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2
2022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2)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即
x-1=-2
x=-2+1 x=-1
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2(3—x)=9; (2)−3(x +3) =24; (3)11x +1 =5(2x + 1); (4)5(x—1)=1;
x =-1.5 x =-11
x =4
x=1.2
(5)2 — (1—x)= —2;
5.某商店购进一批运动服,每件售价120元, 可获利20%,这种运动服每件的进价是多少 元?
解:设这种运动服每件的进价是X元。 根据题意,得(1+20%)X=120
120%X=120
X=100 答:这种运动服每件的进价是100元。
6.植树节某班要栽100棵树,有5名同学每人都栽了2棵, 其余的同学每人栽3棵,正好全部栽完,问这个班共有多 少名学生?
如果设一听果奶饮料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 4(x+0.5)+x=10-3
想一想
(1)上面这个方程列的对吗?你还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
(2)怎样解所列的方程?
你知道一听果奶饮料多少 钱吗?解出你所列的方程。
例3 解方程:4(x+0.5)+x=7.
此方程与上课时所学方程有何差异?
方程中含 有括号
须先去括号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2)
小颖到超市准备买1听果奶饮料和4听可乐,营业员告诉她一 听可乐比一听果奶饮料多0.5元,小颖给了营业员10元钱,营 业员找回了3元,大家帮助小颖算算一听果奶饮料多少钱?
小颖到超市准备买1听果奶饮料和4听可乐,营业员告诉她一 听可乐比一听果奶饮料多0.5元,小颖给了营业员10元钱,营 业员找回了3元,大家帮助小颖算算一听果奶饮料多少钱?
合并同类项
202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元一次方程02 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一、等式的定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新教材没有了这个定义)二、等式的性质 (1)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2)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b.那么ac =bc 如果 a =b(c ≠0).那么cb ca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概念题一、等式的定义:用等号来表示叫等式二、等式的性质(1)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
如果a=b,那么=(2)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
如果a=b,那么=如果 a=b(c≠0).那么=(3).方程是__________的等式2.1.2等式的性质一、探求新知(1) 像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叫。
(2) 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用“>、<、=”填空:5=5—→5+6 5+6;-7=-7—→-7-5 -7-5;a=b—→a+5 b+5 a=b—→a-2 b-2 ;x=y—→x+m y+m a=b—→a+(m+n) b+(m+n)你觉得等式的这个性质可以怎样描述:.(3). 等式还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然后用“>、<、=”填空:6=6—→6×56×5;-3=-3—→-3×(-2) -3×(-2);a=b—→6a 6b 8=8—→8÷28÷2;m=n—→18m18n -10=-10—→-10÷(-5) -10÷(-5);你觉得等式的这个性质可以怎样描述:二、填空:(1)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1可以表示成:如果a=b,那么a+c=;如果a=b,那么a-c= .(2)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2可以表示成:如果a=b,那么ac=;如果a=b(c≠0),那么ac= .(3) 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x -7=5的两边加7,得x =5+ ; (4) 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7x =6x -4的两边减6x ,得7x - =-4. (5)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3x =6两边除以-3,得x = ; (6)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13x =6两边除以13,得x = ;(7)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13x =6两边除以-13,得x = ;(8) 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3x =6两边除以3,得x = ; (9)1=mn—→m n = 运用了等式的哪一条性质? 能否由m n = 得到1=mn?三、有了等式的性质,下面我们开始探究怎样用它解方程,你只需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你就可以轻松地用它解方程了。
一元一次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2) 序号:30七 年级备课人: 审核: 审批: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 年 月 导学目标知识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并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过程; 课时:1课时导法:自主合作探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二、课堂导学:1、【想一想】对于上面的问题,请你说说你列的方程.你能解释这些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体会列方程所依据的相等关系.强调:(1) 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2) 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23-x =-7;(2)2a -b =3;(3)y +3=6y -9;(4)2x =1;(5)y 21-4=y 31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注意: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3)思考:x =1000和x =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 -(1-0.52)x =80的解?3、【做一做】检验x =1是不是下列方程的解(1)122-=-x x ;(2)122+=+x x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四、课堂练习: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 ,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 m?