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国际经济学考试题库(答案版)

一、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1、基本内容: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的发生2、评价:贡献:a、从一国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从实际优势出发决定贸易模式;c、从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贸易的作用.局限性:a、禀赋并非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b、对需求因素未予以充分考虑,影响了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c、过分强调静态结果,排除技术进步及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适用性.二、结合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以美元为本币,请画图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将如何变动.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
美国的货币市场决定美元的利率,美元利率则影响维持利率平价的汇率。
所以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后,会导致美元相对欧元的贬值。
但美元供给的变动对长期利率和实际产出没有影三、什么是恶性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是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指流通货币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加速上升,整体物价水平以极高速度快速上涨的现象,使民众对货币价值失去信心.由于货币的流通量增加快速,使货币变得没有价值时,人们会急于要以货币换取实物,人心惶惶的结果只会更加速通货膨胀的恶化,整体经济濒临崩溃边缘。
恶性通货膨胀是一种不能控制的通货膨胀,在物价很快地上涨的情况下,就使货币失去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区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国际金融)共18页word资料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国际金融)共18页word资料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国际金融部分1.不同意,至少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如此。
经常项目盈余的含义之一是,国家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大于进口。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不好的——国家正在为出口而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国家却没有得到使其能够进行更多消费和国内投资的进口商品和服务。
从这一角度讲,拥有经常项目赤字却会是一件好事情——更多的进口可以使国家的国内消费和投资量超过其当前生产量。
经常项目盈余的另一个含义是,国家在进行外国金融投资——它正在建立对外国人的债权,这会增加国家的财富。
这听起来很好,但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它是以放弃当前国内消费为代价的。
经常项目赤字意味着国家对外国人债权的减少或对外国人债务的增加。
这听起来很不好,但它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当前国内支出这一福利。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这些代价和收益会有不同的重视程度。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常项目盈余是否优于经常项目赤字。
2.交易c会导致经常项目的盈余,因为这是商品出口,该出口得到的支(交易a不会使经常项目账户发生变动,付体现于资本账户的某个项目。
因为它既是出口又是进口。
交易b导致经常项目的赤字,因为它属于进口。
交易d也会导致经常项目的赤字,因为它属于单方转移形式的流出。
交易e不对经常项目账户中的任何项目发生影响。
)3. a.商品贸易余额:330-198=132(美元)商品和服务余额:330-198+196-204=124(美元)经常项目余额:330-198+196-204+3-8=119(美元)官方结算余额:330-198+196-204+3-8+102-202+4=23(美元)b.官方储备资产变化(净值)=-官方结算余额=-23(美元)。
该国在增加其官方储备资产的净持有量。
4. a.国际投资头寸(10亿):30+20+15—40—25=0(美元)。
该国既不是国际债权国,也不是国际债务国。
它持有的国外资产等于它对外国人的负债。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word版)

第三章复习题(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2。
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7所示。
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
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
这2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图2-7 本国生产可能性曲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比率。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
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
如图2-8所示。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
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国际经济学习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习题)一、名词解释1 绝对优势2 比较优势3生产可能性边界4 一般均衡分析5 局部均衡分析6 相对需求曲线7 机会成本二、选择1.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3、“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奥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三、填空1、在李嘉图模型中,我们假定()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唯一不同的生产要素。
2、比较成本学说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
4、在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劳动生产力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力低的产品,即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是由()决定的。
5、各国参与贸易的原因有()和()。
四、简答1、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析其合理与不足之处。
2、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可生产两种产品——食物与衣服,生产单位食物的劳动收入为3,生产单位衣服的劳动投入为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用衣服表示食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3)在自给自足时,本国用衣服表示的食物的相对价格是多少?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
如果生产大米,A国人均产量是10吨, 1 / 23B国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4、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位U=xy需要2(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区域一体化组织中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优惠贸易安排正确答案:D2、要素价格均等化表明()A、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受损B、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受损,稀缺要素所有者受益C、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D、一国丰富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都受益正确答案:A3、下列不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A、大市场效应B、加剧竞争C、吸引外资D、贸易创造效应正确答案:D4、如果开放前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其贸易伙伴,则贸易后该国()A、进口 X产品B、生产者福利增加C、整体福利下降D、消费者福利增加正确答案:B5、下列()会给本国带来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A、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本国对成员国的初始关税较大C、本国与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D、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正确答案:D6、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若下降,其出口量将增加,出口总收入()A、不变B、增加C、下降D、不确定正确答案:C7、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的情况下,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
A、零B、无穷大C、1D^大于零小于1正确答案:B8、假设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小麦和布,中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5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80千克;美国将一单位劳动时间全部生产布,可以生产40米;全部生产小麦,可以生产 100千克。
