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探究题型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常考九大题型解析

散文阅读常考九大题型解析

散文阅读常考九大题型解析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聚);(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散文不像小说,散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

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聚”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聚”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 形象内涵

中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备考策略探究

中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备考策略探究
3 .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
()词语的表 达作用 ,要结合 2
语境或主题 思想来 回答 , 要答 出该词 语对表达作 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 的 作用 , 时也要考虑词语对描 写意境 有 或人物性格 等方面 的作用。 ()体现词语 的准确性 或生动 3
性。
因为散文中的 “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
开头 :总提 、总领全 文,开启下 文 ( 出下文) 引 ,设置悬念等。
中间 :承接 上文 , 启下 文 ( 开 引 出下文) ,承上启下 ( 过渡) ,为下文
点 睛的效果 。 ()描写 :可使人 、景 、物再 3 现得 栩栩如 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什 么特点 ? 突出表 现什 么情 感 ( 性
线 。找线 索 的方 法 常见 的有 以下几
种:
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
1 .找到文 中的 中心句 和暗示 主
注意 :如果 知道该词语 的原始意 思解释 , 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
的含义。
题 的提示语 、关键词 ,从中概括文章
主题 。
1 .要注意 文章标题 ( 的标题 有 直接揭示线索 ,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 因素) 。
心 声 ,表 现人 物性 格特 点 。心理 描
作铺垫 。埋下伏笔等。
结尾 :总结上文 ( 全文 ) ,照应 开 头 ;独立成段 ,使 文章戛然 而止 ,
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自 环境 描 然
意味绵长 ,发人深思 ;卒章显 志,意
味深长 ,引起读者的深思。 5 .赏析句子。
试 的角度来看 , 这一块也是学生丢分 比较严重的地方,为此笔者结合 自己 多年 的中考命题经历及学生答题 的误 区,就中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备考 策略略作探究如下 。

散文阅读之探究题

散文阅读之探究题

• 三、解题方略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解题方略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篇文章, 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于一 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 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 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做多方位的联系, 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视 点。
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写作目的考虑)
• 二、考情探究
四川2014年《考试说明》对“探究”有三个明 确的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 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其中第三 点的考查最为常见。
2014年全国多套试卷中考查了该考点, 只是程度不等而已。四川考题已经将其作 为固定考点在18题进行考查。分值一般在 6—8分,复习和考试时引起高度重视。
废墟之美
• 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 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 你的理由。(5分)
分析:可以多角度回答。如艺术、文物、历 史、经济、最初修建者等角度回答。
示例:同意。圆明园凝聚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辛 劳,残缺的圆明园能引起人们痛惜,让人产生心灵的 震撼和共鸣,它带着岁月的沧桑,能唤起人们“悟性 陶醉”,重修圆明园是对人们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 导。
散文阅读 之
探究题
• 一、回归教材
• 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 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 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 对此你有何评论?《小狗包弟》课后 第一题
• 参考答案:
• 第一问参见“整体把握”。第二、三问,学生可以各自发 表看法,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在自己心目中描绘的巴金 老人是什么样的。他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出善良、正直的品 性,至于他的具体表现、他的其他品性,学生可以各自领 悟。也不排除学生有对巴金的性格提出批评的可能,也许 会认为他软弱,本来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主动背精神 包袱。那么,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巴金老人 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 “文革”时代所缺少)(民族精神考虑),他的这种精神 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 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的解答指导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的解答指导

三种题型
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类探究题 个性化解读类探究题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常见设问形式: (1)结合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对“……” (词、句、段)内涵的理解。 (2)本文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 你的看法?
2012年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 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的解答指导
武义第三中学
汪曙
考纲研读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能力主要考查: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阐释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 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散文所变现出来的意蕴, 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 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 的发掘。 (2)分析文本创作主客观因素。 作为试题的现代文,都具有强烈的主流价值取向,无论是名 家还是普通人,文章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命 题者必然会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设题,考查考生对创作背景和 意图的认知和领悟能力。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 的见解。
21
探 究 角 度
文本形式
结构作用、表达技巧
由浅到深 思想内容 个人、家庭、社会
人生哲理、时代精神
探 究 原 则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文本形式
探究角度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散文阅读第6讲:探究散文意蕴

散文阅读第6讲:探究散文意蕴

2018年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
21.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 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 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 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 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 缸的好奇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 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 引读者兴趣。
题型篇
第6讲 探究散文意蕴
题型一 探究语句意蕴 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或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或
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关联着现实,或映射着历史。所以对散文关键语句的品读, 要透过表层现象,发掘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 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 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 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 行探究:
[答案] ①对插队那一段艰苦而纯真的青年岁月的真切缅怀。那时虽然生活 艰苦,但是有着青年男女对纯洁美好心灵的追求。②对于发自内心的民歌的 肯定与赞美。优美而滋润心灵的外国名歌,回肠荡气率真自然的陕北民歌发 自心灵,与天地构成和谐的形式,带给人们慰藉与希望。③对当下流行歌曲的 忧虑与反思。经典民歌的魅力是源于生命的,现代流行歌曲往往长于技术短 于心灵,过于商业。④对后代能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形式的真挚 祝福。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位屡约不爽的常客。

