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02135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实践)课程代码:02135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实践)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该理论课程所对应的实践操作环节,也是本专业的学位课,它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课程讲授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本课程作为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实践性环节,在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掌握和应用的同时,运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学分要求)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课程共2学分、36学时,利用配置有计算机,并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Foxpro或Access数据库系统、Visual Basic或Visual C++开发工具、以及Visio等软件的实验室完成实践技能训练。
具体要求如下:(一)信息系统的规划(4学时)教学要求:应用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对某组织(如:某汽车制造企业)的信息系统做战略规划,包括:组织总体规划的设计、组织机构调查、定义管理目标、定义管理功能组、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等,通过可行性研究,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信息系统分析(8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作业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字典的绘制。
具体地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合格证打印系统为例,绘制作业流程图、数据流程图,设计数据字典,进行数据查询应用分析,撰写系统说明书。
(三)信息系统设计(8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如结构化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仍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合格证打印系统为例,完成结构化设计(模块设计和模块图)、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作为系统分析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旨在评估考生对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本文将对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系统分析基础知识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建模、过程建模、系统设计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例如UML、ER图、数据流图等。
考试内容涉及系统分析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敏捷开发等。
考试内容还涉及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和选择,考生需要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
三、需求分析与设计。
需求分析与设计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建模、需求验证等工作。
此外,还需要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作。
考试内容涉及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进度控制、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例如甘特图、PERT/CPM网络、风险矩阵等。
考试内容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考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五、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
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用户培训、系统维护等内容。
2024系统分析师大纲

2024系统分析师大纲第一部分:系统分析基础
1.简介
a.系统分析的定义和目标
b.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和责任
2.系统分析方法论
a.瀑布模型
b.增量模型
c.原型模型
d.敏捷开发方法
第二部分:需求分析
1.需求获取
a.需求收集技术
b.需求验证
2.需求分析与建模
a.用例图
b.状态图
c.类图
d.分析模型验证
第三部分:系统设计
1.架构设计
a.概要设计
b.系统结构设计
c.数据库设计
2.详细设计
a.界面设计
b.数据库设计
c.系统功能设计
第四部分:系统测试
1.测试策略与计划
a.测试类型
b.测试策略
2.测试执行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系统测试
d.验收测试
第五部分:系统部署与维护
1.系统部署
a.系统安装和配置
b.数据迁移
c.系统集成
2.系统维护
a.系统优化
b.故障排除和修复
c.系统升级和补丁
第六部分:项目管理
1.项目规划
a.项目范围管理
b.项目进度管理
2.项目执行与监控
a.项目资源管理
b.项目风险管理
第七部分:沟通与团队合作
1.沟通技巧
a.听力和口头表达
b.书面沟通
2.团队合作
a.团队建设
b.冲突解决
c.领导与管理
备注:以上内容为2024年系统分析师大纲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能会有调整和补充。
具体教学内容以合格的教材和教师解释为准。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高级)(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高级)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综合知识(客观选择题,75题,每题1分,共75分)1、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是()A. 提高软件质量B. 提高软件生产效率C. 降低软件成本D. 提高软件可维护性2、在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以下哪个不属于需求验证的范畴?()A. 用户访谈B. 实际运行C. 演示验证D. 确认测试3、题干:在软件工程中,以下哪个阶段是用来确定软件需求的?A. 需求分析B. 系统设计C. 编码D. 测试4、题干:在UML(统一建模语言)中,以下哪种图用于展示系统的静态结构?A. 类图B. 序列图C. 状态图D. 活动图5、以下哪个选项是UML(统一建模语言)中用于描述系统内部组件之间交互的图?A.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B. 类图(Class Diagram)C.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D.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6、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确保软件系统的需求是完整、一致和可验证的B. 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清晰的开发方向C. 作为项目验收的唯一依据D. 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详细信息7、题目:在软件工程中,以下哪个阶段是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A. 系统设计B. 系统规划C. 系统测试D. 需求分析8、题目: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软件测试中的静态测试方法?A. 检查B. 代码审查C. 单元测试D. 模块测试9、题干:以下哪个技术是实现数据加密的一种方式?A. RSAB. MD5C. HTMLD. TCP11、题干: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标是?A. 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B. 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C. 实现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D. 测试和验证软件系统的质量13、在面向对象设计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设计模式?A. 单例模式B. 命令模式C. 观察者模式D. 工厂方法模式15、关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以下哪一项陈述是正确的?A. 开闭原则表明一个模块应该对其接口开放,对其实现封闭。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 (2)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考试合格人员应能够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结合应用领域和技术的实际情况,考虑有关约束条件,设计正确、合理的软件架构,确保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特性;能够对项目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分析、设计与评估;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能够与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相互协作、配合工作;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计算机硬软件与网络的基础知识;(2)熟悉信息系统开发过程;(3)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常用信息技术标准;(4)熟悉主流的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平台;(5)掌握软件系统建模、系统架构设计基本技术;(6)熟练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知识;(7)了解信息化、信息技术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8)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架构合适的系统设计;(9)掌握应用的数学基础知识。
(10)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架构设计,为120分钟,笔试,题.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
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基础知识1。
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管理•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1。
2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模式•数据库规范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备份与恢复1。
3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及开发平台•嵌入式系统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库1.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5多•多的类型、特点及数据格式•多数据的压缩编码1.6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多层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 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2。