(2)甲种铅笔每枝0.3元,乙种铅笔每枝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枝,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枝?(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高是5㎝,面积是40㎝2,求上底.2.x =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 .3x +9=0B .x =10-4xC .3)2(=-x xD .2x -7=123.检验下列方程后面大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1)1815-=+x x ,{23-,3}(2)2(y -2)-9(1-y )=3(4y -1),{-10,10}五、课外练习:教材P85第5~9题课后反思: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1.1 一元一次方程2

看一看,想一想
• 请观察刚才所列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每个方程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多 少? • 4x=24 1700+150x=2450 x-50 x+70 • 0.52x-(1-0.52)x=80 = 3 5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 未知数的次数都1,这样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 解: (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列方程 4x=24 • (2)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 到2450小时,那么在x月里这台计算机 使用了150x小时。列方程 1700+150x=2450 •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 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列 方程 0.52x-(1-0.52)x=80
3.1.1 一元一次方程(2)
复习
1、什么是方程? 2、列方程的步骤是 什么?
• 问题:小雨和小思年龄和是25, 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 岁,小雨、小思年龄各是多少? 如果设小雨年龄为x岁, 你会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25-x = 2x-8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 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 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小时? •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 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方程的解:未知数的值。
P81思考
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 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俩梨。请问君子知道 否,几个老头几个梨? 解法一:设有x个老头,根据梨的总数相等, 列方程 x+1=2x-2 解法二:设有x个梨,老头的人数相等,列 方程
2022年数学精品初中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 (2)》特色教案

7.2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 体验估算解的方法.3.经历用不同方法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解的过程, 体验估算解的方法.【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方法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等式的根本性质有哪些?2、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时, 必需是什么样的数?3、你所见到的等式中, 等式的左边或者右边, 一般是什么式?你见到的等式中有没有字母, 你能给等式中的字母选取适宜的数吗?〔二〕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帮我解答一下:一个妇女在河边洗碗, 河官问:“洗多少只碗?有多少客人用餐?〞妇女答:“洗65只碗, 客人二人共用一只饭碗, 三人共用一只汤碗, 四人共用一只肉碗. 你说有多少客人用餐?〞这是一个古代问题有趣的故事, 又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达了生活化数学, 还是用方程解答的问题, 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学习方程概念打下铺垫.〔三〕探究新知:1、问题导读:按教材中图7-2做一次剪纸实验:拿一张纸, 第一次剪成4片, 第二次再将其中的一片剪成更小的4片. 继续这样减下去:〔1〕第3次、第4次、第5次分别共剪得多少张纸片?〔2〕如果剪了x次, 那么共剪多少片?怎样得到?〔3〕如果剪得纸片共64片, 一共剪了多少次?2、合作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合作, 讨论交流, 答复上面几个问题(利用此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列方程更容易理解, 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好处, 列方程比算术方法功能更强大. )3、精讲点拨:这时剪纸的次数x是未知数, 问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是:剪x次共剪得纸片数=64,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 可列出什么方程?假设设剪了x次, 得3x+1=64观察上面这个方程以及以下方程,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4+3〔x-1〕=64 9x-0.75=393 32+x-8=29小组交流, 得出结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说明:1〕元就是未知数, 除了用x 外, 也可用y, z 等字母表示未知数.2〕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有三个要点:方程中含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是1,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3〕怎样求方程4+3〔x-1〕=64的解呢?