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一、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本文第一段“一国之,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
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后来中央区的建立,以至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最终形成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重新高涨,根本上来说由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
这一点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总结到了。
应注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和利用好敌人部的矛盾,在缝隙中生存、发展,并壮大人民的革命力量。
“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
在统治阶级部发生破裂时期,例如两湖在宗仁唐生智战争时期,在发奎济深战争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
”说的正是利用敌人部矛盾。
而在反动统治集团部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应采取“渐进式”的策略,不可盲目出击。
切忌分兵冒进,战术上应注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军事思想的闪光点。
此外,还应攻其薄弱,长期斗争,“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从而击败“数倍于我之敌”和扩大根据地。
在农村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根本途径。
而广泛建立工农兵政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武装群众则是在农村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部队分开行动时,则组织行动委员会指挥之。
这时党的高级指导机关,是秋收起义时省委任命的前敌委员会(任书记)。
井冈山时期的统一战线研究

23决策探索2019.5下想,并突出体现了我党在谋划发展与思考的问题上,对于根本宗旨的坚持与传承。
《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决定了我党思想理论的价值导向的根本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三)确立了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反映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这一内在要求,凸显出了“一切发展为了人民”这一最高的价值取向,同时牢牢地树立了在新发展理念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与基础,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基本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发展思路的完善和创新都加速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
新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新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进行深刻认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我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和最科学的把握。
(四)增强了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凝聚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非常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因为其展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以及政治立场,表明了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党的意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我党是和人民一条心,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
因此这必然会使广大人民对党有着越来越深的信赖与认同感,人民也将会更加团结并且坚定地凝聚在我党的光辉旗帜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味着我国今后所有的发展都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人人都可以享受并拥有发展的机会,也可享受并拥有所有的发展成果,这与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前途与命运息息相关。
由此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广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出了全面的回应,从而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事业中去,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这同时也将推动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授课人: □□□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统战实践
井冈山斗争时期存不存在党的统战实践?
• 三大转变:
城市——农村 白区——红区 地下——地上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在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 中,敢于创新,善于 创新,大胆探索,努 力实践,走出一条马 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的统战道路。
改造袁文才、王佐队伍
大井练兵场旧址
(二)一种全新的斗争形式
——领导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成 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井冈山的土地 革命
白银湖 邱启山
土地革命的伟大作用
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豪绅地主阶级在广 大乡村的统治地位及经济基础,使农民的政 治地位和经济生活发生极大变化。这种变化 的特征是:政治上成为当家理政的翻身者, 经济上成为有田种有饭吃的劳动者
“布尔什维克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毛泽东
“姻亲党” “家族党” “土客籍党” 以党代政
3、失去政策的连续性,导致袁 文才、王佐被错杀
• 杨开明的政治偏见
• 邓乾文的“有色眼镜” • 错杀袁、王的严重后果
我们要遵循党的十八“巩固和发 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挥新时期统一战 线的优势和特点,在密切党和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的教育活动中,推动统 一战线工作吃粮
△ 全民投入军事化,支援红军打仗
一个真正体现工农联盟的 统一战线,在红色区域稳固地 建立起来,广大农民成为无产 阶级真正的同盟军。
(三)一项要紧的统战任务
——保护中小商人,团结中间阶级
何谓中间阶级? 维系地方商业运转和集市贸 易的中小商人、小地主、富农都 属中间阶级
(一)一条重要的战略方针
党史中重要的五次统一战线历史梳理

理论纵横理论版165党史中重要的五次统一战线历史梳理文/朱美玲(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摘要: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有五次比较有名的统一战线,每一次统一战线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积累了不同程度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具备深刻历史印迹的“传家宝”。
关键词:党史 统一战线 历史梳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地位是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反复实践检验后筑牢的。
一、民主联合战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必须尽可能的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
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发表的第一个政治声明——《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联合战线”的想法,这一想法为之后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提出的“民主的联合战线”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通过了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即《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同时也初步拟定了建立联合战线的活动方式和实施计划。
这个文件更改了一大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策略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23年6月,让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这一建议在党的三大上正式通过。
