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就: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
④⑤
【合作探究:】
1、从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史实中,
人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①应该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事业;
②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大力消化吸收外来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2、归纳美国、欧盟、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
1、和平的环境;
2、科技的推动;
3、罗斯福新政
的成功经验。
小试牛刀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哪一国家?
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是日本,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2)根据上述材料,促成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因素有哪些?。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教材,识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建立,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等基本史实。
2.阅读教材,知道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欧洲联合的原因,“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简述美国、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及特点。
阅读教材,归纳美国、英国、法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西欧、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究一、欧洲的联合在二战结束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1/2。
通过这个数据,你认为战后欧洲各国当务之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战后西欧经济得以恢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从主观方面分析是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从客观方面分析是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
)1那么,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小结: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工业化的摇篮,两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这里,因而技术经验丰富。
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及原因丰富的技术经验只要有资金,就能恢复生产。
那么,资金从何而来?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130多亿美元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由此可见,美国在西欧复兴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
归纳: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欧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资金,按今天的美元值计算就是200多亿,其中90%以上属无偿赠款。
组织学生讨论:美国给予西欧大量援助的目的何在?(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为了对付苏联。
)2.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多媒体显示地图(欧洲联盟成员国),请大家仔细观察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生:指图回答。
)你知道欧盟的前身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吗?这些国家为什么要联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内容节选,引导学生分析欧共体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小结:面对美国商品、资本大量进入西欧,有必要在经济上加强合作。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认知。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资料:准备一些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同时给出具体的数据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及福利国家的建立。
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制度,但同时也出现了福利国家政治化、政治化的趋势。
社会上,消费主义盛行,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2.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总结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相关内容。
2.参考资料:关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三个方面:经济、政治和社会。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的“新政”、英国的福利制度等,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简要概括。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教案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概况,分析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欧洲联合的积极意义。
2.掌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了解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比较分析战后西欧和日本恢复、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措施。
3.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能正确分析其影响。
4.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
欧洲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自主学习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启发学生思考: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实现了吗?近代到现代,欧洲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分裂走向合作,欧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迪?(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__战前水平__。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__持续繁荣__。
2.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欧洲共同体__,简称“欧共体”。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欧洲联盟__,大大加快了__欧洲一体化__的进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__霸主__。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__速度放缓__。
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__全球化__和__信息化__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__进一步发展__。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__单独占领了__日本。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__扶持__日本。
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__先进技术__。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五单元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案

第17 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教学理念通过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即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主义发展的特点,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增加多媒体视频、图片素材、新闻报道等知识,加深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中“新”的了解,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发展的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部分内容展示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及相互联系。
本课与本单元第18、19 两课,分别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亚非拉国家三个角度给我们呈现了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
加上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学上要利用文字史料、图表、视频等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四、教学目标1、能够概况出欧洲联合的过程及特点,认识到欧盟的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能够在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和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能够说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通过相关史实,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严重削弱,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当时就有人站在柏林街头哀叹,哪怕是清除这些瓦砾都要花20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那更是难上加难。
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经济的腾飞,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借鉴和探究……一、欧洲的联合1.阅读79页课文,分组探究,归纳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并概述西欧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国家国土面积有何特点?这会对西欧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欧洲联合的原因。
(3)概述欧洲联合发展的过程及影响二、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1.列表概述战后美国发展概况时间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九十年代后2.研读史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思考:(1)结合材料,分析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阅读教材,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
2.分组讨论: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能不能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简要概述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提高分析材料、概括与比较等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分析材料,进行比较,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
的方法;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联合的过程和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局限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
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欧洲的联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分析二战结束初期欧洲经济恢复的原因与概况。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年时间。
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只剩下断壁残垣。
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再次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创造
了这一奇迹的?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二战结束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1)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原因)和过程。
材料展示: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兴;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设问:材料中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认识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想法,欧洲人有何重大措施?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冷战,西欧国家深感加强西欧各国间合作的重要性。
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欧共体与欧盟的性质和影响,链接时政“英国退欧”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下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洲共同体(欧盟)成员。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项目
1952年1967年1975年1983年1991年1999年西欧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六国
美国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近几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欧债危机等问题困扰,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于2016年6月24日以全民公投形式退出欧洲联盟。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国退欧不仅给英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也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欧元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也将因英国
的离开而走上下坡路。
——2018年人民网
设问1:据材料一表格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示:西欧六国经济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设问2:材料二中由于难民危机、债务危机等导致英国退欧,请你为欧盟化解英国退欧出谋划策。
提示:欧盟各国要开放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欧盟改革,共度时艰等。
(类似亦可)
归纳总结:(1)欧共体性质:区域性的经济组织。
(2)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有统一货币——欧元。
(3)欧洲联合的历史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4)对英国退欧的评价:英国退欧是反区域一体化潮流,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
【图解联合】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提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在“新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材料展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借助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设问: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美国的扶持;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
归纳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图解崛起】
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结合二战后美、英、法等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说说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提示:
建立: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美国
发展: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西欧代表: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福利国家”
2.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利影响和弊端。
材料展示:资本主义国家在实行了适合它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后,对各自国家带来不少的好处。
如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公民自由,体现团结互助。
当然,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有它的劣势或者缺点。
如高税收以及高福利导致的失业危机;社会福利制度导致债务连连的财政危机;老龄化以及其带来的劳动力危机;观念危机——容易造成懒惰心理。
提示:有利影响: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弊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增加政府的经济压力;福利待遇太高,容易造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课堂总结
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其共同原因在于政府适当的调控政策、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它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在这一堂课中,既和学生共同探讨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也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授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课用了很多材料,尤其多表格和数据,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课堂上对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指导没有做得很到位;板书不完整;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最好是让学生自己说出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