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巴金D、老舍正确答案:B2.《祝福》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而已集》D、《坟》正确答案:B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篇。

()正确答案:√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我的答案:A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B、《在酒楼上》C、《伤逝》D、《祝福》正确答案:C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我的答案:D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B、《狂人日记》C、《伤逝》D、《风波》正确答案:D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我的答案:B4.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5.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药》我的答案:C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五四”时期的小说

“五四”时期的小说

“五四”时期的短篇小说第一节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

作品从不同角度触及当时社会人生问题,具有较突出的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倾向。

代表作家:冰心、叶绍钧、许地山、庐隐、王统照1 问题小说的成因1.理论的倡导:对“问题小说”作理论阐述和要求的1 是胡适与周作人。

2.创作主体的响应:五四时期,培养了大批具有思考能力的青年人,渴求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3.文学借鉴的结果:主要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和俄国文学的影响。

2 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点问题小说或“人生派小说”,都是时代的产物,是思想启蒙的成果,也是小说艺术革新的先锋,它有着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劳动者的命运问题、妇女地位问题、青年恋爱婚姻问题、教育问题、探索人生意义问题问题小说的缺点:过分强调社会问题的政治性,后期作品文艺性缺失。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新文学初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

文学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有短篇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楼花赞》。

有《冰心全集》8卷。

冰心的文学创作冰心最初的文学创作多为“问题小说”,她是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最早又以“问题小说”闻名。

冰心早期的“问题小说”着力宣扬“爱的哲学”,一般认为,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早期作品的三个基本主题。

1931年创作的《分》以后,则比较关注现实人生。

冰心“问题小说”的基本题材是“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目的是“为人生”,局限是“改良”。

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9-1920年,按题材大体分为三类:(1)表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不满的。

(2)表现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同情的。

(3)批判封建军阀混战的。

总之,冰心早期的“问题小说”提出了许多人生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所提出的问题不够尖锐,所写的矛盾冲突比较温和,刻画的正面人物都是“软脊骨的好人”(茅盾语),这些都影响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第三章小说(一)

第三章小说(一)

重点与难点(4)

8、零余者
A 郁达夫等小说中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B 他们大多是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遭遇社会挤压而又无 力把握命运的知识青年;是被压迫、被迫害的弱者;他们 与社会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戕,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 合污;他们往往以种种病态行为表示反抗。 C 在感伤美、病态美中揭示一种时代病。 D 对自己精神困境自述,在拷问中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精神 世界。 E 他们不同于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
A 创造社作家郭沫若和郁达夫所开创自叙传抒情小说范式。 B自叙传抒情小说最大特点是主情主义。将表现自我主观性推到极 致。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不注重情节和故 事营构,而以人物情感、情绪为线索。 C 代表作:郭沫若《鼠灾》、《未央》 郁达夫《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薄奠》 E 郁达夫与王映霞 F 郁达夫与周作人(辩诬)
重点与难点
5、人生写实小说: 叶圣陶的灰色市民小说:较少写爱情故事, 提炼出冷静客观叙述语言,对五四小说脱 去稚气、对人生派完型贡献甚大。代表作 《校长》《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6、乡土小说: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 《怂恿集》、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 《故乡集》。

重点与难点(3)
7、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最成功的实践者
重点与难点(5) 庐隐
A 最具五四性质的作家。 B 与郁达夫齐名:“男有郁达夫,女有黄庐隐”。 C 与冰心齐名。(冰心是“爱”的哲学,庐隐则 是“恨”的哲学) D 形成主观浪漫的“庐隐风格”。 E 代表作《海滨故人》。以石评梅、高君宇爱情 悲剧原型创作的作品《象牙戒指》。
重点与难点(6)
冯沅君
A 创作特色:表现作者“内心要求” B 主要作品《隔绝》《慈母》《旅行》 C 《春痕》由50封书信构成,反映五四退潮后女 性知识分子真实面影。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我的答案:A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C、《祝福》D、《药》我的答案:D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我的答案:B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1.4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C、《狂人日记》D、《药》我的答案:C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1.5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1《伤逝》收录在()。