请你按照课本p157页表格中的步骤, 估算这个方程的解, 并进行检验.你得到方程的解了吗?你对上面解方程的方法有什么建议?与同学交流.“估算——检验〞的方法 : 任取几个值, 根据方程左右两边值的大小, 进而确定方程解的范围, 这种方法叫做“估算-检验〞的方法.【例】用‘估算-检验’的方法, 求方程7x+8(x+1)=38的解.解:取x=0,方程的左边=8小于38, 取x=10,方程的左边=158大于38,所以方程的解在0-10之间;取x=5,方程的左边=83大于38, 所以方程的解在0-5之间;取x=2,方程的左边=38=右边. 所以方程的解是x=2.【方法点拨】这种数值逼近法, 通过屡次尝试, 屡次调整数值大小, 不断逼近方程解得过程, 最终求得一定范围内的方程的近似解, 甚至方程的解.〔四〕稳固新知:1、根底练习:〔1〕以下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那些不是,为什么?1) 2x-1=0 2) y x -=-541213) 3+x〔2〕以下方程中, 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342=-x xB 、;0=xC 、;12=+y xD 、.11xx =- 〔3〕某数的3倍比它的一半大2, 假设设某数为y , 那么列方程为____.2、能力提升:关于的x 方程3(x-1)+a=b(x+1)是一元一次方程, 那么〔 〕A 、a,b 为任意有理数B 、a 不为0C 、b 不为0D 、b 不为3〔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师生共同标准.1.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3.与困惑呢?〔六〕达标测评:1、选择题:〔1〕判断以下等式中, 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A 、xy=x+1B 、a+b=b+aC 、.11xx =- D 、3(X+1)=4(x+2) 〔2〕的一元一次方程3(2x-k)+6=3的解是x=1,那么k 的值是〔 〕A 、x=1B 、 x=2C 、 x=3D 、 x=42、填空题:〔1〕y 的一半比y 的2倍少2, 列出方程, 应是:A 、2y-( )=-2B 、2y+2=( )C 、( )=( )-23、解答题:〔1〕估计方程1/2x+1=-5的解〔2〕检验方程后面括号内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并由此确定方程解的范围;1)x+10=14,(x=0,x=5)2)3x-2=-8.6,(x=-1,x=4).〔七〕作业布置:习题7.2 复习与稳固〔八〕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与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法那么的过程, 通过与分数加减法法那么的类比, 开展学生的联想与合情推理能力.2、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重、难点】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教与学过程】一、知识引桥1、分式是怎样通分的?与分数的通分有区别吗?2、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 41+42= (2)21+31= (3)61+81= (4) 22xy 与y x 23通分后的分式为与 (5) 92-a a 与9612++a a 通分后的分式为 与二、学习新知〔一〕考考你〔1〕甲、乙两捆相同型号的电线, 质量分别为m 千克和n 千克, 如果这种电线每米的质量为a 千克, 那么这两捆电线的总长度为 米.〔2〕如果这两捆电线的型号不同, 质量分别为p 千克和q 千克, 甲捆电线每米质量为a 千克, 乙捆电线每米质量为b 千克, 那么这两捆电线的总长度为 米.〔二〕交流与发现〔1〕与同学交流说明一下分数的加法法那么, 下面的题目你一定会做: ①x x 31+= ②xy xy xy 542-+=归纳一下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那么:例1、计算 〔1〕x y 3 +x y 35 〔2〕mn n m 22-+mnn m 22+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 分母不变, 只把分子相减, 〔2〕是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 应引起注意.例2、计算〔1〕3283322--+-+a a a a 〔2〕x y y y x x -+-22 [分析]此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 应把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 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注意:最后结果一定要化为最简公式.三、学以致用计算:(1) x y x y 232+ (2) 23223+++a a a a (3) 3y y x x+ (4) m n m n m n m n n m -+---+22 四、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五、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把实际问题建成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本99页问题)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方程就出现在这部英国考古学家兰德1858年找到的纸草书上.经破译,上面都是一些方程,共85个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这个数为几何?(二)分析问题如果设这个数为x,那么上述这段文字就可用如下方程表示:2 3x+12x+17x+x=33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上面这个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那么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一些。
去分母的关键在于: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于是,所列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