如果开放后的国际交换比价为1米布=L 8千克小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美国和中国的获利情况B、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C、美国和中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相同D、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利更多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的是()A、利息收支B、短期信贷C、短期证券买卖D、票据买卖正确答案:A10、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B、消费者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C、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而获得的收益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正确答案:C11、外汇市场中的即期交易不包含()A、套汇B、投机C、国际贸易结算D、银行同业拆借正确答案:B1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生产3匹布或者1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能生产4匹布或2辆汽车,则能促进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并各自收益的交换比率是()A、4匹布换2辆汽车B、3匹布换1辆汽车C、3匹布换2辆汽车D、5匹布换2辆汽车正确答案:D1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国际收支平衡C、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D^国际人员流动正确答案:C14、根据国民收入决定方程Y=C+I+G+X-M,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中的“吸收”是指()A、YB、C+IC、C+I+GD、X-M正确答案:C15、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A、追求贸易顺差B、汇率稳定C、扩大出口D、国际收支平衡正确答案:D16、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B、受到进口商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遭受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D、作为整体的国家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正确答案:B17、商品和服务贸易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经常项目B、误差和遗漏项目C、官方结算项目D、资本项目正确答案:A18、下列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具有内部规模经济?()A、好莱坞的电影业B、加州硅谷的半导体产业C、美国的大型农场D、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城正确答案:C19、采用()的配额分配方式,配额的福利效果与关税一样。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A.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B. 国际资本流动- C. 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 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答案:C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国家进行贸易的原因? - A. 资源分配的不均- B. 技术差异- C. 消费偏好的多样性- D. 生产效率的差异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 A. 经常账户- B. 资本和金融账户- C. 政府预算账户- D. 错误和遗漏账户答案:C#### 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即生产成本更低,那么这个国家在该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国际贸易的互利。
2. 什么是保护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保护主义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关税、配额、补贴等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可能会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增加消费者成本,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可能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 三、计算题1. 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小麦和玉米,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4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2小时劳动。
另一个国家生产一单位小麦需要6小时劳动,生产一单位玉米需要3小时劳动。
请计算两国的比较优势,并说明它们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 第一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玉米(4小时/2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小麦(2小时/4小时)。
- 第二个国家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玉米(6小时/3小时),生产玉米的机会成本是0.5单位小麦(3小时/6小时)。
第一个国家在生产小麦上有比较优势,因为它的机会成本较低(0.5 vs 2)。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A.零进口关税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禁止性关税D.禁止性关税以上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 )A.日内瓦B.纽约C.布鲁塞尔D.乌拉圭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11.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A.双边套汇B.多边套汇C.套利D.套期保值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A.英镑B.日元C.美元D.人民币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A.进出口B.利息收支C.直接投资D.特别提款权变动14.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 )A.零B.小于需求弹性C.大于需求弹性D.无穷大15.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 )A.固定汇率制B.浮动汇率制C.钉住汇率制D.联合浮动制16.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B)A.印度尼西业B.泰国C.日本D.韩国17.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出国(D)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18.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C)A.富国与穷国之间B.类似的高手入国家之间C.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D.发展中国家之间19.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A.两国的绝对优势B.两国的比较优势C.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D.两国的要素禀赋20.以下选项中,那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系统中居民的概念(C)A.外国企业B.非盈利机构C.国际经济组织D.政府21.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A.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B.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C.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2.以下选项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A.在外国设立分公司B.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C.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D.购买国外企业债券23.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D)A.技术转让B.信息交流C.信息回授D.示范效应24.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C)A.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B.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C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D.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25.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D)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B.外汇理论研究C.跨国公司研究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26.关于出口贫困化增长,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D)A.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的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B.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C.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D.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27.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D)A.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产品带来的差异B.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C.同质产品D.商品由于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28.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B)A.购买力平价B.铸币平价C.铸币数量D.铸币本位29.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D)A.企业B.居民户C.家庭D.国家30.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其挂钩的是(C)A.特别提款权B.一揽子货币C.黄金D.白银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是(B)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B.要素是完全流动的C.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D.