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熊春锦 主编

合集下载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熊春锦目录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1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原理?2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适用于哪些人?3如何实施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4为什么采用老子《德道经》作为主要的诵读教材?5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创始人----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之“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欧洲康复养生院院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涵义道德品格,道德能量,营养慧智先天慧识,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后天智识,逻辑思维,习性意识以两经一书为主,老子《德道经》、《周易》、《大学》以其他典籍为辅,如《论语》、《黄帝内经》等听诵背诵,熟读成诵依照文字,出声朗读教人修德,教人求真“德”的含义----五德能量仁义礼智信德五行物质能量性五德精神品格性肝木性能量肺金性能量心火性能量肾水性能量脾土性能量仁德魂义德魄礼德神智德志信德意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身心健康的根本保障原来“德”在外体现为人的精神系统,在内则与人的五脏息息相关。

某个内脏不健康就很可能是欠缺某种德行的表现呀!五德与五脏、五行每个人都存在先天五德五行能量不足不同出生时空点仁义礼智信五德差异五脏生理功能欠缺形成不同性格特征影响后天体质和健康五德五行能量不足不同人生际遇仁礼信义智丰厚造就将来性格仁德慈柔至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正礼德明亮光明圆通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信德无疑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笃信不疑义德道情济安拔危助人为乐处善聚缘助弱扶危智德变通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不贪丰厚造就健康身体双目有神慈眉善目筋柔形舒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为端正齿坚唇红形无赘肉身轻体健气无促喘中岳黄明肤泽柔润精足无淫骨筋强壮耳聪血清仁礼信义智缺乏导致将来性格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性情急躁无理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人非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口舌是非恼人自贡愚鲁迟钝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缺乏导致易患疾病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恨人伤心神志紊乱失眠颠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怨人伤脾消化系病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恼人伤肺呼吸系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发疾烦人伤肾泌尿系病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萎遗精耳聋耳鸣德、慧、智的关系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熊春锦讲义2.1

熊春锦讲义2.1

补充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二第二课熊春锦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讲了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二)、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1)、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2)、《易经》的灵魂是一元四素。

今天我们讲:(三)、智与慧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1)、亟待恢复慧智同步开发教育(2)、国家教育、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开慧益智(3)、从三因论看教育瑰宝的丢失第三节、智与慧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德道经》和《易经》都高度强调“无思”、“无为”。

无思无为状态是先天慧识处于第一性,后天智识处于第二性的一种慧性状态。

这一种状态,在西方是没有的,西方文化的记录中,只有灵感、直觉、潜意识、下意识等含混模糊的概念,并不像古代东方先哲将智与慧严格地区分开来,各成独立系统,并且创造出开发全民慧识的方法。

这种差异性我在西方讲学实践中深有体会,许多人类慧识系统方面的名词,他们都没有相通或者可以借鉴的名词和术语,表述起来颇为困难,也难以达到准确无误。

但是,他们却高度重视和保护着对直觉与灵感的培育与提升,甚至在待人接物、交友办事中都充分利用着直觉。

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并不难发现这一点。

(1)、亟待恢复慧智同步开发教育慧与智是一个完美的太极图模式,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丢弃慧识的唯智教育是盲人型愚智教育,缺乏智识的唯慧教育是瘸腿型昧慧教育。

只有执两用中,以德育居中统领慧与智,德慧智同步培养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道德心灵,又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人类的精神系统中,天然地具备着两套思维模式,这就是慧识模式的“思”和智识模式的“想”,我们无权阉割其中的任何一种模式。

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种思维模式,都是对生命的摧残和践踏。

无为无思的状态就是慧识状态,有为有想的状态就是智识状态。

但是,我们近代主要是沿袭西方的提法,而且几十年来还主动回避“灵感”的存在,这就更加造成对中国古代文化科学中以开启慧识为主、慧智为用方法论认识的困难。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第三课熊春锦本课内容提要第二章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4)集体祝福水变美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以上二课我们完成了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章中的三节内容的讲解。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二章。

这一章的题目是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下面共分二节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其中又分为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等三部分。

好现在我们开始讲。

近代的几百年由于人们受西方精神与物质对立理念的深刻影响将精神能量物质人为地强行非物质化未能解读出老子给我们揭示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法的理念不能认知精神与物质都是物质只是各有阴阳属性的不同。

而且更难以深知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在德一的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能够完美和谐统一。

长期深陷于太极阴阳内的唯物与唯心之争使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长期局限在有限的智识水平之中。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

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

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

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

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

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

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

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

幼儿养性(3)