如何解这个方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归纳两种方法:方法一:直接进行合并同类项,进而化为“x=a”的形式.方法二:先把含x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三)探讨归纳解方程:31322322105 x x x+-+-=-1、为使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以什么数?2、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易错的问题?3、解上述方程的全过程,展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试归纳、小结,并了解过程中每一步的主要依据.(四)范例学习出示课本100页例4.采用学生尝试练习,师生互评矫正的方式处理,解后再次归纳解方程的步骤和去分母的注意事项(避免漏乘). (五)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101页练习。
一元一次方程2

中山市精品课程
中山一中数学科组
3.2.4 配套练习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复习巩固
1.x = 3和x = - 6中,________是方程x - 3(x + 2) = 6的解。
2.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
A.若x-1=3,则x=4;
B.若x-1=2x,则x=2x-1
C.若x-3=y-3,则x-y=0;
D.若3x+4=2x,则3x-2x=-4
3. 解方程-3x+5=2x-1,移项正确的是()
A、3x-2x=-1+5
B、-3x-2x=5-1
C、3x-2x=-1-5
D、-3x-2x=-1-5
4.解下列方程
①2x+1=3x-1 ②0.5x-0.8=1.7x+8.4
二、新课练习
1.若方程2k-3x=4与2x=4的解相同,则k=
2.如果3x+2=7,那么9x+1等于()
A.16
B.22
C.28
D.无法确定
3. 某服装商店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花1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商店按9折购物,什么情况下买卡购物合算?
4.某企业出售一种药品,其成本每盒18元,如果直接由厂家门市部销售,每盒售价28元,需消耗费用每月支出2300元;如果委托药店销售,出厂价每盒24元,何时两种销售方式的利润平衡?。
一元一次方程(二)(通用版)(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二)(通用版)试卷简介:行程问题和经济问题一、单选题(共14道,每道7分)1.甲商品的进价是1400元,按标价1700元的九折出售;乙商品的进价是400元,按标价520元的八折出售,则( )A.甲商品获利多B.乙商品获利多C.甲,乙获利一样多D.无法比较答案:A解题思路:甲商品的利润是元,乙商品的利润是元,因此甲商品获利多.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2.一件风衣,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八折出售,每件卖180元,这件风衣的成本价是( )A.80元B.100元C.120元D.150元答案:D解题思路:设这件风衣的成本价是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解得x=150,因此这件风衣的成本价是150元.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3.某公司销售一种进价为21元的电子产品,按标价的九折销售,仍可获利20%,则这种电子产品的标价为( )A.26元B.27元C.28元D.29元答案:C解题思路:设这种电子产品的标价是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解得x=28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4.某商场购进某种商品的进价是每件8元,销售价是每件10元.现为了扩大销售量,把每件的销售价降低x%出售,但要求卖出一件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是降价前所获得的利润的90%,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10(1-x%)-8=(1+90%)×(10-8)B.10(1-x%)-8=90%×(10-8)C.10·x%-8=90%×(10-8)D.10(1-x%)-8=(10-8)÷90%答案:B解题思路:利润=售价-成本,可知降价前的利润是(10-8)元,降价后的利润是10(1-x%)-8,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10(1-x%)-8=90%×(10-8),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5.某商店有一套运动服,按成本价提高40%进行标价,为了促销,决定打九折,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又降价16元,此时这套运动服仍可获利10%,则这套运动服的成本是多少元?若设这套运动服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知这套运动服的售价是,利润是10%x,根据利润=售价-成本,可列方程为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6.某商品提价25%后,欲恢复原价,则应再降价( )A.40%B.25%C.20%D.15%答案:C解题思路:设商品的价格为a,欲恢复原价,则应再降价x,提价后价格为(1+25%)a,根据题意可列等式,可求得x=20%,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7.网络购物方便快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十一期间”某网店推出一系列并行优惠活动:(1)在“十一”期间,网店全部商品九折销售;(2)凡在本网店购物均可享受5%的返利(在成交价的基础上返还5%).小李是该网店的一个店主,他想将商铺中进价为每件350元的羽绒服卖出,且保证在自己承担13元运费的情况下每件获得150元的利润,请问他该如何给这种羽绒服标价?若设这种羽绒服的标价为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设这种羽绒服的标价为x元,在“十一”期间的售价为,成本为(350+13)元,利润为150元,由售价-成本=利润得:,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8.小黄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小周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5 km,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70 km.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A.35kmB.70 kmC.105 kmD.140 km答案:D解题思路:设两地之间的距离是xkm,根据题意列方程为:,解得x=140,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9.