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考点4知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8、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提出保增长、保民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提出保增长、 生、保稳定等对策,重点是发展经济,温家宝总理在 保稳定等对策,重点是发展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加快发展作 为经济工作的首先任务。 为经济工作的首先任务。”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 为解决类似民生问题,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措施, 为解决类似民生问题,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措施, 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帮助寻找就业门路、 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帮助寻找就业门路、鼓励自 主创业、开展技能培训、引导中小企业脱困等等。 主创业、开展技能培训、引导中小企业脱困等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我国对非公有经济的政策是怎样的? (2)我国对非公有经济的政策是怎样的? 我国对非公有经济的政策是怎样的 (3)请你为本地发展经济或农民工就业难提出两 个好主意。 个好主意。
(4)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 经济。 经济。 (5)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 保护 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 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监督和管理。 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总之,我们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总之,我们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的必然要求。 展的必然要求。
5.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5
6 7 54 77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国家电网[微博]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营业收入 总部 (百万美元) 所在 428167.4 北京 408630 298448.8 133636 113369.9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64
70 71
84
93 81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移动
3.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成分):
国有经济(含义、地位、作用)
公有制经济范围
集体经济(含义、形式、作用)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及国家采取的政策:
(1)含义: 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国有经济地位: 和关键领域所占的比重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 是我国国民经 济的支柱,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4)国家对集体经济采取的政策: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考点五、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区别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 含 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 资料(以国家所有形式存在)的公有 义 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制形式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 地 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 位 起主导作用。它主要体现在控制 力上 区 别 态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 的发展
103478.7
98428.7 96874.5
北京
北京 北京
76
80
91
100
来宝集团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545.34
(四)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 有制 的实 现形 式
国营
租赁制
承包制
股份合作制
股份制
上海股票交易所
交通银行前十大股东及持股情况
• 0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9,974,982,648
21.78%
• 02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9,115,002,580 19.90%
• 0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5,555,555,556 12.13%
非
私营经济
公
有 制
外资经济
经
济
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
(三)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 济制度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部分,也不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非公有制 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与它的性质混为一谈。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 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 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2、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并不能取代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俄罗斯私有化教训多
品牌价值(亿 企业性质 元)
803
国有
682
民营
550
民营
450.86
国有
450.6
国有
412.08
民营
408.69
国有
排名
1 2 3 4 5 6 7
2008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纽约发布
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非公经济36条为非公有制经济保驾护航
民营资本也可以进入垄断行业了
非公经济36条为非公有制经济保驾护航
处境尴尬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一定缓解
非公经济是中国经火车头 2、非公经济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力军 3、非公经济是解决中国税收贡献的主力军 4、非公经济是发展中西部经济的希望 5、非公经济是中国走向和谐、小康的基本力量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上)
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
公有制
社会主 义初级 阶段的 基本经 济制度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国有与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非公有制
外资经济 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背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 是所有制问题。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没有完全搞清 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 等问题,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排斥的态度, 最终造成了我国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 天下的格局。 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教条化理解
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规定:“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极大解放了思想, 结束了长期存在的“公”与“私”之争。
十五大后: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 的方针,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 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要坚持 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原理作业唯物史观分析我国经济制度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也有着顺应生产力客观发展水平的必要性。
基本上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先协调和适应,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促进了国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衣食住行等各种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具体来说,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行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量规定的,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质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生产力状况是这二者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历史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建国开始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
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转移的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神话的过程。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二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出现多层次的状况,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的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八章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明确两点:1.什么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为什么要懂得: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起着主导作用。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和地位四、我国的现行分配制度与原则1.我国的现行分配制度与分配方式我国目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所谓多种分配方式,是指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其他的收入分配方式,如: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收入;按资分配的收入,等等。
从根本上说,实施上述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所决定的。
2.我国的现行分配原则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
第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又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重要理论意义(1)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
根据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转移的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神话的过程。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二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出现多层次的状况,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的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208104班
黄星星
11208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