第二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创新的将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相统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国民党右派反动势力加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7月,汪精卫公然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迫害,还有许多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致使党员人数锐减。
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建立起

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建立起1927年8月初,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1927年9月3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湖南浏阳出发,向南昌进军。
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后,以方志敏、朱德、陈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部队经过一年多斗争,夺取了湘赣边界的红旗,开辟了赣南根据地。
1928年4月1日起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井冈山会师后更名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红军的一支新型武装力量,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冈山被誉为“红色首都”,也有红色苏区之称。
南昌起义后在湘赣边地区开展武装斗争。
1927年8月15日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随后在南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8月15日,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地区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9月,在井冈山地区建立起以井冈山为中心的红色政权;并开始向全国扩展。
井冈山是湖南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时有个吉安县城被敌人包围,只能在后方坚持斗争。
后在敌人围困下突围转移。
后到达湘赣边界地区,在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在赣南地区开辟出湘赣边界红旗。
1929年3月27日,毛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开始执行朱德总司令所颁布的“第一大纪律”和“第三大规矩”,并正式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3月26日,经毛泽东提议,毛泽东、朱德决定成立红四军,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红军的发展南昌起义后,毛泽东等领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
1927年9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第一师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全国其他地方红色政权相结合。
井冈山地区原有大小军队400多人,其中红军游击队有百余人,有正规编制军官10人,农民武装500多人,拥有轻重机枪20余挺。
三湾改编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贡献刍议

三湾改编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贡献刍议作者:魏春英来源:《党史文苑》2012年第02期[摘要]井冈山斗争时期,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首次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对人民军队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三湾改编统一战线历史贡献三湾改编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同时,三湾改编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三湾改编前部队中的士兵状况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惊。
但是,当时的中国革命几乎都是沿袭十月革命的模式,以夺取中心城市和当地城镇为目标。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秋收起义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失利,会攻长沙的原定计划流产,进攻长沙的各路部队都受到了很大损失,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了2000人左右。
一种失败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部队。
赖毅在回忆到当时的情况时说:“芦溪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今冬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
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
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
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1]P176由于暴动时,只是各路部队相约进攻长沙,来不及对部队进行集中整训教育,起义部队中的军官大多都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残存的旧军阀主义习气较为严重,随意打骂士兵的现象经常发生,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官兵待遇极不平等,直接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部队的战斗力。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
2、过程:(1)1927年10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还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它是把马克思普遍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的统战工作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的统战工作贡献作者:孙伟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摘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就对统战工作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如上井冈山之前与滇军范石生部合作,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搞“黄色村庄”,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与国民党江西当局谈判。
在中共面临各种困难的时刻,陈毅总能根据党的相关政策,既不“左”也不右,既团结又斗争,通过宽广的政治胸怀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去寻找我党我军的朋友、合作者与同情者,最终渡过难关,使革命工作能及时开拓新的局面。
关键词:陈毅;土地革命战争;统战工作;贡献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1-0029-05陈毅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被毛泽东誉为“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
但是目前学界对于陈毅在统战领域的卓越贡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其实,他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进行了统战工作的艰辛探索,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这些丰富实践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统战楷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井冈山之前与滇军范石生部合作陈毅自从在江西抚州赶上南昌起义军,经过三河坝分兵后,协助朱德进行“赣南三整”,最终将这支革命火种予以保存,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陈毅的支持让朱德感到非常欣慰,他于1927年10月下旬在信丰城西的一次全体军人大会上宣布“今后这支队伍就由他和陈毅同志来领导”[1]。
11月中下旬,部队进至上堡。
时至隆冬,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如不及时解决,部队将有垮掉的危险。
危急时刻,情况有了转机:范石生与朱德接上头了。
驻防在粤北韶关、湘南汝城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主动派遣在他部队工作的共产党员韦伯萃前来联系,希望同南昌起义军余部合作,还在给朱德的信中指出该军内部有一批共产党员,他并未取缔他们的活动,以示诚意。
此时的范石生除了与朱德是故交及思想比较开明外,更重要的是与蒋系、桂系、湘系军阀都有矛盾,尤其受到蒋系军阀的排挤,急需寻找盟友加强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
早在井冈山斗争中,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成功地实践这一原则,效果斐然。
1.团结袁文才、王佐,立足井冈山
在毛泽东来井冈山之前,袁文才、王佐已经在这一带活动,是井冈山的“山大王”,他们所领导的武装组织,没有正式的名称,在人们的眼中被看做是一股土匪。
而毛泽东要上井冈山,就必须与他们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那怎么争取袁文才、王佐呢?