系统分析师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信息化基础知识2.1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 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 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 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 ·数学建模9.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1. 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 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4. 系统设计4.1·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4.2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与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5.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6. 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与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7.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8.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9.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与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考试科目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1.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 ·软件产品线分析与设计2. 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3.网络规划与应用4.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5.新技术的应用6.应用系统集成7.企业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8.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doc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 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 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1.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主要系统分析方法论4.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考系统分析师大纲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 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与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 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 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 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 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 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1. 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与控制2. 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 系统分析·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4. 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4.2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与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5.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6. 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与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7.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8.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9.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与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考试科目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1. 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实践·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软件产品线分析与设计2. 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3. 网络规划与应用4. 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5. 新技术的应用6. 应用系统集成7. 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8.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题型举例(一)选择题需求分析是一种软件工程活动,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及技术;(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及方法;(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及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1.1 计算机组成及体系结构·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及应用(SMP、MPP等)·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结构·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操作系统及嵌入式操作系统1.3 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常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的互连及常用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应用1.4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工程1.5 中间件·异构及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1.6 系统配置及性能评价·C/S及B/S结构、分布式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性能评估1.7 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多媒体压缩、编码及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2. 信息化基础知识2.1 信息化·信息及信息化·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组织的信息化及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2.2 政府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2.3 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CRM、PDM在企业的应用·知识管理·企业门户·企业应用集成·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2.4 信息资源管理2.5 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3. 软件工程3.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软件需求分析及定义·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及审计·软件维护·软件复用·文档编制标准3.2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项目工作量估算·范围管理·进度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资源和任务分配·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3.3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软件过程的作用·软件过程的发展·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软件过程改进3.4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计划·质量认证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全程质量管理4. 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行4.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2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结构化分析设计·模块设计(内聚、耦合)·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4.3 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4.4 系统集成·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4.5 应用系统构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 工具)·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网络的规划及设计4.6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管理·硬件资源管理·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4.7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维护合同5. 安全性·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及解密机制·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通信和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技术·完整性·私有信息保护·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标准化及知识产权·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国际标准、美国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标准化机构·知识产权7. 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企业法律制度·会计常识·财务成本管理实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8. 应用数学·概率统计应用·图论应用·组合分析·算法(数值算法及非数值算法)的选择及应用·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数学建模9. 专业英语·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考试科目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1. 系统计划·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及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系统开发规划·可行性研究及效益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计划变更及控制2. 需求获取和分析·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业务功能的模型化·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确认测试计划·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3. 系统分析·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汇总及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划分及数据资源分布·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及恢复·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4. 系统设计4.1 建模技术·需求建模的步骤·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数据库建模4.2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及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及设计·系统处理能力评估·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系统转换计划5.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信息战略文档化·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开发进度记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6. 系统运行和维护·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系统的扩充和集成·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系统的更新及维护·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日常的故障对策及恢复·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7.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8.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9. 企业信息化战略及实施·信息规划及战略规划的关系·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及角色·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过程再工程·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管理咨询的类型·“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考试科目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1. 信息系统工程·系统计划和分析·需求工程·系统测试·系统维护·项目管理·质量保证·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实践·实时系统的开发·应用系统分析及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软件产品线分析及设计2. 数据库及应用·数据管理·数据库分析·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3. 网络规划及应用4. 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容灾5. 新技术的应用6. 应用系统集成7. 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8.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三、题型举例(一)选择题需求分析是一种软件工程活动,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