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32.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金融账户的内容(C)A.证券投资B.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C.债务减免D.直接投资33.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各成员国产生的静态影响包括(A)A.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B.贸易创造和大市场效应C.贸易转向和竞争效应 D.大市场效应和竞争效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ABCDE )A.自愿出口限制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C.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E.进口许可证2.以下哪些组织形式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ABCD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联盟E.北约3.制订一个最佳的国际卡特尔产品价格,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ABCDE )A.产品收入弹性B.卡特尔市场占有率C.非卡特尔厂商产品的供给弹性D.卡特尔产品的需求弹性E.非卡特尔的市场份额4.基本项目收支差额包括(ABC )A.商品贸易收支B.服务贸易收支C.资本项目收支D.官方结算收支E.金融资产变动项目收支5.一国在实现外部平衡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有(ABCDE )A.融通资金B.外汇管制C.汇率浮动D.调整经济E.限制进口6.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包括(AD)A.斯密B.李嘉图C.马尔萨斯D.休谟E.杜格尔7.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ABCD)A.H-O理论B.S-S理论C.H-O-S理论D.R理论E.比较优势理论8.一国实行对外开放后,从打破国内垄断中可以获得的利益包括(ABCDE)A.消费者享受较低的国际价格B.企业产量不断增加C.本国福利水平提高D.形成公平的竞争格局E.企业竞争力增强9.发展中国家尚不成熟的主要表现有(ABCD)A.一级市场融资渠道不畅B.银行系统受政府严格控制C.人为控制的贷款利息率水平D.“黑市”的存在E.没有投机活动10.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BCD)A.调整论B.货币论C.弹性论D.平衡论1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有(ABDE)A.周期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货币性不平衡D.价格性不平衡E.收入性不平衡12.自由贸易将会对不同部门生要素的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包括(ABE)A.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B.进口竞争部门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降低C.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上升D.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维持不变E.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无法确定13.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包括(ABC)A.货币余额效应B.收入再分配效应C.货币幻觉效应D.引致支出效应E.价格变动效应14.下列关于共同市场的叙述正确的有(ABC)A.成员国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B.实现了商品自由贸易C.实现了生产要素与服务的自由流动D.成员国间需要在技术标准、税收制度、金融法规等方面加以协调15.下列经济交易中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与金融项目统计的内容有(ABC)A.短期证券买卖B.票据买卖C.短期信贷D.利息收支16.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假定包括(ABCD)A.国内总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B.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C.汇率由货币当局控制且相对稳定D.汇率变动能够有效影响进出口的商品价格17.国际货币体系包括的内容有(ABCDE)A.汇率制度的确定B.各国货币的兑换性C.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D.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E.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和组织三、名词解释1.生产者剩余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

国际经济学题库(按章节)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2.自由贸易论3.绝对优势论4.比较优势论5.机会成本6.机会成本递增7.生产可能性边界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 )2.重商主义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
( ) 3.我们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的计算机和机械工具,它的工程水平也太发达了。
我们需要关税,要么我们什么也不出口。
()4.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这是绝对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 ) 5.在现实社会中,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 )6.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7.国际贸易形成的范围是: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 ) 8.如果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同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使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嗜好差异,也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 )9.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机会成本。
( )10.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11.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收入的,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三、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身的特点。
下列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 )。
A.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B.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C.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宏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但它仍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D.国际经济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重商主义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2013级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苏州班国际经济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 关税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税,因此可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门槛税等。
2. 无形贸易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形态的劳务贸易,包括:①投资利润收支,包括利息、股息、公司或企业在国外服务的收支等;②贸易的从属费:如运费、保险费、装卸费;③外交文化费用、外交人员费用、侨民汇款、广告、专利费用等。
其贸易额计入经常账户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下的“服务”子项目中。
3. 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为外汇倾销。
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
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4. 需求滞后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需求滞后指由于科研、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在创新国创造出一种新产品后,模仿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才会产生出需求,从而进口该产品用于消费。
需求滞后的长短取决于收入因素、模仿国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以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
5. 反应滞后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反应滞后,指在指模仿国厂商在进口冲击下进行调整,生产出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取决于模仿国企业家的决策意识和模仿国规模经济、产品价格、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关税、运输成本等诸多因素。
6. 掌握滞后这是国际贸易现代理论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理论技术差距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掌握滞后,指从创新国生产出某种新产品,到模仿国掌握该种生产技术,无需再进口之间的时滞。
掌握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技术传播渠道是否畅通,技术转移是否彻底和模仿国消化新技术的能力。
7. 贸易条件单位出口所能够换回的进口,也就是指国际贸易价格,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
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贸易条件改善指现期进口与基期相比较而言,交换比率上升,即用同等数量的出口量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