高考考纲中要求考生:第一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第二探讨作者的创作目的;第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

因此,作品意蕴类探究题、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类探究题、个性化解读类探究题成为探究题的常考题型。

下面笔者谈谈散文阅读中常见的意蕴类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句、段内涵题首先是题干复位,不管是句子还是段落,都必须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其次是抓住句、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涵。

接着深入挖掘出句与段中隐含的主旨义,这个主旨义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

最后要适当考虑句、段的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

以2021年江苏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何容何许人也?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段落内涵题。

根据以上探究句、段内涵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可做如下思考:首先要将这个句段放到全文中考虑,文章共六段,前五段主要照应和解释了题目,何容究竟是何许人也,何容是一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这种矛盾主要表达在他的交往、生活、心理等方面。

最后一段是在前五段内容根底上的升华和总结,进一步指出了何容的为人。

其次要抓住此句段中的关键字词,“最大的原因〞、“说得来朋友〞。

“最大的原因〞说明何容对社会的失望,他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朋友;“说得来〞说明何容和朋友之间的默契、投合,何容理解朋友,朋友也是何容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接着在理解此句段时,还得适当地结合文本的主旨义,因为此句段在文章的最后,而文章的结尾往往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何容的赞许之情,何容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何容的不幸,但那样的时代有何容这样的人,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

最后,在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等方面,如果有涉及那么有必要考虑,如果没有那么不必生搬硬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评价文本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 3.探究发掘意蕴和个性化阅读。
• 【题型突破】
题型一 意蕴式探究
• 高考所选散文往往意蕴丰富,这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 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 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往往是命题者关 注的探究点,意蕴式探究题的出题切入角度具体如下:
• 2.对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这要求考生在把握文学 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 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其中“创作背景”应包括社会时代等大背 景,还包括个人遭际等小背景,两者结合则可归纳出文本创作 的特定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 揣摩其创作意图。
• 句子含意
• 透过散文中的描写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涵、思 想意义,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对自我的反思审视等。
• 主题情感
• 把握文本的主题(上述几个方面都离不开文本主题,有时探究的就是主 题),有时还有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人性认识、人文精神等。
• 时代背景
• 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
• 出题角度 具体阐释
• 人物形象
• 要对人物及人物群体(甚至还包括动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 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
• 情节(细节)
• 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精神、人性精神、人生态度等。
• 环境氛围
• 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理 解对自然的尊重、敬畏。
• 【典例导引】(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
•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 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 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4、【解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
•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 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 •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
从写作思路上看,前文写了四种不同的生活风格,呈现 散文“散”的状态,至此收尾时必须要“束”了,所以, 此画线句很巧妙,它是“束”的形象表述,将各种生活 风格进行一个统一,表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但 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应由“端午节”上升开去)中亦有 相同的生活方式,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心理, 也是共同的文化表现,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烙印, 同时也将前文的四种生活风格进行了一个上升,属于主 题上的一个升华。在情感上,作者也表达了自我的赞同 与称许,甚至是一种骄傲。 • 【答案】(1)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 (2)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艾草的 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 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散文阅读探究题型
• 【考情分析】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 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 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
•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这类题目要求在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抓住“情”和“理”两个方面去探究。
•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类题目出题的 方向较多,往往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近几年,探究 类题目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对文本丰富意蕴的挖掘以及对作品 的个性化解读两个方面,对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 考查较少。此类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 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
• 【复习定向】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 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 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分别是对文本自身的探究, 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 的独特解读。设题角度涉及主旨意蕴、手法技 巧、时代背景、写作动机等;设题方式也多种 多样,有比较式探究、矛盾式探究、启发式探 究、观点式探究、标题式探究、体验式探究等。 要做好以下几点:
• 题型二 体验式探究 • 阅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体验,在新课标背景下,体
验式阅读才是本质意义上的阅读。体验式阅读是指 读者进入文本的内部,感受作者的情绪,理解作品 中的人物、事件,欣赏作品的画面,链接曾经有过 的生活或阅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或阅读快感, 它是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类探究题题干多要求 “从文本中获得哪些启示或感悟”,有的还限定了 启示感悟的角度,如从“写法”角度,或就“某某 间的关系”,等等。解答这类探究题要掌握以下三 个角度:①文本角度。就是要从文本中抽取语句, 提炼认识与启示。还要借助文本中的相关语句提炼 思想,认识体味。②个人角度。就是结合自己的理 解去分析。③社会角度。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当具 备的社会意识,就是为社会做些什么,承载的社会 意义与担当。
• [常见设问方式] • 2015湖北 • 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
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 你的看法。 • 2014安徽 • 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 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 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 • 2013四川 • 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 你的思考。 • 2012安徽 • 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 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 的理解。 • 其他设问方式:(1)第×段中传达了作者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 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体验的感受。(2)请你指出 ×××话在文中的含意,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 你的理解。(3)你认为×××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