体现五四精神的当代文学作品

体现五四精神的当代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作品体现了五四精神,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围城》(钱钟书):这部小说通过对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中的迷茫和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价值观的混乱,体现了五四精神中对于自由、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红高粱家族》(莫言):这部小说通过对家族历史和民间传说的叙述,表达了对历史悲剧和人性深处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冲突的思考,体现了五四精神中对于自由、民主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解密》(刘慈欣):这部科幻小说揭示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对人类命运和价值观的反思,体现了五四精神中对于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的追求。

《丰乳肥臀》(莫言):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转变,呼唤个体的自由和尊严,体现了五四精神中对于平等、人权和社会进步的关注。

《蛙》(莫言):这部小说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权力的腐败,体现了五四精神中对于正义、公正和反抗的呼声。

这些作品通过各自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探索,传达了五四精神中对于自由、民主、独立思考、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追求。

它们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声音,为当代文学注入了五四精神的力量。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满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满分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B、鲁迅C、巴金D、老舍正确答案:B2《祝福》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而已集》D、《坟》正确答案:B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正确答案:√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A、《药》B、《在酒楼上》C、《伤逝》D、《祝福》正确答案:C2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D、《故乡》正确答案:A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正确答案:√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正确答案:√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正确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B、《狂人日记》C、《伤逝》D、《风波》正确答案:D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正确答案:√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正确答案:√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药》正确答案:C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正确答案:B3《狂人日记》的反讽结构使小说的主题深化,意蕴更加丰厚,在愤怒的宣泄和抨击背后有着悲剧性的无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我的答案:A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我的答案:D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D、意识流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我的答案:B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1.4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药》我的答案:C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X,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1.5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1《伤逝》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坟》我的答案:B2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哪一部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风波》C、《祝福》D、《伤逝》我的答案:D3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鲁迅塑造的哪一位人物?()A、阿QB、子君C、孔乙己D、祥林嫂我的答案:A4《阿Q正传》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精神上麻木的讽刺和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D、以上都是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故乡》我的答案:A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B、《孔乙己》C、《祝福》D、《药》我的答案:D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B、双线交错C、横截面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B、《阿Q正传》C、《祝福》D、《药》我的答案:B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1.4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药》我的答案:C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我的答案:B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1.5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1《伤逝》收录在()。

