酮丁醇●pH离线控制,温度控制●分批和补料培养●应用纯培养技术第三阶段1940-1960●青霉素,氨基酸,核苷酸,酶●可灭菌的pH和溶氧电极,计算机控制●分批和补料,连续培养开始●菌种筛选程序重要第四阶段1960-1979●用烃和别的贮存物生产单细胞蛋白●计算机控制●连续培养+培养基再循环●生产菌株的遗传工程技术第五阶段1979-目前●通常微生物不产生的异质化合物,如胰岛素,干扰素●更先进的控制手段和传感器●分批,补料-分批或连续●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引入微生物宿主第六阶段●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工业应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紧密结合。

6.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发酵工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菌种生产能力不高;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浓度低、能耗大、污染大;装备水平落后。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参考答案Ricky & Bullet 2017.1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 及其产生菌的特点?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C. 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F. 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2、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3、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4、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防止菌种退化;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5、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自然选育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自然选育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性能突变株的分离。

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6、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诱变剂有两大类: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如Co60等)、等离子、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超声波等。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7、什么是代谢控制发酵?以黄色短杆菌合成异亮氨酸为例,解释代谢调控育种机理?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在人为条件的控制下,可以使微生物过量产生各种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第二部分PPT,40页。

在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等微生物中,天冬氨酸激酶是单一的,并受Lys和Thr的协同反馈抑制。

反馈调节易于解除,使育种简单化,故常用作氨基酸发酵育种的出发菌株。

8、什么是基因的重组?什么是基因的直接进化?二者有何区别?基因的重组: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基因的直接进化:在分子水平上,对目标基因直接处理,然后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提高目标蛋白的性能。

基因的直接进化,可使已有基因获得新的特性,可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基因,可解决许多新的理论和应用问题9、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类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等葡萄糖、糖蜜和淀粉糊精等葡萄糖是最容易利用的碳源,几乎所有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过多会过于加速菌体呼吸,致培养基中溶解氧不足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含有丰富的糖、氮类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价廉物美的碳源淀粉糊精一般要经过菌体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可克服葡萄糖代谢过快的弊病,价格也低廉10、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营养物叫生理酸性物质,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营养物称为生理碱性物质11、常用的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有哪些?有机氮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铵盐硝酸盐氨水;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酒糟A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 B有的是产物的前体12、什么是前体?前体添加的方式?前体是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而其自身的结构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方式:少量多次的流加工艺13、什么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来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均称为生长因子。

有机氮源是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

14、什么是产物促进剂?产物促进剂举例?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物的添加剂。

Tween 大豆酒精提取物植酸质洗净剂聚乙烯醇苯乙醇醋酸+维生素15、高温瞬时灭菌的原理?因为高温时蛋白质种的肽链弯曲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变性,无法行使蛋白质功能16、淀粉糖的酶法制备原理与技术?淀粉糖是指以淀粉为原料经水解、精制或再经深加工而获得的糖制品。

选用不同的酶来水解或控制不同的水解程度可以得到不同的淀粉糖品。

工艺流程如下:淀粉乳――调浆――一次喷射液化――反应罐液化――二次喷射液化――冷却--PH调节――糖化――过滤――活性炭脱色――压力过滤――活性炭脱色――――压力过滤――――离子交换――――真空蒸发。

