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PPT课件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重点药物是指用药后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产生严重并发症或补液速度需严格控制的药 物
用药后观察制度
• 1.护士应熟悉掌握本病区重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 2.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和特殊人群(婴幼儿、儿童、老年 人、孕产妇、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密切 观察,如有过敏、中度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 配合抢救处理,做好记录,必要时封存实物协助检验工作。 • 3.应用输液泵、微量泵应加强巡视,建立巡视登记卡;使 用特殊用药如甘露醇、小儿钙剂、西地兰、化疗药物时, 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 要时必须逐级报告护士长、护理部、药剂科,确保用药安 全。
• 4.定时巡视病房,向患者做好用药宣教,根据病情和药物 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 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如发生药用 不良反应,及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 5.做好病人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 6.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种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书写要求
• 1.要用钢笔填写,填写的内容和自己清晰、整洁。 • 2.使用规范的符号、代号和名称,不得使用通用的缩写、 简称和草体签名。 • 3.不良反应名称应填写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表现。不良反 应的表现,要求摘要描述,与可疑不良反应有关的临床症 状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 4.如有两种怀疑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可同时填上。
使用重点药物
↓
护士了解此类药物 用药后观察要点
↓
评估病人情况,解释、指导用药后观察要点
↓
正确配药
→
↓
使用药物
三查七对 配伍禁忌 注意药物特性(避光、现配等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1. 定义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是针对医疗机构或个体医生对具有风险性、需要特殊操作或监测的特定药品,在应用过程中按要求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制度。
2. 目的•对于药品的初次应用或批准上市后的使用继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引导、规范医疗机构使用药品。
•保障患者合理用药、质量风险可控。
3. 实施方案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实施包括以下方面:3.1 列表制度医疗机构在本地区开展重点药物使用分析,把重点观察的药品及其使用情况列入到本机构重点药物观察列表中,制定药品主管部门会同药学部门或药师会同药物治疗学科的临床医师一同制定实施计划。
3.2 监测制度对于重点药物进行系统、完整、准确、可靠的药物使用监测,包括特殊人群的使用情况。
药物的监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3.2.1 不良反应监测对于重点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记录和上报。
对于不良反应,应该按照剂量、时间、严重程度、相对于治疗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2.2 用药持续性监测对于连续应用的药品,应该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患者在使用该药物的过程中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都在可接受且适合的水平内。
3.2.3 用药效果监测对于重点药物的效果进行监测,同时应该注意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效之间的协调性。
监测过程中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并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
3.3 信息汇报制度应该定期汇编所采集的数据,通过建立信息数据中心、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分析系统等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方式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强药物应用合理性和医生专业水平的管理。
4. 总结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对于提高药品使用安全、保障患者合理用药、规范医院药物使用行为、促进临床用药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生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开展重点药物观察工作,实行预防性医学和安全性管理,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用药后观察制度

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观察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医疗机构应建立起用药后观察制度。
首先,在用药后观察制度中,严格执行药品的使用原则。
医生在处方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并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在购买药品时,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购买正规渠道的药品,并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规定进行使用。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在用药后观察制度中,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开展患者的随访服务、电话回访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对于存在用药不合理、不良反应严重等问题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对策,调整药物的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并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监测指标。
再次,在用药后观察制度中,医疗机构应建立并完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
医护人员在发现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措施,并填写报告表上报给医疗机构的上级部门。
医疗机构在收到报告后,应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成因、分析病人群体、制定相关措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在用药后观察制度中,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医护人员应接受针对用药安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用药知识和观察能力。
医护人员还应通过学习案例分析和临床研究等方式,了解最新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决策水平。
总之,用药后观察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原则、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等举措,可以提高患者对药品的正确使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起与药品管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对药品的监管,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用药后观察制度

用药后察看制度药物治疗是目前很多疾病治疗的紧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肯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用药后察看制度,适时检测并处理药物治疗可能显现的问题。
用药后察看制度是指在医生开具药物处方后,从患者服用药物开始,到治疗结束,经过医护人员多方面、全方位的察看,以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这种制度不仅能够对各种药物副作用进行适时监测,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避开由于差错或疏忽而给治疗过程造成影响。
用药后察看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药品的配药和发药环节:当医生处方后,药房工作人员依据处方精准配药,确保药品制剂、数量、标签正确无误。
发药时,通过核对患者的身份、处方项目、药物的名称、剂量等信息确保患者领取正确的药品。
2. 药物的生成环节:药品制造企业应依据批准的药品生产工艺、工艺、药品质量标准、药品检验规范等要求生产药品并检验合格后成品出厂。
3. 药物的访视:医护人员要全程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访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用药后的反应情况。
4.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药物后的反应进行适时监测,若显现不良反应应适时报告,并依据需要实行相应措施。
5. 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适时记录药物治疗效果,收集有关数据,依据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用药后察看制度的实施会有肯定的挑战和困难,其关键点是对患者全程的操作和监测标准要求高,要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以便分析数据,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措施。
同时,要培育专业的医师和护士队伍,精通药物治疗技术,并能够完成对药物治疗的全面监测和管理工作。