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坟》我的答案:B2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哪一部小说的主人公?()A、《狂人日记》C、《祝福》D、《伤逝》我的答案:D3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鲁迅塑造的哪一位人物?()A、阿QB、子君C、孔乙己D、祥林嫂我的答案:A4《阿Q正传》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精神上麻木的讽刺和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色
1.语言美
“啊!多美丽的图画!斜阳红得像血般,照 在碧绿的海波上,露出紫蔷薇般的颜色来,那 白杨和苍松的阴影之下,她们的旅行队正停在 那里,五个青年的女郎,要算是此地的熟客了, 她们住在靠海的村子里;只要早晨披白绡的安 琪儿,在天空微笑时,她们便各自拿着书跳舞 般跑了出来。黄昏红裳的哥儿回去时,她们也 必定要到。‛
2.早期“问题小说”。 《一封信》《两个小学生》《灵魂可 以卖么》 3.女性小说: (1921年后)代表作: 《或人的悲哀》(1922) 《丽石的日记》(1923) 中篇《海滨故人》(1923) 主人公大都是“五四”时期觉醒的青 年知识女性。
《海滨故人》中露莎正是庐 隐自我形象的化身。 小说艺术形式大都采用第一 人称叙述的主观视角, 在体式上则多用书信体、日 记体,以便直接抒写那哀婉缠绵 的情感。
王统照的人生小说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 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1.初期小说多用象征手法,执著 地追求爱与美。《沉思》、《雪 后》和《微笑》 2.写于1922年的《湖畔儿语》透 露了王统照小说创作向某种新方 向渡的痕迹,对于独行者寻梦的 抒写让位于对下层劳动者的关切 和同情。
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 • 2.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 损害的弱者。 主义情怀。
3.自叙传的痕迹
局限性
1.抒情性叙事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同时也 嫌单调,少含蓄。 2.叹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力量, 相对削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 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
许地山别样人生的小说
1.生平与创作:笔名落华生。 2.小说特点: 一是他的小说大多以我国南方沿海或 南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的 社会生活为题材,因而带来明显不同于内 地中国的异域风光与情调。 二是他的小说虽然也描写了沉重的人 生苦难并探索着人生意义,但他的答案既 不同于冰心的‚爱‛,也不同于庐隐的 ‚哀‛,而是充满一种澄澈的宗教色彩。
乡土小说的意义
• 1.乡土小说继承了鲁迅开拓的农村题材,同 时又为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中农村题材的 创作积累了经验,拓宽了道路。 • 2.促进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成熟。 • 3.乡土写实小说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 种地方色彩一方面成为乡土写实小说的流派 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还具 有民俗学价值。
——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 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 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 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 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 西。‛ ——“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 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 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1
问题小说的成因
1.理论的倡导: 对‚问题小说‛作理论阐述和要求的 1 是胡适与周作人。 2.创作主体的响应: 五四时期,培养了大批具有思考能力 的青年人,渴求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3.文学借鉴的结果: 主要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和俄国文学的 影响。
2 •
问题小说的特征及缺点
问题小说或‚人生派小说‛,都是时代的产 物,是思想启蒙的成果,也是小说艺术革新的先 锋,它有着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 第二阶段是1921—1924年 这期间冰心的‚问题小说‛集中在 探讨‚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 是‘爱’呢,还是‘憎’?‛冰心不仅 提出问题,而且试图回答问题,冰心的 回答是:支配人生的,是‚爱‛而不是 ‚憎‛。
《超人》人物解读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何彬。 他认为世界是空虚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他信奉 尼采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对人冷漠,少 与人交流。后来邻居有一个小孩禄儿因摔坏腿无 钱医治而在半夜呻吟惊扰了他,并让他产生了对 母爱的回忆。他的冷酷的坚冰开始融解。 从《超人》开始,冰心以她独特的方式宣扬 庄严肃穆的爱。无论现实是怎样的血和泪,又有 着怎样的不尽如人意,冰心都以爱作为解决精神 危机和消弥痛苦的条件,这是冰心21年以后问题 小说写作的一种变化路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出色的抒情才能
“青年男女,好像是一朵含苞未放的玫瑰花, 美丽的颜色足以安慰自己,诱惑别人,芬芳的气 息,足以满足自己,迷恋别人,但是等到花残了, 叶枯了,人家弃置,自己憎厌,花木不能躲时间 空间的支配,人类也是如此,那么人生到底作什 么?其实又有什么可作?恋爱不也是一样吗?青 春时互相爱恋,爱恋以后又怎么样?不是和演剧 般,到结局无论悲喜,总是空的啊!并且爱恋的 花,常常衬着苦恼的叶子,如何跳出这可怕的圈 套,情景一辈子呢?‛
乡土小说产生的因素
• 1.从新文学发展的背景看 乡土写实小说上承‚问题小说‛创作,是五四 初期‚问题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 2.从乡土文学理论的倡导看 强调文艺创作要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 3.从作家的队伍组成看 乡土写实小说作家大都出身于中小城镇或偏 远的乡村,都经过家道中落或原本就贫困惨淡的 童年。乡村世界的苦难生活尤其是其破败凋敝、 野蛮残酷在他们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郁达夫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
• 一、生平 •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阳人。在散 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 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二、郁达夫小说的创作内容
零余者