17、气流输送的原理和方式?颗粒在垂直管中的悬浮:u>u t颗粒在水平管中的悬浮18、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其目的首先是出于接种量的需要与菌种的驯化,同时对于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也有帮助A总量及浓度能满足要求 B个体与群体的生理状况稳定 C活力强,移种后能迅速生长 D无杂菌污染19、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休眠孢子→母斜面活化→摇瓶种子或茄子瓶斜面或固体培养基孢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20、在大规模发酵的种子制备过程中,实验室阶段和生产车间阶段在培养基和培养物选择上各有何特点?实验室:不用种子罐,所用的设备为培养箱、摇床等实验室常见设备,对于不产芽孢和孢子的微生物,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菌体,对于产孢子的微生物,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孢子生产车间:种子培养在种子罐中进行,最终获得一定数量的菌丝体21、什么是接种量?对于细菌、放线菌及霉菌常用的接种量是多少?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细菌5℅、放线菌20℅霉菌10℅22、什么是菌体的生长比速?产物的形成比速?基质的消耗比速?维持消耗?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单位重量的菌体瞬时增量μ=(dx/dt)/x;单位为1/h,其中x—菌体浓度(g/L )产物的形成比速: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形成产物(菌体)的量π=(dp/dt)/x,;单位为1/h,其中p—产物浓度(g/L )基质的比消耗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消耗基质的量 =(ds/dt)/x;单位为1/h,其中s—底物浓度(g/L )菌体的维持消耗:菌体生长和维持所消耗的可发酵糖,从能量角度来说就是维持净能,也叫非生产消耗,简而言之就是菌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即菌体的维持消耗.23、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什么是次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产生的,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与微生物生长、繁殖无关的一类物质24、什么是连续培养?什么是连续培养的稀释率?由于新鲜培养基不断补充,所以不会发生营养物的枯竭,另一方面,发酵液不断取出,发酵罐内的微生物始终处于旺盛的指数生长期,罐内细胞浓度X、比生长速率μ、以及t, pH等都保持恒定。

稀释率(D):补料速度与反应器体积的比值(h-1)25、为何氧容易成为好氧发酵的限制性因素?氧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氧往往容易成为控制因素,是因为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培养基因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氧的溶解度比水中还要更低。

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氧浓度达到饱和,若此时终止供氧,发酵液中的溶氧可在几分钟内全部耗尽,使溶氧成为控制因素26、比耗氧速度和呼吸强度的感念?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 mmol O2• g 菌 -1• h-27、临界饱和溶氧浓度、临界溶氧浓度、氧饱和度的概念?临界饱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如果对产物而言,便是不影响产物合成所允许的最低浓度。

氧饱和度:发酵液中实际氧浓度/临界氧浓度28、微生物的临界溶氧浓度一般多少,发酵过程中的氧容易不容易满足?CCr: 临界溶氧浓度, 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一般对于微生物: CCr: =1~15%饱和浓度29、影响微生物需氧的因素有哪些?细胞浓度直接影响培养液的摄氧率,在分批发酵中摄氧率变化很大,不同生长阶段需氧不同,对数生长后期达最大值。

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显著影响微生物的摄氧率,碳源种类对细胞的需氧量有很大影响,一般葡萄糖的利用速度比其他的糖要快。

30、发酵液中的体积氧传递方程?其中Kl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OTR=K L a(C*-C L)OTR—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氧传递速率[mol/(m³·s·Pa)]C*—与气体主体氧分压p平衡的液相氧浓度(mol/m³)C L—液相主体氧浓度(mol/m³)KLa称为容积传递系数(s-1),物理意义为以(C*-CL)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31、如何调节通气搅拌发酵罐的供氧水平?一般认为,发酵初期较大的通风和搅拌而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对菌体的生长有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有时发酵初期采用小通风,停搅拌,不但有利于降低能耗,而且在工艺上也是必须的,但是通气增大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

32、微生物生长可分为几个阶段?次级代谢产物在什么阶段开始合成?33、发酵过程为什么要补料?补些什么?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

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可以维持低的基质浓度,避免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可以通过补料控制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条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控制合理的补料速率,稳定最佳生产工艺。

发酵基质和缓冲液等。

补料物质:碳源;葡萄糖、饴糖、糊精、淀粉、作为消沫剂的油脂等氮源;NH4OH、(NH4)2SO4、NaNO3、蛋白胨、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尿素其他:硫酸盐、磷酸盐、前体34、补料过多或过少对发酵有什么影响?投料过多造成菌体细胞大量生长,无法稳定的产生发酵产物,导致菌体生产力下降,同时改变发酵液流变学性质。

如果补料过少,则使菌体过早进入衰退期,引起菌体衰老和自,同样使生产力下降。

35、发酵过程中pH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发酵过程中pH是不断变化的1)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

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2)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

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 4)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

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