在用药后察看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心态,随时准备应对不良反应和治疗方案的更改,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为患者供给全面而贴切的药物治疗服务。
总之,用药后察看制度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紧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用药后察看制度,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从而为患者供给更加牢靠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发现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问题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涉及的药物主要是高风险药物、新上市药物、疗效争议药物、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有特殊用药和使用规范试点药物等。
1.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水平。
重点观察药物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纠正用药错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患者死亡的发生。
2.识别和评估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新药上市前可以通过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及时了解新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
3.优化药物使用。
通过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有特殊用药和使用规范试点药物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用药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选择重点观察药物。
医院根据药物的特性、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确定需要进行观察的药物。
选择的重点观察药物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
2.建立药物观察数据库。
医院建立重点药物观察数据库,将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
3.确定观察指标和观察周期。
根据药物特性和不良反应等,明确需要观察的指标,如药物的使用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等。
同时,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观察周期,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评估。
4.建立药物观察工作组。
医院设立专门的药物观察工作组,负责药物观察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数据分析等。
药物观察工作组应由临床药师、药剂师、医师和统计人员等组成,确保药物观察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5.补充完善制度文件。
医院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明确药物观察工作的具体内容、责任和承担者。
对于重点观察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等,制定相应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及时纠正问题。
6.进行定期报告和讨论。
医院定期对重点观察药物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向医务委员会、药事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患者重点用药后观察制度1.重点药物主要指心血管药物、生物制剂、细胞毒性药物、麻醉类、精神类药物等药物。
2.各科室护士长就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内需重点观察的药物。
3.临床各科凡使用重点药物的患者,当班护士必须对其用药中及用药后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4.在使用重点药物的观察过程中,护士应将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5.在重点药物使用中,凡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同时按《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流程q 重点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尿虽:、血氧饱和度、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凝血功能,注重患者主诉、症状、体征施重点药物观察要点精神类药物【地西泮】一、药理作用木类药为苯二氮卓受体的激动剂,为中枢神经抑制药。
主要有遗忘作用、抗惊厥作用、骨骼肌松弛作用。
二、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便秘。
2.剂量过大时共济失调、尿闭、皮疹、乏力、头痛。
3.偶见中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老年患者易引起精神病性反应,甚至昏厥。
男性患者可引起性功能障碍。
长期使用突然停药可引起惊厥。
三、护理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及用药后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如有则及时通知医生。
2.严格掌握适应症,按剂量给药。
3.长期连续用药产生成瘾性,停药可发生撤药症状如忧郁等,为避免患者产生自杀倾向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心血管药物【硝酸甘油】一、药理作用为硝基血管扩张药。
可舒张多数平滑肌,包括•动脉和静脉。
低浓度的硝酸甘油对静脉的扩张作用超过动脉。
二、不良反应1.治疗剂量可能引起而部潮红、眩晕、心动过速和跳动性头痛。
2.大剂量引起呕吐、烦躁不安、视力减弱、低血压、昏厥,偶尔出现紫纽及高铁血红蛋口血症;随之损害呼吸及出现心动过缓。
皮肤用药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3.舌下含片通常引起局部烧灼感。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长期接触突然停药可出现停药症状。
4.初次用药可先含半片,以避免和减轻副作用。
三、护理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测血压一次并记录。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安全用药
你我共勉
护士—— 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 是给药护理的实施者 是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的保障者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强心药: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药理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与传导。 临床应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速、心 房颤 动。 规格:0.4mg/支 用法用量;静注,0.4-0.6mg,用5%GS稀释后缓慢注 射。 给药护理:1、每次剂量注射时间应在5min以上,注 射速度过快,会引起全身小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 ; 2、应注意不要漏出血管,否则产生局部刺激 或组织坏死 ; 3、过量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 缓、黄视等。
科室备用贝林注射液 药理作用:能选择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学感受器(N-受体),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迷走神经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立即加 深加快,但为时甚短,仅几分钟。本品安全范 围大,不易引起惊厥。 临床应用:用于新生儿窒息及一氧化碳窒息、中 枢抑制剂(如阿片、巴比妥类)中毒等引起的呼 吸衰竭。规格:3mg/支 用法用量:静注,成人1次3mg,必要时每30分 钟可重复1次。 给药护理:静注时速度应缓慢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神经外科 余站花
1重点药物主要指心血管药物 、生物制剂、细 1 胞毒性药物、麻醉药物精神类药物等药物。 2各科室护士长就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确定科 内需重点观察的药物 3临床各科凡使用重点药物的患者,当班护士必 须对其用药后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4在使用重点药物的观察中,护士应将观察到的 情况如实地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5在重点药物使用中,凡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 即报告医师并同时按《药物不良处理流程》 进行处理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中枢神经兴奋药
重点药物应用观察制度

重点药物应用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及专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根据医嘱,结合病情、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经和输注工具,并调整输注速度。
三、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观察有无寒战、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做好记录,必要时封存送检。
四、凡静脉用药,应建立巡视记录卡,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心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细胞毒性药、抗凝药等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五、做好病人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指导正确用药。
六、护士长要督查病人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及上报要遵照医院规定执行。
发生用药反应问题及时停止用药,汇报医生配合处理,发生用药错误时立即汇报当班医生及护士长,积极协助处理,按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理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 余站花
2019/11/26
.