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 的具有真情实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 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 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悲哀。 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
叶圣陶 小 说 叶绍钧(1894-1988):原名圣 陶,江苏苏州人,小说家、教育家,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早期问题小 说家。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创 办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 新文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 的作家之一。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 色卑琐人生。《隔膜》、《火灾》、 《线下》、《潘先生在难中》、《倪 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小 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
冰心的文学创作
• 冰心最初的文学创作多为‚问题小说‛, 她是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最早又以 ‚问题小说‛闻名。冰心早期的‚问题小 说‛着力宣扬‚爱的哲学‛,一般认为,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早期作 品的三个基本主题。1931年创作的《分》 以后,则比较关注现实人生。 • 冰心‚问题小说‛的基本题材是‚旧社会、 旧家庭的不良现状‛,目的是‚为人生‛, 局限是‚改良‛。
劳动者的命运问题、妇女地位问题、青年恋 爱婚姻问题、 教育问题、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 问题小说的缺点: 过分强调社会问题的政治性,后期作品文 艺性缺失。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婉莹,福建长乐人。新文学初 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新 文学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 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有 短篇集《超人》,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 者》、《楼花赞》。有《冰心 全集》8卷。
叶圣陶小说的独特性
1、初期问题小说主要以‚爱‛与‚美‛为题 材,回答严峻的社会问题。 2、问题小说创作成熟后过渡到对小市民灰色 人生的表现,这是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3、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称为 ‚教育小说家‛。通过对教育界的黑暗内幕,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叶绍钧也是五四时期享有较高声誉作家之一, 他的早期短篇小说创作总体上坚持‚为人生‛的 主张,多属于 ‚问题小说‛,大体包括三个方 面内容: (1)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揭示封建宗 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膜”,以“爱”和“美” 作为把“灰色”人生转化为“光明”人生的必要 条件。 (2)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露市民精神 的空虚、无聊,批判没有“爱”与“美”理想的 灰色人生观。 (3)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的现象,展 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这类作品人们称之为“教育小说”。《潘先生在 难中》
• 4.从艺术经验的积累看 鲁迅在乡土小说创作方面的示范作用 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乡土写实小说流派 形成之前,鲁迅的一些关于农村、农民题 材的小说创作已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成功的 尝试。如《故乡》、《风波》等,发表时 已被人视为杰出的乡土作品。
乡土小说的主要内容
• 1.描绘现代工业文明、畸形的都市文明对封建宗 法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 民造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潘训《乡心》、 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杰的《赌徒吉顺》 、 鲁彦的《黄金》。 2.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 生悲剧。许钦文的《疯妇》。 3.展现农村形形色色的风俗习惯。许杰的《惨 雾》 、台静农的《烛焰》 、彭家煌《活鬼》
3.多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第一人称叙事等 文体形式,弱化情节因素,着重情感的抒 发、氛围的渲染,开拓出一种‚情调小说‛ 的体式,并大胆借鉴和运用了某些现代主 义的艺术手法与技巧(感伤美与病态美)。 (这一点深入文体构成与艺术形式)
郁达夫
郁达夫 (1895~ 1945)现代作家。原 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创造社发起人之一。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 白话短篇小说集《沉 沦》,以其‚惊人的 取材、大胆的描写‛ 而震动了文坛。
乡土文学的社会历史意义
1.乡土小说在20年代中期便形成了一股 持久的创作潮流,给予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 新的泥土气息。 2.乡土小说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的文 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节
浪漫抒情 小说
• (一)浪漫抒情小说特征 1.以自我经历或身边琐事为题材,带有自叙传性质。 郁达夫提出(赞同)‚文学作品,都是作家 的自叙传‛。 2.着意表现自我的心境和意绪,而不重客观社会生 活的描写,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从而使它具 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因而又被称为‚浪漫抒 情小说‛),而与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构成对比。
第二节 乡土小说
•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什么是乡土小说?) • 时间:‚乡土小说‛被认为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 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它大约形成于 20年代中期。 • 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 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潘训、许杰、 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王任叔、 黎锦明等。 • 阵地:他们的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 《京报副刊》、《语丝》、《未名》和上海的《小 说月报》等报刊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