幼儿养性(3)
3、幼儿生命时期,是充分提升后天智识, 大量记忆储存后天知识,全面认识、了解、 掌握一切有相世界事物的最佳生命时期。
中华德慧智教育
道德智慧型人才的培养 必须高度重视三因论
本身的努力勤奋程度占30% 本身所具有的先天禀赋 约占40% 父母本身和教育者本身的 人文素养和教育方法以及 环境因素占30% 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老子· 德道经》
借鉴西方研究成果需要把握正确原则
中华德慧智教育
西方教育理念,并没 有全面深刻地关注生 命的深层现象,对于 生命客观存在的慧性 方面所知较少。
德慧智教育是三生人才的科学方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德慧智教育理念,始终把握 住以德育主宰、指导超常智 识的开发。
只有将“德慧智”这个“三”的 整体把握住,并及时善加应 用,才是最佳的人才培养之 法、幼儿教育之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知识≠智商
智力≠创造力
单纯片面地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智识,虽然可能 短期内将智商的结果升高,但是远期效果却并不能说 明孩子具有创造性,并不能具备“天才”的素质和潜 在能力。
单纯智力培养 片面地促使孩子大脑过早成熟,也 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竭泽而渔。
《伤仲永》的德慧智教育意义
中华德慧智教育 中华德慧智教育
没有道德精神营养哺育,慧识迟早都 会萎缩与退化。
德育的缺失,必定导致人才的奇缺; 德育的缺失,必然造成创造力的丧失。
只有将“德慧智”整体把握住,并且及时 善加应用,才是最佳的人才培养之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德慧智教育是三生人才的科学方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1、先天慧识能够充分驾驭后天智识正确充分形成 2、修补、提升先天禀性中五德品格残缺和五德能量不足 3、充分提升后天智识,全面认识有相世界事物

《幼儿经典诵读–教师用书》熊春锦著

《幼儿经典诵读–教师用书》熊春锦著

《幼儿经典诵读–教师用书》熊春锦著
经典诵读是德慧智幼儿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内容。

《幼儿经典诵读--教师用书》全面介绍了在幼儿园实施德慧智经典诵读活动的相关理论与操作方法,为幼儿园开展德慧智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德慧智幼儿经典诵读,并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仅仅是让孩子们坐下来读经典这样一种静态的单一的活动,而是贯穿于幼儿园整个日常生活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项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诵读当中同步提升品格、品质、品行;在经典不离耳、不离口的环境当中,滋养慧性,增益智识,培养灵慧的艺术美感、科学创造力,以及轻松获得强大的阅读、记忆能力。

在实际教学安排当中,幼儿园可以将每天的阳光爱心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经典诵读内容与进度的主线;清晨立志、傍晚感恩,形成习惯;一餐一饮均与诵读紧密结合;睡眠休息时间播放经典录音持续听诵;健身不离梅花韵拍诵、经络韵拍诵,穿插以祝福诵、鼓琴诵、游戏诵等。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以“四经一书”为主要诵读教材,即《德道经》《周易》《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和《大学》。

其中牢牢确立以老子《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总览宇宙阴阳的巨著,作为首选教材,终生诵读。

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其他内容具有“精良”属性的辅助诵读教材。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1,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核心读本《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七小经合壁》,德慧智,就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德育教育核心体系。

通过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地滋养道德心灵(以《老子·德道经》为主),同时注意开启智慧头脑(以《周易》为主),以及入世做人的准则(以《大学》《中庸》《论语》为主,及《七小经合璧》等经典),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阶段的成长.2,志向高远是高尚的道德品格培养形成的基础用道德的真信让我们的青少年树大志,立大愿,使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学习风气在我们的课堂中涌现;使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气节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出现。

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也有此作用。

3,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是:(一)听诵、跟诵到背诵:德慧智经典诵读,不要贪多,比如诵读《老子·德道经》,首先要抓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进行诵读,熟记,这是根本。

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和熟记其他章节。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诵、跟诵再过渡到背诵。

因为,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是全篇文章的纲领,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整篇文章的精髓浓缩在了里面,先从双一章入手,从简到繁地诵读,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字数不多,好记好背,不用占用很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能够尽心尽力,每天两次各抽15分钟时间把这两篇诵诵,那么《老子·德道经》的能量,她对你人生智慧的启迪,对于生命身内五德能量的补充,就会启动起来,达到调节心、调节身和心灵幸福的结果。