1
1重胞点毒药性物药主物要、指麻心醉血药管1物药精物神、类生药物物制等剂药、物细。
2各科室护士长就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确定科 内需重点观察的药物
3临床各科凡使用重点药物的患者,当班护士必 须对其用药后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4在使用重点药物的观察中,护士应将观察到的 情况如实地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2019/11/26
.
4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中枢神经兴奋药 洛贝林注射液 药理作用:能选择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学迷感走受神器经(中N-枢受、体血),管反运射动性中地枢兴,奋使呼呼吸吸中立枢即、加 深围加大快,,不但易为引时起甚惊短厥,。仅几分钟。本品安全范 临床应用:用于新生儿窒息及一氧化碳窒息、中 枢抑制剂(如阿片、巴比妥类)中毒等引起的呼 吸衰竭。规格:3mg/支 用法用量:静注,成人1次3mg,必要时每30分 钟可重复1次。 给药护理:静注时速度应缓慢
或浓度。 给药护理:应用本品前应先纠正低血容量;
注射时应选用较粗大的静脉,防止药液外渗引起组织坏 死;
控制滴速,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 而定;
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2019/11/26
.
7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强心药: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2019/11/26
.
5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1、肾上腺素注射液 药理作用: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
增加心排血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的血液供 应;收缩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使血压升高;松 驰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 临床应用:用于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及其它 严 重过敏性疾病 剂型:针剂,1mg/支 用法用量:皮下或肌注:1次0.25-1mg。小儿 0.01mg/kg,静脉注射:1次0.1-1mg。 给药护理:剂量必须精确,给药后必须严密观察血压、 脉搏及心律变化,应每5分钟测量血压及脉搏1次
药护理注意事项
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2、多巴胺注射液 药理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的作用轻
微;升高动脉压,使内脏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 临床应用:各种类型的休克 剂型规格:20mg/支 用法用量:1次20mg稀释后缓慢滴注,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
2019/11/26
.
3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中枢神经兴奋药
尼可刹米注射液 药理作用: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
快。 临床应用: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各种继发性
呼吸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伴高碳酸血症等,对 肺心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规格:0.375mg/支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1次0.25-0.5mg 给药护理:给药速度不宜过快。
药理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与传导。 临床应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速、心 房颤
动。 规格:0.4mg/支 用法用量;静注,0.4-0.6mg,用5%GS稀释后缓慢注
射。 给射药速护度理过:快1、,每会次引剂起量全注身射小时动间脉应和在冠5状mi动n以脉上收,缩注;
2、应注意不要漏出血管,否则产生局部刺激 或组织坏死 ; 缓、黄3视、等过。量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
5在重点药物使用中,凡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 即报告医师并同时按《药物不良处理流程》 进行处理
2019/11/26
.
2
常见急救药物
中枢神经兴奋药:尼可刹米注射液、盐酸洛贝林注射液 抗休克血管活性药:多巴胺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 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抗心律失常药: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注射液 利尿药:呋塞米注射液 脱水药:20%甘露醇注射液 镇静药:地西泮注射液 解毒药: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激素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水电解质平衡药:碳酸氢钠注射液 抗精神病药:盐酸氯丙嗪注射液 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注射液
2019/11/26
.
8
安全用药
你我共勉
护士—— 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 是给药护理的实施者 是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的保障者
2019/11/26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