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11.1从军行测试题 长春版(含答案)
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随堂练习及答案-11 从军行

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随堂练习11 爱国诗从军行积水成渊。
沙()寂()淹()()尾()河()避()花()瓷)拿()奋()菜家()二、快乐调音师(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谷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三、说古道今(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穿:______________黄沙: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金甲:______________ 暗:______________辕门:______________ 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大漠狂风吹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战士们不顾气候的恶劣,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使雪山变得昏暗。
从这孤零零的小城向西望去,那是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途中,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军的首领也被生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飞跃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从军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中表示地名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是____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
3.题目中“行”的意思是()。
A.行走B.路程C.古诗的一种体裁。
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A.岑参B.王昌龄C.高适5.这是一首()诗。
A.边塞诗B.送别诗C.咏物诗6.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战争环境的艰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积水成渊一、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7.从军行 作业(B组)-长春版

(3)将士们出征的气势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 ) 5.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大漠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四、总结全诗 王昌龄 先写边塞景象,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作者________ 边塞风光 图,后写将士们 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戍边将士________ 英勇杀敌 杀敌立功 的雄心壮志。
五、大漠风尘,援军出征
1.填写诗句。
辕门 。 日色 昏,红旗半卷出______ 大漠风尘______ 2.理解“日色昏”,选择。( B ) A.“日色昏”是说时间到了黄昏,天色昏暗。 B.出征时间是早晨,“日色昏”是因为狂风大作,
一、西北边陲之景
1.解题:从军行(判断正误)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 ) )
B.“从军行”,是叙述军旅战争的歌词。( √
C.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属借题怀古,与他生活的时 代无关。( × )
2.西北边陲。 长云 暗雪山,孤城 (1)填空:青海 ____ ____遥望玉门关。 (2)明确三个地名,填写。 青海湖 。 青海:湖名,即今青海省的________ 祁连山 ,在甘肃、青海一带。 雪山:指_______ 敦煌 市西。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______
前锋部队在洮河北面的夜战中大获全胜,并传来捷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首领已被生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9 古诗三首课时练第一课时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第二课时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快要天亮。
迎凉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指华山。
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诗词练习、宋代诗词、唐代诗词、诗词赏析、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oetry practice, Song Dynasty poetry, Tang Dynasty poetry, poetry appreciation, five character poems, five character quatrains, seven character poems, seven character ancient poems, seven character quatrai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昌龄《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3.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从军行课后练习及答案

从军行课后练习及答案从军行课后练习及答案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
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凤阙:指长安宫阙。
《史记·封禅》:“(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
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阅读训练】: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3.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辞方法。
4.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 的写法,先交代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 的写法,描写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 的写法,表达 ________。
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5)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6)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7)“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8)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9.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首尾两联作具体分析。
吉林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吉林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1.上海成为中国mó天大楼建设最快的城市。
2.瀑布飞流而下,水花四jiàn。
3.自古以来,骆驼就有着“shā mò之舟”的美称。
4.俗话说得好:qín贼先qín王。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洮河zhào táo烽烟fēng fēn搔痒sāo zāo玉簪zān zǎn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还尽卷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城春草木深2.大漠风尘日色昏3.白头搔更短4.黄沙百战穿金甲5.烽火连三月6.浑欲不胜簪五、课文回顾站。
1. 《从军行》是叙述军旅战争的。
“行”是古诗的一种。
2. “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长、暗”分别突出了西北边陲、的特点。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抒胸臆,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3. 《春望》中写花、鸟而且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是: , 。
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的诗句是: , 。
4.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表达了将士们的心情,歌颂了将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
5. 《春望》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六、阅读直通车。
一课内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____________,五千仞___________。
胡尘里,又一年。
1.按原文填空。
2.前两句采用___________的手法,描绘出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河”指___________,“岳”指___________。
4.后两句从“___________”一词中可以感受到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___________,又从“___________”一词中看出受难百姓对官军收复失地的渴望。
5.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情感。
二课外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①。
最新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1全

最新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1全第1单元达标检测卷一、基础训练营(45分)1.下面给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加以改正。
(5分)(1)动物呢,有脊.(jí)椎动物170种,鸟类1418种。
( )(2)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yóu)树开始显现的。
( )(3)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chuán)柱。
( )(4)第一应.(yīnɡ)夸落叶松。
( )(5)宽度为全国瀑布之冠.(guān)。
( )2.形近字组词。
(6分)峻( ) 俊( )缤( ) 滨( )姿( ) 资( )3.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5分)(1)千山一.碧( )(2)沉沉欲.睡( )(3)凌.空飞降( )(4)盛气凌.人( )(5)目不暇.接( )4.读拼音写词语。
(5分)(1)中国是世界上kuàng chǎn(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2)qiào lì( )的bái huà( )给崇山峻岭增添了一丝生机。
(3)已近huáng hūn( ),太阳隐去shǎn yào( )的光辉,小鸟飞回巢,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5.选词填空。
(3分)(1))与舒服。
(2)凡是热爱和平的人,都是我们( )的朋友。
(3)小芳和爷爷很久没有见面了,因此这次相见显得特别( )。
6.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6分)(1)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 )(2)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句子练习。
(6分)(1)改为反问句:水是九寨沟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改病句:美丽的九寨沟越看我们越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缩句: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吉林省长春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题干: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看护(kān hù)爱护(ài hù)看守(kān shǒu)B. 奔跑(bēn pǎo)奔腾(bēn téng)淌过(tǎng guò)C. 暂停(zhàn tíng)暂时(zhàn shí)暂缓(zhàn huǎn)D. 沉默(chén mò)沉重(chén zhòng)沉寂(chén jì)2、题干: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每天都会坚持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阅读水平。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C. 小明同学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D. 看到同学们帮助那位老人过马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3、请根据拼音写出以下词语的正确汉字:(1)jīn guǎng()(2)xīn huā()(3)wéi měng()(4)fēi zhēn()(1)金光(2)鲜花(3)威猛(4)飞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掌握。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学生需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具体如下:(1)jīn guǎng:金光(光线闪烁,耀眼的光芒)(2)xīn huā:鲜花(刚刚开放的花朵)(3)wéi měng:威猛(威武凶猛,形容气势或力量强大)(4)fēi zhēn:飞针(指刺绣、缝纫等手艺中使用的细小针)4、请根据句意,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落下来。
(2)他()地唱着歌,让大家都感受到了他的快乐。
(3)老师()地批评了他,希望他能够改正错误。
(1)飘(2)欢快(3)严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练习题【精品】
1.(2011山东青岛)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
(4分)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2.(2011 湖南永州).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2009 广东深圳)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4.(2010中考模拟)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5.“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
6.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7.(2012黑龙江中考模拟)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
9.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10.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
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答案1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1)B (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3宁为百夫长
4“照”是“照亮”的意思;本句的意思是“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照亮了长安”;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外患严重、战事紧急的军情,使人仿佛真的看见战火就在眼前,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心中自不平。
5“绕”是“包围”的意思;“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强大军事攻势
6. 大雪漫天飞舞,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变得模糊黯淡了;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
7. ①两句诗运用景物描写,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风、雪的冰冷、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的场面
8. 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表现了作者对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及当时唐王朝强大国势和举国上下一往无前的民族心态的赞美
9.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10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