无论是什么时候,遇到挫折也好,不论是在考试的时候难以过关也好,不论是失意还是失败的时候,都别忘了有一部《老子·德道经》,可以解决你的困惑!充满信心地去念诵她,坚持早晚15分钟的诵读,一定能够解决我们大量的心理问题!有条件的先跟诵,跟诵的过程是先使自己的声和录音的声的频率要合起来,然后使自己的音与录音的音的频率相合起来,进而过渡到使自己的心音与录音的心音相合起来,也就是说跟诵的过程,就是要使自己声音的频率、心音的频率与录音的频率合拍,与录音的这种场的频率合拍,所以要跟诵一个阶段,不要贪多,抓住双一章。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指导手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

教中寓学,德养心性;学中寓教,道德复兴。

1:德慧智国学馆简介德慧智国学馆采用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粮。

德慧智国学馆采用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经典诵读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粮。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具有开慧启智的作用。

特别是承传数千年的被尊为经典的古代大智慧者的篇章,凝结了他们大量的慧性认知,并且承载了圣贤的道德能量,汇集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而对于孩子来说,0—16岁时期最容易启迪他们大脑的慧性生理功能和道德心灵能量,最容易接受祖先的慧智性认知和德能对他们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听诵、读诵和诵行的方式,将祖先的大智慧信息镶嵌在胎儿、幼儿、少年的心灵和大脑之中,从而开启慧性,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格,全面正确地开发和塑造孩子道德、智慧与健康的人生。

我们的课程涉及了胎教、幼教和少儿诵读教育,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胎婴阶段,幼儿和少儿阶段的德慧智教育,启迪智慧,培养完善的道德品格,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愿所有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参与和引导孩子能够学习和实践德慧智教育,以道德品格的培养为根本,开慧启智,能够达到“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成为新1代的栋梁之才!2: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我们的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是"德慧智"3个字。

经典诵读教材以两经1书为主,这就是《德道经》、《易经》、《大学》,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

"德慧智"3个字是1个完整的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分析中外,结合科研成果,已经不难10分清晰地明白:生命双重结构的精神系统,最好的精神食粮就是道德;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

五分钟的经典诵读效果

五分钟的经典诵读效果

五分钟的经典诵读效果(案例分享)5分钟,能做什么?2006年新学年开始后,我接手了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学初三(六)班的班主任工作。

我校初三年级共有十个平行班,这个班原来成绩很差,在平行班中排第八、第九名,部分学生各方面表现极差。

我接手后从2006年9月底开始,在班上开展了诵读《德道经》“双一章”各三遍的集体诵读活动,每天早上诵读5分钟。

到我写下这篇体会文章时,我们已经坚持了约130天。

130个5分钟所积累的效应,超出了我和学生们的想象。

从第八、九名到第三名首先,我给学生讲:《德道经》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一部宝藏,它既具有能量性,也具有品格性。

能量性是指它具有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所需要的上善能量;品格性是指它能引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朝着仁、义、礼、智、信五德方面进行完善,直至完美。

我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帮助他们查找每个人在礼德、仁德、信德以及义德中的缺失,告诉他们应该运用《德道经》里的“上善治水”的方法论来培补自己本性中五德的不足,也就是通过诵读经典获得上善的能量,从而治理自己身体内的水。

我鼓励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沐浴在祖先们大智慧的光芒当中,德化我们的心灵,开慧启智,成就慧智双运型头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其次,我还给学生讲解,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如同点燃一根蜡烛不仅要能照亮自己,还要能照亮别人,只有这样,才会像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用这样的引导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在方法上,我带领学生每天早晨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集体诵读,坚持诵读《德道经》“双一章”各三遍,并坚持在日常总结的基础上,一月一总结。

记得约三周后,我让学生们总结自己的感受,要求说实话,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要编造。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总结中写道,刚开始他们并不相信诵读会有什么效应,只是出于种种原因,随声附和地念着;也有部分同学诵读十分认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熊春锦主编200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出了在全国开展“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决定。

2010年6月21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又发出《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经典诵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经典诵读教育人、培养人的科学性和巨大的人文效用,已经被广大民众重新认知,并逐渐接受。

然而,面对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类经典读物和诵读方法,为何读、读什么、怎么读,如何选择经典,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诵读,又成了困扰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新问题。

德慧智经典教育理论根植于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理念完备,方法系统,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解析和回答。

德慧智教育理论认为,以德居中统领慧与智,形成“德慧智”同步培养人才的教育系统,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道德心灵、又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优秀人才,这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与《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系统教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们提供了精选的系列经典以及多套德慧智教育模板。

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套教材在手,即可轻松愉快地完成系统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

本诵读教材设计了德慧智格言摘录小栏目,读者可以通过这个小窗口简明扼要地了解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