甲、乙两船航行于A,B两地之间,由A地到B地航速为35千米/时,由B地到A地航速为25千米/时,现甲船由A地开往B地,乙船由B地开往A地,甲船先航行2小时,两船在距B地120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若设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A解题思路:两船在距B地120千米处相遇,所以甲船走的距离为(x-120)千米,乙走路程为120千米,甲先走2小时,根据时间相等列等式:,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10.A,B两城相距720km,普快列车从A城出发行进120km后,特快列车从B城出发开往A城,特快列车出发6h后两车相遇,若普快列车的速度是特快列车速度的,且设普快列车的速度为xkm/h,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由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可得,变形得,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11.一列火车通过450米长的山洞用了23秒,经过一位站在铁路边的扳道工人用了8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若设这列火车的长度为x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火车通过山洞所行的路程是(450+x)米,经过工人所行的路程是x米,由于火车的速度不变,由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可得,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12.小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一段平路和一段下坡路.假设他始终保持平路每分钟走60米,下坡路每分钟走80米,上坡路每分钟走40米,从家里到学校需10分钟,从学校到家里需15分钟.若设小华去时走平路的时间为x分,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小明从家到学校走的是平路和下坡,从学校到家走的是上坡和平路,由题可知小明下坡所用的时间是(10-x)分钟,小明上坡所用的时间是(15-x)分钟,由于路程相等,因此可列方程为,故答案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13.一客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经过45分钟后,一辆小汽车以每小时比客车快1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若两车刚好在甲、乙两地的中点相遇,若设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千米,依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由题知客车和汽车行驶的路程都是,而行驶同样的路程,客车比汽车多用个小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14.小明骑自行车到郊外游玩,有一辆农用车在小明前方200米处与小明相向行进,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米/秒,农用车行驶的速度为6米/秒,经测算,当人距离农用车20米时可受到噪声的影响.若小明和农用车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行进,小明受到农用车噪声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若设小明受到农用车噪声的影响持续时间为x秒,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C. D.答案:A解题思路:设持续x秒,由题意知,当人距离农用车20米内可受到噪声的影响,两人相向而行,相遇前两人相距20米时小明开始受到噪音影响,相遇后两人相背而行,再次距离20米时,小明开始远离噪音影响,共走路程40米,根据题意列式:,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行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1)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的值不变。
符号语言若a=b那么a+c=b+c
基本性质2: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的值不变。
符号语言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 (c≠0)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说明:①⒈方程中一定有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未知数;2.方程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
②未知数:通常设x.y.z为未知数,也可以设别的字母,全部小写字母都可以。
未知数称为元,
有几个未知数就叫几元方程。
一道题中设两个方程未知数不能一样!
③“次”:方程中次的概念和整式的“次”的概念相似。
指的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中,未知数次数最
高的项。
而次数最高的项,就是方程的次数。
未知数次数最高是几就叫几次方程。
④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
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
1.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逆向思维----代入法
2.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3. 移项:定义从方程等号的一边移到等号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说明:①移项标准:看是否跨过等号,跨过“=”号才称为移项。
移项一定改变符号,不移项的不变。
②移项的依据:移项实际上就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时加减,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③移项的作用原则:移项时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向左移,常数项往右移,使左边对含未知数的
项合并,右边对常数项合并,方便求解。
4.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分配律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4.合并——合并同类项法则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6.验根——把根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边看求得的值是否相等(在草纸上)
5. 一般方法:
(1)去分母,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
本质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
(3)移项,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
(一般都是这样:(比方)从5x=4x+8 得到5x - 4x=8 ;把未知数移到一起!