第一,以诚待人,取得袁文才的信任。
袁文才出身较富,读过书,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过农代会。
王佐是裁缝出身,和袁文才意气相投,后当了井冈山的绿林首领,与周围各地豪绅地主为敌,经常出去“吊羊”(就是抓一些有钱的富人来,迫使他们出钱来赎命),周围的地主富农都很痛恨王佐。
袁、王两人中,袁的工作最为关键。
毛泽东心中清楚,地方武装对外来力量是格外警惕的,不能盲目前进。
于是,他以礼相待,先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争取他对引兵井冈山的支持。
然而,袁文才是果断地用书信委婉拒绝了,他写道:“毛泽东、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
犹江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袁文才叩首。
”
接信后,毛泽东决定致病与袁文才见面。
为了取得袁、王的信任,他没有带枪,带去的人也很少。
袁文才见如此,一颗悬而未决的心放了下来,立即对毛泽东有了好感。
毛泽东这样去,是冒着一定危险的,因为他对袁文才并没有多少了解。
这次会见体现了毛泽东诚信待人,从而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
第二,以枪相送,支持袁文才、王佐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第一次与袁文才见面后,便决定赠送袁文才100支枪。
这使袁文才认识到,毛泽东的到来非但不是吞并自已,反而帮肋自已发展。
袁文才当即表示包下工农革命军的粮饷供应,并赠给银元1000块。
在取得袁文才的信任后袁的态度对王佐也发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28年2月,毛泽东将袁文才、王佐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任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为党代表。
经过训练和改编,袁、王部队的性质有了根本的变化,提高了军事素质,部队的成分也逐渐起了变化,把一批年轻的农民吸收到部队里来了,把一些“老油子”送回到地方去安置。
1928年春,王佐也加入了党组织。
这样,两支原来被人称为土匪的地方武装,成为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地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能够很快立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很快形成、巩固和发展与袁文才、王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团结小商小贩和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红色贸易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落,山高林深,比较偏僻,再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得根据地内的商品流通很困难。
为了防止商品流通堵塞,保障军民生活,确保根据地内的工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在土改中,照顾
小商贩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根据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中的作用。
通过改造遂川县的草林圩场、开辟宁冈县的大陇圩场,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繁荣了根据地的商品经济,使得红色贸易非常活跃,根据地军民终于克服了经济困难,为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3.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各种力量
毛泽东、朱德十分重视通过宣传工作,团结各种力量参与革命斗争,形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的途中发布的《红四军布告》和《告绿林弟兄书》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红四军布告》采用四言句方式,文字精练,全文仅有368字,但内容非常丰富,既讲清了党的土地政策,又讲明了对工商业者的态度,还阐述了对俘虏和少数民族的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政策,就是要建立一个团结绝大多数人起来进行革命的统一战线,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统治,推翻国民党的反动政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
《告绿林弟兄书》是一份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与绿林弟兄们建立统一战线的联合书。
其目的在于:“要联合全国人民起来打倒国民党,要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打倒帝国主义,实现全世界的自由平等。
”它用白话文发布,详细、具体,通俗易懂,全文共2600余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宣传了党的主张,表明了同情绿林弟兄的心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开辟的统一战线,在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以后中国革命各个阶段开展统一战线积累了宝贵经验。
思考讨论
1.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运用了统一战线的哪些原则经验?
2.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