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第1课时分扣子教案北师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第1课时分扣子教案北师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第1课时分扣子教案北师大

数学好玩

第1课时分扣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以及整理数据。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装扣子的学具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兄弟几个人,各走各的门,谁要走错了,出来笑死人。(打一服饰用品)答案:扣子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纽扣的世界里,探究数学的奥秘。

2.课件出示:

漂亮的扣子,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3.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扣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通过分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板书:分扣子)

二、动手操作,探究学习

活动一:出示第一组14个扣子,小组讨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

拿出扣子。观察一下这些扣子,你有什么发现?形状不同,扣眼数不同。这些扣子,可以怎么分类呢?两人一组,先讨论下可以怎样分类,再动手试一试。

1.小提示:

(1)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一种分法指的是什么?是分的过程中的某一步吗?)

(3)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

2.学生汇报。

(1)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

(2)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3)再请一组同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在黑板上演示,记录过程。

(4)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3.师小结:两种方法的分类标准和结果,并进行板书。

追问:为什么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呢?

活动二:出示第二组17个扣子。

1.拿出扣子,观察这些扣子,你有什么发现?

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扣眼数不同。四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再动手试一试。

2.小组讨论。

(1)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全班交流汇报分类情况。

(2)用课件出示6种分类顺序。

请同学们认真看你桌面上的分类结果,我们一起比较,黄色圆形四个眼的有几个?找到了吗?黄色圆形两个眼有几个?紫色圆形两个眼有几个?紫色圆形四个眼有几个?紫色方形两个眼有几个?紫色方形四个眼有几个?

学生在6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3.师小结:

虽然分类顺序不同,但分类标准一样,所以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板书)

三、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四、讲故事

这节课,通过分扣子活动,我们知道了分类可以让物品摆放更清楚,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包整理一下。

板书设计

分扣子

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分类顺序不同,分类标准相同,分类结果一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