8.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条约形式,相互取消原有的关税,统一海关税则。
其特点是,同盟内部取消所有的贸易限制,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制度和限额制度。
9.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等。
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制、.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2013级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苏州班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规定等。
世界贸易组织力图通过谈判对非关税壁垒进行限制、削减。
10. 比较利益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在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利益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利益的概念,他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
根据李嘉图的观点,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贸易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即比较利益。
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11.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及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亦称进出口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国而言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看就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机制之一。
12. 进出口额指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贸易量,进出口额通常是指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额。
大多数国家出口以离岸价格计算,进口以到岸价格计算。
进出口额反映一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13. 贸易顺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形成国际货币入超。
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经常性项目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贷方余额大于借方余额,进出口余额为正,体现为净出口。
贸易顺差反映一国有形贸易状况良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14.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也叫做国际货币出超。
贸易逆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现为经常性项目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借方余额大于贷方余额,进出口余额为负,体现为净进口,出现贸易赤字。
贸易逆差表示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15. 贸易保护主义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
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16. 世界贸易额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内),全世界各经济体间所进行的全部国际贸易交易量的加总,包括各类商品或劳务的有偿交换,反映了各经济体间经济活动的交易量,其动态的水平更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
从国际范围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为避免重复计算,一般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来表示国际贸易规模大小。
17. 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属于世界贸易组织允许解决贸易争端的一种方法,它遵循WTO六大原则之一的“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
当缔约国在某项工业由于对方国进行倾销(出口国由于各种原因,以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大量出口某商品,以达到占据进口国该商品市场份额的目的)而遭受重大损失和威胁时,可以对该国的该种商品征收惩罚性的关税。
18. 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按生产要素密集的程度对产业划分的一种类别,与之并列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单位产品中劳动所占的比重最大,该产业具有资金有机构成低,单位劳动占用资金较少,一定量资金吸纳的劳动力较多的特点,有利于解决社会充分就业的问题,一般为传统低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适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入和退出该产业比较容易。
但属于粗放型产业,对经济持续发展贡献有限。
19.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2013级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苏州班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
广义国际收支是指:系统记载的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
这里强调各项交易,即包含不用外汇支付的交易在内;强调居民,即含有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的特定机构,如外国企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留学生、外交人员、国际经济组织不计入居民范畴。
20. 经济债务率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所欠外债与整体经济的关系。
这一比例的安全线为30%。
21. 直接标价法汇率的一种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数量的本币来表示其价格。
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
它说明的是银行在购买一定单位的某种外币时应付出的本币数量。
如在中国,汇价的标价USD100=RMB827即为直接标价法。
22. 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等价关系,如果汇率是外汇在市场中形成价格的话,汇率也可以称为汇价。
总之,它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从不同角度出发,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等。
23. 浮动汇率国际金融中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预的汇率。
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
24. 出口债务率在经济上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债务水平的指标,即该债务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为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出口总收入。
一般认为该比率(安全线)不应超过100%。
25. 间接标价法汇率的一种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
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
说明的是银行在支出一定单位本币时应该收回的外币数量。
26. 国际收支表即国际收支账户。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常以国际收支表来表示,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收支情况和总额的对照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如何编制和记录国际收支各项目内容进行了规定。
国际收支表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
新版的国际收支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等科目。
27. 官方储备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
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8. 贷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由于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
每笔交易的发生额都会在相应的借方和贷方项目内记录。
贷方项目所记录的事项使负债增加,资产减少,发生收入的经济活动。
贷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
29. 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由于遵循复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平衡的原则。
每笔交易的发生额都会在相应的借方和贷方项目内记录。
借方项目所记录的事项使资产增加,负债减少,进行向外支付的经济活动。
借方项目是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
(货物进来,货币出去)30. 外汇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和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国际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2013级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苏州班31. 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该理论认为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
但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较大差距。
31a.绝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重要概念。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对外币的需求是因为其在发行国有购买力,对本币的需求是因为其在本国的购买力。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在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