(4)合并同类项,并的是系数,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1,两边都乘以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
(6)检验,用代入法,在草纸上算。
重点一次方程的注意点: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要熟练掌握,更要观察所求方程的形式,特点,灵活变化解题步骤。
(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局部变形;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①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即每一项都要乘②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整体思想);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打草认真计算。
(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7)分、小数运算时不能嫌麻烦。
(8)不要跳步,一步步仔细算。
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2不同。
分数的分子分母两个整体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1. 解决实际应用题的策略:
(1)审题,就是多读题,读懂题,读的时候一定沉下心去,不能慌不要急躁,要细,一个字一个字的精读,要慢,边读边思考。
找到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找到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可以用笔在题目中标注下来重要信息和数量关系。
审题往往伴随下个步骤。
(2)设出适当未知数,往往问什么设什么,有时也间接设未知数,然后用未知数通过关系表示出其他相关的量。
(3)找出等量关系,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列出方程。
2. 分析问题方法:
(1)文字关系分析法,找关键字词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表格分析法,借助表格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示意图分析法,通过画图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 设未知量方法:
一个应用题,往往涉及到几个未知量,为了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应用题,我们总是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并用这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其他的未知量,然后列出方程。
(1)设未知量的原则就是设出的量要便于分析问题,与其它量关系多,好表示其它量,好表示等量关系。
(2)有直接设未知量和间接设未知量,还有不常见的辅助设未知量
4. 找等量关系方法:
“等量关系”特指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一种。
数学题目中常含有多种等量关系,如果要求用方程解答时,就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标关键词语,抓住关键句子确定等量关系。
(比如多,少,倍,分,共)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等量关系。
(2)紧扣基本公式,利用基本关系确定等量关系就是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
(比如体积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
这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就是等量关系)
(3)通过问题中不变的量,相等的量确定等量关系。
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建立等量关系。
(4)借助线段图确定等量关系。
线段图能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同学们可借助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5.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及注意点: (1)“审” 要沉着冷静,耐下心去,慢读细读多读,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
互关系。
(2)“设” 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若有单位一定加单位,表示多项式加单位括号。
(3)“列”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
位统一,用原数;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重复用一个
条件会得到恒等式,解不出来。
若原方程复杂,可多写一步原方程可化简为:
(4)“解” 解出方程,一定在草纸上一步步认真算,先化简往往会简化计算。
(5)“验” 检验两方面,一是解得是否正确,用代入法;二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6)“答” 写出答案,一定要答完整,有单位要加单位。
6. 解应用题关键: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这是关键一步) .就是抓住问题中的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7. 解应用题核心:就是设出适当未知量,根据关系表示出其它量,表示出等量关系中的个个部分,从而列出方程。
8. 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基本量,基本关系,等量关系
(1)“和、差、倍、分类问题” 弄清和谁比,比谁多,比谁少
基本关系: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
(2 “等积变形问题” 锻造前的体积=锻造后的体积
基本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 “打折利润问题” 基本量: 进价(成本),售价,标价(原价),利润,利润率
基本关系: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进价
进价售价进价利润-=,注:利润是和成本比的
利润率成本利润⨯=, 标价= 进价×(1+提高了) ,售价=标价×折扣
(4) “行程问题” 基本量: 速度,时间,路程 (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基本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时间=速度路程, 速度=时间
路程 (单位:路程——米、千米;时间——秒、分、时;速度——米/秒、米/分、千米/小时)单位统一
(5) “销售问题” 基本量: 单价,数量,总价 基本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钱数=各部分钱数和
(6) “利率(息)问题” 基本量: 本金,利息,本息和,利率
基本关系: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期数),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时间(期数)
(7) “工程问题”基本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常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 基本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量的和
(8)数字问题(包括日历中数字规律) (9)比例分配问题 (10)调配问题
注意:应用题分类只是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切不可死记题型,生搬硬套,实际上法无定法,要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