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名录下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马培红,姚伟钧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施行,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完善的宗教思想文化体系,对现代养生、医学、音乐、信仰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数量实在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分析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及原因,认为应当加强对道教文化的重视,正视道教文化的存在;建立公正客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加强道教文化研究,扩大道教文化的传播力和文化认同度。

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教文化

随着“非遗”热的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做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的建立,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构日趋完善,更加富有层次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非遗名录体系的建立,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中,在道教文化方面,不少学者向纵深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也有不少学者从民间信仰方面,将非遗中的道教文化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然而,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项目进行研究。道教文化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现代养生、医学等都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值得现代人去保护、传承。因此,充分发掘优秀道教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的道教文化意义重大。本文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文本,通过对国家级非遗名录具体的量化分析,指出道教文化在非遗中的不利境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加强人们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促进非遗中道教文化类项目的申报。

一、道教文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所处的境地

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是对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高度肯定。“因此,不深入研究道教,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构建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可或缺。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却是不容乐观。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有36个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没有一项是关于中国道教的,由此可窥见一斑。而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在其中的处境也是尴尬的,这与道教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传播是极不相称的,与道教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马培红(1988—),女,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姚伟钧(1953—),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也是不相称的。这种不相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教文化类非遗在名录中屈指可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各种文化争奇斗艳,几千年积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非遗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各类文化绽放奇光异彩,文化活动比比皆是,文化资源被不断挖掘,而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所占比重仍很小,突出了道教文化仍然不为多数人所重视。在国家级三批非遗名录及两批扩展名录中,道教文化类非遗屈指可数。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有1219项,国家级非遗扩展名录共有311项,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类总共只有7项,分别是一批3项,二批2项,三批2项,占国家级非遗名录的7/1219,即为0.57%(详见表1)。而在两批扩展名录中就只有1项道教文化类非遗,这样的比例使得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事实使得文化资源沉睡在纷繁的中华文化之中,不得不引起人的深刻反思。

(二)道教文化类非遗在名录中分布不平衡

在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十大分类中,道教文化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类项目主要倾向于道教音乐方面。在道教文化类非遗的8项中,就有4项关于道教音乐的,分别是一批中的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Ⅱ-68)和武当山宫观道乐(Ⅱ-69),二批中的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恒山道乐……)(Ⅱ-139),二批扩展名录中的道教音乐(东岳观道教音乐、澳门道教科仪音乐)(Ⅱ-139),占所有道教文化类非遗的一半。而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包括道教绘画、道教宫观的神仙信仰、斋蘸科仪、建筑艺术、音乐、庙会、教义、道法、炼养等等,至于道教音乐,则只是道教文化中的一部分,占得比重如此之高令人费解。不可否定,道教音乐确有独特之处,但其它道教文化也很有特色,不可偏颇。其实,道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就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优秀的道教文化则是值得深挖,值得研究,值得传承的,只关注其中的某几方面不免会对整个道教文化形成偏颇。

(三)道教文化在非遗名录中所占类别少

在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十大类别中,每项非遗都在其中找到了所应处的类别,道教文化亦是如此,但是仅涉及了五类,而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曲艺、传统医药等五类并无涉及。而这五类在道教文化中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道教讲究内修外养,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了一套道教医药文化体系,“……与古代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有较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2],对现代养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之处。但是这种医药文化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说明对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仍显不足。另外,在道教的宫殿建筑中,随处可见道教壁画,其丰富的题材,独特的审美观念与文化意境,令人印象深刻,这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它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实,道教文化不只在国家级非遗中的类别少,在地方上站的类别也很少,例如,如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中,就只涉及到玄天上帝传说(民间传说),武当道茶炒制技艺(传统技艺),武当山道教医药(传统医药)三大类。其在非遗中的缺失,不得不说是非遗申报中的一大损失。

(注:本表根据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其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制作而成;一批代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扩表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二扩表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二、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处境尴尬的原因分析

道教文化,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发展在中国,是中华文化土壤孕育下的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汇聚了人类的无上智慧和处世哲学,有着完整的道教文化体系,并对当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道教文化中,民俗信仰、斋蘸科仪、绘画、音乐等都是很有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从哲学层面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建设提供核心价值观、包括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3]。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处世态度、人生哲学,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元素。而由道教文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在非遗中并不受重视。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相背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